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9300000020

第20章 全师雄·孟昶·花蕊夫人(3)

李氏本来是后唐庄宗的嫔妃,庄宗将她赐给孟知祥。在太原,李氏生了孟昶。后来知祥镇西川,来不及带着家族前往,故李氏等留在太原。到后唐明宗时,孟知祥动用一百两黄金,贿赂安重诲,才得以派遣衙校将李氏和家人迎到西川。

李氏也是一个有见地的人物。当初孟昶用王昭远、韩保正等分掌机要,总内外兵柄时,李氏就对孟昶说:“吾曾见唐庄宗跨河与后梁军战,又见你爸在并州(太原)与契丹周旋,后来入蜀定两川,当时主兵者非有功不授,所有士卒都很敬畏服气。你现在任命的这些人,如王昭远之辈,出于微贱并无战功,不过跟从你在一起读书,给事左右而已;韩保正等,虽是世禄之子,但素不知兵,一旦有战乱,他们有何智略捍御来敌?”

但这些话孟昶都没有听进去。李氏又说“:高彦俦是尔父故人,秉心忠实,多所历练。此人可委以重任。”孟昶也没有听。后来的事实证明:王昭远、韩保正等,都是纸上谈兵的人物;而高彦俦则是少数死难的后蜀忠臣。孟知祥太太李氏不简单。

正史中的“花蕊夫人”

有一种流传较广的民间想象认为:赵匡胤之所以“谋害”孟昶,是因为看中了孟昶的太太花蕊夫人。

但我倾向于认为:史上不存在一个叫“花蕊夫人”的美人。花蕊夫人,《旧五代史》不载,《新五代史》不载,《宋史》不载,《资治通鉴》不载,《续资治通鉴》不载,《续资治通鉴长编》不载。也即是说:正史中没有关于花蕊夫人的记录。

最早记录花蕊夫人的,很可能是宋初陶谷《清异录》:

孟昶夏月水调龙脑末涂白扇上,用以挥风。一夜,与花蕊夫人登楼望月,误堕其扇,为人所得。外有效者,名“雪香扇”。

孟昶夏天的时候,用水调和龙脑香的香末,涂抹在白色的扇子上,用来挥动凉风。一天夜里,与花蕊夫人在园中登楼望月,不注意将扇子掉到园子外面,被外人拾走。以后,外界就有人效法这种做法,名“雪香扇”。

第二个记录花蕊夫人的,很可能是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徐匡璋纳女于昶,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拟其色,似花蕊翻轻也。又升号慧妃,以号如其性也。王师下蜀,太祖闻其名,命别护送,途中作词自解曰:“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三千宫女皆花貌,妾最婵娟。此去朝天,只恐君王宠爱偏。”

徐匡璋的女人被孟昶娶走,拜为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思是花朵都不足以比拟她的轻盈,应该像花蕊那般轻盈。又升格号为“慧妃”,因为她性情慧黠符合这个号。宋师攻下蜀国,太祖赵匡胤听说她的芳名,命人特别护送到京。途中,花蕊夫人还作词自况道,云云。

以后讲述花蕊夫人故事的野史、笔记、小说,就越来越多了。综合各种史料可知:“史上”共有三位花蕊夫人。

第一位:前蜀主王建的妃子,徐姓,史称“小徐妃”,也号“慧妃”。第二位: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费姓,或徐姓,也有人称之为“慧妃”。第三位:南唐主李煜的妃子,姓氏不详。李煜的妃子名花蕊,传播较少,传播最多的是王建妃子和孟昶妃子。

这类故事,大多遵循同一个传播模型:将王建妃误为孟昶妃。譬如,关于花蕊夫人的姓氏,诸说不一,但一般以为她姓“费”或姓“徐”;而王建妃子花蕊夫人正好姓徐。说到著名的百首《花蕊夫人宫词》也是诸说不一,有人认为是前蜀主王建妃所作;有人认为是后蜀主孟昶妃“仿王建妃所作”;这里还是将王建妃与孟昶妃搅合到了一块。

诸如此类,就在这种种传说中,已经发现:很多野史记录,都把王建妃子的故实附会到了孟昶妃子身上,于是,有了“孟昶妃子是花蕊夫人”的传说。

陶谷算是孟昶的同时代人,但巴蜀与中原暌隔半个多世纪,前蜀、后蜀已经有了“传闻异辞”。陶谷关于花蕊夫人的来源,没有说,无法确定他说的为真,当然,也无法确定他说的为假。陶谷《清异录》更是一部“当代传闻”之记录,而非“实录文本”之摘抄,内中可见有价值的“故实”,也可见想象奇特的“传说”。我倾向于认为:陶谷所说的花蕊夫人,很可能也是王建的妃子,而不是孟昶的妃子。

陶谷在太祖禅代之际,预先写好禅代诏书,本来是想邀功,但没有想到的是老赵反而因此对他非常轻蔑。

陶谷本来姓唐,避讳石敬瑭的名讳,连自家姓名都改了,姓陶。后来在大宋时,看见魏仁浦居于中书为宰辅,就讨好魏仁浦,说自己的家族实在是出于魏氏,于是将魏仁浦当作“舅氏”族人恭维,史称“每见,辄望尘下拜”,每一次见到都要当街下拜。

宋人魏泰《东轩笔录》称,陶谷,自五代至大宋国初,文翰为一时之冠。然其为人,“倾险狠媚……缙绅莫不畏而忌之”。老赵虽然不喜欢他的为人,但是因为他的词章足用,所以还是留他在翰苑。但是陶谷自以为有功,期待能够被太祖大用。但太祖初期就是不用他。以后的日子,很多名气远不如他的人物得到擢升,他还是耽在翰苑没有升迁。陶谷心不能平,多次唆使他的党羽,因事向老赵荐引,说他久在祠禁,宣力实多,以此来窥伺上旨。

老赵知后笑道:“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老赵直接否定了没有啥创造性可言的秘书工作。陶谷听说后,干脆作诗一首,书于公署墙上。诗曰:“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史称老赵知道这事后,更加鄙薄他的为人。

陶谷后来出使吴越国,国王钱俶宴请他,请他吃螃蟹,从大如巴掌的梭子蟹到小如指甲的蟛蜞蟹,摆了一案十多种。陶谷讽刺吴越国的衰落,就说:“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吴越王于是让人再进葫芦羹,对陶谷说:“此先王时有此品味,庖人依样造者。”陶谷当初“年年依样画葫芦”的故实,早已传遍大江南北了。这算是吴越王对陶谷的一个“雅戏”。事见《十国春秋》。《国老谈苑》也记此事,文字略异。陶谷被人奚落,对老赵有一肚子气,可以想见。

陶谷的两个儿子考试,一个因为贿赂主考官,被人发现告到老赵那里,气得老赵罚了他俩月俸禄,还将儿子撤官。另一个儿子正儿八经考中了,老赵不信,又发明了“复试”,还好儿子复试也过了,但从此朝廷留下一个“复试”的政策,等于长久地羞辱了陶谷。

陶谷非常自负,曾经对人自吹道:“吾头骨法相非常,当戴貂蝉冠耳!”貂蝉冠,是装饰豪华的大礼冠冕,有爵位的官员,如公、侯、伯,及驸马等穿朝服、祭服时佩戴。陶谷想说他也可以佩戴,意思是早晚能够得到大用。此论一出,人多笑之。北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记录一事,颇刻薄,但可以考见陶谷为人的失败。据邵氏记载,陶谷坟墓在京师东门外觉昭寺,人见时,墓已洞开,空无一物。问之,寺僧说:“屡掩屡坏,不晓其故。”多次掩埋,多次毁坏,不知道什么原因。著名文豪、画家张舜民看到破败的陶谷墓说:“陶为人轻险,尝自指其头,谓必戴貂蝉,今髑髅亦无矣。”陶谷为人轻薄而居心险恶,曾经指着自己的脑袋,认为一定可以戴上宰辅的貂蝉冠,但现在,连骷髅都没有了。可见时论对陶谷有多么轻鄙。

此人无处不有机心。赵匡胤说他长了“一双鬼眼”(见宋张舜民《画墁录》)。大宋初,比他名气更大更正的人物是窦仪。但窦仪与陶谷在前朝后周时就有矛盾,陶谷就秘密地在公卿间设计陷害排挤窦仪,结果窦仪就一直没有坐上宰相位置。船山先生就认为:大宋初,窦仪是最有资格来做宰相的人物之一。

陶谷的“轻险”“狡狯”在他做官之初就有表现。很早以前,他碌碌无名,投靠后晋宰相李崧,李崧见他文章写得好,就推荐他做了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又改监察御史,分司西京洛阳,再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这种进身之路,皆由李崧之力。但后晋被契丹颠覆,后汉驱逐了契丹,李崧势力下降,他的族子李昉,当时是后汉的秘书郎,来看望他。李崧问他:“近来朝廷对我有何议论?”李昉说:“也没有什么事,就是陶谷常常在稠人广众中玩命地诋毁叔父。”李崧叹道:“陶谷当初不过一个地方州郡的判官,吾取他为集贤校理,不数年提拔他掌诰命,吾何负于陶氏子哉?”最后李崧被后汉所杀。陶谷还在做他的大官。李昉因为公事来见陶谷,陶谷竟然问李昉:“你认识侍中李崧先生吗?”李昉郑重回答:“侍中是我的远房叔父。”陶谷大言不惭道:“李氏被杀,有我陶谷的一份力。”李昉听到这里,吓得汗都出来了。

李崧也不是贤才,后晋覆亡,他有责任,但他毕竟是陶谷的恩师。陶谷如此陷害李崧,知道的人没有不厌恶他的。

野史中的“花蕊夫人”

由于“传说”比“故实”更有趣,所以坊间的传播规律就是:“传说”与“故实”比较,“传说”优先。这就是为什么关于孟昶妃子“花蕊夫人”的故事,正史不载,野史纷纭。

在种种传播中,“传说”被一本正经且反反复复征引的例子也不少见。譬如,元明之际陶宗仪《辍耕录》说:“蜀主孟昶纳徐匡璋女,拜贵妃,别号花蕊夫人。意花不足以其色。或以为姓费氏,则误矣。”陶氏这个说法,就来自于吴曾的《能改斋漫录》。而吴曾,已经是南宋人物,距离孟昶一百多年。这一百年间,关于花蕊夫人的“传说”已经有了传播中的流变,他的“笔记小说”《能改斋漫录》与陶谷的《清异录》一样,都是传闻记录,不同的是,陶谷的记录来自于当代,吴曾的记录来自于百年传闻之流变,或就来自于《清异录》的改编,都属于“传说”范畴,而不属于“历史”范畴。--神话、传说、历史,各有苑囿。

有意思的是,近代以来,讨论花蕊夫人的“学术文章”,被广泛引用的居然不是陶谷不是吴曾,而是陶宗仪。陶谷《清异录》中花蕊夫人文字,是据前蜀王建徐妃故事改编的“笔记”,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花蕊夫人文字,是据流变中的“传说”或《清异录》而摘抄的“笔记”,陶宗仪《辍耕录》中花蕊夫人文字,是据吴氏“笔记”再作之“笔记”。陶氏并没有交代来源,不明就里者,还以为陶氏自我作古,其实,这正是“传说优先”的野史路数。读古人“笔记”越多,就越会发现这个规律:辗转相传的,多是--传说,而非故实。

陶谷不仅为人“轻险”,还特别“狡狯”(狡猾而诡计多端)。宋人王君玉《国老谈苑》载一事,说陶谷到吴越国出差,生病,吴越国王派人问候,他索要了十个金钟,事后写诗道谢。但他是中原名流,“金钟诗”一下子就在吴越国内流传开来。他觉得此事不光彩,回国时,在边境邮亭又写了“驿站诗”让人去传诵。此举目的就是试图以此诗“掩前诗之失”。

陶谷讲述的故事蕴藉而香艳,但其事不足信;吴曾讲述的故事悱恻而又悲情,但其事不足信;陶宗仪讲述的故事似一本正经的“考证”,但更不足信。

孟昶妃花蕊夫人最有名的故事,是那首坊间流传甚广的《国亡诗》(又称《述亡国诗》)。孟昶之后近百年的宋人陈师道,在他的《后山诗话》中记录了这个故事:“费氏,蜀之青城人,以才色入蜀宫,后主嬖之,号花蕊夫人,效王建作宫词百首。国亡,入备后宫。太祖闻之,召使陈诗。”于是花蕊夫人吟出了那篇传诵千古的《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据《后山诗话》说,老赵听说这诗之后,很高兴,原因是:平定后蜀的周师只有几万人,而后蜀则有兵十四万。花蕊夫人如此作诗,等于讨好老赵。

《国亡诗》是真不错,但现代人读起来可能感觉韵脚别扭,要知道此诗押的是宋代“平水韵”,属于“上平声”的“四支”部。“知”读如“机”;“儿”读如“泥”。如此,则朗朗上口。

但陈师道记录的花蕊夫人这首诗乃是沿袭前人之作。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后唐,承旨作诗云:

同类推荐
  • 刘季玉一统三国

    刘季玉一统三国

    话说三国鼎立,刘备据蜀地称雄,谋夺天下,虽未成功,亦得世人传颂千载。但是,有谁还记得那个轻信刘皇叔,引狼入室的糊涂蛋刘璋刘季玉呢?倘若刘璋能够守住益州,奋发图强,那么历史又会如何发展呢?这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就随着一个吊丝的穿越发生了!
  • 大明之勇往直前

    大明之勇往直前

    酷爱明史的青年,穿越回明代中叶,勇往直前的,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
  • 救亡1641

    救亡1641

    1641年,距离清军入关不过三年了,汉人被杀死了五分之四,你能够容忍吗?将来满清闭关锁国,中华永远落后于世界,你能够容忍吗?宁与友邦,不与家奴,割让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能够容忍吗?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送给外国近乎二十亿两白银,这个你能够容忍吗?既然你不能够容忍,那就跟着我们一起穿越到1641年,一起努力改变这一切吧!
  • 篡三国

    篡三国

    徐浩,精锐特种兵,在一次越境打击犯罪集团时,中弹身亡。穿越到东汉末年的徐浩,身份竟是董卓军的一个小卒。为了自保,无奈站在了各诸侯的对立面,这让他意识到在军阀四起的年代,只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在乱世求存。最终他掌兵夺权,渐渐成为一个军阀,但这时候他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生存了,而是逐鹿天下,谱写一段荡气回肠的铁血生涯。
  • 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

    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

    这本书里的主人公是一群普通人。他们中有军人,有地方干部,有教授、大中专毕业生,有原国民政府驻藏机构的专业人员;有身经百战的老红军;他们有着不同的家庭出身,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队伍里有来自汉族、藏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成员。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组成一支特殊的大军,他们爬雪山,过草地,趟冰河,风餐露宿,艰苦卓绝,最终完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神圣使命,实现了“将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的誓言。其间,数万名干部战士用他们的青春和生命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雪域高原上书写了催人泪下、千秋不朽的篇章。正是他们的一言一行,让藏族人民认识了解放军,相信了共产党……
热门推荐
  • 云月吟

    云月吟

    他是被誉为“人中之龙”的南园主人,悠然出尘,雅如古琴;她是因他落下不治之症的遗孤,机灵古怪,反叛倔强。因为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断送了她的一生,愧疚,自责,心如止水的他给予她极致的宠爱,可面对她的痴心相付,他却一味选择逃避......她说,长弓,我喜欢你,我要一直陪着你;他说,丫头,那不叫喜欢,等你长大了,你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当紧握着的手腕在松开的那一刹那,他终于明白,原来,早已习惯的拥有正在时间的细缝里悄悄流逝......
  • 重生之另类完美

    重生之另类完美

    本以为平淡是真,奈何风云不定,人生不平,再世归来,拨开一切鬼魅迷烟,最后静静的把岁月温柔。这就是陈晞的一生。虽然另类,终得完美。
  • 霸道老公好讨厌

    霸道老公好讨厌

    七年了,我终于可以离开你了。她的心里竟然还有些不舍。她不忍心抛下孩子和他,重新回到他的身边,没想到,此时,家里居然有一个陌生的女人,而自己的孩子居然还叫着妈妈。他看见她,冷哼一声,对下人说把她赶出去!
  • 初夏的初夏邂逅了他

    初夏的初夏邂逅了他

    想当初我狂放不羁,却甘愿为你成小家碧玉;想当初我桀骜不驯,却甘愿为你成窈窕淑女;想当初我霸道任性,却甘愿为你成文学少女。“我喜欢你……”我期待了三年的话语,我终于听到了,可是我却好像更……难过了初夏的雨微凉微凉的,撑伞可遮雨怎可避凉,可是你告诉过我:你不坚强谁替你坚强——风好大天好凉
  • 星幻年鉴

    星幻年鉴

    宇宙是无限的,文明的种类也应是无限的,所有文明都应遵循、尊重文明发展的“三性”——公平性、自由性和多样性。星河历33488年,离开地球4万多年的一艘小型救生艇,与星河联邦的一个移动哨卡偶遇,艇中幸存的主人公被解救,一段诠释文明“三性”的传奇由此拉开大幕。
  • 仙梦永恒

    仙梦永恒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强者不仁,视凡人为蝼蚁,一念决生死......
  • 孤的爱妃是龙王

    孤的爱妃是龙王

    她是青樊门的“暴君”,到死她也不知道杀她的人是谁。重生之后,她成了她,丞相府四小姐宋子邪!从此,她便一路斩妖除魔,直至站在人生巅峰。陨落泗海篇:闭眼的那一刻,她静静的看着面前的男子,神色依然孤傲清冷“我以为长安宫的紫薇花不会再开了,直到你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却原来,纵使花开,你也不曾爱过我。”莫知我哀篇:“紫微,你可曾爱过我?”睥睨天下的女子,白棋一落,盯着对面的紫衣男子。君胤染手中棋子一顿,凉薄开口“阿邪,该你了。”肆意的女子轻轻一笑,拾起棋子,轻轻放下,波澜不起,正如放下方才所问一般,不再提起。其实,紫微,你可知我哀?
  • 记起薄荷味的初夏

    记起薄荷味的初夏

    还记得那年匆匆是纯真恋情吗,还记得和她(他)一起学习生涯吗,还记得那个初夏的你们的爱恨情长吗?让我们同去感受那一个个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吧!
  • 无赖王妃:放倒腹黑王爷

    无赖王妃:放倒腹黑王爷

    【痞子无赖王妃,大战闷骚腹黑王爷】吃得饱,睡的香;逛妓院,开银行;我是宇宙超萌霹雳无敌小色娘;辣椒随身装,暗器衣里藏,捣蛋整蛊我最强;将军和王爷,土匪和大王,保驾护航在身旁,各路美男齐登场!看现代女穿越在古代,如何混的风生水起?天若灭我我灭天,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你端的是什么东西?!”看着眼前脸色发青的某王,史琳笑得一脸无害,“嘿嘿~王爷,这是我特别给您熬的大补汤,超级营养,唇齿留香,一碗只要五千两……”
  • 帅比我嫁了

    帅比我嫁了

    【片段1】“帅比,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紫薇吗?”画如晴逮着帅比就追的念头一把抓住画宰相的胳膊。“三儿,夏紫薇是谁?”画中郎一脸迷茫。“不好意思,台词搞错了。我重新念。帅比,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这样你是不是会想起来?”画如晴闪烁着亮晶晶的大眼睛激动的再次询问。“叫太医叫太医,我家三儿脑子有点烧了。”画中郎急切的冲出外面喊道。【片段2】“皇上,我嫁!这么帅的帅比怎么能不嫁!皇上择日不如撞日,不如今晚成亲。从此我们和单身就是路人!”众人扑倒!要不要爱这么直白!今晚成婚?要不要这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