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8100000022

第22章 名臣·名流(4)

南唐李氏朝廷,对民间多有搜刮。一些小民居住在“国有土地”上,就要缴纳“地房钱”,这也罢了,但有的地方小民居住在江边,江水已经淹没了租住地,也要收“地房钱”;更有甚者,有人租不起地,就编排了大木筏,浮在水上居住,也要榨几个散碎银子出来,巧立名目曰“水场钱”。这些前代的弊政、恶法,到了张齐贤这里,全部割除,免掉。

他还看到一个现象。李氏据有江南时,有一个规定:稍稍有钱的人家,纳税超过三千钱以上的人家,每户都要出一个壮丁,还要在脸上刺字,并要这户人家自备军服盔甲和兵器,然后送到官府代为保管。遇到战事起,就将这些军服盔甲兵器交给壮丁,每天给米两升,组成武装力量,名“义军”。南唐归附大宋后,这些人都被太祖放归,重新务农了。但是到了太宗朝,有人认为这些壮丁过去曾经算行伍之人,恐其不乐于耕种,可以派遣使者挑选一些人重新入伍,并其家属一块都送到京师来。张齐贤反对这个意见。他上言道:

“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前敕既放营农,不若且仍旧贯。”

江南过去的“义军”,一个个都是良民,不幸横遭刺字,配隶行伍,没有办法逃避。大宋克复江南之后,都放归务农了。多年来已经在皇风之下,安居乐业。如果像这位说的,挨家挨户搜索,去找够得上条件送往京师的壮丁,那是免不了要惊扰地方的。法律,最珍贵的是稳定不变;政制,最崇尚的是清净无为。太祖时既然已经下诏要他们回家务农了,不如不变,“仍旧贯”。

“法贵有常,政尚清净”,这是受过保守主义政治哲学训练的思想者都能理解的正价值。文明邦国的政治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以及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尤有意味的是“仍旧贯”三个字,这是孔夫子非常赞同的一个意见,是孔子的弟子闵子骞语录。此事重大,值得略略展开。

仍旧贯

《论语·先进》: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鲁国要重建国库。闵子骞说:“仍用旧库的老样子,怎么样?何必一定要改建?”孔子说:“此人很少说话,但一说话就在点子上。”

改作,就要大兴土木,就要劳民伤财。所以不如因袭旧事不动为好。朱熹为《论语》做《集注》说:“言不妄发,发必当理,惟有德者能之。”因袭旧事,是一种“有德者”的保守姿态。动辄求新“改作”,其实是不自爱不自信之表现。从思想背景考察,“改作”往往与激进或激进主义有关。府库翻新,若无必要,即属多事。这类求新在现代市政建设中往往可以概见。一些城市的老建筑,承载着历史的文化信息,凝固为城市的古典音符。古建筑的存在,因为时间参与,具有了四维的性质。它们在寂静中给人的沧桑感,透逸出的古雅之美,是不可再生,不可再创造的。每一栋古建筑,都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公开破毁这类古建,就是在公开破毁艺术品,与公开焚烧一幅名画没有什么两样。这是比焚琴煮鹤还要煞风景的蠢行。但一栋栋古老的艺术建筑,在“求新”的建设心态(以及利益的追逐)下,已经(并正在,且还将)频频遭遇破毁。这类“改作”行径所透露的就是激进思想。而激进,是与保守完全不同的一种思想理路。

在文明的推演中,保守或保守主义,是比激进或激进主义,更值得推许的思想价值。原因就在于,保守主义尊重人类往昔的创造,注重经验的累积,不相信世有“能人”可以快速地推进历史进程。这样,在保守主义的文化保守过程中,共同体间的传统得以保存,道德的架构得以保存,文明得以保存。而激进主义不这样。激进主义专以破毁为要务。有意味的是,一些破毁,却是打着建构的旗帜出现的。为了建构一个新世界,必须破毁一个旧世界,就是激进主义的常见模式之一。而破毁的结果是:共同体间的传统也遭遇荼毒,道德架构开始崩塌,文明罹难。文化的浩劫,往往起源于激进或激进主义。激进或激进主义,往往远离文明,这是今天的人们应该反思的精神事件。

孔子和闵子此处讨论的,可能有节俭的观念,但更重要的还是保守精神。这是圣贤的光荣,很珍贵,值得今人记取。

张齐贤对南唐壮丁案,坚持“仍旧贯”思想,已经与“画地十策”时的慷慨激昂,有了距离。

此外,“政尚清净”也是政治治理中的一大关节。

淳化四年(993),太宗赵炅已经接受张齐贤的意见,有此思想。他对宰辅吕蒙正、吕端等人说:

“清静致治,黄、老之深旨也。夫万务自有为以至于无为,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至如汲黯卧治淮阳,宓子贱弹琴治单父,此皆行黄、老之道也。”

以清静无为而达到天下大治,这是黄帝、老子非常深奥的道理。天下万物大都从“有为”而走向“无为”。无为之道,朕应当努力施行。从古人经验来看,汉代的汲黯,清静不多事,卧在床上就治理了淮阳;春秋时的宓子贱,清静不多事,每天弹着琴就治理了单父县;这都是在行黄帝、老子的清静之道啊。

参知政事吕端回答说:“国家若行黄、老之道,用这种办法来达致升平之世,效果很快。”宰臣吕蒙正说:“老子称‘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说那鱼不要一个劲地去翻动搅扰。锅里的鱼来回翻动搅扰就烂了;邦国之民来回翻动搅扰就乱了。现在大臣中,上封事议论制度变更的人很多,陛下可渐行黄老清静之化,来镇定这些议论。”

太宗回应说:“朕不欲塞人言。狂夫言之,贤者择之,古之道也。”朕不想堵塞人的言路。狂人有话让人家说就是,贤者自有选择,这是古来之道。

这一段对话意味深长。

它至少表明了如下几层意思:

一、张齐贤“政尚清净”说,在太宗这里得到肯认。

二、此说来源甚古,与“黄老哲学”相关。而这种不扰民,也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其实也是儒学的。“无为而治”就是《论语》而不是《老子》中的话头。而这个思想最为接近现代政治哲学哈耶克“自发秩序原理”。

三、大臣们在淳化年间已经有了“上封事”议论更化的意见。这些意见,有的属于折腾。所以吕蒙正主张“镇之”,也即中止他们的进言。

四、太宗认为“人言”不可“塞”。即使是折腾言论,也让他人去说,说话在人,选择在我,是“古之道”。

史称张齐贤做转运使时,周行若干州郡,“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勤于研究调查民间之弊政,务必行使宽大政策,江南士庶都很思念他,无法忘记。

食料羊

张齐贤,是最优秀的帝国官员之一。

他有很多轶事。据说他长得很美,“姿仪丰硕”,姿态仪表很丰满高大,其实就应该是个大胖子。

据说他在河南尹张全义的门下时,有好几个人的饭量,自己常常说就没有吃过一顿饱饭。遇到村子里有人做祭祀做法事之类,他跟着参与,才能吃个饱饭。有一次到人家做法事,看到人家宰牛后有一张牛皮,他取来煮熟,全部吃掉。甚至还传说,他在“画地十策”时,太祖召他进入行宫,赐给他卫士们吃的工作餐“廊餐”,一份不够他吃的,就在大盘子里,也即公用盘子里,直接用手抓食。太祖好笑,就用柱斧点他的脑袋,让他说那“十策”。他就一边吃一边说,根本不害怕,据说太祖还给了他一束帛。这个记录出自大宋哲学家邵雍的儿子邵伯温,见于《邵氏闻见录》。但此说与“令武士拽出”说不同。变通一下,当时的历史场景可能是:人是拽出去的,但拽出去之后,又给了一束帛。

另一个野史,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还记录了张齐贤的一个梦,说他“布衣”时,在嵩山游历,醉了卧在一块大石头上,梦到有人驱赶一群羊到他跟前说:“此张相公食料羊也。”这是张相公您这一生要吃的食料羊啊。等到他富贵之后,每一顿饭都要吃好几斤羊肉,还往往不够饱。史称“健啖世无与比”,他的能吃,世上几乎无人能比。

看来张齐贤乃是大宋第一吃货,天下头牌饕客,应该没有问题。说张齐贤曾经知安陆州。安陆在今天的湖北,此地比较偏僻,一般人没有见过大官,张齐贤带着京官的身份下放地方,人们听到、知道他的能吃以后,感到此公不类常人,史称“举郡惊骇”,整个州郡都很惊奇咋舌。结果就有一个好事者——在一次与宾客的会宴中,厨房的一个小吏就准备了一个金漆大木桶,放在大厅旁边,偷偷地盯着张公吃什么,只要张公吃一样东西,他就将同样类型同样分量的东西投入大木桶内。等到晚上,又喝酒,就连酒也倒进去,最后连酒水带食品,将整个木桶都装满了。史称“郡人嗟愕”,州郡之人都很感叹吃惊,认为“享富贵者必有异于人”之处。记录这事的乃是欧阳修,就在他的笔记《归田录》里。

张齐贤因功得到提升,到了淳化二年(991)的夏天,他已经做到了参知政事,这是正式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职务,不久,又拜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是宰相正职。此时,他已经富贵。太宗知道他少年时代家庭贫寒,由母亲带大,这样的母亲带出这样的儿子,应该不是简单人物,就同时封赏了他的八十岁母亲孙氏为晋国夫人。按例,命官夫人可以到宫中来与皇后聚会,这类活动略相当于当时流行于欧洲的贵族沙龙。孙氏年老但身体康强,有时就到宫中来。太宗每次见到这个老太太,都要慨叹她有福、有寿、有令子。经常亲笔写诗、写诏书慰问老人家,另给赏赐,待她犹如家人。就像欧洲贵族得到国王恩赏,视为荣耀一样,大宋当时的“缙绅”也都认为这是个很大的光荣。

记录这事的大宋“缙绅”名流叶梦得,曾与张齐贤后人有来往,他在张府亲眼见到太宗写给孙氏的诗和诏书。诗云:“往日贫儒母,年高寿太平。齐贤行孝侍,神理甚分明。”手诏云:“张齐贤拜相,不是今生,(乃是)宿世遭逢。本性于家孝,事君忠。婆婆老福,见儿荣贵。”太宗诗文都有“简质”的特点,叶梦得认为“简质”,也即简易、质朴,也是太祖太宗历来待臣之道。故实见叶梦得《石林燕语》。

张齐贤嫉恶如仇,但对仆役下人又有优容的一面。

他在做江南转运使时,一日家宴,有一个仆人某甲偷偷地窃取了几只银器,放到怀里。恰好被张齐贤在帘子后面看到。他盯着他看,但一句话也不说。当时不说,三十年也不说,跟任何人都不说。后来他三次出任宰相之职,门下的仆役们也都有提升,而某甲的位置却一直没有动。一日,某甲瞅了个机会,对张齐贤说:“某服侍相公您时间最久,但是比我后来到府上的,都得到了一个官职,相公您独独把我遗落,这是怎么回事啊?”说着眼泪都下来了。张齐贤说:“我本来不想说,你却来埋怨我。你还记得在江南时,某日,你偷盗我银器那事吗?我带着这个往事三十年,不告诉任何人。我现在做国家宰相,推荐百官,哪里敢以盗贼来蒙羞受辱?这样,念你服侍我多年,我给你三十万钱,你离开我门下,另外去选择一个安身之地吧。我现在揭发了你过去的糗事,你应该有愧,此地不可再留你啦!”某甲闻言,又震惊又害怕,哭着离开了张府。

君子、小人,永远会有。世界没有希望成为君子国,因此,这类故实就总有警世、醒世、喻世的意味。懂此理者,小人可以戒惕,君子可以守恒。

张齐贤读圣贤书,但他不是循循儒者,不是那种可以唾面自干的人物。

大宋言论自由,但很多人不大珍惜这种格局,借着可以自由说话的机会,多行诽谤之事。

“居官弛慢”与“清净之理”

张齐贤曾经以吏部尚书的朝官身份知青州,长达六年。治理地方很是“安静”,这是儒学和现代政治哲学肯认的较好治理模式,既不轰轰烈烈做泼天的政绩,也不绞尽脑汁做搜刮的恶事,地方诉诸民间自治,在“自发秩序原理”下,推演“无为而治”。但好大喜功之徒不喜欢这种“安静”模式,总要折腾点“动静”出来,于是与张齐贤有龃龉。有人就诽谤他“居官弛慢”,做官很懈怠,啥事也不管;很傲慢,啥话也不听。朝廷听说后,就将他从青州召回,免了知州之职。张齐贤对人发牢骚:“向作宰相,幸无大过。今典一郡,乃招物议。正是监御厨三十年,临老反煮粥不了!”过去做宰相,还好没有大的过错;现在执掌一个州郡,却遭到非议。这真是管理御厨三十年,到老了,反而不会煮粥了。张齐贤这话肯定是正话反说,他对“弛慢”说并不买账。

懂得“清净之理”,懂得“无为而治”的士大夫们听说这话后,对“弛慢”之说也甚为不满,认为持此说的人纯粹是对张相公的诋毁,史称“士大夫闻之,深罪谤者”。

张齐贤一生富贵,虽有起落,但不碍平安。晚年退休,不想再参与政事,做一个江湖散人。他在洛阳购得大唐中兴之臣裴度留下的午桥庄,一大片园林。这里曾经是裴度与白居易、刘禹锡等名流宴饮盘桓的居所。张齐贤得到后,很愉快,经常在院子里与老朋友乘坐一小车,带着酒具,游玩,垂钓。他还另外造一卧辇,可以坐在上面,让人抬着,一边吃酒,一边看园子里庄稼的长势,醉了,就栖息在树荫下。他还写了一首诗给人看,诗云:

午桥今得晋公庐,花竹烟云兴有余,

师亮白头心已足,四登两府九尚书。

裴度曾被大唐封赏为晋公;师亮,是张齐贤的名字。《续资治通鉴》说他“四践两府”,四次到两府,也即枢密院、中书省工作,一个是武职,一个是文职;“九居八座”,九次兼任八个要职,也即仆射、枢密使、六部尚书。

他对自己俗世的一生似乎很满意,但仍有内心的孤独。他似乎很明白当朝显宦们没有补天浴日的大手笔,甚至连寇准这样一等一的人物,他也不愿意再多来往。真宗朝大搞“封禅”“天书”,虽然有试图以此震慑蛮夷的隐衷,但读圣贤书的张齐贤视此为“怪力乱神”,不认为是治国正途。他给真宗上疏,没有得到肯认,于是有了退隐之念。所以午桥庄大门上题写着他的一个榜文:

老夫已毁裂轩冕,或公绶垂访,不敢拜见。

老汉我已经毁弃了官服官乘,如果有当朝名公来访,老汉实在不敢相见。

他内心孤独,可能一生没有知音。

愿得制度狭小

沈伦,原名沈义伦,因为名字中的“义”与“赵光义”重合,避讳,所以改名为沈伦。

他在太祖时奉使到吴越,路过扬州、泗州时,因为“民饥”,饿死很多。沈伦回到朝廷,就说服太祖将当地的军粮储备拿出来赈济饥民。王师伐蜀,他做转运使,王全斌等将领竞相搜取民间财货子女,沈伦独居与佛寺“饭疏食”,吃粗粮素食。转运使,也是一方大员,有人就拿了搜取而来的珍异奇巧献给他,沈伦一概拒绝。东归汴梁时,他的囊中,只有图书数卷而已。

沈伦信佛。他的居处很卑陋,但他“处之晏如”,很泰然,无所谓。当时权要们都在设法冒着朝廷禁令,到陕西甘肃去购置大型木料,用来营造私宅。等到事情败露了,只好向太宗检讨。沈伦也曾为母亲购买西部的木料营建佛舍,于是也来检讨自首。太祖看见他一笑,说:“你不是破坏纪律的人。”太祖更知道他私宅还从未修过,就派遣中使带了图纸,为他营建。沈伦私下告诉使者说:“愿得制度狭小”,希望房屋构造不要太大,小一点。使者告诉太祖,太祖同意,史称“不违其志”,不违背他廉节之志。

太宗时,编《太祖实录》,沈伦为监修,李昉、扈蒙等人修撰。

他与卢多逊私交不错,卢多逊事情败露之前,沈伦已经上表请求退休;等到卢多逊事情败露,因为沈伦与卢多逊为“同列”而不能察觉其“阴谋”,太宗狠狠地斥责了他。

同类推荐
  • 回到宋朝之我不是奸臣

    回到宋朝之我不是奸臣

    一个生活在小城市里下层社会的小人物,穿越到了宋朝一代奸臣秦桧的身上。面对他的是历史的动荡,国家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怎样改变这一切,改变历史的骂名。
  • 三国情殇

    三国情殇

    三个精英,不同的时代,演绎同一主题——情殇。东汉巨枭林殇,拥有家财万贯,权力通天,却也免不了情殇一世的结局。春秋时期紫殇,心魔成尸,仗剑成仙,心中始终有疤痕。异界至尊司马文昌,傲视群雄,唯我独尊,最后殉情,坐化彼岸之花,守护佳人生生世世。架空历史本无过,过在心有情!情字伤人,然这便是人生!
  • 乱世贱雄

    乱世贱雄

    惊逢乱世,贱人也称雄。……完了?我呸!这叫个狗屁简介啊!噢……那……那就来个长点的……%%%%%%%%%%%%%%%%%%%%%%%%%%%%%%%%%%%%%%一代宅男平凡的穿越二世贱人传奇的人生三重错综离奇的身世四派勾心斗角的势力五国铁马长戈的烽烟六位红颜倾城的绝恋七个古老传说的逝变八门宗师巅峰的对决九大神功斗艳的奇玄十宗谜案背后的疑团百副画谱绘就乱世卷千里江川写就贱雄传万难错过新春的巨献%%%%%%%%%%%%%%%%%%%%%%%%%%%%%%%%%%%%%%%%%%作者毒九期待您的收藏。【特别提示】本书极度邪恶,三思而入。
  • 捣蛋的将军

    捣蛋的将军

    本书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讲的是突厥族小屁孩儿,一步步成长为大唐帝国的将军,最后被皇帝封为东平郡王,成了汉人的王爷,问鼎皇权,最后一切化为烟尘。
  • 沧浪三国

    沧浪三国

    现实的绝望让他在新的世界点燃了期望,不依靠火药枪弹,不依靠现代科技,实事求是的还原三国历史风貌,最大限度保留传统历史文化,让你跟随主角畅游你所不知的三国,认识真实的历史。如何生存,如何融入社会,如何让一个现代人从零开始拼搏。儿女情怀,兄弟情义,父母孝道,在战乱中苟且偷生?还是勇往直前!当你读到这本书,了解的不单单是历史,还有众多更有价值的东西。
热门推荐
  • 庶女重生:废物狂妃倾天下

    庶女重生:废物狂妃倾天下

    一步错步步错,不过就是爱错人,惹来杀身祸。再度重生,玩转一世。遇嫡姐,扮猪吃老虎;遇妖孽,落入怀抱,想脱身已失心==================================独孤麟躺在床上对着我说:“旋儿,我知道你很冷。”北冥琳璇:“。。。。。”独孤麟:“旋儿,来吧,冷的有爷给你暖”北冥琳璇:“。。。。”谁说爷很沉静与高傲。这明明就是一只腹黑的大尾巴狼。看不清人,却早已落入温柔的环抱,再也不想逃离
  • 异世之横戈天下

    异世之横戈天下

    江山如诗又如画。跨马提枪,男儿豪情是陷阵无敌,有死无生。立案挥毫,臣子本分是上思安民,下思忠君。俯看天地,明君职则是环宇安宁,六合清净。’大夏,大周,戎狄’三足鼎立,大争千年。“既然让我来到这个世界,便让我来结束这个烽烟四起动荡不安的乱世吧”王方面露坚毅,神色傲然道。五年之后,王方捂脸骂曰“既生瑜,何生亮也”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无邪道“爸爸,亮是神马?好吃吗?”王方“…………………”在这里添上几条声明(1:呵呵,本人是手机党更新极慢,请各位朋友多多包涵。2:本文非yy,也非虐主,极多爆炸爽点。)在此弱弱地再添上第三条,求包养,求收藏啊
  • 重生相女有谋

    重生相女有谋

    驰骋沙场多年,重生归来,即便换了个身份,魂还是那个魂,岂能容人欺凌。她的世界,必须充满传奇。二娘嘴毒,崩你门牙。大姐心狠,还你残忍!个个不省油,那就让你们油尽灯枯。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惩恶奴,灭奸臣,夺天下,却在风华之际,拱手让江山……她说:记住了,有我秦风,你才是一国之君,没有我秦风,你狗屁都不是!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有你就足够:一不小心爱上你

    有你就足够:一不小心爱上你

    曾经的一次机缘巧遇,他对她一见钟情,两年后,他在事业的巅峰时找到了她,想尽办法让她嫁给他,而她对他没有半点感情,她会嫁给他吗?她有是怎样一不小心爱上他的?
  • 狗头人符咒大师

    狗头人符咒大师

    狗头人——长的丑一点的,细胳膊细腿,瘦骨嶙峋,整天钻在矿洞里替别的强大种族挖矿或者在战场上挨揍,典型的苦工炮灰类角色;长得帅一点的也不过就是四肢结实点,身体强壮点,个子高大点而已,仍旧是没本事,没能力,一辈子苦力的命。偏偏小道士林成峰误食离魂药,结果灵魂附身于一个刚刚死去不久的狗头人的身体里面,幸好,他是个符咒天才……
  • 道之灵

    道之灵

    道是什么?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可为道。洪荒太古,盘古开天辟地,建立天和地,宇宙和星辰,陨落后身体又化为万物,残缺的灵魂则飞进代表道的图案里,从此成为道灵,凝炼着天地万物,而开天时又有九道鸿蒙之气飘出,飘在天地之间。若干年后道灵分为一阴一阳两个,在凝炼天地万物。在这天地形成若干年间,九道鸿蒙之气也化为九大神器,分别是震宇剑、灭天琴、洪荒印、封天塔、流光笔、断世刀、生死盘、虚空尺和三生石,加上盘古开天时用的神斧就是十大神器,十大神器每一个都有神鬼莫测的威力。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大地一片生机,两个道灵飞出,被外边的世界所吸引,转世投胎,不成想引来灭世之祸。
  • 女神来敲门

    女神来敲门

    苟小涛接受美女师傅安排的任务,保护美女校花,低调的他却屡次打虎,且看少年如何混迹校园都市,俘获美人心。“哎!唯一的缺点,我太博爱了!”苟小涛摸着鼻子满脸无奈。
  • 蛮荒大帝

    蛮荒大帝

    蛮荒边缘,凶厉之地,秦威无意间拾得一枚锈铁令牌,开启了上古金瞳。金瞳可透视万物,洞悉敌人武技秘宝;金令则能吸收万物灵气,绝世灵药自行生成。修炼?成仙?秦威根本无需努力,任你是名门天才,有大派支持又如何?也只配在后面吃土!挡我,杀之!惹我,屠尽!只有我秦威,才能横扫天下,成为蛮荒大帝!
  • 那时你

    那时你

    闲暇随笔,小文,回忆一下逝去的时光,重温旧梦,再见那时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