登陆注册
7487900000005

第5章 中国兵法的战略智慧(4)

第二,在战略评估中,应该“理之以义”。关于“义”的含义,孟子将其解释为“集义所生”的“天地浩然之气”。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所要背负的先天道德感,是与生俱来而不得不担负起的义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责任。兵法中强调“义”,侧重讲军队所要承担的存亡继绝、匡扶正道的义务。《吕氏春秋·孟秋纪·荡兵》里面说的“古之圣王有义兵,而无有偃兵”,“义兵”指的就是符合道义、为民心所向的军队。此处的“兵”,因被“义”字修饰,带有了扶危济困的色彩。古人推崇正义之师,甚至认为“义兵,天下之良药也”,正是期盼军队能够让天下安定、安稳、安乐。

第三,在战略执行行动时,应该“动之以礼”。广义的“礼”指的是整个天下秩序,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保家卫国,维护和平,恢复秩序。虽说春秋晚期已经礼崩乐坏,但无论作战还是外交,仍有许多礼法、制度和习惯在使用。这些传统的力量和习惯的做法,决定人们的是非判断和价值认知,因而,强调军事行动必须尊重约定俗成的规范、风俗、习惯等。狭义上的“礼”,则特指“军礼”,是军队组织体系内的制度、律令等规范,是军队整体风貌的体现。

第四,在战略实施进程中,应该“抚之以仁”。一是说治兵时的仁爱、德行,将帅能与兵士同甘共苦。如果将领对士卒不够仁爱,士卒便会与将领离心离德,最后导致军心涣散,不能形成战斗力。但若是将领过于仁慈,优柔寡断,“大事不决,小事上当,乱施恩惠”,这是妇人之仁,容易被对方抓住弱点而加以利用,所以要有仁爱,而不能泛滥。我们既要“抚之以仁”,又要“慈不掌兵”,要把握两种“仁”的平衡:不要小恩小惠,而要大仁大义。二是说对待百姓、俘虏等非参战人员,要关爱照顾,尽最大可能争取他们的支持,瓦解他们的斗志。优待俘虏和不杀俘虏,古有道义上的责任,今有《日内瓦公约》的约束,打仗要算经济账,战争要算政治账。

“止戈为武”,并不是说绝对不使用武力,而是说尽量避免使用武力。战争应该是扶危济困、维护秩序的行为,国家要崛起时,需要有精兵强将保驾护航;国家陷入困境,也需要有军队力挽狂澜。军队的性质,决定了军队的使命和执行任务的方式;军队的传统,决定了军队管理模式和行动特点。从战略意义上来讲,军队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和组织力量,必须合乎政治目的。

《左传·宣公十二年》还记载了楚国将领讨论“用武”的境界:

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服章,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若之何敌之?

这是将政治行为、行政手段和军事行动结合讨论的范例。“举”是举荐,有选贤任能之意,“赏”是奖赏鼓励。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更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老有加惠,旅有施舍”指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贤愚各得其所,礼制有条不紊,只有国家内部先做到政通人和,才具备进行战争的条件。国家德治,刑罚必信,行政顺畅,事能担当,典制有常,秩序井然,这样的“内无忧”的政治环境和行政背景,可以确保军事行动无人能敌。止戈为武,是从战略层面对战争性质做了规定,那就是以战止战,不能以战养战;也是从政治高度对战争进程做了约束,那就是适时停战,不能穷兵黩武。把握住战争的合理性,果断出击;把握住战争的特殊性,适时收手。

柔武不斗:姜太公列出了用非战争的手段打击对手的十二种“文伐”,这正是采用“柔武不斗”的策略,示弱示软,有意去麻痹强大的对手,令其穷兵黩武。

作为一名普通士卒,用的是战术,作战意在杀敌,杀敌越多,功劳越高。作为一个将帅,打的是战役,作战就是出奇制胜,赢得战场胜利。作为国家的统帅,打的是国力、是外交、是谋略,作战要懂得“不战而保全获利”,要赢得全局的胜利。这就要求最高统帅明白,战争只是万不得已的最后一招,是最后的摊牌,一旦开战,局面便不可控制,小而关乎得失成败,中而关乎身家性命,大而关乎兴衰存亡。因而老子说:“兵者,凶器也。”战争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为国家赢得利益,也可能伤害到国家实力,两者皆可改变历史走向。

基于战争行为的不可预见性,中国兵法有不少主张通过其他手段达成战争目的的论述。《逸周书·柔武》概括为“善战不斗,故曰柔武”,我们姑且称之为柔武论。

从根源上说,“柔武”思想受老子学说的影响较大,老子主张“柔胜刚,弱胜强”,肯定“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认为柔弱能战胜刚强。他曾拿舌头和牙齿谁先掉的例子,说明看似柔弱的东西,其实更有耐力,不仅长得更结实,而且活得更滋润。从军事学的角度来看,“刚”指在作战时宁折不屈、一往无前,先发制人,而“柔”则是善于防守,长于退却,后发制人。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非常“强硬”,如果这种强硬是藏在内的,也就是心智上的坚强,对于人的成长,无疑大有裨益。但如果这种强硬表现在处理人际关系中,那么无疑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冲突。在处理国际关系时,也是如此,一方面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另一方面要能够做到“柔和”,能进能退,能屈能伸,避免不必要冲突,多协调协作,这样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

若一味坚持挂在嘴边的原则,硬邦邦地坚持所谓的道义,不晓得变通,不懂得妥协,自然是要处处碰壁。而“柔弱胜刚强”,小可以作为人生智慧,指的是我们拥有高远的志向,但在做事时能谦逊、低调,和光同尘,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大可以作为国家策略,指的是国家有自己的战略追求和时代任务,韬光养晦,才能稳步前进,后来居上。

老子认为“上善若水”,用“水”来比喻看似“柔弱”者的韬略:流动的水既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泉眼无声惜细流”。但是,不管是停蓄,还是奔流,终归大海的志向是坚韧不拔的,沉潜而下的态度是始终不渝的。所以说,水的“柔弱”,只是外表的柔弱,是策略的灵活,其内在却极为强大。《周易》用“坎”卦表示水,上下两爻都是阴爻,中间的一爻是阳爻,这个阳爻,正代表了水中所蕴含的力量,是坚韧的、刚健的,但其外表却非常柔和,就个人而言,是身段柔软;就国家而言,是谦和低调。

从这个角度讲,柔是一种美德,刚是一种危害。看似柔弱的人,人们乐于帮助他;外强中干的人,心怀怨恨的人就把他当作攻击的目标。柔有柔的方便,刚有刚的长处,弱有弱的作用,强有强的用途。战略管理,就是把握“柔、弱、刚、强”四个字,能守能攻,能进能退,能显能藏,能舍能收,运用得恰到好处,内政就可以游刃有余,外交就可以左右逢源。汉代兵书《三略》中所言的“能柔能刚,其国弥光;能弱能强,其国弥彰。纯柔纯弱,其国必削;纯刚纯强,其国必亡”,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柔弱”并不是讲一味的、纯粹的柔弱,而要像水一样,在柔弱中蕴含刚强,就人的性格来讲,就要“外圆内方”;就战略管理来说,要做到锋芒内敛,静观其变。

从战略上审视“柔武不斗”,可以采用“文伐”达成战略目的。柔武是以退却为进攻,讲究后发制人。文伐是文韬武略合二为一,以文为武,相互配合,不战而胜。《六韬》专门有《文伐》一节,讨论文伐之法。姜太公列出了用非战争的手段打击对手的十二种文伐谋略:

一是根据对手的喜好,顺应他的心中意愿,滋生他的骄横之心,这样他必然会做出错误的决定。人不怕力量强,就怕没嗜好,抓住他们好名、好利、好色的缺点之一,因势利导,就能够瓦解他的原则,挫败他的志气。

二是亲近敌国中被国君宠信的臣子们,用计策削弱他们在国家中的影响力、威慑力。如果敌国的臣子们都心怀二心,不再绝对的忠诚,力量必定衰弱。一旦敌国朝廷之中没有了忠臣,那么,这个国家自然会处于危险的境地。三是私下里贿赂敌国君王的近臣,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这样,虽然他们处在本国之中,内心却向着国外,这样的国家早晚会出现祸害。四是鼓励敌国国君过分、无节制地沉迷于享乐中,滋长他荒诞奢靡的欲望。

给敌国国君送上珠宝等厚重的礼物,贿赂他;献上美人,取悦他,曲意卑微地听从他的命令,这样就消减了他的防范之心,我们去攻打他们的时机,很快就会到来。

五是尊重敌国忠心又有才能的臣子,送给他微薄的贿赂,在出使我国的时候挽留住他,不答复他提出的要求与问题。这样,敌国国君会认为他不能完成使命,没有能力;或者心存二心,不再信任。我们再透露给敌国后派来的使者一些真实的情报,表现得亲近他、信任他,如此,敌国今后就会派这样的使者。借助计谋,我们能够离间掉敌国的有志、有能之人,那么攻取敌国,也就指日可待了。

六是收买敌国内部的大臣,离间敌国国君与统兵在外的大臣的关系。如此,有能力的臣子就会帮助外国,敌国的内部就会内讧,这样的国家很少有不灭亡的。七是笼络敌国国君,就要送给他丰厚的礼物。再收买他身边亲信的近臣,私下里贿赂他们,让他们诱导敌国国君,慢慢地轻视了国家的民生社稷大业,这样敌国就会积蓄渐失,国库空虚。八是贿赂给敌国贵重的礼物,与其结盟谋取他国。让敌国国君以为与我们合谋,对他自身是有利的。这样的话,敌国国君认为自己会得到好处,就会更加地信任我们。不断地积累这种信任感,就一定会形成对我们有利的局面。虽有一国却被他国利用,这样的国家必然会遭遇沦丧。

九是给敌国的君主以显赫的名号,让他产生势力强大的感觉,顺从他的命令与意志,这样他就会真的相信我们。让他感觉到至高无上的尊荣,夸耀他的功绩,把他比作圣人。这样,敌国定会一日不如一日,逐渐衰微下去。

十是甘愿以卑下的身份来侍奉敌国君主,使他深信我们的势力不如他,从而获得同情。顺从他的旨意,并且执行他分派的任务,如同是同母兄弟,一旦完全取得了他的信任,就逐渐地收拢他的势力。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消灭它,就像是天要消灭它一样。

十一是闭塞敌国君主的耳目,使臣民追羡富贵,不愿承认危险灾祸;私下许诺给他尊贵的地位,并偷偷地赠送他财宝,收买敌方国中的有识之士。本国的国力充实,却要表现得很贫乏。私下里收拢敌国的智士,使他们为己方出谋划策。收纳敌方的勇士,使他们帮助提高己方的士气。不但要满足他们对富贵的欲望,还要不断地滋长这种欲望。这样,敌国的智士和勇士就成为了己方的力量,也就闭塞了敌国君主的耳目。如果他的视听都已经闭塞了,还能保有自己的国家吗?

十二是培养扶植能够祸乱敌国的奸臣,使敌国国君迷惑。进献美女给敌方的国君,用美色迷惑他;赠送给他快马良驹,使他沉迷其中;还要不时地奉承大好局势,诱惑他忘记忧患。待到时机成熟,我们就号召天下人一同消灭他。

这十二条,可谓刀刀见血,杀人于无形之中,是通过和平的手段,演变敌国的有效途径。大厦将倾,必坍于内;大国将衰,必乱乎内。姜太公这文伐十二法,正是采用“柔武不斗”的策略,示弱示软,纵容强大的对手,令其穷兵黩武,自作罪孽。殷纣王正是毁在周文王和姜太公的纵容之中,沉湎酒色,拒谏自是,贤臣远遁,小人当道,最终民心涣散,不战而败。

古代兵法有时候将“文”视为“德”。《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就说:“用武则以力胜,用文则以德胜。文武尽胜,何敌之不服?”文武两手都要硬,哪有强敌可以抗衡?因而在制定军事战略时,要综合运用文攻与武卫两种策略。从处理国际争端来说,可以付诸武力,也可以和平谈判。但从长治久安来说,“先王耀德不观兵”,即便对方与己国不和睦,也能“修文德以来之”,即通过长时间的战略积累,树立国家形象,形成国家处理问题的基本策略,便会不断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即便有时出于利益考虑,若开诚布公,也会赢得其他国家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文伐是应对敌国不得已的权谋,意在削弱对手;而与之相应的文德,则是采取主动策略,理顺内政外交,提升国家的影响力,为不战屈人提供必要的政治环境和外交实力。

《韩非子·五蠹》记载舜统治天下时,苗族人不服从统治,禹建议发兵讨伐苗族。舜否定了禹的建议。在舜看来,自己文德不够,内政不修,就去采用武力,不合乎道,攘外必先安内。之后,舜连续三年在国内推行德政,百姓讲信修睦,持着武器跳舞,上下一心。当苗族人知道舜的德行和实力,就主动归降了。

柔武,是对外守拙、示弱,含光内敛,目的是掩护自己的励精图治,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做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四海升平,这本身就是国家实力。如果内政上不修文德,国内官吏贪污,政策混乱,民怨沸腾,就像晚清似的,不是因为外敌太强不能打,而是因为内忧太多不敢打,只能一味对外示弱,这不是柔武,是软弱。柔武作为权谋,可以用于外交;文德作为根本,主要用于内政。不断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国力,不断完善法制,不断建构道德高地,使得周边国家对本国心悦诚服,主动归附,则不用权谋,也自然获得战略上的主动,赢得国际的尊重。

兵者不祥:古代兵书在谈及用兵时,态度都是非常谨慎的,因为兵家都能意识到,用兵虽然能获得一时的胜利、一时的征服,但也会带来无穷的后患。

《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认为战争存在极大的潜在威胁,不能轻启战端,不能轻言战争。《管子·兵法》也谆谆告诫:

贫民伤财莫大于兵,危国忧主莫速于兵。

战争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更会挑起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百姓之间的仇恨。尤其是当一个国家内部问题没有解决,更应该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百姓的生活解决好,把人民的怨气消除掉,先内修文德,再谈外治武功。如果没有内部的团结,对外作战只能引火烧身,外患未平,内乱迭起,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如果确实不得已而被迫选择战争,那就要争取通过这次战争,保证本国在今后较长时间内的稳定,至少获得一种战略上的均衡,通过新的力量分布,获得几十年的和平。

古代兵书在谈及用兵时,态度都是非常谨慎的,作者都能意识到,用兵虽然可以获得一时的胜利、一时的征服,但也会带来无穷的后患。《司马法》就说“国虽大,好战必亡”。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强大,若一味地争强好胜,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结果也只能是自取其辱,自寻灭亡。

春秋无义战,发动战争不外乎是掠夺土地百姓,打来打去,民不聊生,国皆焦土,还不如不打。有时只是为了泄一己私愤,悍然发动战争,全无道义可言。很多诸侯国打来打去,把自己耗亡,晋国、宋国、郑国、吴国、越国莫不如此。即便一度强大的西汉,也因对匈奴连年作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尽管最后取得了一时的胜利,却也民生凋敝、怨声载道,国力江河日下。

同类推荐
  • 狙杀

    狙杀

    某特战大队连长为战友报仇雪恨后逃亡境外,开启了一段传奇人生书友群570804881
  • 军事先锋

    军事先锋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科学教育,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重要因素,是现代教育的核心,这不仅能使青少年获得生活和未来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青少年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科学教育,让广大青少年树立这样一个牢固的信念:科学总是在寻求、发现和了解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它是创造性的,它又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奋斗。
  • 厚爱

    厚爱

    这是中华民族苦难的年代也是英雄倍出的年代。在这个动荡、血腥的年代,和平时期的平庸、安逸全部被挤压到了最小的空间,每个中国人都被迫面临选择。而爱情,这个千古不变的话题,在民族大义和人类尊严的背景下,则变得更加奢侈,更加难言。
  • 虎部队

    虎部队

    这是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男人的故事。
  • 特种任务之消灭行尸

    特种任务之消灭行尸

    五个特种兵怎么拯救世界?敬请关注特种任务之消灭行尸。
热门推荐
  • 恶魔校草,我只要你

    恶魔校草,我只要你

    机缘的巧合,让八位俊男靓女邂逅了,摩擦出爱情的火花,竟发现对方与自己订了婚,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 末世尸王系统

    末世尸王系统

    末世降临前,女友小薇传了分手的消息,不明真相的杨云出来家门,只为寻求真相,粗心大意之下,杨云感染病毒。突然出现的神秘魔方,杨云又获得了希望,他的未来从此不同。
  • 蛇城

    蛇城

    城市里接连发生被蛇咬伤事件,死者和伤者的反应诡异离奇。市政人员疯子,和蛇类专家小冯,同时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对蛇灾进行探索。两个都发现,蛇群最终会在一天,全部涌上地面。城市将被蛇群占据。两人用自己的方式,拯救着这座城市……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原乡

    原乡

    本书讲述了从两岸隔绝到台湾当局开放探亲那将近40年的特殊年代,两岸亲人之间日夜思念、隔海相望的感人故事,再现骨肉分离的撕心痛,揭秘骨肉团圆的万般难,演绎了民族史上深沉的乡愁,同时也通过展现老兵踏上漫漫归乡路的执著,以及故土亲人的企盼与守候来讲述海峡两岸割不断的亲情。重拾这段历史,使读者体会前人种树的艰辛,珍惜今天这种和平交流的局面,极具现实意义。
  • 六道灭神器

    六道灭神器

    公元3050年,人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一种新武器灭神器横空出世。然而接连的灾难使得人类遭受了灭顶之灾,灾难的尽头到底是灭绝还是进化。…………远古的战场终将解封,六道的轮回,四圣的降临。一切的事情究竟是必然还是偶然…………他,被兄弟背叛,被迫离开影魔族,为了复仇,他“巧合”的拿起了六原种灭神器,强者终将归来。他,机缘巧合下得知事情的真相,无数巧合皆成因果。是步入六道的轮回,还是进入四圣的阶梯,无人知晓…………
  • 弃妇谋

    弃妇谋

    令家六小姐令清漪不懂了,本想奔着白富美的目标奋勇前进,怎么就把自己熬成了包子血泪史的头号女主角?而且是只过期大包子,人见人欺,花见花衰。不不不,命格仙君,这节奏可不对!必须cut掉重来!
  •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

    牧之编著的这本《让你轻松带团队的管理心理学》剖析了管理心理学在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之道,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可能遇到的各类心理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充实,观点科学,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强,是管理者提高自身能力、轻松带出一流团队的最佳指南。
  • 我的第一本女人魅力书

    我的第一本女人魅力书

    本书是一位女性专家集自己多年来的生活经验、处事方法及授课内容的作品,从内容上看,主要针对女性在职场、家庭、爱情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了讲解,既有理论内容,也是案例分析,还结合了作者自身——一个魅力女人的多年经验,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书中添加了很多作者的照片,充分展现了一个魅力女性的魅力所在,对读者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可以缓解读者在阅读是产生的疲劳感,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对读者非常有益。另外,本书选题针对女性实际需要,对很多女性问题有非常独到的见解。
  • 风雨情途

    风雨情途

    本书为现实题材长篇小说,作品描述了主人公吴浩是个要求积极上进的文学青年,为追梦外出到文化部门打工,然而命运却给了他一个非常坎坷的人生安排;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达到了多年来一直遥不可及的理想彼岸。
  •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2

    “纪实中国丛书”整合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风格的实力作者和作品一同进入市场,给图书文化市场带来回归理性的厚重作品。“纪实中国丛书”策划出版的作品以源于生活、贴近现实,贯穿生活哲理的写作态度,给阅读者带来一种久违的理性阅读、人文阅读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