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06500000017

第17章 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官僚士大夫的治军方略(3)

自清末至民国,不管是颂扬曾国藩的人,还是贬抑曾国藩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是革命的还是反动的暂且不论),他的思想和言行对中国近代士大夫乃至一般民众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也可暂置一湘军水师出巡图旁。并且,人们几乎一致地认为,曾国藩作为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一位核心人物,他所组建的湘军历经十数年的南征北战,终于将遍及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镇压下去,为清王朝渡过“内乱”纷纷的难关,延长六十余年的寿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在军事上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这种传统的评价固无不当之处,但是依我看来,关键的问题还不在此,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封建的纲常伦理去组建湘军、改革营制、治理军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这就是说,我认为这种影响不限于军事本身,它不仅与中国近代军事、政治、思想文化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且在中国近代官僚士大夫乃至下层民众中间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曾国藩的军制改革如兵员自募,权归主将曰军饷自筹,不依赖外援曰官职私相授受,不单纯取决于朝廷;各树一帜,不互相牵制等等,在政治上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清王朝来说是前所未有的。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湘军虽暂时挽救了清王朝行将覆亡的命运,与此同时却动摇了清王朝中央集权的军事基础,使军权和政治实权由以满族皇室为首的贵族手中逐渐转移到汉族督抚大员手中,从而导致了近代军政合一制度的产生并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从此之后,形成了为清廷始料不及,且和曾国藩本人的实际愿望相反的局面,即中华大地军阀割据称雄,你争我夺的战争连年爆发。这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方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革命情绪随之日益高涨;另一方面,统治阶级势力在无形之中受到削弱,号令不统一,调动不灵便,为革命运动的兴起从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知道,曾国藩因平定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有功,清廷不得不把地方主要军政大权从满人手中移交给他,

由他出任两江总督和直隶总督,独当一面处理各方事物。曾国藩死后,这种兵为将有,谁有军事势力谁就掌握内政外交大权的情况更趋严重。在攻下南京之后,曾国藩激流勇退,遣散大部分湘军,培植淮军为后继力量,将湘军所拥有的军政大权转移到淮军及其首领李鸿章手里。李死后,因,世凯拥有当时号称强盛的新建陆军,所以清廷又不得不委以他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的重职。

这样,清王朝的军政实权便渐渐落到了与曾、李情形大体相似的,世凯手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社会各种力量合聚的结果。参加革命运动的人们,尽管各自的动机和的目不同,作用大小也有差异,但一时间都站在了清政府的对立面,迫使清王朝最终土崩瓦解,专制政权从此不复存在。

我们之所以认定辛亥革命的胜利是当时中国社会各种力量合聚的结果,其根据何在呢?它与曾国藩及湘军又有什么必然的因果关系呢?众所周知,资产阶级包括它的中下层革命党人是这场革命的领导力量,同时它的上层,即资产阶级立宪派也在其中推波助澜,有的甚至直接支助或参加革命运动,其作用是谁也否定不了的。

至于,世凯的新军,其中一部分人因受革命党人的影响和吸引,也已经站到了革命势力一边,因而在武力推翻清王朝的过程中理所当然地占有一份功劳。在下层革命群众中,广大的农民尤其是那些游民无产者,因湘军大部分被遣散于各地而加入哥老会者为数不少。他们在与太平天国为敌的时候为清廷死力卖命,一旦战争结束,“内乱”削平,他们又被无情地抛弃,过着无家可归、无正式职业的游民生活。在辛亥革命爆发前,他们便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了民间秘密会社。他们的组织就是散布于长江流域的哥老会,该会以两湖等地为根据地。他们在革命党领袖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等人的联络、发动、宣传和教育之下,汇集到民主革命的旗帜下,也成为辛亥革命运动中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这就是湘军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在。

以上是就整体影响而言,至于曾国藩改革军制、采用封建纲常伦理治军对于中国近代官僚士大夫的影响又是如何呢?在这里仅以蒋方震、蔡锷、蒋介石三个典型人物为例,加以解剖,以窥见其相互关系之所在。

蒋方震(1882-1938年),字百里,号澹飞,笔名飞生。浙江海宁人。1901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入东斌学校、士官学校学习。曾在日本主编《浙江潮》,鼓吹革命。1906年回国,在赵尔巽的督练公署任参议,后赴德国学习军事。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署总参议。1912年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1918年随梁启超赴欧考察。1920年归国,从事推进新文化运动。1925年任吴佩孚总参谋长。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高等顾问,是年冬赴欧考察。1936年12月随蒋介石至西安。1937年夏任庐山军官训练团特约教官,出版《国防论》第一卷。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聘为国防参议会参议员。1938年赴法考察后归国,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蒋方震对曾国藩的营制改革及其治军方略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认为凡领军者都应该效法曾国藩。他赞赏曾国藩是“近世史上……一个军事天才家”。他认为,曾国藩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把“和平的经济生活与战斗的军事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分离的变成一致”。曾氏治军方略的基本思想动机就是为维护清王朝的根本利益,为效忠朝廷而血战疆场,并在实战中“得到了权力”。

此外,蒋方震对于曾国藩改革军制,采用“营官二百两长夫一百八十人”的营制尤为顶礼膜拜,赞不绝口。蒋氏对这种改革以后的营制作了具体的解释。就清末的生活状况而言,“二百两”确是一种较高的待遇。曾国藩为什么要给营官这样特殊的薪水呢?蒋氏认为,曾国藩这样做的用意很深远,一是出于战术上的考虑。古往今来许多实际战例告诉人们,一个战役计划的制定,并不是某一个统帅坐在指挥所里冥思苦想出来的,它首先是在前线被发现,然后后方的总指挥或统帅才能够根据这种发现做出周密的部属,采取合适的方略。这就对亲临前线的营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既要求他们全面了解和判断前敌的情况,又要求他了解后方“总司令”的意图,然后才能在这两者中去决定“攻”或“守”的办法。因此,这个营官的“责任”太重了。正因为责任重大,“所以要选拔人才,所以要发挥他们自己的责任心,所以要加高他的薪水和待遇”。二是出于统一的指挥的需要,为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而考虑的。蒋方震认为,曾国藩湘军中的营,所起的“就是团结核心的作用”。一个营的士兵就得全听一个营官的统一指挥,服从统一的号令,打起仗来才不至于松松散散。然而,作为一个营官,要将全营五百人“组成一个肉弹”,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他的责任心必须很强,“所以要加高他的薪水和待遇”。

关于“长夫一百八十人”的问题,蒋方震也作了具体的解释和评价。蒋氏认为,曾国藩在当时采用这种编制,其用意也很深远。曾氏提出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的口号,是“从消极的办法而完成他积极的总动员法”。既然营中有这么多做后勤工作的人,那么在作战的时候,一般就不允许再去拉夫,否则就要按军法严处。“行而索夫,军有司诛之”就是这个意思。这就达到了这样一种双重的目的和效果:“这一百八十人的夫子,不仅完成了他军事上攻击的任务,同时还保护着国家总动员的基础。”从而,蒋氏认为,军人要真正理解曾国藩“不扰民的意义”,就要“知道后方流汗工作的要紧”。

蔡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为反对帝制,维护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完成统一中国、建立中华民国的大业,他特编辑了《曾胡治兵语录》,号召革命军人效法曾国藩和胡林翼,在新的环境和条件下为国家民族出力。他对曾国藩的整个军事思想,尤其是治军方略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对它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曾胡治兵语录》初刊于1911年夏天,分为“将材”、“用人”、“尚志”、“诚实”、“勇毅”、“严明”、“仁爱”、“勤劳”、“和辑”、“兵机”、“战守”、“治心”等十三章,辑录了曾国藩、胡林翼有关治军方面的精要言论,并且加上蔡锷本人的评语,充分体现了蔡锷受曾国藩治军思想影响之深。对于曾国藩“以良心血性为前提”来选拔和培养将领的做法,蔡锷评论说:“尤为扼要探本之论,亦即现身之说法。”他认为,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风暴席卷东南数省之际,曾、胡二人以一介书生,“干兵事一端,素未梦见”。他们读的是孔孟之书,办的是文官之事,但却能统帅千军万马,最终平定“内乱”,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本身“为良心血性二者所驱使,遂使其‘可能性,发展于绝顶”。如果曾、胡二人不是为“良心血性”--为维护清王朝统治而与人民革命为敌的信念所驱使,那么最终只“不过为一显官”,或者“亦不过薄有时誉之着书家,随风尘以殄瘁已耳复何能崛起行间,平大难,建不世之伟绩也哉”。在这里,蔡锷充分肯定了曾国藩等人“以忠义血性”为前提的治军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并把它吸收继承过来,用以唤起革命军人为推翻清王朝统治、建设中华民国而奋斗的自觉性。尽管蔡所处的时代比曾国藩的时代前进了半个多世纪,中国文化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蔡锷根据清末民初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尤其是根据当时的军事、政治实情,从总体上对曾氏的治军思想加以认同,这是符合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演变规律的。

对曾国藩所提出的将才由“陶冶而成”,不必拘定一格,应当使其各显其长、各去其短的主张,蔡锷表示完全赞同。他认为,“人才随风气为转移”,居上位者有转移风气的责任。但居上位者并非仅指一二人,譬如官长居士兵之上位,中级官居次级官之上位,这些人都有责任从自己做起,只要“因势而利导,对病而下药,风气虽败劣,自有挽回之一日”。然而,中华民国初建之际,社会风气败坏至极,并感染到军人,所以军事人才非常缺乏,以致“不能举练兵之实绩。颓波浩浩,不知所届”。如何挽回这种局面呢?蔡锷强调:只有像曾国藩所倡导的那样,“多数同心共德之君子,相与提挈维系,激荡挑拨,障狂澜,使西倒”,才能收到潜移默化之效果,从而使得人才辈出,国家民族也才有希望。

对曾国藩所主张的士卒须有明确志向,不为金钱、地位所诱惑,而应“赴义恐后,忠愤耿耿”的思想,蔡锷赞其为“至理名言”。并且认为,作为一个革命军人,在局势日坏、兵祸频繁之际,如果立下了“以救国为目的,以死为归属,渡同胞以苦海,置国家于坦途”的志向,如能具有“耿耿精忠之寸衷,献之骨岳血渊之间,毫不返顾”的精神,就能做到“百折不磨”,千灾百难都会“迎刃而解”。反之,如果做将官的都以“跻高位享厚禄安福尊荣为志”,做士兵的都以“以希虚誉得饷糈为志”,那么,国家民族的兴旺与前途,都会成为一句空话,以至于“曾、胡两公必痛哭于九泉矣”。

对于曾国藩所提出的将帅之间、兵勇之间必须互相信任,彼此讲究“诚实”的思想,蔡锷认为这是决定一支军队能否克敌制胜的大问题。在清末乃至民初,国家民族的利权白白送给他人,内战不休,给外人以可乘之机,全在于国民心中存有一个“伪”字。大家“只知伪之利,不知伪之害”,并且“由伪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起,则无数恶德从之倶生”,而中国固有的“伦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顾”。军队是一个战斗的整体,将士之间“不容有丝毫芥蒂”。要做到彼此情同手足,亲密无间,就必须如曾国藩所主张的用一个“诚”字来“贯穿”、来“维系”;否则如一盘散沙,“必将不戢自焚”。从而蔡氏告诫自己的下级将领,首先应将“伪”字“排斥之不遗余力,将此种性根拔除净尽,不使稍留萌蘖”,然后再去训导士兵。总之,只有将“伪”字去掉,将“诚”字纳入其言行的人,才“可以为将”,才“可以当兵”。

同类推荐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最具争议的晚清重臣之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屈辱条约的签字者,然而中国近代化的许多“第一”又都与他的名字联在一起,如中国第一家近代化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条自己修筑的商业铁路、中国人自行架设的最早的电报线、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第一支近代化的海军等等。国人骂他,是因为觉得他与晚清的许多耻辱有直接关系;西方人敬他,因为认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杰出外交家。
  •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 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外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

    本书用精练的文字、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在外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名人,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成功经历,激励我们昂首阔步,努力向前!解读名人,穿越时空,遍览那一幅幅生动、精彩的人生图景!
  • 马尔克斯评传

    马尔克斯评传

    加西亚·马尔克斯自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其作品在全球受到持续的关注和喜爱,《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都已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的经典。随着他于2014年4月17日离世,马尔克斯的作品和相关书籍再度引发阅读热潮。本书属漓江社最新推出的“人文名家评传”丛书。作者史蒂芬·哈特是一位拉美文学、文化研究专家,和马尔克斯有过深入交往。本书从马尔克斯丰富的创作生涯中提炼了最具代表性的事件,以解读马尔克斯的文学创作为主线,刻画了这位伟大作家的生平,探索了他日常生活与作家生活之间的区分,及其作品中家族史与民族史之间的关系。作者行文幽默生动,选材眼光独到,引证严谨周密,是一部可读性和学术性兼备的优秀评传。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祖战

    祖战

    宇宙边荒的尽头,神魔在咆哮,荒兽在纵横,人族在嘶吼……这是一个不为人知的时间,更像远古的时代,是那星空的一角、蛮荒的世界,在广阔的天宇深处。这里大荒遍地,天地苍茫,洪荒猛兽横行,太古遗种纵横。这里武道昌盛,强者为尊,万族林立征伐,天骄竞相争霸。这里疆土浩浩荡荡,无穷无尽,天下一域之间动辄亿万里。这里图腾至上,武道通神,强者一眸万年,弹指摘星捉月。这是一个追求长生不死的世界,这是杀戮如林、武道昌盛、仙魔恒古长存的世界。这也是人族初立,战血纷飞,部落而居,血气漫天,更是为了生存而祖战的世界。
  • 少年歌行

    少年歌行

    “我以一枪入逍遥,助你重登天启乘龙位。”素衣女子持枪而立,拦在千军之前。“是啊。我就算死,也是为了朋友而死!”一身红衣的少年拔剑怒喝,面前那几十柄长剑瞬间挣脱了剑主的手,朝天飞去,红衣少年持剑怒挥,几十柄长剑当头砸下。青衣的年轻人在那座高大的城墙前停住了马,他的身后一片疮痍。“我回来了。”他轻声说道。寂静无声。“我回来了!”他忽然拔棍怒吼。他的身后,千军万马奔袭而来,他们拔出长剑,与他同吼。
  • 魁罡六锁秘法

    魁罡六锁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是我的妖怪男友

    你是我的妖怪男友

    金融系导师说:“无风险的投资就跟穿越一样,都是不可能事件!”林洛看着蓝天下光怪陆离的异世界,excuseme?“这里是人妖灵三族共存的世界——妖域,你必须征服它!”林洛拎起眼前喋喋不休的黑猫给丢了出去,“我不,我要回去!”万万没想到,林洛最后还是走上了征服妖域的“康庄大道”。
  • 魔界妖精学院

    魔界妖精学院

    这是讲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发生了一次意外变成了吸血鬼,想要学会妖精的生活方式在人类世界生存,在妖精学院发生的故事结交的朋友与趣事,慢慢历练和朋友一起变强的故事。......呃,好吧我不想欺骗读者其实这是一篇吐槽为主的文章。
  • EXO樱雪学院

    EXO樱雪学院

    女主林恩馨身为魅族的雅馨公主,到处都引人注目,不管是魔族还是异能族都想得到她的异能。没有料到的是她就是12王子EXO要找的人,他们就是她的守护者
  • 赖你一生又何妨

    赖你一生又何妨

    一场大火,让容小雅失去了她最爱的爸爸妈妈,从捧在掌心的小公主变成了无家可归的孤儿,从天而降的同父异母的大哥又让她这个孤儿成了养尊处优的容三小姐。她以为,她可以一辈子幸福下去,可是一场车祸,又让所有幸福化为乌有。从此,地狱里曼陀罗花开的正艳,她心冷如冰,已然沉沦。
  • 火爆药剂师

    火爆药剂师

    她和她家族的存在曾经是国家的骄傲。她家族的姓,行走在国家之间。她是家族嫡系最为天才的继承者。她是当世药学组织的尖端者。一场意外,让她一蹶不振。一幕真相,让她知道人心难猜。一场异世之旅····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社交口才

    社交口才

    社交口才是培养社交能力的重要一环,是最为神奇的公关密码。拥有它,你可以使自己说话更具有风度,增强自己说话的魅力,使自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社交口才》一书精心构筑、旁征博引,将引领你快速进入口才艺术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