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0000000008

第8章 散文(7)

为提高医疗技术,你在自己臂上学注射;为病人早日恢复健康,你在自己腿上练扎针。一次次肿了又消,一回回消了又肿,你说:“为了不让病人受痛苦,宁给自己扎上千万针。”

病人的痛苦,你感同身受;病人的情况,你了如指掌;这位同志的眉头微微一皱,你知道是伤口发作,讲起英雄故事,使他战胜病痛的勇气顿添几分;那位病员的饭量减少,你猜到是食欲不振,亲手熬好了糖粥,热乎乎,甜津津,阶级的深情啊,温暖着战友的心。

为工作,你竭尽全身力气;对病人,你献出一颗红心。同志们叫你“闲不住”,病员们称你“贴心人”。你却腼腆地一笑:“离党的要求还相差得很远,在革命的大道上,还要快步紧跟!”

故乡人物

大嘴爷爷

他似乎是姓李,也许是姓藩。大人们喊他大嘴,我们小孩便喊他大嘴爷爷。

不记得他嘴是如何的大或大到什么程度。只记得一张黑瘦倔犟的老脸,密集的皱纹却又笑出一脸慈祥来。

他似乎没有老伴,因为我记忆里没有“大嘴奶奶”;好像也没有子女,因为我记忆里也不曾有“大嘴叔叔”或阿姨。记忆里,他就是个孤零零的孤老头。

我之所以难忘大嘴爷爷,原因有二。

其一,因为大嘴爷爷是卖炒花生的。

吃零食,是几乎所有孩子的爱好,幼年的我当然也不例外。不过饼干糖果之类我自幼不爱(且至今不爱),只拣那些自然生长的瓜果吃。若按喜好程度排列,那便是:水蜜桃、水红菱、清甜的莲子和甜蜜的樱桃,还有那绿荷叶包着的开口掉渣的五香蚕豆。无瓜果的季节,退而求其次,便吃炒花生和核桃仁。而且任性到莫名其妙,像现如今的大老板一样,烧鸡一定要吃某某家的,豆腐皮一定要吃某某家的,而炒花生,则认准了大嘴爷爷的那个藤条筐子。每每拿着母亲给的零钱,便飞奔到大嘴爷爷的小茅屋去,去吃大嘴爷爷的炒花生。

大嘴爷爷的花生的确好吃,又香又酥又脆。以后的年月,我吃过不少的花生,却再没有吃出那份味道来。

难忘大嘴爷爷的第二个原因,却是因了他对小孩子的庇护。大嘴爷爷自己没有孩子,却极爱别人家的孩子。且最见不得父母打孩子。谁家大人打孩子,若被大嘴爷爷看见,他便会大声训斥那人,如训斥自己的儿子一般。此时的大嘴爷爷,黑黑瘦瘦的脸一片涨红,青筋暴突,平时的慈祥不见了,全然一个倔老头的形象。他会拉过那鼻涕眼泪满脸、委曲万状的小孩,老狼护仔一般地护在自己怀里。

为此,大人们骂他是倔老头,骂他多管闲事——自然是在背后,自然是偷偷的。

为此,小孩们最喜欢大嘴爷爷,把他当作保护神。他的小茅屋,也成了大家的避难所。

小时的我,由于任性,由于不好好吃饭,由于不穿妈妈给做的花衣服,当然也由于妈妈性格急躁,间长隔短地,难免挨顿打。因此便间长隔短地到大嘴爷爷的小屋去避难。躲在门背后,听妈妈向大嘴爷爷认错,听妈妈和大嘴爷爷两国交兵似的讲交换条件,然后大嘴爷爷把我从门背后拉出来,做一番“要听妈妈的话”,“要做乖孩子”之类的教导,再把我推到妈妈面前。

大嘴爷爷一世无儿无女,但他的炒花生和他的茅草屋将永远留我记忆里。

我的小伙伴们当也如此,我想。

乞学者

不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的年龄。

只知道我刚踏进小学校门,他已是五、六年级的“大”学生了。

记住他,因为他是一个乞学者。

他是个孤儿,或许有哥嫂,但无力供他读书。

然而他依然在读书,当然读得十分艰难。

——隆冬时节,我穿着厚厚的棉衣,厚厚的棉鞋,依然冻得双颊红肿,涕泪横流。却时常看见他穿着破单裤、光着双脚走过满是泥雪的校园。一只胳肢窝下夹着书本笔墨,另一只胳肢窝下夹着双不知谁个送给他的单鞋——那鞋是进入教室后才穿的。

——放学了,我们一溜烟跑回暖融融的家里。等着我们的是热乎乎的饭菜和母亲温暖的笑脸。他却无处可去。有时被老师留在教工食堂吃一顿,有时是被学生家长们喊到自己家去。

也到我家来过,恭恭敬敬喊一声叔叔婶婶,便不再多话。饭桌上也不见他狼吞虎咽,只是沉沉稳稳地吃。吃完了,轻轻鞠个躬,便退了出去。那神态,从此便深深印在我记忆中,后来看到不卑不亢这个词,才明白了那神态的全部。

不知道他在班里如何表现,只知道每当学期结束时,他总会从校长手中接过三好学生的奖状和奖品。

不知道他后来境况如何。可以肯定的是,一个吃着百家饭,仍孜孜以求的少年,定会敲开命运的大门。那踏过泥雪的双脚,定会带着他踏上一条坚实而辉煌的人生道路。

我给我儿子重复讲述着乞学者的故事。

三姑娘

“三姑娘”其实不是姑娘,是个男孩子的外号。叫他“姑娘”,是因为他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还有那圆圆脸蛋上两个圆圆的酒窝,更是因为他那比姑娘家还要灵巧的双手。

“三姑娘”的手巧,在那条街上是出了名的。

他会用红红绿绿的彩纸,扎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花朵;他会用高粱皮儿毛竹蔑儿编成小巧玲珑的小笼儿小蓝儿;他能把一根棉条变成一只雪白的小鸟。一把剪刀一张纸,他就能剪出小猫小狗小人儿。没见他跟谁学过,完全是无师自通。

“三姑娘”颇受人们的欢迎。逢年过节,红白喜事,人们便找他去帮忙。年节时,他用青青的竹枝和绿绿的柏树叶,为主妇们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布置出一个孔雀开屏式的花篮,上面点缀红的花、白的鸟。人家结婚时,他又能用红绸红纸红丝带,为新郎新娘营造出一个喜气洋洋的新天地。那年月喜事多,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等,常常是鼓乐喧天。每逢此时,“三姑娘”便去,扎纸花,搭彩门,大显身手。

“三姑娘”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却如此与大人们平起平坐。这使我和小伙伴们羡慕得眼睛发红。

这多年,再无“三姑娘”的消息。想来,凭了他的巧手慧心,他或者成为美术院校的学生,或者自然成长为一个民间艺人。

在这多姿多彩的年代,他该会用那双灵巧的双手,为自己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吧。

李娘

李娘,是母亲的朋友,同住一个院的邻居。

李娘自己没有孩子,因此便很喜爱我。喜爱的表达方式,就是常给我一些色彩美丽的毛线头儿,让我扎小辫或者送给小伙伴们。

李娘的毛线头儿多,是因为她常给别人织毛衣,她差不多是以此为生的。李娘毛衣织得好,活细,针匀,花样多。附近的人们总是请她帮着织毛衣毛裤,完了给一些报酬。我至今一想起李娘,便是她手执竹针,不停编织的形象。

李娘织毛衣的技术是从上海学来的。

李娘是见过大世面的。

李娘的丈夫高叔,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做军医,且已做到校官军衔。住在上海,正是灯红酒绿,春风得意。可鬼使神差,灯红酒绿中的李娘却无端害起思乡病来,执意回归故乡。高叔拗李娘不过,便辞去军职,离开十里洋场,回到淮北乡下。

高叔既然能当上军医,自然是上过学的,自然家里颇有些田产店铺。随着时代的变迁,高叔和李娘的日子很快便不那么好过了。李娘便凭了在上海时学来的织毛活的技术,拈起四根竹针,织出了两口子的吃穿用度。当初学织毛活,本是当官太太的李娘为了消磨时日的,像搓麻将跳舞一样。如今竟然成了谋生的手段。这使李娘颇有命运无常的感慨。

到了瓜菜代的年头。人们的心思全部集中到了嘴上,没有谁还会顾及到毛衣毛裤,李娘和她的四根竹针便闲了下来。闲下来的李娘便断了生计。

李娘决定去东北关外投奔亲友。这次轮到高叔了,高叔执意再不离开家乡半步。以此表示他对当年李娘思乡病的愤怒。

矿山二题

矿山路

若有人问我,你从矿山来,那儿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会首先回答他,是路,是矿山上的路。

矿山路,九曲十八弯,翻山越岭,盘旋而来。那是一条繁忙的路,热闹的路。解放牌,日野车,大嘎斯,一辆紧接着一辆。还有那长龙般的火车,喷着白烟,鸣着长笛,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运进一车车建设物资,拉出一车车乌金墨玉。置身在矿山路上,你会觉得生活都是沸腾的,喧啸的;你会强烈地感受到祖国建设的脉搏在有力地搏动。

然而,你若以为矿山的路是向来如此,那你可就大错了。矿山路,它流逝过岁月的风雨,经历过历史的严霜。

如果把历史的画卷翻回到几百年前,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画面:关山重重,大漠茫茫,一队荷矛持盾的士兵,佝偻着肩背,在塞外的寒风中抖瑟着,蹒跚而行。黄沙衰草,西风残照,一片萧索悲凉。而当一弯残月无力地悬挂在关山顶上,从军营帐篷里飘出一缕哀怨的芦管声,那样凄清,那样悲苦,唐代诗人李益在霜夜中苦吟:“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目断关山不见家,不知何处是归程。这里,演出了一幕幕兄弟民族互相残杀的悲剧。

岁月的车轮缓慢地辗过,却没有给这里留下一点印痕。依然是黄沙衰草,依然是西风残照,依然是寒风里响过几声单调的驼铃。没有一丝生路的人们,在不足二尺宽的小道上,手攀足蹬,艰难地挣扎着,到山里背煤驮煤,供达官贵人们取暖作乐。行路难,行路难啊,几时才能“一条大道上青天”呢?

终于,荒寒的岁月过去了,荒漠的景象一扫而空了。于是,一条公路奇迹般地出现在崇山峻岭之中,当年拉骆驼的人,当年被背篓压弯了脊背的背煤人,都成了筑路队伍中的英雄。千仞绝壁被劈开了,百尺深沟被填平了,一条沥青公路,像一条黑色绸带,飘飘扬扬,直甩到大山深处。山,再不是与外界隔绝了,地下宝藏见了青天,矿山路,像一条纽带,把塞外深山同祖国各处连接了起来。

从山下看,矿山路犹如一条青色巨龙,在深山幽谷间盘旋,忽高忽低,时隐时现,上下千仞,来回九叠,欢腾跳跃,呼啸而来,直落到你的脚下。你不能不为这磅礴的气势叫绝,引得你直想跨上骏马,纵缰驰骋。马是没有的,汽车却是络绎不绝。在城市的柏油路上散步惯了的人们,不妨到矿山路上来领略一下这里的风光。自然,这儿没有小桥流水,没有清溪阡陌,但它那雄浑的气魄,却更能激人奋发。

乘车在矿山路上奔驰,路旁刚刚闪过一个大大的“!”,紧接着又是一个急转弯的路标,路时而像支冲天响箭,直向山顶射去,时而江河经地,一泻千里。这时,你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眼前山影憧憧,白云在车外浮游,苍鹰在脚下盘旋。正行间,眼前只见一面绝壁当路兀立,你脑子里刚来得及闪过“山重水复疑无路”这样的句子,汽车一转,面前早又是一片新天地了。忽地,又是一山,拔地突起,扑面而来,只见司机一打方向盘,大山已经让到你的车后了。

如果你在赞叹矿山路的同时,还能顾及向窗外张望的话,你就会发现,在那绝壁峭峰之上,时不时有几根牢牢扎在岩石上的钢钎,下面荡着一截绳子。若是碰得巧,司机是当年筑路大军的一员,他就会自豪地告诉你:那块山洼,是他们当年安营扎寨的地方;那个山坡,是他们当年建起铁匠炉的所在。在这座座山峰上,他们曾顶着七月的骄阳,展开百日大战,在那条条山涧里,他们曾冒着三九严寒,筑起公路大桥。随着司机的叙说,你眼前就会出现一个个激战的场面:红旗飘飘,号子声声,小推车来往如梭,开山炮轰轰隆隆。这开山劈岭的场面之恢弘,比起几百年前金戈铁马的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时,你怎能不心潮激荡,对筑路英雄们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是啊,正是那些无名英雄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使这躺了千载、睡了万代的古战场苏醒过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源源不断地献出大量乌金。

当你正一路赞叹时,矿山路已把你带到了矿山的腹地,顺着这条路,你可以到百米井下,参观一下矿工们的工作场景;你可以到工人新村,看看矿工们的幸福生活;你可以逛逛矿山的商店,欣赏那五光十色的商品;你可以到矿山子弟学校,听听那琅琅的书声;你更应该顺着矿山路,到选煤楼下去,那条长长的钢铁长龙上,拖着几十节车厢的火车头,正喷云吐雾,挟风携电,震地驰来。公路、铁路,在矿山上纵横交错,那样繁忙,那样热闹,汽笛声声,不舍昼夜。到处是歌声笑语,到处是沸腾的生活。矿山路,把塞外高山和祖国万里山河紧紧联系起来。矿山路,给矿山儿女送来祖国母亲的温暖,又给时代列车添煤加热。矿山路,不正是新长征万里征途的组成部分吗?

煤城树

提起煤城,人们眼前自然会浮现出成群的煤山,成列的煤车,高耸的选煤楼,低矮的烧炭窑,到处是煤堆,满眼是黑色,连大街的柏油路上,都浮着一层薄薄的煤尘。

但是,你若到煤城走上一趟,就会发现你的想象和实际相差多大的距离了。

到煤城来,迎接你的,首先是路旁那两行整齐的白杨树。走进煤城,你会看到,商店门口,职工宿舍楼前,工人新村的家属院里,甚至在矿井的井口周围,或三五成群,或单株独立,到处是绿树,满眼是绿色。它们飘荡着绿的长发,挥舞着绿的手臂,潇潇洒洒,唱着绿色的歌来欢迎你。其实,你所见到的不过是这只绿色大军的游击小分队。你只不过才来到一个绿色海洋的边缘。

穿过大街,跨过小石桥,眼前一片密林。这里,是绿色大军的大本营,沙枣树成片成群,杨柳树成排成行,葡萄藤牵着手儿,在绿树间穿行、盘旋,搭出一座座绿色的凉棚;垂柳丝随风摇曳,翩翩起舞,浮动着一团团绿色的云。小鸟在枝头“啾啾”作歌,清溪在树下“叮咚”弹琴。这里,风是绿的,空气是绿的,就连从绿叶间筛下来的阳光,都显得那样绿茵茵的。这时,你才会真正体味到“饮绿”二字的妙处。在这绿色大军中特别值得提一笔的,却是树中丈夫——白杨。你看它们站在那里,挺拔,伟岸,横看成行,竖看成列,正如一队英武的士兵。古诗云:“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那实在是天大冤枉。境由心造,在失意、颓丧的古诗人骚客眼里,秋风弄叶,自然是一片凄凉,其实,愁与不愁,干白杨何事?今天你再看,白杨枝叶摇曳,那是为新生活击节赞叹;白杨飒飒作响,那是为煤城人们崭新的生活喜唱赞歌。

每天清晨,当薄雾在绿树间轻轻飘漾,煤城的人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退休的老矿工,打上套太极拳,颐养天年;像带着露珠的花朵一样的红领巾们,在这里琅琅诵读;矿山文工团的演员们,在这里练早功,吊嗓子;骑着自行车上早班的人们,也跳下车来,在这里作几次深呼吸,然后,带着一腔子新鲜空气,走进百米井下。

当夕照映在绿树梢头时,这里更热闹了。棋迷们在葡萄架下的石桌上对弈;共青团员围坐在林间的绿草坪上开着小组会;静悄悄的树林深处,时不时闪过一对相依相偎的身影。

煤城人对绿树这样喜爱,因为这是他们用滴滴汗水浇灌起来的呀。十几年前,这里还是“地上不长草,天空无飞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沙滩。是煤城的人们,用双手描出青青柳色,给黑乎乎的煤山穿上鲜绿的衣裙。春风又绿煤城树。十里煤城,绿荫宜人,绿叶婆娑。

同类推荐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 8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

    8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

    《青春纪:80后新概念作家写作档案》是一本作文合集,集结了历届新概念获奖者、当下炙手可热青年作家的代表作品,展现了80后作家的写作水平,此书是对80后代表作家一次大的梳理和盘点。
  • 外国文学名著选读

    外国文学名著选读

    本书精选40余部外国文学名著,以作家简介、作品节选和作品赏析相结合的方式加以介绍。在重温古典的基础上,更偏重20世纪的作品。注重名家精译及经典篇章,以助于学生在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了解西方文化精神和东方文化神韵,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感情人生,净化心灵,提高综合素质,进而重塑一种强健的精神人格。作品赏析由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社科院外文所、北京外国语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单位的教师、学者、博士生和硕士生执笔。赏析的宗旨在于,在抓住作品精髓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理解作品、分析作品的思路,不求面面俱到,只要有所启示。
  • 秘境探踪

    秘境探踪

    李有旺以大纪实的手笔,全景式地再现了一个名叫“俐侎人”(彝族的一个支系)的神秘部落的生产生活概貌,反映了李有旺在深入探索这个部落,悉心研究这个部落之后的发现与思考。” 俐侎人没有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有着原始的崇拜,一席黑衣,男女一般自幼就指腹为婚(现在已有所改观),保留着传统的爱情观念,是分保守,全书透露他的对思考和探索,也有着自己的解读。《秘境探踪》是一部典型的乡土文化作品,读后无不使人对俐侎人淳朴生活的向往,他们是精神守卫者,也是浮躁灵魂的追寻。
  • 爱与痛的伤感

    爱与痛的伤感

    本书分为“我依然是我”、“男生女生,空间之战”、“战斗在最前线”、“尝试成长滋味”等六部分,收录了百余篇散文作品。
热门推荐
  • 截拳道

    截拳道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武动天道

    武动天道

    他失忆前一个强大的武者,失忆后居然变成了一个菜鸟!他该如何找回失去的记忆,如何重新踏入强者的巅峰!
  • 战神联盟之永恒信念

    战神联盟之永恒信念

    一群奇怪的精灵出现,和战神联盟成为伙伴。新精灵的加入,邪灵组织的复活,王族的艰辛秘录,伙伴接连背叛。是选择友情?还是选择正义?只在一念之间
  • 神话起源

    神话起源

    现代社会已没有了信仰,但是神永远不会消失。我已经回来了,我叫鸿钧。
  • 大叔的宝贝哑妻

    大叔的宝贝哑妻

    他恶狠狠逼近躲在角落的她,要她说出那个男人的下落。可万万没想到,她居然是个小哑巴。大叔,你为什么要跟着我?大叔,你可以不可以不要离我这么近?——大叔,唔……小哑巴瑟瑟发抖可怜兮兮比划着手势,戛然而止,季离夏狠狠吻住她的唇,一吻结束后,声音低低道。“说了几次了,我就是比你大几岁!再敢叫我大叔,我就把你吃掉!”原本以为遇见只是巧合,可是没想到一切冥冥之中都有注定,他权大势大,胡作非为,而她,一个刚出家门的小哑巴,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超级升级游戏

    超级升级游戏

    本是平凡的少年,突然系统附身,平凡的人生不在平凡,一切皆有可能。任飞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不能乱来,这可不是小说,现实里任何不正常的事,都会引起有心人的注意,嗯嗯,要低调”,之后看着眼前的屏幕,任飞在心中不断狂笑。(章节里有些词用“-”分开,不影响阅读,主要是作者是看小说过来的,知道许多词会被“河蟹”,所以隔开。)
  • 斗神将

    斗神将

    不知多久以前……广阔的大地上,无数形态各异的生物忘我的厮杀著,残肢与鲜血在天空中飞舞,大地早已变成了红黑色的泥浆,那是流淌下的鲜血与泥土混合,然後被无数人来回践踏才形成的死亡之地。这是一个冰冷而没有生气的地方,望不到边际的平原……
  • Lesser Hippias

    Lesser Hippi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弑神踏天

    弑神踏天

    鸿蒙崩碎,混沌现;凝化三界,凌穹巅!戮仙弑神,非吾愿;笑望苍生,剑指天!为红颜,战仙斗佛闯幽冥!为兄弟,浴血狂屠骨如山!!为苍生,弑神踏天斩混灵!!!这里有热血,这里有柔情,这里是一幅描绘不尽的仙侠画卷……
  • 凡说

    凡说

    这是一个平凡人的故事,平平淡淡的日子,平平凡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