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98100000043

第43章 太宗之死(3)

太宗在位二十一年,民生问题,是他最重要的关注方向,甚至,抑制藩镇问题、抵御契丹问题、推演道义天下问题,也都是以关注民生为目标的。

我有一个意见:史上所有关注民生的君臣士大夫,都有资格进入圣贤行列。在权力巅峰和掌握更多话语权力的读书人,理应向民生倾斜。共同体文明吉相在此。一切“反民生”,也即以加重赋敛、寻租贪赃、掠夺私有财产为手段的“君臣士大夫”,是文明之敌。

文明之展开,是“众缘和合”的“耦合”力量之结果。但在军政事业中,“众缘”之中,“民生”是核心之“缘”。宋太宗一生在为民生问题“焦劳”。读太宗一朝史料,看到很多为民生而忧心、焦劳的记录。

太宗自己说:“每着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每次穿一件衣服,就怜悯养蚕妇女的辛苦;每次吃一顿饭,则念想耕地农民的劳累。

他亲自审判刑事案件,更是“夙夜焦劳”,日夜焦虑劳作,不敢“惮于焦劳”,不敢因为焦虑劳作而有所烦畏。

蝗虫从天上飞过,太宗看到,就对宰辅说:“朕素不识此虫,群飞而过,其势甚盛,必恐害及田稼,朕忧心如捣。”朕一向不认识这种飞虫,但看到它群飞过去,遮天蔽日的样子很盛大,一定会祸害庄稼。朕这忧愁之心,像有东西在捶打。又说:“朕孜孜听政,所望日致和平……日夕焦劳,略无宁暇。”朕专心处理政事,从不敢懈怠,就是期待有一天能达致天下太平……日夜焦虑劳作,没有一点闲暇之时。

看到京师连月下雨,物价上涨,路有饿殍,太宗一面设法救助,一面忍不住对大臣说:“百姓嗷嗷然。朕为其父母,居亿兆之上,位尊责重,莫遑宁处。每日与卿等相见,虽不形于颜色,然而中心忧念,无须臾之安!……米盐细事,朕亦不惮劳苦,并躬亲裁断。”百姓处于苦难中,如嗷嗷待哺的婴儿,朕作为他们的父母,居于万民之上,位置尊贵,责任重大,没有一刻安宁之时。每天与爱卿等见面,虽然不形于色,但我心中的忧虑挂念,没有须臾之间的安宁!……米面食盐这样的细致之事,朕也不怕劳作之苦,也要亲自去裁断,求得解决。

开封尹赵元僖说:“陛下君临万宇,焦劳庶政,宵衣旰食,以民为心。”陛下君临天下,为政事而焦虑劳作,天不亮就起床穿衣,天很晚才想起用餐吃饭,真是“以民为心”。

大臣也说:“去年寇敌侵边,生灵受弊。万乘轸焦劳之虑。”去年契丹侵扰边境,圣灵受难,皇上您同情百姓,焦虑劳作不已。

因为干旱无雨,大臣们都看到了“圣虑焦劳”。太宗亲自去祈雨,几乎各个寺庙“祠祷皆遍”,所有的神庙都祷告遍了,“有以见仁主忧民之旨,圣人恤物之心”,可以看到仁慈的君主忧民的心思,英明的圣人爱惜民力的心意。“近霖霪百余日,陛下焦劳惕厉,忧形于色”,近来阴雨连绵达到一百多天,陛下焦虑劳作,自我警戒,已经忧形于色啦。“臣伏见陛下忧民太过,视事太勤”,臣等看到陛下忧虑民事太过啦,管理具体事务太多啦。“臣伏闻去岁或霖潦作沴,或疠疫为灾,陛下忧劳太切”,臣听说去年连绵淫雨为害,又有疫情为灾,陛下忧思劳作太辛苦啦。为了祈雨,太宗甚至要用“自焚”的方式去回应“天谴”。

史官也记录:“会春旱,太宗焦劳甚”,正赶上春旱,太宗非常焦虑劳作。“岁旱艰食,民多为盗,上忧之”,年岁干旱,庶民吃不饱,很多人做了盗匪,皇上很忧虑。“时多阴雨,上以河决未塞,深忧之”,当时很长时间有雨,太宗认为大河决口没有堵塞,深深地感到忧虑。“上以久愆时雨,忧形于色”,太宗因为长久过时而没有落雨,不免忧形于色。

……

1924年,孙文先生做了题为《民生主义》的系列演讲,内中说到:

“要把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中心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以民生为社会历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问题研究清楚了,然后对于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办法。”又说:“……民生主义,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会的原动力,是一切历史活动的重心。民生主义能够实行,社会问题才可以解决,人类才可以享很大的幸福。”

如果熟悉宋太宗赵炅的言行,就会理解,作为十世纪的中国领袖,他对民生问题的关注,虽然不像孙文先生那样做出“民生主义”的思想阐释,却尽其足够多的智慧和精力,对民生问题给出了一个个解决方案。

官员贪腐,祸及民生,大宋不能允。

太祖太宗乃至于两宋诸帝,对官员贪腐几乎采取了“零容忍”的姿态。各类惩治贪腐故实,正史、野史,比比皆是。

塞浊乱之源

贪腐,在大宋君臣看来,是五代乱世的根源之一,必须有一套消弭机制,那就是重典。《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严加惩治贪官污吏,赞他:“绳赃吏重法,以塞浊乱之源。”将贪官污吏用重法惩治,目的就是堵塞五代以来的浊世变乱之源。清代史论家赵翼《廿二史札记》,有一专条《宋初严惩赃吏》,也说:“宋以忠厚开国,一般的犯罪尽量从轻或减免,但独独治理赃官罪很严厉。这是因为太祖亲自看到五代时贪吏的恣横,导致民不聊生。所以践祚之后,用重法惩治赃官。这样做,就是为了塞浊乱之源。”

“塞浊乱之源”,成为大宋的基本国策。

这个基本国策,用太宗评价太祖的话说,就是:“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太平兴国六年(981)十一月,有个监察御史张白,在知蔡州(今属河南)时,“假官钱籴粜”,借用官方钱财批量买入粮食而后加价批量卖出。这是挪用公款玩期货或炒股的节奏,被“弃市”,在街头被正法。

有一次太宗与名臣赵普在一起讨论“纳谏”事说:“朕每读书,见古帝王多自尊大,深居简出,严肃得一脸风霜,这样谁还敢犯颜言事?帝王如果不能降情接纳,乃是自蔽聪明。或喜赏怒刑,岂能归天下之心哉!”赵普回应:“帝王若赏罚无私,内外无间,上求天理,下竭诚意,达到天下太平,不为难事。”

太宗高兴,就接着讨论民生问题。太宗问赵普“治民之道复有何术?”治理天下还有什么好的办法?赵普说:“陛下恤念生民,每闻利病,无不即日施行。古圣人爱民之心,止于此矣。”陛下体恤生民之艰,每当听到有利于改善生民之苦的措施,当日就施行,不拖延,尧舜以来的古人“爱民之心”,也不过就是如此。

夭折的封禅大典

雍熙元年(984)夏四月,泰山父老千余人络绎不绝地来到朝廷,多次要求太宗举行封禅大典。群臣也高兴,多次上表要求封禅,并表述愿意带领泰山父老修筑东京汴梁到泰山的道路。太宗下诏,决定用半年时间准备,到十一月可以“有事于泰山”,也即到泰山封禅。

封禅,是天命改变也即改朝换代之后,天子践祚答谢天地神恩的祭祀天地仪式。泰山,在古人看来是一座神山,因此要到泰山封禅。秦始皇、汉武帝都有封禅的记录。泰山之民和大臣们认为太祖太宗功德很高,可以上告天神地祇。这是士庶对君王诚心拥戴的一种表示。

太宗答应了,下诏让大臣扈蒙、贾黄中、徐铉等共同议定封禅大典的仪式。随后,又派出了朝廷官员组织力量修建京师到泰山的道路,不惊动泰山父老来修路。还任命了宰相宋琪为“封禅大礼使”,全面负责此事;翰林学士宋白为“卤簿使”,负责封禅典章的制定和实施;大臣贾黄中为“仪仗使”,负责所有封禅的仪仗队伍指挥和器械准备。这些工作要按期汇报,有一次太宗看到宋琪等人上报的仪仗导驾等,规模过于宏大,就说:

“朕此行盖为苍生祈福,过自严饬,非朕意也。”

于是,又下诏:只在“告庙”也即祭告祖庙以及到达泰山之后用仪仗,一路上不需要仪仗等陈设。

到了五月,麦熟季节,按礼,太宗到城南“观刈麦”,观看农人割麦,还赐给了割麦人一些钱帛。回来时,到玉津园皇家园林观鱼、射箭、宴饮。然后,发表了一通意见:“朕观五代以来,帝王开始还能勤俭,后来就忘掉了得国的艰难,结果很快就覆亡了。这都是自己造孽的结果。在人上者,当以为戒!”这番话表明,他对封禅大典,有了反思。

不久,宫中两座大殿乾元殿、文明殿遭遇了火灾。

火灾事不久,太宗又下诏“求直言”。几天后,再次下诏:“天下各地方的幕职、州、县官员,上书言事,凡是有关于民俗利害,政令善恶,都可以在本州将意见文书交由驿站车马,传到京师给朝廷。”这是因为过去只有转运使及知州、通判可以上书,而州县的地方小官则很难经驿传上书。太宗担心“下情壅塞”,下面的情况不能上达,所以特意再次降诏“求直言”。

随后,又有了让各路转运使监察各地方的刑狱,避免冤滥。为解决地方刑狱责任问题,下诏令诸州必须十天检查一次。

这些事,渐渐让太宗意识到:中原还有很多问题,民生依旧艰苦。于是,决定停止封禅大典。他对宰辅说:

“封禅之废已久,今时和年丰,行之固其宜矣。然正殿被灾,遂举大事,或未符天意。且炎暑方炽,深虑劳人。”

古来的封禅大典已经废除很久了。现在天时好,年头也好,施行封禅也应该是合适的时机。但是宫中两座大殿被火烧毁,如果就这样举办封禅这么大的事,恐怕不符合天意。况且天气这么炎热,我很担心人们的劳苦。

史称“乃诏停封禅”,于是正式下诏,终止封禅大典。到了冬天,需要向天神地祇祷告时,只做了“郊祀”,也即到南郊举办了一场活动。

封禅,是一场浩大工程,出于“民生”考虑,太宗不办了。就这件事看,太宗比真宗更体恤民情。宋真宗后来的一场封禅大典,被人们讥评了一千年。

汴水抗洪

淳化二年(991)六月,汴水在浚仪县决口,冲毁了堤坝,洪水泛滥到民田。

浚仪县就在开封辖境之内,距离京师很近。太宗很是忧虑,一大早就乘坐步辇出了乾元门来察看险情。宰辅、枢密使都在路上迎着谒见,说水势太大,劝太宗“回銮”。

太宗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京师汴梁供养甲兵数十万人,居民有上百万家,转运漕运,都要仰仗汴水这一条大河!朕怎么能不管不顾!

说着,车驾进入泥泞之中,太宗干脆下来步行,走了一百多步,跟从的大臣人人震惊畏惧,害怕出事。殿前都指挥使戴兴亲手将步辇从泥淖中捧出来。步辇,是一种担架形制的代步工具。担架是抬躺着的人,步辇是抬坐着的人,故步辇比担架要宽大。太宗在泥水中下诏:督促步卒数千人堵塞汴水决口。太宗在现场,士卒奋勇,百官砥砺,天还没有黑,堤岸就已经筑好了,大水回到河床,水势平定。

这时候,君臣才开始按礼讲究次序,官员们开始进膳。大家互相打量时,发现人人都一身泥水。浚仪县的知县宋炎,感到地方出事,皇上亲自来抗险救灾,吓得不敢出来。有人建议给宋炎治罪,太宗特意下诏赦免他的渎职罪。

海东青与白花鹰

帝王之节俭,关系“民生”,在帝制时代也是一件大事。

身居权力巅峰,真实的节俭,也即非表演式的节俭,就是一种“克己”行为。不仅减少宫禁开支,减轻庶民税负,更因此而影响近臣、朝臣以及地方官吏,形成一个以“天下为公”为帝国总诉求的道义邦国暨廉节政府。如果不是这样,帝王的穷奢极欲,必将加大宫禁开支,并“带动”一批贪腐官员,形成一个掠夺性团伙,沆瀣一气,加重赋敛,剖克民众。这样,帝国的合理性合法性与正当性就开始流失,于是,流血中的“君主易位”“社稷倾覆”“改朝换代”就成为一幕惨厉活剧。任何一个有道邦国,君臣士庶,都不愿意看到这类风景。

太宗像太祖一样,个人生活厉行节俭。

各州郡都有向京师“进贡”的行为。太宗在端拱元年(988)二月九日下诏,令诸道、州、军,诸色人等,正常“进贡”之外,“不得以珍禽异兽来充贡奉”。“珍禽异兽”之类,非帝国急需,且远距离运输,劳民伤财。

夏州赵保忠向太宗贡献一种鹰隼,号“海东青”,太宗说:“朕久罢游畋,无事此也。保忠时出捕猎,今当还赐之。”朕已经放弃游猎很久了,已经不用猎鹰这类东西了。赵保忠在西北时常外出捕猎,现在还是退还赐给他吧。

不久府州观察使折御卿又来贡献白花鹰,太宗命令当着折御卿的来使,将名贵的猎鹰放掉,并再一次诏令不要再来贡献珍禽异兽。

太平兴国八年(983)十一月的一天,太宗在长春殿为名相赵普饯行,枢密使王显等人在,宴饮时,忍不住多次看太宗穿的“袴”,就是像裤子但分裆的御寒“腿衣”。太宗很奇怪,就问:“你们看啥啊?”王显等人说:“陛下穿的衣袴,那上面刺绣的纹缕都倒了。”太宗笑着说:“朕很少穿新衣服。这可能是洗的次数太多了的缘故。”又说:“这衣服虽然破旧得很,但想起织妇们机杼之劳苦,就想展示敦朴的本色,为天下带个头。”

史称“上性节俭”,太宗有节俭之德,上朝要穿礼服,但退朝后,常常戴一“华阳巾”,这是普通布料制作的道士帽子,帽底是圆形,帽顶前后有两个坡状,像一座房屋那样。内衣多为“绢”,也即稍次的丝织品,而且都是旧的,多次洗濯过的。外出乘舆,给用之物,就按常规安排,从来没有增益。有时要吃药,按药方“服用方法”,一般有规定,可以温酒或淡盐水“送服”,太宗往往要选择淡盐水。

淳化元年(990)八月的一天,太宗下令:要将国库中所藏的金银器皿之类,全部毁掉。这意思就是要用金银充作国用。“有司”也即有关部门汇报说:“金银器皿中有不少制作很精巧,希望能留下,作为御用之物。”太宗说:“哪里用得到这些玩意!你们以奇巧为贵,朕以慈俭为宝。”最后还是将这些五代诸国遗留下来的金银工艺品全部毁掉了。大臣谢泌祝贺说:“圣意如此,天下幸甚!”

“慈俭”,确是太宗本色。

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太宗刚刚践祚,很想增加收入,于是,有个香药库的管理员给太宗上书建议:设置一个“榷场局”,也即国营专卖公司,将仓库中外国进贡的各类香药、宝货,略增一点价格,允许商人以金帛来买。估计一年可以得到三十万贯,以此来周济国家用度,也可以“使外国物有所泄”,让外国货物有所流通。这就相当于皇室放弃外国奢侈品用度,在京师汴梁开辟了一家“洋货市场”。太宗答应了这个请求,后来果然得到三十万贯国用钱。

同类推荐
  • 秦——统一王朝的诞生

    秦——统一王朝的诞生

    本书内容包括:创建统一的秦帝国;威镇四海、并吞八荒;援法而治;昙花一现的秦王朝;历史探微等。
  • 千年之明记

    千年之明记

    东天阿修罗伽、太上无极元尊、轮回转世千载、历十万八千劫、千年轮回之路、步步妙法生莲、天数五万六劫、情劫终究不过、宁负天下众生、不负卿芳一人、宁舍王位道化、不弃佳人相随、奈何命数无常、不辜天下众生、不负兄弟家国、终究负你一人。春秋战国的阴阳家家主、大秦帝国的幕后推手、徐福的授业恩师、长生药的炼制者。此人究竟是谁?嬴政为何抹去它的存在而焚尽万书?或许只是故事?或许只是传记?真实的是那,波澜壮阔的史诗!感天动地的爱情!将军,请扬我军神威!家主,请壮我阴阳大道!卿不负君兮,君相伴。君不负卿兮,卿相随。不为人知的历史、慷慨激昂的悲歌。血与泪、爱与恨、阴谋与算计...尽在明记。
  • 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

    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

    本书分为“帝王传奇”、“宫廷秘史”、“官场风云”、“名人逸事”、“疑史探秘”、“民间八卦”、“唐风宋韵”七章。内容包括:唐太宗究竟是伪君子还是一代奸雄、唐太宗三次震怒缘何成就帝王佳话、多情皇帝生死两皇后的荒唐事儿、一代名臣房玄龄为何畏妻如虎等。
  • 国之主

    国之主

    张子涛遭遇相爱多年的女友劈腿,却为了救一只流浪狗,而遭遇车祸。等到再次睁开眼,这是哪里?我为什么动不了?什么?我竟然是个襁褓中的婴儿?既来之,则安之。前世的张子涛活的太束缚,这一世他决定得活出个新高端,那就是混吃等死!!!
  • 征服者成吉思汗1:瀚海苍狼

    征服者成吉思汗1:瀚海苍狼

    瀚海从来不怜惜弱者。一代又一代的征服者被它的铁手套教养成象苍狼一样勇敢、狡黠、能忍无穷痛苦、具备无限耐心的种族。如果他们没有成为征服者,就只有无名的白骨才会记得他们的历史。狼族大汗也速该为宿敌塔塔尔人所杀,汗位被部将伊鲁克所篡,遗孀与子女被族人所弃,面对蒙古草原的酷烈寒冬自生自灭。冬季来临,食物匮乏,一家人面临生存危机。铁木真手刃自私自利隐瞒食物的哥哥别克帖儿,无法接受真相的珂额伦一度将铁木真驱逐出去……面对四周强敌环伺、仇敌追杀,铁木真勇敢地存活下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为替父报仇,重振家声,他收服了各部族人的心,成为了真正的成吉思汗。
热门推荐
  • 女帝为妖:男妃倾天下

    女帝为妖:男妃倾天下

    浮生六界,其实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无心无情,世间生灵皆有情,无情者,不过是还未遇到能为之动情之人。她为曼陀罗,天生薄情。不过是陪好友去人间,却因为一张画皮阴差阳错成了幻灵国最不受宠的六皇女。在这个女尊的国度,她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女,不重权位,不善心机,或许说不是不会,而是不在乎,天下对她而言,只是一个麻烦而已。可是,母皇的恩宠、皇弟的信任、还有那个她曾允诺永生永世都爱的人……她突然发现,她开始在乎了。天下,她本是不屑的,可似乎只有得到了天下才能与他携手并肩安稳一世,那没办法,她只有拿下了。
  • 僵尸纪元:神滅

    僵尸纪元:神滅

    苍茫陆域,一枪破之;无尽星宇,踏上众神之路。我为神,一生只爱着她。我为魔,路前的磐石当踏破。我是僵尸,千秋万世只为你守候。快来加入群【僵尸纪元:神滅讨论群】(群号287898677)
  • 心火阑珊

    心火阑珊

    谁还记得曾经那段懵懂的爱情,浮云往事,如过眼云烟消散不见,回忆起来,却有一股心酸。世界上最美好的故事,便是心中的这份独一无二的回忆。思念过往,不禁黯然落泪。【本书部分情节,真实改编】
  • 妃本倾城:妖孽驱魔师

    妃本倾城:妖孽驱魔师

    帝都的十里桃花之下,是她为保他成王的白骨。她,妖家最后一位驱魔师,天性烂漫他,惊才艳艳,天赋出众,却也心机深似海初识时,他说:保我成王,你便是我此生唯一的王后后来,他挽着佳人登上宝座,后宫佳丽三千,早已忘记曾经的诺言幸而苍天不负,她重生成深宫之人,嗜血成妖,才得知当时的一切真相背后的血腥
  • 农家俏神医

    农家俏神医

    国际医药世家继承人孙雯穿越而来,从此痴傻村姑变身无良神医。爷爷不疼,奶奶不爱,婶娘家贪心不足,欺上门来。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开荒山,种草药,名扬四海,赚得盆满钵满。助幼弟走上仕途,帮长兄发展生意,顺便将自己那满脸的痘痘一扫而光,原来痴傻丑女竟是个娇俏美人!未婚夫贪婪成性,想要抢占珍贵药方。外祖家心安理得抢占她辛苦成果!抬脚,踹!送你离开千里之外!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修真之梦在何方

    穿越修真之梦在何方

    或许是迫于生活的压力,于是乎想远离尘世的喧嚣,幻想一下自己穿越到一个修真的地方,闯荡一下异界的天空。在这里也是一个类似于地球的星球。有太阳也有月亮。姑且也这么称呼,就不另取一个名字,这样我也不用担心自己都弄昏了头脑,大家也不用那么辛苦的理解某一个发光发热的天体充当着太阳的职责却叫着另外的名字。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文中会做叙述。修真的境界分为:练体期,炼气期,筑基期,结丹期,元婴期,大乘期,渡劫期。渡劫之后成功的就可以飞升仙界,仙界就是文中月亮的地方。这里就不属于本文的范畴了。
  • 刑天之刃

    刑天之刃

    启灵分三步,开脉定七轮,筑基九重楼,金丹十二转,元婴五行神,凌虚化阴阳,合道归太极。乾阳已殁,年少李居,莫问圣骨荷未残,素心一剑斩长天!
  • 花子房

    花子房

    《花子房》是长篇原创小说之一花子歌谣(一),花子歌谣(二)穷人要饭跑大门,八仙东游我西游,爷奶不离两片唇,一世荡悠为快活。打狗棍要饭的筐,要上二年三年饭,剩菜剩饭往里装。给个县长也不换。
  • 未凉我喜欢你

    未凉我喜欢你

    他霸道而专情,她迷糊而脱线。三年前她不告而别,他终于怒火中烧,三年后她要回来,他亦告诉自己,绝不再让她消失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于她的脱线与迷糊,他终究是忍不住大喊:“夏末未凉你个笨蛋,我喜欢的人是你!一直都是你!”
  • 变种王朝

    变种王朝

    这是一个被穿越的变种人在各个世界穿梭来获取各种东西来打造自己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