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8900000006

第6章 上编2010高考古诗词鉴赏(5)

2010年选考了陈与义的两首诗,而此前(2005—2009年)却从没考过。陈与义的诗歌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严羽称之为“陈简斋体”,其特点为早年多流连光景之作,观察细致,描写生动,饶有情趣。善用直致、浅语入诗,重意境,重白描。后期则取法杜诗,得其沉雄之韵,规模宏大,声调浏亮;对仗着重上下句之间气脉的内在联系,潜气内转,意境圆融,风格雄浑沉郁。本诗为其后期作品,诗中不仅表达了思乡之情,更蕴涵着亡国之痛,体会诗人复杂矛盾的情感是赏析本诗的重点。

2.真题再现

送友人归京师①

宋·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试题解析】“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叫声凄凉,易引起人哀怨悲苦伤感之情,是古诗中常见意象。解题时必须联系诗词语境作答。本诗属送别诗,子规啼叫不休,短时难归,表现了思归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试题解析】解答此类题重点还是结合语境理解诗句含义,同时关注两句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后句入手,强调了朋友要回京师,而自己一时难有归期,伤感之情难于表达。再加上前句假设让步,说明此时中原已遭兵燹,结合注释,则可理解北宋已经被金兵占领,南北分裂,归期更加不可期。注释点明陈与义是爱国诗人,因此应将个人的思归之心与爱国忧国之情结合起来赏析。

【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3.深度赏析

同鸟异称,意蕴不同

——陈与义《送友人归京师》赏析

因送人归乡而生思家之念的诗很多,如2010天津卷诗歌鉴赏题涉及的两首诗——司空曙的《峡口送友人》与雍陶的《送蜀客》。司空曙因安史之乱而背井离乡,雍陶因蜀中之乱而远走中原,更沉痛的是陈与义,金人入侵,北宋灭亡,所思的不仅是家,更兼带对故国的哀悼,有家不归,不仅如雍陶一样为了躲避战乱,也不仅如司空曙一样怕见故乡衰败的状貌,而更有不甘做亡国奴的气节在。

子规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它的名称很多,学名杜鹃,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等。因称呼不同,在诗词中暗含的作者的情志也不同。如果称子规,则是谐音子归,往往唤起游子思归的情感。例子很多,如贺铸“多谢子规啼劝我,不如归”(《摊破浣溪沙》),沈端节“幸自不思归,子规心上啼”(《菩萨蛮》),周在“应是子规啼不到,故乡虽好不思归”(《闺怨》)。无论是感谢子规提醒自己应该归去(可能是回家,也可能是归隐,视情境而定),还是埋怨子规的啼声勾起了诗人的思愁,还是反其意而用之,天真地以为听不到子规啼鸣就能不思美好的故乡,总之,一句话,诗词中的子规意象与诗人思归的情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如果在诗词中用杜宇或杜鹃的称呼,那么它传达的情感意蕴与子规却不尽相同。诗词中出现杜宇往往是借以抒发悲苦哀怨之情。这和一个传说有关,据《蜀王本纪》载,望帝,即传说中的古代蜀国国王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曰望帝,他做皇帝之后励精图治,非常有德能,得荆州人鳖灵为相,治水有功,望帝以其功高,禅位于鳖灵。在这之后,望帝修道,处西山而隐,死后他化作杜鹃,由于思念故土,至春则啼,整天叫着,以至于嘴上都啼出血来。鲜血滴在地上变成杜鹃花,因此又名杜鹃。用杜宇或杜鹃的意象表达悲苦哀怨之情的诗例也不少,如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倚树哀猿弄山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

比人心,山未险”,因人心凶险造成世事艰难,使诗人听猿而哀,闻杜宇而心惨。又如杜牧《杜鹃》“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至今衔积恨,终古吊残魂”,一声杜宇啼,勾引多少难言之痛,四句连用三个表达情感的词,冤、恨、残,让人情何以堪!再如朱淑真《蝶恋花》“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有情无情,摆不脱的是那永远的人生愁苦。还有陆游的《晚泊松滋路口》“小滩拍拍鸬鹚飞,深竹萧萧杜宇悲。看镜不堪衰病后,系船最好夕阳时”,无论是年老衰病而功业无成,还是客寄他乡而欲归不能,一声杜宇,倾泻而出的总是那无尽的悲苦哀愁。

当然,子规杜宇既然是一种鸟,其传达的情感意蕴也有互相渗透的时候,如子规有时也表悲愁的情感,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路途艰险使人生愁。而杜宇也暗含归去的意蕴,如陆游《三齿坠歌》“不须强预家国忧,亦莫妄陈帷幄筹。功名富贵两悠悠,惟有杜宇可与谋”,与杜宇谋什么?当然“不如归去”了!

布谷,是杜鹃的另一个名字。这个得名一方面源于它的叫声,一方面又提示了节令。中国古典诗歌是属于农耕文明的,对自然的四时变化极为敏感。布谷鸟既有提示节令之意,又有催人下种之音,获得诗人的普遍钟情自然在情理之中。“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水田放水声。”(姚鼐《山行》)写的是一种诗意的田园之乐。“流年冉冉去无情,日夜溪头布谷声。城郭虽存人换尽,令威应悔学长生。”(陆游《闻鸟声有感》)陆游耳中的布谷声正如钟表的滴答声,不断提示我们时间的无情流去,生命的不断衰减,油然而生一种人生无常物是人非之慨。“日出布谷鸣,田家拥锄犁。顾余乏尺土,东作谁相携。”(李白《赠从弟冽》)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士人,他们一旦兼济不成,便会产生独善之意,于是借布谷暗示归耕也成了诗人们常用的手法。有时,诗人也借布谷催更来控诉战争对人民安定生活的破坏,如周紫芝《布谷》一诗:“田中水涓涓,布谷催种田。贼今在邑农在山。但愿今年贼去早,春田处处无荒草;农夫呼妇出山来,深种春秧答飞鸟。”布谷催人,而春田却是处处荒草,不是农民懒惰,而是被贼逼进了山林,表现出诗人对叛乱的控诉和对人民遭难的同情。

杜鹃这一古典诗歌意象具有丰富的情感意蕴,虽然子规、杜宇、布谷因称呼不同,其情感意蕴各有侧重,但有时也相互渗透,表达相同的意思,这需要我们在阅读诗词时细加品味和辨析。本诗中的“门外子规啼未休”一句中的子规意象的情感意象就比较复杂,既有思念故园之意,又含有有家难归的凄苦之情,还有沦为亡国奴的沉痛。这种“亡国奴”的沉痛通过“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两句表现出来了。“便是”就是纵使、即使是的意思,语义上表示让步关系,诗词中经常运用这一语义上的让步来强化情感,将情感推向极致,使诗人的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故园兵荒马乱、不能归家是常理,诗人退一步,无兵马如何呢?亦不能回,因为故园已成他族的土地,回去也只能当亡国奴,那又情何以堪!因此这两句并无矛盾之处,只是运用了一种以退为进的表达法,以语义上的退,来进一步渲染情感。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晏几道《南乡子》“便是无情也断肠”,有情人断肠是常理,而退一步说,无情又如何呢?既然也难免肠断,那有情人的肠不仅要断而且不知道要断成几节甚至要碎了。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涵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这首《鹧鸪天·送人》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参考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九、江苏卷

1.入选理由

王昌龄有“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的名号,而绝句又是高考诗歌鉴赏喜欢考查的体裁,按说,他的绝句应该多选才对,但2005—2010年,包括本诗,总共才选了两首,也许是因为大家太熟悉王昌龄的人和诗了,为了避熟,只能舍去。本诗入选有两个原因:一是与课本的相关性,清秋送别的主题让人联想到教材中柳永的《雨霖铃》,借以考查学生的识记联想能力;二是本诗运用对面着笔的手法,将分别的画面转向对方,使双方的惜别之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2.真题再现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个句子?(2分)

【试题解析】此题难度较小,平时重点要求学生积累古典诗词知识与生活常识。主要仍是花与树,风与月。而本诗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橘柚飘香来确定时节。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2分)

【试题解析】古人送别饮酒往往不可少,主要是以酒饯行,借酒浇愁。而送时的环境尤为突出,往往伴有阴雨之天,以渲染凄清氛围,烘托各种心境。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试题解析】这种问法可以使我们答题更有针对性,其实“代为之思”就是一种含蓄表达情感的重要方法之一,用现在的术语说叫对面着笔。往往是从对方写起,含蓄蕴藏。同样也可以把一己之情感上升到普天下人共有的情感,境界全出。前者如杜甫《月夜》,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后者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样写,表情达意更含蓄,意味更深远。

【参考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3)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3.深度赏析

对面着笔,别情更深

——王昌龄《送魏二》赏析

分别饯行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古今通例,饯行必饮酒也是不成文的规矩。因此,在分别题材的诗中,酒成了常见的意象,醉也是分别双方通常的状态。俗语说得好,酒逢知己千杯少。酒助谈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只有借酒才能对着故人一泄胸中块垒。酒能解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但往往是适得其反,正所谓借酒浇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旅途艰险,途中不测如一块压在分别双方心上而不能言的巨石,“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司空曙《别卢秦卿》),纵然豪饮千杯,也敌不过它“晚来风急”。饯行宴上的酒是用对远行人的惜别和关切酿成的,意在借酒消愁,虽然明知饮酒只会逗引出成倍的愁绪。

橘柚产于南方,是秋季最常见的水果,橘柚飘香是南方秋季特有的景致。王昌龄是北方人,写此诗时正在贬所龙标,即今天的湖南黔阳,李白还专门写诗相赠,即著名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从李白诗中我们可以知道,王昌龄是这年的晚春时节被贬的,因为首联的“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了节令。写本诗已是橘柚飘香的秋天了,用一个北方人的眼光来看南方的景致,那种新奇感令诗人敏锐地抓住了南方的时令特征。另外,中国传统社会的农耕文明使得从小生长于自然山水中的诗人们对时令的变换有着独特的心理体验,加上又在贬所,正如杜审言在《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一诗首联中写到的:“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由于时令的变换与诗人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时令有一个时令的景致,不同的时令景致会生发出不同的情感意绪,因此诗人在写诗时常常要抓住具有独特特征的景物来标示时令。比如秋天的蝉与雁,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点出秋天这一特殊的时令,为下片抒发离别之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做好了铺垫;李清照的《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点明北雁南飞的秋天时令,烘托出丈夫离别后的孤独和思念。又如春天的桃杏与杨柳,僧志南《绝句》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写出春天来时的一派生机和诗人的喜悦之情;韩偓《寒食夜》中“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写出早春微寒杏花飘飘如雪的景致。

“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引”字用得极为传神,与“入”相呼应,既写风雨入舟,也写行人入舟,明写舟凉,实写行人的心凉,凄风冷雨正好烘托了这种悲凉的心情。并且“引”字给人一种不缓不急之感,微妙地传达了行人不舍离去而又不能的矛盾。这个“引”字的用法大概化用自沈约《休沐寄怀》的“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但比沈约的“引”字用得高妙之处在于,沈约只是写景,是一种精致的状态,而王昌龄却是景中含情,是一种情态。而且“引”还将意象拟人化,使意象具有人情味,使情景趣味化,更好地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例还有杨万里的《新柳》中“未必柳条能醮水,水中柳影引他长”,诚斋体的诗歌特点正在于此,通过炼字使意象含有人情味,使情景戏剧化趣味化。

同类推荐
  • 世界经典侦探推理故事

    世界经典侦探推理故事

    侦破故事不论是民间流传还是真有其事,都代表人们不平则鸣的心声。在侦破故事中,忠诚与奸诈、勇敢与怯弱、正义与邪恶、公理与私刑、智慧与愚昧、文明与落后、真善美与假丑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激烈的矛盾经过冲突、斗争、较量,一切表现得淋漓尽致, 使我们不得不对邪恶产生深深地憎恨,对正义产生不懈地追求。
  • 正确阅读

    正确阅读

    本书是关于青少年如何阅读,如何提升阅读能力的畅销读物,兼具实用性、思想性于一体。作者已经根据本书理论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举办诸多培训班,广受欢迎。
  • 这样学习最有效

    这样学习最有效

    以“高效的学习方法,实用的学习技巧”为立足点,把学习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学习最有效》包括提高智力的方法以及各种学习方法和各科学习方法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快乐之钟,在此刻敲响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快乐是生活调味剂。本书所选取的小故事不仅充满了幽默色彩,还流露出机敏智慧的闪光。阅读本书,既能培养孩子的幽默感,使其眼中的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乐趣,又能让孩子树立自信,从而坚强地迎接人生中的挑战。
  • 培根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培根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帝破天荒

    帝破天荒

    叶泛天,一个命运悲苦的孩子,从小饱受别人的欺凌,有的时候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却不想在一次孩群的争斗中,陷入了人世间,尽管遭到命运的各种捉弄,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却依旧顽强的进取着,为了强大他虽然杀戮,但是不是为了自私自利的存活,他帝路争雄,是为了保护……
  • A Hazard of New Fortunes

    A Hazard of New Fortun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绝世神通

    绝世神通

    帝落星河,万古寂灭!亘古轮回,大道沧桑!一息尚存,诸神意志,只等他归来!少年秦萧得上古神通,练就不灭之躯,逆天战体打破千年铁律,醒上古血脉,承继恒古不朽意志!青剑出鞘,杀敌万里之外,无上神通显圣,升级突破瞬息之间,得志该猖狂,少年很嚣张!
  • 泪与灯花落

    泪与灯花落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 元魔至尊

    元魔至尊

    异界大陆奥斯兰托,魔兽横行,杀人如麻,致天下哀鸿遍野,生灵涂炭,自第四纪元,帕尔萨斯战役之后,为了抵御邪恶势力,东西方智者穷其几代时光刻苦钻研,终于找到御敌之法,在东方它被称为元灵,而在西方则被称为魔法,在大陆上,有无数的公会……上古之书载,“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冲精、聚气、凝神三位一体修炼,便可出现一种新的力量,这就是元灵。元灵的本质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流动之气。”智者书云“采天地之灵气,吸万物之精华者为初级者……”元灵是一种威力十分大的能量,书中更记载了勇者屠龙、强者撕天裂地的传说。…
  • 白虎之净化红尘

    白虎之净化红尘

    天地混沌初开,大地之母女娲炼石补天和捏土造人后,人间六道生机初现,逐渐繁衍生息。四星宿应运而生,东之青龙,西之白虎,南之朱雀,北之玄武,人们又将它们称为“四大神兽”。青龙“孟章”掌天地之阳,久盘踞于大洋之底,执晴雨布施;朱雀“陵光”掌天地之阴,随女娲回归九天,化“九天玄女”,栖于梧桐之上,每隔千年浴火重生;玄武“执明”掌幽冥禁地,镇天山之巅,通天彻地,不生不灭;白虎“监兵”,掌世间事,诛一切妖邪,吸纳天地煞气,主杀伐,惩恶扬善,为四神中最冷漠,人们称之为“战神”。天地悠悠,斗转星移,唯白虎始终在人间游离浪荡,神色如霜,心寒如冰,身泛幽幽蓝光,触之人神鬼皆瞬间冻结,千万载后,白虎化身人形……
  • 始源传说

    始源传说

    寒风吹响,站在损毁的高楼,触目所及是废墟般的场景。倾斜了的大厦、裂开的柏油路、歪倒在一侧的街灯,在更远的地方,吹起的风旋转着如同利刃切开墙体,水流卷起冲倒了塌陷下去的房屋,落下的雷光骤然炸开,那一闪过后则是成片焦黑的枯木。他看着那些在风、雷变换的都市中心的闪动人影,默然任由灼灼日光从身上穿过,是从什么开始的,这个世界变得这么疯狂,啊,自己一定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改变的吧,他想着,然后跃起,直接从万丈高楼跳了下去……这是属于异能者的冒险传说。
  • 三国之铁血帝王

    三国之铁血帝王

    吕布?那是我手下败将!赵云?那是我师兄!孙策?他得管我叫老师!孙权?哪次看见我他不得打哆嗦?一本现代人穿越到三国的小说,一个抢兵抢粮抢地盘,顺带抢枪MM的书。
  • 星辰散尽豆蔻

    星辰散尽豆蔻

    那几年,我们聚在一起或哭,或笑,或悲伤,或喜悦,已逝的是时光,留住的是记忆,散尽的是星辰,汇聚的却是一辈子真挚的情谊。孤单执拗的事我,文静优雅的是你,我们相互厌弃却最终相互依靠,你拖我离开一场爱的风雪,我背你逃出一次梦的断裂,何其有幸在我一生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世界上,另一个我,致我们兵荒马乱的青春
  • 圣尊神戒

    圣尊神戒

    一枚神戒,带来一段不一样的传奇;异能内功一起练,灵力法力一起修;得念力,练北冥,修真功法一样修,上中下丹田不放过;天龙八部得机缘,魔幻手机抢傻妞,风云得神兽!仙剑奇侠传?西游记?这尼玛是要成仙?让我们跟随主角的脚步,一起装逼一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