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9300000021

第21章 全师雄·孟昶·花蕊夫人(4)

蜀朝昏主出降时,衔璧牵羊倒系旗。二十万人齐拱手,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就是花蕊夫人《国亡诗》的真实出处。我很怀疑陈师道记录的花蕊夫人“沿袭”前人之作是后人伪托。在各种正史中,均没有发现赵匡胤当庭召花蕊夫人作诗的记录。此事若为真,《宋史·太祖本纪》不当不载,若说为“太祖讳”,须知道,《宋史》乃是元人编纂--元人干吗要为“太祖讳”啊?没有这个道理啊!《续资治通鉴长编》史料繁复,号称“宁滥勿缺”,有闻必录,更当记录此事,但没有记录。故《国亡诗》很可能是好事者移花接木,将王衍故实安到花蕊夫人头上。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记载花蕊夫人一事,也顺便说在这里:

说花蕊夫人才调冠于一时,在被俘押解的途中,曾即兴而作《采桑子》,就在驿站墙壁上题写道: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春日为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这是半阙,据说还没有来得及写出下半阙,就被匆匆押解而去。此事,几乎八百年间没有记录,到了晚清,被况周颐记录下来--谁信?再说,孟昶在投往汴梁的一路上是得到优厚待遇的,各路驿站都在奉命远接高迎,没人敢怠慢他。故,这个故事只能是--民间想象。

花蕊夫人之死

关于花蕊夫人,附会到她身上的民间想象太多了,被好事文人记录到笔记小说中,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

孟昶之后七百年的清人吴任臣撰《十国春秋》记载:花蕊夫人是蜀中青城人,徐氏。后来国亡,进入宋宫。但徐氏不能忘蜀,孟昶死后,她亲手画了孟昶肖像挂在宫里。有人问她此人是谁,答道:这是蜀中“宜子神”。

更有带着同情花蕊夫人的后学以此证明她对孟昶的忠贞,说她内心如何丰富,痛悼自己的丈夫云云。此事一望即知其假:宫中挂孟昶像,赵匡胤会认不出?民间想象的特点就是不能自圆其说。用学界的话说就是“逻辑不自洽”。

《国亡诗》写得是真美,但不足信;“宜子神”故事是真感人,但不足信。关于花蕊夫人之死,也有一种荒诞的记录。据孟昶之后百年的宋人王巩《闻见近录》记载:赵匡胤和兄弟赵匡义在后苑宴射,老赵举起“巨觥”让光义喝酒,光义不喝,老赵还是要他喝。

光义四顾庭下说:“要金城夫人亲自折一枝花来,我就喝。”于是老赵命金城夫人去折花。赵光义借机“引弓”将金城夫人射杀。尔后,“再拜而泣,抱太祖足曰:陛下方得天下,宜为社稷自重。”据说赵匡胤“饮射如故”。

金城夫人据说就是花蕊夫人。之所以要射杀花蕊夫人,按另一个宋人笔记《铁围山丛谈》的说法是:花蕊夫人归宋后,赵匡胤“惑之”,也即被花蕊美色所迷,而赵光义多次劝谏,赵匡胤不听。所以将其射杀。

这故实有三处破绽:一、不符合赵匡胤“敬畏生命”的性格逻辑。老赵一生不妄杀一人,怎么会在心爱的美人被人射杀后“饮射如故”?二、赵光义虽然是老赵亲兄弟,而且二人感情很深,但他怎么就敢“引弓”射杀皇妃?“金城夫人”,那是有“名分”的人物啊!三、这么大一场变故,而且又是“宋太宗”所为,在后来的《太祖实录》中为何不见记载?就说太宗“篡改”《实录》,最不应“篡改”的就是这事啊!至于各种史料“失记”,就更是解释不清的事了。我以为此事子虚乌有。更有一奇书《烬余录》。此书据称在南宋时已有,但七百年间不见著录,最后到大清光绪年间,世人才第一次目睹它的出版。此书记载,说宋太宗盛称花蕊夫人之美。孟昶死,花蕊夫人进入赵匡胤后宫,“有盛宠”。等到太祖病重时,太宗呼之,太祖不应。于是太宗“乘间挑费氏”,乘太祖不注意时,挑逗费氏。传说中的花蕊夫人,或姓徐,或姓费,《烬余录》选择了“费氏”。太宗调戏费氏时,太祖醒觉,然后气得起来抓起玉斧斫地。据说,“皇后、太子至”而太祖已经进入弥留状态。又说“太宗惶遽归邸。翌夕,太祖崩”。太宗赵光义吓得慌忙赶快回到自己府邸。第二天晚上,太祖病逝。

这个记载不但人物对不上号(太子根本就不在皇宫),事件也不对(皇后来时,太宗从府邸赶来皇宫)。最重要的:没有任何记录说赵匡胤册立了花蕊夫人。如有册立,必有记录--而记录为零。

顺便说几句,在历代王朝中,赵匡胤的后宫可能是人数最少的。据《宋会要辑稿·崇儒》“帝治出宫人”条记载,开宝五年五月十六日,因为久雨,太祖对宰相说:“霖雨成灾,是不是政制有缺失导致上天示警呢?哪里有缺失呢?朕恐宫掖中女子有所幽闭。”他认为宫中女子太多,得不到婚嫁,有人因怀春而郁闷。如此,就是政制的缺失。“天人感应”学说,可能有“怪力乱神”的倾向,不一定是孔子儒学的方向展开,但它具有“天道制衡权力”的意味,是历代君王不敢无视的现象,也是历代贤相用来批评、监督、纠正君王的思想工具。老赵对天道有敬畏。于是让人“遍籍后宫”,对后宫做一次彻底的人口普查。总数是二百八十余人。然后,老赵下诏:愿意出宫归家者可以说真话。当时统计,有五十多人,愿意出宫。老赵赐给她们白金、帷帐,遣还其家。赵普等人知道后,“咸称万岁”,认为老赵做得对。

信天道、畏天命的老赵,收纳花蕊夫人?我不信。赵光义射杀花蕊夫人,仿佛警惕“红颜祸水”,大义凛然,但事不足信;赵光义调戏花蕊夫人,很像是一代情种的风流记录,但事也不足信。

一首难得的“艳词”

孟昶有才,曾有一首跟花蕊夫人相关的词,江湖流传甚广,但与上述种种相类,也是问题重重。

据说孟昶怕热,每遇炎暑便要哮喘。于是在宫中摩河池上建水晶宫殿避暑。大殿很少砖石,多用楠木沉香,珊瑚窗,碧玉门,琉璃墙。殿内高挂明月珠,池畔花木葱茏。盛夏夜,水晶宫里设鲛绡帐、青玉枕,又有冰簟、罗衾,诸如此类。孟昶就在这里与花蕊夫人夜夜逍遥。

有一次花蕊夫人要孟昶填词,说是愿意按照曲谱吟咏。孟昶遂作《洞仙歌》: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一作倚)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词很美,但作者不是孟昶而是大宋才子苏轼。近人唐圭璋《宋词纪事》引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说此事,略如下:

东坡作长短句《洞仙歌》所谓“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者,公自叙云:“予幼时见一老尼,年九十余,能言孟蜀主时事,云:蜀主尝与花蕊夫人夜起,纳凉于摩诃池上,作《洞仙歌令》。老尼能歌之。予今但记其首两句,乃为足之。”……予友陈兴祖德昭云:“顷见一诗话……全载孟蜀主一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帘间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三更庭院悄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云东坡少年遇美人,喜《洞仙歌》,又邂逅处景色暗相似,故括稍协律以赠之也。予以谓此说近之。”据此乃诗耳,而东坡自叙乃云是《洞仙歌令》,盖公以此叙自晦耳。《洞仙歌》腔出近世,五代及国初,未之有也。

弄懂这段话,有几个要点。一、《洞仙歌》是“近世”所见。《墨庄漫录》作者张邦基是靖康年间人物,他所谓“近世”已经距离孟昶至少一百年过去了。苏轼的活动时期,距离五代、宋初也有近百年时间,故,《洞仙歌》不大可能是孟昶所作。

二、孟昶原诗可能只有“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两句,也可能是一首七言古体(不是近体,即不是七言律)诗。但这些诗是写给花蕊夫人的,还是写给别人的,很难说。

三、《洞仙歌》乃是苏轼的“括体”。所谓“栝”,乃是流行于宋代以后的一种概括并改写的文学体裁,一般用诗词、散曲,概括、改写前人的诗文。事实上就是原作的艺术翻版、再创作。《洞仙歌》就是对孟昶诗作的“栝”。

四、苏轼之所以“栝”孟诗,其实是借以“自晦”,也即自我隐藏并有所寄托。真相很可能是:苏轼少年时与某美人相爱,当时场景与孟昶诗中描摹很相近,于是“栝”之,诗赠美人。但才子风流,在大宋并不受人多少诟病,苏轼不肯明言,其间难言的隐情也可以约略考见。

五、至于“老尼”,不过是苏轼虚构的一个人物而已。

《洞仙歌》越读越有味道,纳入中国诗歌史中,也是一首难得的“艳词”,但不足信。老尼传花蕊夫人故事,真有沧桑感,让人听后对人世浮沉的变异感慨良多,但故事不足信。

与花蕊夫人相关的“传说”讲述,那一篇篇故事,花间波澜,令人惊艳。故事中寄托的那种家国之恨、男女离愁,文笔间那种旖旎缠绵、万千风情,都是文学史中注定传诵久远的经典。那些讲述者,虽然不必是史家之良才,但却是文人之能手。“传说”的创作、传闻和流变,自有其别样价值。

一个惊艳的传说

文学,不是历史。此事之真相,我猜测就是陶谷“记录”之后的“传奇流变”。陶谷第一个讲述“花蕊夫人是孟昶妃”,启开后来者一拨又一拨的讲述。现在看得到:这类讲述都在无意或有意地“黑”赵匡胤。如果讲述“阴谋论”,我甚至怀疑,很可能是陶谷布下了这个“阴谋”。他有意将王建妃的故事讲述为孟昶妃的故事,将这个故事夹杂在《清异录》的种种传闻故事中(内中甚至还有表彰老赵的段子),用来启发后人的想象。史称陶谷“狡狯”,他一生怨恨赵匡胤,是很有可能在私家著述中暗藏了这类“狡狯”,编派老赵的。在他的编派之后,于是,有了民俗学性质的想象:孟昶投降了,花蕊夫人呢?后来的故事呢?于是,民俗学的传播逻辑开始呈现,一个口口相传的链条出现了--孟昶投降;花蕊夫人与孟昶一起到汴梁;

从成都到开封,路上插入了驿站题诗的段子;到了大殿,插入了《国亡诗》的段子;花蕊夫人被充入后宫,插入了“宜子神”的段子;最后要“安排”红颜薄命的故事,插入赵光义与花蕊夫人的风流段子或一箭毙命的段子;甚至插入烛影斧声的段子;……于是,在这类奇异想象中,赵匡胤成了纳娶战败国君王妃子的好色之徒。

我愿意在这里趁机说说我的史学观。讲述历史,固然不妨引用“传说”(我的《赵匡胤时间》就引用了很多与“传说”相关的“故实”),但除了瞩目于其人类学意义之外,还须别有寄托。赵匡胤时代的神话与传说比比皆是,其中一些故事明显带有(有意无意)“阴毒”老赵的企图。我辛辛苦苦又乐此不疲写作《赵匡胤时间》时,很在意历史哲学家科林伍德在《历史的观念》中的告诫:

思想史,并且因此一切历史,都是在历史学家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

历史学的目的,不是重建或还原历史现场(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或给出所谓“客观的”“真实的”历史事实(也同样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过去的永存性就活动在现在之中”。按照科氏意见,“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而这种“自我认识”需要“现在的”(当下的)历史学家的自我介入。

修昔底德、蒙森、奥佩曼都曾在他们的“现在”时态写过凯撒,但他们笔下的凯撒不是同一个面目,元脱脱、蔡东藩、李逸侯都曾在他们的“现在”时态写过赵匡胤,但他们笔下的赵匡胤也不是同一个面目。那种讲述谋杀孟昶是要得到花蕊夫人的赵匡胤,与我笔下的赵匡胤,也不是同一个面目,甚至,是不同的人物。当我在“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时,我发现了赵匡胤的磊落。

科林伍德还引用席勒的名言“世界历史就是世界法庭”,以此来告诫历史学家要介入历史“重行思想”,在自我的思想中重新审判过去。这类“批判性思维”的法官只能是讲述者自己。

当然,就像科林伍德说过的那样:

历史学家们都会同意历史学的程序或方法根本上就在于解释证据。

我的读者都会看到:我正在“解释证据”,并在“解释证据”之后,给出了不同的结论性意见--花蕊夫人,一个惊艳的传说。她很可能并不存在。

同类推荐
  • 三国魔王传

    三国魔王传

    这是一个属于梦想的时代。看别人编织的梦想多了,于是就开始自己做梦。
  • 台湾往事:一本书了解蒋家王朝私生活

    台湾往事:一本书了解蒋家王朝私生活

    一本书,了解民国,了解台湾,了解蒋家王朝。秉承以过来人亲身谈历史往事,大是大非中细诉点点滴滴,“因事找人,因人找事”的宗旨,聚焦重要历史人物、国家政要所亲身经历的事件,选取台湾那些年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人,对台湾这些年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富有人情味的普及性的描写。每一位讲述者都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是台湾民国政府的参与者,或者是重要人物的后代,以及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具有权威特质。有国仇,也有家恨,讲述了国民党政府退守台湾之后如何稳定局势,蒋介石、陈诚、白崇禧等政要又度过了怎样的晚年生活,他们在政治以外,在家庭生活中,又是怎样的角色?在金门炮战时期,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台湾白色恐怖时期,又是怎样的社会境况?台湾,为何能成为今日之台湾?应舜仁(蒋介石侍卫)讲述蒋介石在台岁月;陈履安(陈诚之子)讲述陈诚晚年在台湾的生活;白先勇(当代华人世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白崇禧之子)讲述白崇禧在台湾的日子;蒋孝严(蒋经国私生子)讲述蒋家门外的日子;孔令仪(孔大小姐)讲述作为家族最后的守望者的历史;郝柏村(中国国民党中央副主席)亲历金门炮战;陈明忠讲述作为台湾最后一个政治死刑犯的日子。
  • 隋末皇族

    隋末皇族

    意外重生,却发现自己成了历朝历代皇族中最惨的一批。他发现自己并不是第一个重生成杨广长孙的人,而是第二任穿越者的身份。当时正值大业八年,他的爷爷正撸着袖子,准备痛揍高句丽。无法扭转的历史,注定了大隋的衰弱。望着百万大军,他在心底呐喊:我可以选择去死,但是在死之前,必须像一个男人一样去战斗。这不是传奇,也不是历史,只是一个男人在乱世里求生的故事。******本书纯属YY,切勿模仿**********隋末皇族书友群:336845887
  • 战国谋女姬念雪

    战国谋女姬念雪

    一觉醒来,意外得知未婚夫要结婚了,新娘还不是她!为了找回未婚夫,在途中不幸空难。她以为必死无疑,却不料穿越到了战国,还成了魏国公主!从此展开多彩的生活:宫斗,修仙,捉妖降魔……
  • 宿谋

    宿谋

    大唐顺宗年间,河西府少帅皇甫冲目睹家门被灭,机缘巧合,使他得以化身十三皇子李玄潜入长安大内伺机复仇,红颜白骨,双龙夺嫡,他不动声色。面临风雨欲来,步步杀机的庙堂与江湖,且看皇甫冲如何奇谋深算,冲破困局!
热门推荐
  • 影的告别

    影的告别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好的文学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它能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仙,魔,道人

    仙,魔,道人

    前世岁月,今世重现!究竟是仙者的荣耀?魔师的狂傲?还是道人的盛世?真英雄ー乃把酒言欢论今世!金樽对月漠众生!
  • 道之十方娑婆图

    道之十方娑婆图

    本书讲述沙弥小和尚与蛮族郡主发生的一段唯美、悲情的爱情故事。小和尚竟然在与命运对抗之间、爱情之间,悟出真正的佛理!当我发现没有你,我连个和尚都做不好的时候,你的容颜已破碎在经殿门前。世人仰慕朝拜的泱泱大寺,竟蕴藏在惊天阴谋。他用一句话看破世间万物,也用一句话,涂炭了神州。而真正在背后操纵的人究竟是谁?他又为何?青方先生个人微信平台:QINGFANGXIANSHENG
  • 青春抛物线

    青春抛物线

    南氏认为考上了大学是一场长长的长得不能再长的如厕蹲到了尽头,现在终于可以把腚净了——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唯一的手纸。南氏从床上爬了起来,他要去干一件事,一件让周围的人们切齿到了极限的、恨不得骟了他的“好”事。
  • 附卿生

    附卿生

    她是大地之母,仅为保护一人撕裂自己的魂魄,落得借用凡人的身体。冉烨,他是当今赤国的帝王。他未认出重生之后的她,她,何去何从?他是如朝阳般温暖的颜哥哥,为了她付出了一切。他是她的男宠,却身怀秘密。在遇见她前,他是女人的玩物。在被她救下后,她是他的姐姐。他是她的青哥哥,他明明喜欢她,却总是爱欺负她。每每提起他,她就叫他“那个坏小子”让我们期待,她的成长。
  • 解语录2

    解语录2

    也许的也许,这些句子会让你心头一暖。曾经的曾经,这些句子会让你刻骨铭心。大概的大概,这些句子会让你豁然开朗。……但,不管怎样,这里总有只属于你的一句话。
  • 明伦汇编人事典感叹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感叹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公主千金的故事

    公主千金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遥忆长卿

    遥忆长卿

    韶华回首,已是百年。百年之前,他只认识一个心怀天下的女子;却从来不知道,原来红尘还有这样的女子……他第一次毁坏教条,第一次洗手作羹汤……皆是因为她可他是掌门……她却是掌门之徒……
  • 炽之空

    炽之空

    身怀异能,是福是祸?十六岁高中生叶嵘在十岁那年觉醒异能,随后加入一个神秘的组织,和异能部里的同伴们一起对付异能犯罪者,他只想用自己的能力保护身边的人,过着平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