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8100000021

第21章 名臣·名流(3)

抗击突厥时,他更是屡立战功。有一次,他驻守一个小县城,突厥来犯。他看到形势不妙,众寡不敌,于是单骑到突厥营垒,与豪帅谈判,聊了一通祸福之理。史称“群胡感悟,相率请降”。李大亮又将自己的坐骑当场杀掉,与突厥宴饮,随后徒步而归。如此,突厥先后投降的有一千多人。

后来,他在大唐名将李靖麾下做凉州都督时,在青海大败吐谷浑,俘获其名王二十人,斩首数千级,缴获羊马牛畜二十万。他还曾经打疼了北方一个著名的异族薛延陀。

在平定国内叛乱时,李大亮曾连下十余城。

李大亮还有“中原本位”思想,在唐宋以来的“主战”“主和”争论中,他这个意见显得与众不同。当时境外突厥以及诸夷,有的归附大唐了,有的还没有归附。唐太宗李世民感到境外的番落部族在天寒地冻中,很苦,于是派人将粮食运输到边境,让李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赠送各部落,以示天朝皇恩浩荡。李大亮反对。他认为中原士庶也并不富有,将“本根”需要的生活资料这么大方地赠予外邦,是对本邦的扰烦。于是,给太宗上疏,留下了一段著名的奏章。他说:“臣闻欲绥远者,必先安近。中国百姓,天下本根;四夷之人,犹于枝叶。扰于根本,以厚枝附,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自古明王,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故《春秋》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我听说要安抚境外远方的部落,一定要先安定最近的人。中原百姓,乃是天下根本;四夷之人,好比枝叶。扰烦自己的根本,用来厚待枝叶,以此来求长久安定,是从未有过的。自古以来的明王圣君,教化中原靠的是诚信,驾驭夷狄靠的是权变。所以《春秋》有句话说得好:“戎狄部落像豺狼一样,很难满足他们;华夏诸民像亲人一样,不可以放弃。”

李大亮“化中国以信,驭夷狄以权”说,深得儒学精髓,也符合现代社会学对“组织”系统的分析。国家,也是组织。按社会学理论,组织系统内部,与组织与组织之间,其公平诉求和程度是不一样的。组织内部,作为本体,就是“本根”。那种薄待组织系统内部,厚待组织系统外部的行为,在文明组织之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大学》有言:“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就这个意义而言,李大亮实乃大唐儒将。

画地十策

张齐贤为何欣赏李大亮?

他在给太宗赵炅的上疏中,恳切讨论“本末”问题,说“人民,本也,疆土,末也。五帝三王,未有不先根本者也”,似可看到与李大亮的脉络相近之处。圣贤人物,往往心意相通,在各类政策性决策矛盾时,圣贤人物的第一选择是民生,而不是君王、社稷、江山,或其他“大词”。

大唐名相房玄龄曾对唐太宗夸赞李大亮,“每称大亮有王陵、周勃之节,可以当大位”,经常表章李大亮有大汉顾命大臣王陵、周勃的节操,可以将大事托付给他。《旧唐书》认为房玄龄对他的评价公允,“名下无虚士”,是一个名实相副的大唐名士。

此中所论李大亮种种,也正是张齐贤后来所追求的,有些故实几乎就是对李大亮的模仿。张齐贤这一生就在做大宋名士。他也确实成就了自己的名士风范。顺便说,向拱也是这样的人。张齐贤为向拱作传,也有自家寄托。

张齐贤“画地十策”的故实,正史、野史都有记录。这故实很方便让人看到大宋初年的文人做派、帝王做派。

说张齐贤年轻时,什么功名还没有的时候,赶上太祖赵匡胤巡幸西京洛阳,张齐贤就自我推荐,拦住太祖御驾,说有平定天下的“十策”,史称“布衣献策”。古人做官要有官服、朝服,未做官时,年纪又轻,只能穿“布衣”。但这个“布衣”其实是麻衣。棉花用来织布并普及是很后来的事,而丝绸绫罗要老年人才可以穿。所以没有功名的人一般都穿麻布、葛布、兽毛衣服,而且多是短衣。“布衣”又称“褐”,所以古人又称做了官、中进士为“释褐”,就是脱去布衣的意思。这时,太祖就召这位“布衣”到行帐里,在便座前让他面陈。

张齐贤举止大方,在帝王之前毫无扭捏惭怍之相,他开始侃侃而谈。没有带“十策”的文字材料,就随手在地上比画。他献上的“十策”题目是:

一、下并汾。攻取河东北汉伪政权的方略,内中当涉及“选将”重要意见。

二、富民。此策乃是文明邦国题中应有之义。由张齐贤提出,带有“天下为公”的自觉意识。自觉“富民”,乃是推演国家目标、天下目标的制度性努力。民生问题,在张齐贤这里居于重要位置。

三、封建。主张起用宗室作为大宋屏藩。根据后来的军政演绎观察,虽然恢复西周封建制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强化一下宗室分封于地方的力量,也许在靖康年间、祥兴年间,抵抗北方铁骑,会有另外可能性。《宋史·宗室传》,史官就认为:宋代宗室,虽然有分封,但名实不符,最后世代一远,宗室中人已经与士庶之家没有什么区别。到了靖康之乱,遭遇金人之虐,一个原因就是“无封建之实”,所以没有得到“封建之国”的助力。就这个意义来看,张齐贤有在大宋帝国恢复东周制度的美妙设想。

四、敦孝。孝道,是生命对生命的感恩文化。有此感恩,方有敬畏;有敬畏,方能对道德律令有坚守,方能有望演绎道义天下。因此传统中国秩序良好的时期都是主张并推行孝道的时期;反之,乱世,一般都是反孝道的。近代以来亦然。

五、举贤。邦国治理,举贤为重。古人成就自我,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他人举荐,也包括自荐。制度设计为人才脱颖留出口,一般就会形成公序良俗;反之,遏制人才脱颖,就容易形成士庶戾气,久之,即形成社会危机。

六、大学。即太学。自西周以来即为传统培育高端人才的教育机构,但太学又不仅为培育人才而设计。更重要的功能,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论“学校”,有言:“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这就是在“学校”也即“太学”中演绎“天下为公”的舆论场,仿佛战国时齐国的“稷下论坛”。读书人可以在此评论时政和天下大事。这就是西哲所谓的“言论自由”。

七、籍田。核定土地,公平收税。国家财政主要来源在此,但必须透明公正。

八、选良吏。国家官员,从朝官到地方官,都有一套考核指标,德、能,是重要的两个尺度。

九、惩奸。贪赃枉法者、奸邪酷毒者、里通外国者,各类邪僻,在礼制和礼治无效时,即诉诸王法法条。

十、恤刑。疑罪从无,是古来圣贤至为切要的治狱、审案精神。“明德慎罚”,不以惩罚为主,而以明德为尚,对罪犯给予尽可能的文明待遇,是收敛天地不祥之气的必要法门。滥逞酷刑,非圣贤之道。

“画地十策”不俗。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一个无官位、无职称、无声望的人物,会做这类思考?不说犬儒主义理解不了这种情怀,一般士大夫也总是先有著作,而后攀援名流,干谒豪门,等待荐引提携,而后成就一生,也很难理解这种情怀。人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格局的差异。“布衣”张齐贤,出手就是宰辅气象,这就是凡人与天才的差异。但有意味的是:赵匡胤理解他,而且深深地理解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情怀。

于是,赵匡胤认真思考了他的“十策”,认为其中四策很合理,可以施行。

不料张齐贤不干,坚持说其他那六策“皆善”,都好,都可以施行。

俩人在御驾行进的路边争执起来。这位“布衣”操着鲁西南口音,梗梗着山东人的倔脾气,一个劲儿地说这“十策”多么多么重要。皇上则操着豫中口音,梗梗着河南人的倔脾气,一个劲儿地说只有“四策”可行。我仿佛听到俩人像庄稼汉一样在比画,在争论——

赵匡胤:“噫!恁说的那个不中,为啥?我告诉你……”

张齐贤:“啥不中?俺说的那些个没有一个不中,俺要讲那个道理啊,老鼻子去了。你听我慢慢儿跟你说……”

赵匡胤:“恁还说啥?就有四条中,剩下的全不中!”

张齐贤:“中!我说中就中!”

赵匡胤:“不中!”

张齐贤:“中!就中!”

史称“太祖怒”,赵匡胤发火了,令武士将张齐贤拽出行帐,扔道边上去。

但在起驾回东京的路上,他越想越认为“十策”确实“皆善”,虽然未必一定要挨个施行。在东京,赵匡胤对兄弟赵光义说:

“我巡幸西京洛阳,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一个张齐贤。我不想给他爵位,给他官位,以后,你可以将他收在朝廷,让他辅佐你做宰相。”

这是老赵对兄弟的爱,也是对张齐贤的爱。对兄弟,他决计死后传位,且为大宋第二任帝王预备人才、延揽人才。此外,让张齐贤在太宗一朝最终成就宰辅事业,也是对他二人的一个期待。张齐贤后来在真宗一朝时说过:“臣受陛下非常恩,故以非常为报。”这是古来士子的一种普遍心态,也是儒学“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基本模型。孟子更将这一层意思发挥尽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赵匡胤要张齐贤去受太宗的“非常恩”,去做“非常报”。这种对大宋未来结构的安排,只有政治家赵匡胤做得出。

对张齐贤,太祖所做是部分肯定,然后挫抑他的傲气,让他明白世界是有规则的,多一点谦逊敬畏之心,会成就更大。史上如此培育人才的案例不少,老赵这里是一个。

法贵有常,政尚清净

另有一个记录说是赵普向太宗推荐了张齐贤。张齐贤还在“布衣”时,多有士大夫行为,也即“士行”,赵普很欣赏。张齐贤出生于后晋石敬瑭时代,父亲去世早,他三岁时跟着母亲到洛阳。父亲死的时候,家中几乎没有钱来办丧事,河南的一个县吏为他们操持了这个事。张齐贤一辈子没有忘记这个人,以“兄礼”来对待他,直到他富贵之后,这个“兄礼”也没有变化。有个太子少师名叫李肃,张齐贤年轻时也曾寄托在他那里。李肃待他不薄。张齐贤做官后,李肃病逝,张齐贤一力操持办理了他的丧事。据说赵普一开始推荐时,太宗没有用。赵普于是将张齐贤这些事讲给太宗听,并说:“陛下如果能进用张齐贤,张齐贤感恩,他日给陛下的回报会比这个还多还大。”于是太宗起用了他。

是天才就不会受挫后一蹶不振。受挫感太强,一般离天才较远。天才的自信不是外力可以击垮的。“画地十策”之后,张齐贤在超级自信中,继续磨炼,动心忍性。他在修炼中等待。

一年后,太祖崩,太宗践祚。张齐贤来考进士。太宗想起哥哥的推荐,放榜时,很想将张齐贤拔为高等,但主持考试的官员将他置于第三甲之末。太宗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个“考分”,但他也有变通的办法。等到这一榜进士要任命官职时,太宗将所有进士全部放为京官,再到地方通判州郡。张齐贤这一榜“释褐”就做了将作监丞的京官。将作监,为掌管宫室建筑和用器的官署,丞为将作监的监事。一说张齐贤“释褐”为大理评事,大理即大理寺,略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评事,大理寺属下官员,掌推按,参决疑狱。然后以这个京官身份到衢州去做通判,正六品,比七品知县职位还高。

张齐贤在官期间,做了不少利民利国事,除了抗击契丹,所有政绩都与“民生”主题相关,以至于他离开地方时,地方士庶都很怀念他。这里不做介绍了,说几个张齐贤跟“法”有关的故实,看看这些故实是大事还是小事。

他刚到衢州,就赶上一个大案,当地抓获了一起劫盗犯罪分子。地方论及这个案子,要将所有人全部正法。但张齐贤不愿意这样简单执法,他从中很细心地甄别出五个人,属于“失入者”,非主观作恶,不小心掉入“劫盗”之案的人。这就等于救了五个人。

这是小事还是大事?

就帝国而言,甚至就地方而言,这确实不是大事;但就这五个人中的每一个人而言,就是大事,天大的事。事实上,就张齐贤而言,也是大事。儒家伦理,自孟子以来,就有这样一个铁逻辑:“杀一无辜而得天下,不为也。”传统中国法系,自从汉代以来,就有儒学儒家的介入,因此,经由儒学儒家推演的法理,成为“法上之法”,它具有西方所谓“自然法”的性质。这个“法上之法”的核心是“救人”而不是“杀人”。中国史上,凡读圣贤书者,皆知此理。

以前,诸州郡有罪人,大多要解送京师,由朝廷审问。地方这么做的原因与“抑制藩镇”有关。自太祖时代起,对地方大员,“收兵权”,也收“财权”和“法权”,这是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藩镇作恶的问题。就“法权”而言,五代以来的地方藩镇独立处理法案,杀剐随意,草菅人命,没有任何制度性的制衡。这种司法不公,造成的冤假错案,比比皆是。于是太祖时代将终审权收归朝廷,死刑更必须由朝廷复核,而后才可以执行。那种地方随意“以法治之”的现象,渐渐转换为“依法治之”。但这样一来,又新生一个弊端。地方上干脆将疑难案例上交,不再承担责任。随后就出现了更糟糕的事:各地往京师递解“嫌疑犯”,越来越多,朝廷等于在为地方干活。这种越俎代庖的事,事实上在瓦解着帝国的司法管理正当性——你还有没有能力管理邦国的执法?不仅如此,“嫌疑犯”们在往京师押送时,从江南到京师,从河北到京师,从甘肃到京师……路途遥远,五冬六夏,气候无常,又因为没有法律法规保障,吃喝都没有人愿意无偿供给。所以这样的“嫌疑犯”,一路上比林冲发配沧州还惨。史称“诸州罪人多锢送阙下,路死者十常五六”,路上要死一半人以上。这个现象应该从太祖时代就出现了,但是没有人看到,或没有人愿意为这个事情在“吏治”方向上想对策。张齐贤,这个读圣贤书的书生,在后来做江南西路转运使时,路上一次次碰到由江南诸州送往汴梁的一队队“嫌疑人”,他都要向解送的官吏要犯人的案卷查看。从中,他发现了很多判决被正法的犯人不是首犯,于是,就一个个为他们伸冤。并因此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以后,凡是往京师递送囚犯,未送之前,要有地方委托精明有能力的官员反复审问,落实,再递解;如果审问不实,则从事审问的官员算犯罪。

这个意见得到了太宗的认可、接纳。地方官员开始认真办理案件,谁也不敢玩忽职守。从此,江南送往京师的罪囚减少了一大半。

这就是从制度性源头解决问题的“社会零星改造工程”,也即不做“彻底”“坚决”“一揽子”改变社会的梦想,而是从一个个具体的弊端开始,改造。西哲波普尔认为这是自由邦国应该有的决策模式,有意味的是,吾土大贤王夫之先生也持这样的意见。而张齐贤,以及大宋帝国的圣贤们,往往就是这样一点点地在改造着中国。

显然,这不是小事情。甚至,比起他的“画地十策”来,更重要。按照王夫之先生的意见,甚至范仲淹,动辄“一揽子”解决帝国问题的“策划案”,那种“亟议更张”,着急要讨论大的变革,也是导致后来王安石变法种种问题的“先声”。于是“百年安静之天下”开始有了纷扰。如此,则张齐贤的“画地十策”与范仲淹的“条陈十事”,就有了逻辑上的同构关系。从政治“安静”这个秩序原理来看,太祖赵匡胤只肯认“十策”中的“四策”是有道理的。这个话题较大,留待以后慢慢展开。事实上,张齐贤后来再也没有重新提起过“画地十策”的实施,即使他多次出入相府,也没有再继续推行的念头了。这是因为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法贵有常,政尚清净”,实在是天下福音。

这八个字就是张齐贤的语录。

他说这句话,也是他在做转运使时对民间疾苦的一次考察。

同类推荐
  • 我意战国

    我意战国

    我本人也很喜欢日本战国,所以想写一本关于日本战国的小说。其实本部小说就是从天下统一5、太阁立志传5、信长之野望。三个游戏中取材所以真实性可以保证。还有请大家原谅小说中的主人公我把他出生的时间提前的几十年请大家见谅。主人公:大友义长能力设定:统御100、武力90、智力95、政治90、魅力93.野心100。亲友评价外公毛利元就:不愧是我的外孙,就是聪明、天才、智将........等等(很自恋)岳父大人立花道雪:你要是在干拈花惹草,嗨!连我也保不住你啊。义兄织田信长:哈哈哈、不愧是我看上的人,像我(我哪里像你,说话小心点,别抹黑我)。(织田评语:真正的九州大傻瓜,魔王,(这个是私加的金龟婿)。岛津家四位义兄:岛津四人起跪在地上大哭道:恩人啊,你是我们的恩人啊,希望你可以活的久一点,不然我们可惨了。几位夫人:男人说话哪有女人的事!
  • 大汉天师

    大汉天师

    二十一世纪的历史系大学生陈焉,竟莫名从曹操墓中穿越回了东汉末年?更是偶遇张角,发现了一件史书上本无记载的惊天秘密!从此之后,陈焉杀董卓,逐吕布,出虎牢关,战官渡港,与曹操针锋相对,与刘备争夺天下,抢地盘,收猛将,他又能否占到上风?乱世凶险,举步维艰,内有四大教派阴谋加害,外有各方军阀机关算计,陈焉该何去何从?
  • 大董卓

    大董卓

    张小良忽然发现自己变成了董卓,而且正坐着马车往未央宫行去。这是一条死路,只要到了那里,他就会被吕布一刀捅死,然后长安城里就会开始庆祝汉末第一恶棍兼第一大色鬼的死亡而且还会在他肚脐眼上点天灯。他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吗?当然不能!这个董卓要逆天改命,开创真正的董氏天下!
  • 汉血拒五胡

    汉血拒五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何罪泣九州,汉血拒五胡。五胡乱华,北地汉人血泪将流尽,谁人为其出头庇护?只能能乞求虚无缥缈的上苍吗?同时再被当被当奴隶兼口粮的“两脚羊”吗?哦不,我不甘心如此,既然我不甘当“两脚羊”,那就让我们血拒五胡。过去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今开始,我取名为汉血,姓刘,就是为汉血拒五胡而生。
  • 大明治

    大明治

    冰城工业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孙斌,在核聚变实验中穿越时间裂缝,来到了明末崇祯年间。化身忠臣耿如杞经历由死到生的历程,就任大明王朝的山西巡抚,振兴晋商文化,科技推动明代生产力的跨跃发展,整饬吏治清剿流匪。书写了一曲民族复兴的乐章
热门推荐
  • 妃御天下

    妃御天下

    她曾说:“我本以为自已是无心人,却奈何遇见了你。一朝缘定,千世沉沦,至此坠入茫茫情海……”他也曾说:“纵使桃花落尽,流水难再,寻不到她,我便永不回头。纵使六道颠覆,流年羽化,凡尘有她,我便生死相随。”一句无悔,轻负了当初美眷,弃下了昨日誓言。转首,红颜已白骨,公子风霜鬓。到底,换来的不过一把剑,刺进了彼此心尖。从此情殇,人伤……
  • 战火狂潮

    战火狂潮

    他寄身网游事业,却偶入修炼世界!感悟法诀,五田之躯。踏碎星辰,自创天地!忍一时,岂是懦弱?而是为下一刻爆发蓄精养锐!退一步,岂是畏惧?而是为下一次跳跃提升空间!疯狂的屠戮难泄心头之火!无尽的贪婪难填肆意漩涡!他是冷血无情与温柔多情恰到好处的并存!他是嗜血残暴与天真可爱完美无瑕的融合!狭隘的行为潜藏宽容的灵魂!悦心的话语埋葬敌人的白骨!他成魔?成神?一念之间!
  • 女配专业户:男主快到碗里来

    女配专业户:男主快到碗里来

    【前三章是废了的,所以就不要看了】“什么?女配?”安茜雅震惊了。恍恍惚惚的呆萌系统告诉她:“没错!”你什么都比女主好,但是然而你总是比不过女主,恭喜你,你叫女配!书群:512905798欢迎各位进来玩耍。
  • 邪君宠妻:魔王宠上天

    邪君宠妻:魔王宠上天

    她,是人人厌恶的巫女所生的女孩。她自小被人说到大,却从未放弃过生存。当别人都在娘亲的怀抱中听着各种祖先的故事,而她却默默地学习着别人所惧怕的巫术。当她挺着巫女的身份出现在这片大陆时,那些欺侮过她娘亲的人早已在不知不觉中下了地狱……可是没想到,泡了一次温泉,却泡回了一张狗皮膏药!“娘子,为夫会对你负责的!”男子一脸谄媚道。“滚!谁是你娘子!”夏栩恼羞成怒,后悔自己怎么那么不小心,被他看去了......
  • 倾世漫雪烟如梦

    倾世漫雪烟如梦

    穿越了就穿越了呗,没有感觉身体被套空挺好的,但是一言不合就被卖就坑了,嗯嗯你们好样的,苏漫玉感觉吧,穿越之后运气一直不是很好…但她还是要,保持微笑:)
  • 穿越:妃色无常

    穿越:妃色无常

    亲妹害我?抢我财产?肥水不流外人田,把遗嘱改了,看你怎么闹!灵魂穿越?要不要这么倒霉!好吧!地球是运动的,我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地方!21世纪金牌女特工绝世穿越,妖魔鬼怪通通闪开,看女主手拿菜刀砍渣渣,一路火花带闪电。不料,闪电太亮,引来一只腹黑妖。女主:“你这么优秀,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的,那我怎么办?”腹黑一笑:“被我喜欢。”
  • 名门恶少宠妻上天

    名门恶少宠妻上天

    "我十三岁被他收养,喊他哥哥,从此荣华富贵锦衣玉食,哪知待我成年,他竟夺去了我最宝贵的第一次!我唯命是从,我曲意逢迎,我做他的隐婚妻被他夜夜宠爱,我以为我这辈子都逃不出他的身下,结果他驯养我的最终目的,竟然是……复仇!“哥哥想要了,你要不要乖一点?”“嗯……”我点点头,老老实实把胸前的纽扣一颗一颗的解开,他嘴角浮现出一丝满意的笑容,他就是喜欢我这么温顺乖巧的模样谁又能猜到我竟是城中首富的正牌妻子,谁敢动我,他定将那人碎尸万段!!!他疼我,把我宠上天,可是最后我落入万丈深渊,一回头,推我下去的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五行阴阳传

    五行阴阳传

    满门被灭的秦逸在即将死亡的时候被修真者所救,从此踏入修真界。可是因丹田残缺不能修炼,后遇奇人习得五行阴阳诀。之后拜入火麟宗。在修行中奇遇不断,在伙伴幼龙的陪伴下坚强的面对困难,修为逐渐提高。最后终于斩杀仇人,报得杀父大仇。
  • 逃亡之误闯异世

    逃亡之误闯异世

    一个天才高中生误打误撞修成仙,各仙派为了拉拢于他动起了抢劫功法的念头,使他产生仇恨,在一次报复性偷盗时,被上古酒仙擒获,并带回天宫行刑,在不屈服的情况下他选择了赌博,运用法力强行传送,导致转世重生,开始了他的异世之旅。
  • 复活传说

    复活传说

    心爱的人不幸辞世,强烈的爱和固执的性格让他走上了一条复活爱人之路。远古的传说亦真亦假,但爱始终是让他不悔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