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8100000042

第42章 太宗之死(2)

至道二年(996),高丽国王王治向契丹请求联姻,契丹以东京(今属辽宁辽阳)留守萧恒德女与高丽订婚,高丽为此向契丹送去了彩礼。但不久高丽王治死了,契丹将彩礼奉还。这一年,契丹还安置了朔州的流民。

大宋则在夏天五月时,令开封府判官杨徽之等按行考察管内诸州的民田,遇到旱情严重的地方,要蠲免当年租税。

这时四川又发生民变,继李顺之变后,有乱党首领名王鸬鹚再次聚集变民四处剽掠,自称“邛南王”。西川都提举、大臣石普上奏说:“蜀之乱,由赋敛急迫,使农民失业,不能自存,并入于贼。望一切蠲其租赋,令自为生,则不讨自平矣。”蜀民之乱,是因为赋敛太急,迫使农民失业,不能继续生存,所以有人就进入到盗贼之中。期望朝廷能蠲免当年一切租税,让农民能够各自为生。如此,不必讨伐,民变自会平息。太宗答应了。石普到四川将朝廷意旨传达给变民,史称“蜀民无不感悦”,整个巴蜀安定下来。

大宋这边有人认为凤州(今陕西凤县)出产铜矿,定州(今属河北)出产银矿,准备收归国有,派遣官员执掌开矿事宜。太宗说:“大地并不爱惜宝藏,肯于出土;朝廷应该与众庶共享。”不允许官营。

这一年契丹则认为南京(燕京)一道新订的税法太重,做了减免处理。

太宗之死

到了至道三年(997),太宗在世的最后一年,只有三个月时间了,太宗还在部署边帅防御反复无常的西夏,而契丹在河西,也有党项人开始背叛契丹,契丹安排边将讨伐党项。

太宗已经病重,还下诏免除京畿死罪的囚犯,流罪以下全部赦免。

与此同时,契丹下诏给南京(燕京)要解决常年不决的“滞囚”问题。还蠲免了多项税收,如四方的流民免租税;募民耕滦州荒地,免租赋十年;南京一道的欠租,全免等等。还命诸道抓住春天的时机,鼓励民众种树;并禁止诸军官在违背农时的季节田猎。

大帝太宗赵炅,临终前听到的来自契丹的消息是:西夏李继迁再一次背叛大宋,投靠契丹,被契丹封为西平王;契丹大将韩德威击破党项,党项请求归附契丹;于是,契丹向西开拓疆域更为辽远。

至道三年三月壬辰,史称“帝不视朝”,太宗病重,已经不能在朝堂会见诸臣。第二天,癸巳,帝崩于万岁殿。

这一天是公元997年5月8日。

太宗遗制

太宗赵炅,在大唐帝制继承制度紊乱之后,在经历了五代乱世之后,与寇准协议定立太子,为大宋第三代帝王的顺利交接做出了基础性安排,最后在大臣吕端的决断之下,保证了这个安排的顺利施行。于是,大宋没有乱,没有回到乱唐,更没有回到五代。

但这件大事,险些坏在宦官王继恩手上。

王继恩即使有多少恣横之过,如果不是最后试图改变太宗册立太子之事,也许他这一生会有另外的功过评价。

太宗由“金匮之盟”的“兄终弟及”模式,回归于“宗法大礼”的“嫡子继承”制度,为帝制时代的权力再分配,承担了巨大的道德风险。当这种遗制作为天下已知的规则已经出台,再试图破毁这种规则,就要承担更大的道德风险。事后看,王继恩试图改变太宗遗制,拥立宋真宗赵元侃以外的亲王入继大统,那是绝大的政治冒险,同时也是对天下、对士庶、对社稷、对皇室、对赵元侃与赵元佐,都缺乏责任担当的悖逆之举。

此案,王继恩很愚蠢。

他以为当初可以决定由谁出任第二代帝王,也就能够决定由谁来出任第三代帝王。他不明白的是:第三代帝王已经由宋太宗赵炅、社稷臣寇准,君臣商议决出,已经昭告天下,已经行使了册立太子的大典,已经经由程序规则告知天地宗庙神灵士庶,形势与当初太祖留下权力空白全然不同。势变,而伎俩不变,利欲熏心下的程序变更,必是祸及自身的愚蠢。

赵元侃被册立太子之前,还在做襄王时,已经有不低的“人望”。像太祖太宗践祚前后,坊间开始流布神奇传说一样,赵元侃也有自己的传说。

“来和天尊”的神秘流言

有一位屯田员外郎名叫杨砺,几十年前,曾梦见一位“来和天尊”。端拱元年(988)二月,杨砺又为库部员外郎,并到襄王府做记室参军。他初到襄王府吃了一惊,原来他看到的襄王赵元侃很像几十年前他梦中所见的那位“来和天尊”。

杨砺乃是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大宋建国第一年的第一个状元。由此人来推演宋真宗的“神迹”,在士庶中,影响颇大。

此人很像太祖时“善天文占候之术”的神秘家苗训。陈桥兵变前的黄昏,苗训仰观天象,发现“日上复有一日,久相摩荡”。太阳上边还有一个太阳,久久地互相叠加摇荡。军中“权反在下”的“阴谋拥戴”开始时,“天有二日”成为一种蛊惑力量。

杨砺关于“来和天尊”的神秘流言,在真宗皇帝做襄王时就有了江湖传闻,杨砺是始作俑者。这类说法固然有“创作”的可能,但也预表了士庶对真宗的期待和拥戴。所以,真宗一朝待杨砺很优厚,犹如太祖一朝待苗训很优厚一样。

但真宗皇帝并不了解杨砺的履历,他做了皇帝后,有一次问杨砺:“爱卿你是哪年及第的啊?”杨砺“唯唯”不回答。后来知道他是大宋帝国开国以来的第一名状元,真宗不免有点“自悔”,认为不应有此一问。但对杨砺不愿意自吹自擂也甚为钦佩,所以,对他更为敬重。

杨砺年六十九岁时,病逝,真宗甚为哀痛,他对群臣说:“杨砺耿直廉介而又清苦,朕正要大用,不料忽然谢世。”于是冒雨前往杨砺家中吊唁。到了他家住的小胡同,车驾没法进入,真宗就下车,踩着泥泞小道,曲里拐弯地进入杨砺家中,叹息哀悼了很久。

太宗要册立太子,也是经由了反复斟酌。但是有人提议早立太子时,他又发怒。很多人以为他留恋皇权,不愿让渡。但事实是,斯事体大,他在从诸王中慎重选择,还没有最后拿定主意。淳化二年(991),他曾与近臣说:“总是有人上疏讨论建立皇储之事。朕还是很读了一些书的,又亲眼见到前代的治乱兴衰,怎么会不将这么重要的大事放在心上呢?不过是因为近世以来,世风浇漓,人心难测,如果建立太子,那必须要让百官认同,太子从东宫到践祚,要有程序,就像百官升迁。现在诸子年轻,还没有成人的性情。所以我给他们各自安排了良善之士作为辅佐,乃至于他们的僚属,我都要亲自拣选,目的就是不让奸巧险佞之辈在皇子左右。他们的读书、听讲,都有课程安排。等到他们成长起来,朕自有裁制。为何讨论这个事的人就不懂我这番心思呢?”

三年后,有一位崇仪副使名王得一,他是一位道士,常到禁中与太宗讨论国事,往往就到夜半。他敢说话,说到外面的舆情,有一次就赞誉襄王有“人望”,请太宗立他为太子。太宗心动,不久,又与寇准一番话,定下太子。于是以襄王赵元侃为开封尹,改封寿王,这就是帝制时代,大宋由皇子升迁为帝王的一道程序:改封王,做京师令尹,以此历练从政经验。

到了至道元年(995)八月,正式册封赵元侃为皇太子,改名赵恒。

从唐代天祐年间以来,中原多故,乱世中,没有来得及施行册立皇储,于是这个大礼停废几乎有一百年了。太子礼施行隆重而又简捷。太子赵恒处处守礼,甚至在做了太子后,还上书要求一如既往地与诸兄弟一起朝见父皇。诸臣参贺时,赵恒也总是走下台阶答礼。温文尔雅,谦逊冲和,他的做派为人所赞赏,史称“中外胥悦”,朝廷内外都很欣慰。

王继恩试图改变“人望”如此之高的皇位继承人,等于在做一件他做不到的事,实属于“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

吕端大事不糊涂

至道三年(997)二月,太宗病重,文武百官都到崇政殿问候起居,从皇太子、亲王,到诸臣,都到佛寺去修斋,为太宗祈福。

就在这个期间,宣政使王继恩决计谋立太宗长子赵元佐。他实在担心现任皇太子赵恒的“英明”。于是找到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诰胡旦来商议“大事”。几个人就经常说一些太子的坏话。恰巧太宗的李皇后也不怎么喜欢太子,而喜欢赵元佐。赵元佐和太子赵恒都不是她的亲生儿子,而是李贤妃的亲生儿子,李贤妃已经死去,李皇后大约是看到赵元佐的疯癫,动了女人家家的恻隐之心,所以心理天平总是倾向于赵元佐。这个微妙的情感被王继恩捕捉到,他以为这也许就是一个机会。于是在太宗病重期间,与李皇后故意不安排赵恒在太宗身边。

但这个微妙的安排,却被“大事不糊涂”的吕端到禁中问安时看在眼里。他承认并赞赏寇准推动赵恒为太子的宏猷。现在太宗病重,太子却不在身边,此事蹊跷,于是就在笏板上写了两个字“大渐”,令亲吏送给赵恒。“大渐”的意思是“病重病危”。吕端传导的信息是:父皇弥留之际,太子务必前来问安侍奉。但这位太子还是有了疏忽。

太宗在亲王诸臣的祈祷中没有痊愈,反而病情加重,无法推测太宗患有何病,他的直接死因,一般认为是昔日箭疮发作。

太宗死时,赵恒不在身边。

王继恩跟李太后商议后,决计到中书去召宰辅来议论继承人问题。这本来不是个问题,但现在李皇后和王继恩要将问题提出来,是期待侥幸获得宰辅支持。而当时最富名望的宰辅就是吕端。他们要议论继承人问题,吕端是绕不过去的巨大存在,必须重视。于是,王继恩硬着头皮来找吕端,说是要“议所立”,讨论一下立什么人做皇帝。

根本无须“议”的事,王继恩要“议”!吕端顿时感到“严重的时刻”来临了。他也顿时明了了眼下的格局。于是将王继恩带到书房,说是让他看看太宗以前赐给他的种种“墨诏”,亲笔诏书。而后,将他锁在书房中,派人看住不得外出。自己匆匆赶入宫中。

李皇后见宰辅来到,对他说:

宫车宴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奈何?

皇上驾崩啦。按照宗法规定:长子应该有第一继承权,这是合乎礼范礼法顺理成章的事。现在,您看怎么办?

李皇后这十四个汉字,分量不轻。她试图按照个人喜好,在王继恩的推动下,“立长”,也即拥立太宗长子赵元佐。从宗法继承视角看问题,不为无理。但赵元侃也即赵恒已经成为制度规定的继承人;赵元佐则已经疯癫,或假作疯癫,常年没有军政作为;更重要的是:赵元佐并不希望践祚——他对四叔赵廷美之死一直耿耿于怀;更对父亲所作所为而导致的大伯赵匡胤后裔无缘于帝位心怀不满。在这样背景下,拥立赵元佐,实属多事。

但吕端的回应分量更重,他说:

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岂容更有异论!

先帝太宗之所以生前册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这个入继大统问题。哪里还容得下有其他不同的册立意见!

李皇后闻言,知道宰辅这一关过不去,那就没有了希望。于是,默然不语。

当天,赵恒在灵柩前即位。

但灵柩停在大殿上,皇后与皇帝一起临朝接受诸臣拜贺,前面置放了一道门帘。吕端在阶下肃立不拜,请求将帘子卷起来,让百官看到赵恒。他担心王继恩等人会将生米做成熟饭,万一帘后不是赵恒而是其他人,诸官拜贺后,再试图改变格局,又是一番凶险难测的麻烦。李皇后答应了吕端,卷帘。吕端走上台阶辨认,确认帘后的继承人就是赵恒,这才走下台阶,率领群臣“拜呼万岁”。

于是,大宋有真宗皇帝。

赵元佐不见宋真宗

有意味的是赵元佐。

真宗很敬重这个大哥。几个月后,以赵元佐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再次被复封为楚王,并允许他在家养病,可以不上朝。但真宗要去赵元佐府上看望他时,赵元佐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不见,并说:“虽来,不敢见也。”即使是皇帝你真的要来,我也不敢见你的!从此以后,兄弟二人终生没有再见。

赵元佐如此反对太宗、反对真宗,都是涉及皇位的大事,但是太宗也不过将他贬黜、真宗则不但不贬,更多次存问。在后来几十年的岁月中,赵元佐一直活到仁宗时代,一直很安全。卷入权力问题,平安生存,这在历朝历代中,是很罕见的。大宋帝国三百年,皇室、大臣、士大夫、庶民,是仇恨较少、戾气较少的时代,各类人等,生存在这个时代,很有免予恐惧的自由。

王继恩自知阴谋不成,局面危险,于是又秘密委托一个大臣胡旦,在朝廷上为自己开脱,并做了一番褒扬之词,还组织了文人给他写“颂诗”。但真宗与吕端等人已经知道了他们往日的阴谋,这事不能装糊涂,于是组织了“王继恩专案组”,调查他的劣迹种种。

王继恩遇能吏

王继恩遇到了一个能吏,名叫魏廷式。

此人自年少时就对“法学”深有体会,太平兴国五年(980)中第后,“释褐”为地方的司法官员“法曹掾”。太宗晚年,他被召入判大理寺,成为国家最高法院的院长。真宗初立,即命他为吏部员外郎,后改为刑部。王继恩的案子就由他来审讯。魏廷式有“严明”的口碑,他刚果敢言,但性情也有“倾险”的一面,喜欢中伤诽谤。所以士君子都怕他的利口而鄙视他的行为。由此人来审讯,王继恩想推脱,难度太大。所以审讯很顺利,史称“逾宿而狱具”,一个晚上审理结果就出来了。王继恩的罪责当然就有“谋逆”一项。

这罪过,要是在秦汉隋唐元明清,王继恩之流就是一个大罪,必遭“族诛”,但真宗皇帝只给予贬官、贬黜的惩罚。王继恩降职,责授右监门卫将军,逐出京城,到均州安置,而“中外臣僚曾与继恩交结及通书疏者,一切不问”,朝廷内外的大臣僚属,曾经与王继恩有交结、密通书信者,一律不调查不审问。这事可以做成一场大狱,但在真宗时代,啥事没有,就这么过去了。

帝国有惊无险。

王继恩被贬后,家产被没收。清理他的财产时,发现了很多从巴蜀带回来的“僭拟之物”,也即不应该属于他使用的皇室器具。

王继恩第二年死在均州。

真宗派遣使者,将其家属接回京师,借给他们官舍居住。又过了二年,允许家属将王继恩灵柩按照他们的意愿归葬。又过了十来年,到了大中祥符三年(1010),真宗还特意下诏,追复了王继恩原来的官职,并给他的家属后人白金千两。王继恩的养子王怀珪,这一年也转入内高班,成为有高级职称的宦官。

有一部书名《挥麈录》,总四部,其中一部称《挥麈余话》,记载了王继恩试图拥立的不是赵元佐,而是赵匡胤的孙子、赵德昭的儿子赵惟吉。

说太宗时,司天监苗昌裔奉命前往洛阳之郊,为太祖赵匡胤的陵寝选择风水宝地。等到安葬太祖完毕,苗昌裔带着陵寝的总管王继恩登上山巅,指画周边风水形势,并对王继恩说:“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意思就是,别看现在太宗在位,但以后皇位还会回到太祖一系。王继恩记住了这句话。等到太宗“大渐”之后,他就与参知政事李昌龄、枢密使赵、知制诰胡旦、布衣潘阆谋立太祖之孙赵惟吉。后来事发,诸人遭遇贬黜。

据说到了神宗时代,李昌龄的孙子李逢知道苗昌裔的预言,还在煽动赵匡胤的后裔赵世居谋反。那是一场大狱,容当后表。甚至到了靖康年间,赵德昭的五世孙赵子崧还在“剽窃”这个说法,与门人歃血同盟,准备恢复太祖一系的帝位。后来知道宋高宗赵构在江南入继大统,这才不情愿地罢休。宋高宗不忍心暴露这种事,找了个别的借口,将他贬黜。

太宗的忧心与焦劳

同类推荐
  • 汉末之雄霸天下

    汉末之雄霸天下

    汉朝末年,乱世将至。群雄伐起,逐鹿中原,纷争天下。秦俊杰穿越大汉末年,落魄街头,且看其如何玩弄各路诸侯,独霸天下。青史成灰不可信,亦真亦假谁人晓?古来今往,多少英雄豪杰,埋没于历史长河,亦消尽。各种慷慨悲歌,人情豪迈,世事沧桑,还原展现,勾勒涂画出,一幅属于风云席卷,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曹狼

    曹狼

    虎,生性勇猛,智谋不足。狐,狡诈阴险,勇武欠缺。一梦千年,重回汉末,成为曹家第二子,曾经的魏王曹丕,他不做虎,不为狐,誓做凶狠的狼。集天下英才,还天下太平。且中间些许趣事,又是否如历史一般改朝换代?请客观细细品来。故事正式开始。
  • 非议古人

    非议古人

    柏杨先生说,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非议”古人讲述的不再是遥远的和模糊的古人,而是真实的和接近现代人语言环境中的人生。古人身上不为入重视的一面或者不容忽视的特点,是我们发现和再现古人真实履历的一种尝试,同时也就探索历史与人生的一个入口。
  • 三国之冒牌天子

    三国之冒牌天子

    二十一世纪小小业务员刘天无意间穿越时空,来到东汉末年。结果“幸运”的刘天却悲催的在众目睽睽之下压死了刚刚登基不久的少帝这个倒霉孩子。所幸仁慈的老天爷没有赶尽杀绝,幸运而又悲催的刘天阴差阳错顶替悲催的少帝,成为了一位冒牌天子。为活命,设计杀十常侍,除丁原。为活命,算计天下除董卓。为活命,挑拨群雄逐鹿中原。为活命,不惜一切收名将,聘谋士。为活命……好吧,保命之余美女是要收的。蔡琰?收!貂蝉?收!还收谁?好吧,小孙同学,小周同学,大小乔我就不客气了。读者群(冒牌天子):257990966(欢迎喜爱三国的朋友进来共同讨论,入群验证书名,谢谢)
热门推荐
  • 彻夜等你坠落降临

    彻夜等你坠落降临

    “老婆,你这样可是侵犯了我的肖像权和人格尊严权!你应该立即停止侵害,否则我是可以起诉你的!”某男一本正经地背诵着。宁馨装作思考了一会儿,才开口:“恩,不赖嘛你,连初中的政治术语都运用得这么好!”这根本就不是重点好么!!!凌晨在心里咆哮着。“晓之以理”失败!“老婆大人,真的好痛啊,我的膝盖肯定都跪破了!你难道就不心疼你一下你的老公我么?”某男继续劝说。“啊?你说什么,我听不见啊。哦!我知道了!”某女将耳机摘下来满脸认真说道。凌晨在听到这句话后,直冒星星眼,无比期待的听着自家媳妇儿的回答。某女笑呵呵的接着说道:“我不疼啊,又不是我在跪。”“动之以情”失败!凌晨还不死心,接着努力。
  • 守夜人传

    守夜人传

    守夜人,天生便要同黑暗种族作战、裁决异端,这是一群终生伴随着暗黑的人。他们站在地狱仰望天堂。奥斯丁作为守夜人中的一员,在暗黑的道路上艰辛的行走,最终戴上那副象征着守夜人领袖的白手套。他坚信:一路向前,总有一天,能在俯瞰地狱的同时俯瞰天堂!
  • 乱世大奸商

    乱世大奸商

    公元250世纪,宇宙战争爆发。粒子炮,暗物质光波等威力巨大的武器层出不穷。而这些,只有武学到达一定级别的人才能操纵。程易安,先天经脉堵塞无法打通,家族2500年来的超级废柴。人生目标:赚钱赚到塞爆卡,数钱数到手残废。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至尊鼎

    至尊鼎

    大千世界,天下九洲;一鼎为帝,九鼎成尊。传言中,当九鼎合一,传说中的第十洲便会出现,谁能夺得机缘,修成至尊?“对不起,那我就不好意思了。”林轩如此说道,却大笑着迈进通往第十洲的漩涡中。
  • 中国养生学(上、下卷)

    中国养生学(上、下卷)

    本书收录了西安植物园内100种较常见的植物,全面介绍了相关植物科普知识,内容包括草本佳丽、木本花卉、绿林漫游、水中芳菲等。
  • 棋王在异界

    棋王在异界

    这个一个剑与魔法的世界,他不懂斗气,更不精神为何物,他有的是只是残缺的半副象棋,几个棋子。你拔剑,我出軍;你冲锋,我跳马;你杀人,我……跑路。“在这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世界里,诸神为吾之棋子,天地为吾之棋局,博一局又如何?”
  • 重生之崩坏的主神系统

    重生之崩坏的主神系统

    一个一生充满孤独与痛苦的人遇到一个崩坏的主神系统重生后,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样的事?生活是否会一如既往般?
  • 斧化苍生

    斧化苍生

    妖兽纵横的世界,大能者们翻手间毁天灭地,轻易地穿梭于一个又一个的世界。而徐重山却在一次离奇的昏迷之后,钻进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团里面,这个世界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命运的背后,又有谁在操控?以手中巨斧,斩开世间诸多纷扰,我的命运由我掌控!
  • 婆婆凶猛

    婆婆凶猛

    一个女人和男人的爱情,一个女人和男人的婚姻生活。柔弱的晓柔与像狼一样的男人同床共枕,像恶狼一样的婆家人对她虎视眈眈。婚宴,婆家人不但没有准备付酒席的钱,而且在婚宴进行的前一刻还在小市场忙自己的生意。看上去,这个婚礼好像和这家人一点关系也没有。晓柔小产,病房里除了娘家妈妈之外,婆家人几乎不闻不问,而狼一样的老公却一改从前的温柔在外面和别的女人调情,演绎他的风花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