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0000000009

第9章 散文(8)

煤城树,像它们的主人一样,顶住风沙,扎根塞上。它们那象征生命的绿色给煤城带来无限春意。它正如路边的凉亭,供新长征途中跋涉的人们歇脚纳凉。当人们精力充沛的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怎能忘记那浓绿苍郁的煤城树呢?

矿山短章

黄泥小屋

不写那成片的楼群了罢。不写那颇为现代化的住宅了罢。那已经被来过的人们说了不少,写了不少。

我要把我的笔触伸向你们——山坡上的黄泥小屋。

山坡上的黄泥小屋,以红砖为墙,或者索性以那满山遍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块为墙,以黄泥覆顶,你们,质朴得不能再质朴,本色得不能再本色。你们,质朴本色得一如你们落脚的大山;你们,质朴本色得一如你们的主人——那为祖国开采乌金的煤矿工人们。

你们是那样富有谦让精神,在这狭窄的山沟里,你们,把平地让给了幼儿园,让给了工人文化宫,让给了高耸的大楼。自己,则跃身而上,登上了乱石嶙峋的山坡。于是,一排一排的黄泥小屋,层层叠叠地,鳞次栉比地,在山坡上形成了一个壮观的群落。

你们,甘于无声无息,甘于默默无闻。让外来的人们把赞赏的目光投向宽阔的马路吧,让作家记者们把生花妙笔、把摄像机的镜头对准那漂亮的大楼吧!你们,从不争夺人们夸赞的言词,也从不嫉妒大楼得到的荣誉。

但是,你们决不自艾自怨,绝不自惭形秽。在黄泥小屋上,一样有精神十足的电视天线,一样有双开门的电冰箱,一样有半自动的洗衣机。从井下归来的矿工们,在这里休息;戴红领巾的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老年人在这里品茶对弈;婴儿的啼哭声高奏着生命之曲……黄泥小屋里,有着浓浓的甜蜜和温馨。

当夜色顺着山沟漫漶开来,黄泥小屋的灯亮了,一排排,一层层,错落有致地漫上了山坡,装点着塞外的矿山。如果没有你们,矿山的夜,决不会这样多姿多彩,也绝不可能显得这样生机勃勃。

面对着山坡上的黄泥小屋,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话,吃的是草,献出的是牛奶。这正是对黄泥小屋的主人们,对煤矿工人的写照。

菜市场

真没想到,崇山峻岭环抱的矿山,有这样一个菜市场。

虽然,它没有城市的菜市场那样正规——没有平整光滑的水泥摊台,没有遮风避雨的绿色塑料棚,甚至,没有一条稍微像样点的路面——脚下,大小石块伸头探脑,凹凸不平,尘土混合着柴草,阻碍着人们的脚步。

但是,它却一样不少地,包含了一个正规菜市场所包含的一切内容。有活蹦乱跳的鲜鱼,有洁白水嫩的豆腐。紫莹莹的茄子伴着黄澄澄的玉米,鲜红诱人的西红柿陪衬着翠绿浅碧的青菜,还有那成筐成篓的裹着细细茸毛的鲜桃,那一嘟噜一嘟噜挂着白霜的葡萄。

更令人惊奇的,它还有城市菜市场所没有的来自大森林的蘑菇。有白蘑,有鸡腿蘑,有龙须蘑。最珍贵的当数贺兰山紫蘑,顶着紫红色的伞盖,小的如乒乓球,大的则如茶杯、如碗口,沾着松叶,沾着泥土,裹着松柏的清香,散发着大森林的气息。“这比张家口的口磨还要好,当年是给皇宫进贡的呢。”山里人这样骄傲地说。

这五颜六色的菜市场,丰富了矿工们的饭桌,充实了矿工们的生活。虽然在大山深处,为祖国开采乌金的人们,依然在丰富多彩地、有滋有味地生活着。

山里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最爱山。

从他们开始用眼睛观察外部世界的第一天,大山,便扑进了他们的眼帘。

当他们蹒跚学步,他们便开始亲近大山。

山下,有秋千,有滑梯,有城里孩子最喜欢的电视游戏机。但山里的孩子,却更喜欢大山。

他们,三五成群地;他们,大喊大叫地,在山坡攀上爬下,恣意嬉闹;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里,没有爸爸的呵斥,没有妈妈的唠叨。大山,敞开宽广的胸怀,微笑着,包容理解着孩子们所做的一切。

男孩子们,专拣那陡峭的地方攀爬。他们站在山顶上,迎着山风,挺起小小男子汉的胸脯,向大山夸耀着勇敢。

女孩子们,却只在平缓的山坡上,从石缝里采摘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红、黄、蓝、白,一束一束地,向大山展示着美丽。

大山,锻炼着他们的体魂和胆量;大山,培养着他们的情趣和对美的向往。

在成年人们看来,这只是一个光秃秃的大山,但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块形态奇异的岩石,一粒色彩艳丽的石子,一丛开在岩缝间的野花,还有那绿翅膀的蚂蚱,白粉粉的蝴蝶……每一样,都包含着一个动人的童话。

因此,大山,便在孩子们面前展开了一个丰富的世界;

因此,大山,便成了孩子们童年的乐园。

因此,大山,将深嵌他们的童年记忆里,直到永远。

电视转播天线

半山坡上,有两个金属的半圆,银白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那是矿上电视转播台的天线,人们形象地把它称作“锅”。

它呈现着谦虚的凹形,呈现着接受的状态,面朝着蓝天白云,面朝着整个世界,面朝着渺渺宇宙。因此,它也就把蓝天白云,把整个世界,把浩渺宇宙都拥在自己的怀抱里。

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收着整个地球的信息。

它确实像一口大锅,满盛着来自我们这个星球各个角落的信息,又把这信息一勺一勺地分赠给山里的人们。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有朋自远方来。

朋是二十年前同在一个师宣传队的战友,因为弹一手好琵琶,而被戏称为“琵琶鬼”。

朋友来自山清水秀的西子湖畔。

远客的到来,如同一个带电的核,把分散在塞上小城各个角落的战友们吸引到一起。甚至远在外县工作的战友也匆匆赶来,与二十年前的战友相见。

常说,人生友情有两种关系是最可贵的,一是同学,二是战友。想想也是,在一起工作了多年,可能关系淡薄,形同路人。而只要曾经在一个教室里坐过,曾经在一个部队当过兵,哪怕只是三年两年,都会给你留下永远难以冲淡的记忆。

今天,一群二十年前的男兵女兵在这塞上小城里相会,小城里,像涌起一条欢乐的小河,每个人的到来,都激起一簇欢乐的浪花。

你来了,她来了,他来了

互相端详着,互相辨认着。

——这略略丰满得恰到好处而又有几分雍容的,不是当年专唱西北民歌嗓子如云雀一般的,又黑又瘦的小关么?

——这围着一脸黑森森的胡楂,男子气十足的不是当年的“杨子荣”么?

——而这显得有发福趋势的,可不就是当年那瘦瘦的“猎户老常”么?

变了,变了,变胖了,变瘦了,无论男兵女兵,都不复二十年前模样。二十年,七千三百多个日日夜夜,一分一秒流过,怎能不在每个人身上留下它流过的痕迹。二十年,把一群少男少女,由青春年少,赶进了中年。

再看看,又都分明是二十年前的模样。

——小关还是那样清秀;“杨子荣”还是那样帅气;“猎户老常”还是那样干练;

——“李铁梅”走起路来如风摆杨柳,亭亭玉立;

——天玲仍然如她的名字一般开朗大方,声若银铃。

……

变了变了,当年的大兵们,如今都顶着各种各样的头衔,处长、局长、庭长、讲师、二级演员。头上没有衔的,个顶个,都是工作单位的骨干。大学校出来的人们,全给大学校争了气,增了光。

没变没变,“小马玉涛”,还是那样能思善辩;增莉还是那样心口一致,“童言无忌”;天玲还是那样大嗓门;而小晶还是那个热心热肠的小弟弟。

变了变了,当年的少男少女,如今都是当爸爸妈妈的人了,孩子最大的已经二十岁,正是当年我们当兵时的年龄。孩子最小的,也已经五岁。当年是爸爸妈妈的憨儿娇女,如今是憨儿娇女的爸爸妈妈了。

没变没变,这帮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人们聚在一起,那种活泼、开朗、豪爽,甚至调皮,哪点减了当年?

喜相逢,喜相聚,战友重逢,能不忆当年。

忆当年,一群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男娃女娃们,像一群刚刚出窝的小鸟,离开爸妈的双翼,展翅飞向那塞外的深山。像一条条欢快的小溪,汇集在贺兰山腹地的那眼清凌凌的泉水旁。崭新的绿军装,鲜艳的红帽徽红领章,为这帮年轻人平添了多少英气,更别提一个个心中那份美气。从此,那寂寞了千年,沉睡了万载的大山深处,有优雅的提琴声飘过,有明快的手风琴声响起,有黑管声浓郁地铺开,有琵琶声激越地跳荡。泉水旁的两排土窑洞,成为绿色军营中最富色彩、最为热闹的一个所在,连巍峨的大山都显得年轻了……

忆当年,这支精精干干的演出小分队,一次次横穿八百里贺兰,驾长车直驱中蒙边界。下连队,走边疆,踏沙漠,越戈壁,天作大幕,地为舞台。那正在施工的尘土飞扬的山洞,也成为临时的演出场地。这帮男兵女兵们,为那成年累月艰苦工作着的官兵们,送去了多少欢声笑语。也曾在塞上小城的舞台上,也曾在大军区汇演中一展风采,五幕歌剧《红医村》《贺兰山组歌》给大家留下了辉煌的记忆……

忆当年,下部队锻炼,和连队战士一起,握风钻,推矿车,抬水泥,搬石头。营房施工,挖水池,开荒地,栽树苗……哪样的脏活累活没干过?这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年轻人,手上磨起了血泡,血泡变成了老茧。艰苦,劳累,但一天天却过得那么充实。

忆当年,这帮穿着绿军装的年轻人,把青春年华,把满腔热情献给了大山和军营,大山和军营也磨炼了人们的体魄与意志。在这里,瘦小的变得强壮,柔弱的变得坚强,幼稚的变得成熟,孤僻的变得开朗……

忆当年,又曾有多少各自的“洋相”与趣事。

——记得么,那次紧急集合,你打不好背包,抱着被子就跑到队列里了;还说我呢,你更绝,为应付紧急集合,晚上睡觉前就把背包打好,大冷的天不盖被子睡觉……

——记得么,那次在边防连队,“小提琴”骑在马背上不敢下来了,害怕得哭了鼻子;

——记得么,那时候咱们吃饭时总不好好吃,熄灯号响后饿得睡不着觉,半夜三更去伙房翻窗子偷馒头,你去偷,我放哨;

——记得么,那次下连队锻炼,他白天在山洞里抡大锤,晚上收工帮连里出黑板报,教唱歌。白天晚上拼命干,多累呀,累得小时候的毛病又犯了,夜里就在被子上画了个“大地图”,顶着被子在火墙上烤了大半夜;

……

记得记得,怎么能不记得?记得每天晚饭后爬到大山顶上去朗读郭小川、贺敬之的诗句,记得关起门来听“琵琶”弹“十面埋伏”,还记得半地下状态中传看《唐宋名家词选》《战争与和平》《多雪的冬天》……这一幕幕,即便是到了七老八十,走到海角天涯,只要记忆存在一天,流逝的岁月、流逝的往事便会在心中保存一天。而且清晰、明朗得一如发生在昨天。相信保持着这种记忆的人们,将会海绵吸水一般地,从记忆的仓库里不断取得所需要的东西,如意志,如坚强,如正直,如友谊,在其后的人生旅途中,不论遇到怎样的急风暴雨,冰雪寒霜,“有这碗酒垫底,什么样的酒都能对付”。

这群已是中年的人们,这群当年的男兵女兵们,七嘴八舌,都在听又都在说。一时间,大家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年前,又是那巍峨的大山,又是大山里那群身穿绿军装足蹬大头鞋的男女大兵们,一个个活泼得可爱,纯真得可爱,也傻得可笑可爱。

“唱一支当年的歌吧”。这提议立即得到一致响应。

“李铁梅”与“小马玉涛”合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声音还是那么清亮。小关唱起“登上那贺兰”,歌喉还是那么甜美,且多了几分成熟;然后是“杨子荣”的“打虎上山”;然后是杨排长又歌又舞的“我赶着那小毛驴车”,歌声还是那样响亮,舞姿还是那样轻盈。

于不知不觉间,响起“友谊地久天长”,这是全体战友们的同声合唱,歌声出自肺腑,感情出自心底,这歌声,竟催红了这群中年人们的眼眶。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这歌既是告别,也是期许。

是啊,再过二十年,“年轻的朋友”将再次来相会。

乡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人讲一方话。

这便是方言,便是乡音。

人自牙牙学语,父母姊妹,街坊邻居便以他们的口音传授着你,影响着你,你像踏上一条早已既定的道路一样,依了这规定的口音讲话。这便是你的母语,你的家乡口音。

人会离开自己的故乡。人也会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口音。但是人对家乡话那一份特殊的感情,却是无论到何时何地也改变不了的。

实在说,我的家乡话,若在外人听来,也许并不悦耳。它既没有吴侬软语的甜糯,也不像北京话的灵活婉转,更不如普通话的清润滑亮。它直杠杠的,土,侉,一如皖北大地的土坷垃,朴素耿直。

自小离开家乡,口音早已经过“脱胎换骨”的变化,常有人以口音来判断我的家乡,但那猜中率几乎等于零。

口音虽已改变,却难改变对家乡话的那份固执的感情。天南地北,舟车旅途,无论在哪个角落,偶尔听到有人用家乡口音讲话,便会顿感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和温暖,因此,便常常地,在街口路边,与那磨刀的,卖桃子的攀谈起来。不是饶舌,实在是因了那人一口土得掉渣的乡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走的地方多了,对家乡话的那份感情也随之扩大了范围。

记得初来塞上,觉得当地人讲话十分可笑。笑他们把“看看”说成“眊眊”,把白菜叫“biǎ菜”,更可笑他们把极远处说成:“挠(那)——头(边)头头……”。以“头”字的多少来表达距离的远近。那时年幼顽皮,有时就会故意学着这口音说:“大biǎ菜”,说“眊眊”或者把手向远方一指,说“挠——头头头”,以此取乐。后来长大了,此类恶作剧自然不会再有,且听久了,觉得塞上口音古拙粗犷,如秦腔般,另有一番苍凉淳厚的韵味。与当地人相对,有时也想随了他们的口音讲话,只是功夫不到,三句一过,便会嘴笨舌拙,难免露出马脚来。

可我无论如何也不曾想到,有那么一天,我竟会觉得宁夏方言也如家乡话那般亲切悦耳起来。

是在结束了上海几年的学习生活之后,独自一人,作江南游。来到杭州,在西子湖畔流连徘徊。面对着半残荷叶,一湖碧水,默念着:“落花时节辞江南,远去塞上路八千”,心中不免依依。忽然间,有久违的宁夏土话飘来。急回头,见三位汉子,头顶白帽,一路说笑着从身旁走过。一时间,心中竟有“他乡遇故知”般的亲近感,很想上前搭话,终又被一个姑娘家的矜持与羞涩挡住了。目送他们的白帽远远隐没在绿竹的后面。

在上海几年,一面佩服上海人三寸舌头之灵活,一面却也对那频率极快的口音微觉不耐。尤其几次乘坐公共汽车,中途车因故暂停时,那满车的叽叽喳喳,简直使人如置身雀巢,由不得汗毛乍立,满身燥热。

再也想不到的,当我又回到塞上之后,偶尔听到那曾使我不耐的上海口音,竟也感到了几分亲切。

前几年,在香港住了几天,整日价耳边响的是听不懂的英语和同样听不懂的粤语。面前走动的虽也大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炎黄子孙,却无法交流,无法沟通。其状莫名的失重感、漂浮感,使我倍觉前所未有的孤独。一次,无意间打开电视,忽然听到了那么熟悉的普通话,一时间,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如闻乡音,如见亲人。平日里,耳边听到的是普通话,口中讲的是普通话,却从不知道,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话,竟然这样可亲可爱。它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使我在那富足美丽的异乡一刻也不愿再住下去。

至此,我方恍然,人对乡音的那种特殊而执著的感情,其实是对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筋骨相连的眷恋。

由此,理解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痛切;

理解了“乡音未改鬓毛衰”的凄苦;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中国文化名人谈亲情

    本书是《中国文化名人书系》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散文作品集,其主要是对亲情的谈论。书中分别选入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叶圣陶等120多位作家的多篇散文作品,如:《风筝》、《做了父亲》、《一个人在途上》、《屠敬山先生》、《望断天涯儿不归》、《白舅舅》、《心上的暗影》、《怎么爱人也不够》、《三姐夫沈二哥》、《长情默默》、《陌生的儿子》、《家累》等150篇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最华美的语言文字,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每位作家在亲情方面的创作风貌。
  • 先秦散文研究

    先秦散文研究

    本书分为十章,内容包括:先秦叙事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尚书》《春秋》与《国语》、《左传》、《战国策》、先秦说理散文的发展概况、先秦说理散文的早期作品等。
  • 灵魂劲歌

    灵魂劲歌

    记忆中,幺婆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一张黑黝黝的脸膛和几道被时光的犁铧耕耘过的皱纹,蕴涵着饱经风霜雪雨的沧桑岁月,一双包裹过的脚丫,因为历史的缘故,走起路来依然保留了八字步的姿势。
  • 刘云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刘云若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在天津租界中一家旅社里,某年的初春,夜里一点多钟,大明旅社里的一家烟馆,正在榻上客满房里烟浓的时节,人多得简直有些旋转不开。烟容满面的烟馆掌柜佟云广,被挤得攒到账桌后面,正办着一手钱来一手烟去的交易。他那鬼脸上的表情,时时的变化不定,这时正向着烟榻上卧着的一个穿着狐腿皮袄,三十多岁大白胖子道:“徐二爷,昨天给你府上送去的八两清水膏子,你尝着怎样?”那徐二爷正喷着一口烟,喷完喝了口茶才答道:“好的很,明天你再给熬十两送去!真个的,那八两该多少钱?”说着从怀里把很大的皮夹拿出放在床上,预备付钱。佟云广笑道:“二爷,你忙甚么?只要你赏脸,我供你抽到民国六十年再算账也不迟!”
  •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是谁误解了红楼梦

    本书集纳红学界内外诸多声音,对红学史上著名的“索隐派”和“考证派”之争、《红楼梦》是不是在隐写历史、曹雪芹是不是作者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热门推荐
  • 轮回之混沌武夜

    轮回之混沌武夜

    第一次写这样的文章,好好构思,一定可以成功的。
  • 时差爱情

    时差爱情

    她是霸气外露的女汉子or女青年一枚,他是逗比腹黑的富二代。她是身负家族命运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设计师,他是高冷闷骚的公司总裁。她是足智多谋的经济学才女,他是道高一丈的经济学大才子。他们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展开了一场不同的爱恋。
  • 校园老司机

    校园老司机

    一个贫困孤独的高中生,一场奇梦,一次奇遇,造就了人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尽情观看男主怎么尝尽人生百态,如何扭转乾坤,如何称霸校园,如何游戏人间。轻松愉快,新奇好玩,一切从这里开始。
  • 恋上校草:祁少,请你滚远点儿

    恋上校草:祁少,请你滚远点儿

    在夜的伴随中她仰望星空“你还记得你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么,那句话成真了,你真的成为了我的一场永远都过不了的一场情劫。“泪从她脸颊划过他没有意识到,他没意见到曾经那个对我说“不要一个人躲在角落伤心,那样膏我会心疼“的人不见了,曾见那个对我说“丫头,陪我一生可好?“的人不见了曾经那个对我说:“不论你在哪里我都能找到你就算死也在一起“的人不见了而现在换我找你吧,等我。。。
  • 百变女王

    百变女王

    女主身份重多,说变就变,外貌第一,个性万变,全能女神!让男主们疼爱不得……新男团成员出道,女主偷袭。
  • 全系炼金师

    全系炼金师

    炼金师,一个尊贵而稀少的职业。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炼金师,那么就必须是魔法师。而魔法师也是一个高贵而稀少的职业。而当一个满脑子AK47,弹道原理,地雷,滑板等宅男的灵魂占领了一个最低贱,最卑微的奴隶的身上的时候,而且这个奴隶还成为了一个炼金师。这个世界就像被丢下一块炸弹的湖泊,波浪滔天……
  • 就这样往前走

    就这样往前走

    假定你有一辆车,你会开往哪里?如果没有目的地,往前开也不是错误的决定。就这样,往前走就好。
  • 沧桑人生

    沧桑人生

    小说中讲述了家人之间的亲情、儿时朋友之间的挚情、院部之间的友情,但更多地讲述了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的真情。作品中建中同志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共产党人的诚信。
  • 28岁,在大理

    28岁,在大理

    一个人不顾一切跑到千里之外,在这里的一些故事、以及对以前的一些回忆和感悟
  • 俗人读档

    俗人读档

    他曾在波诡云谲的商战中拆分了正如日中天的微软,在恶浪滔天的股海擒下股神巴菲特他曾在8848.13米高的喜马拉雅山主峰处停留过,也曾独自划船行程一万一千三百公里横渡太平洋他曾做过外国元首也要折节下交的金融寡头,也在未发迹时在黑煤窑里帮人开过车他害过人,也曾经救过人他看上去二十多岁,样子一点也不难看他的枪口瞄准他的敌人,二十多年来,只有一个人跟他的较量中不落下风他从不放松,而敌人放松或大意的时候,正是他出击的时候他为人桀骜、狡诈、坚韧他行事诡秘、果断、辛辣他叫唐天辰,他是俗人一个,他读档重生他从儿子变为亲爹,这是他的故事……QQ交流群:527088453,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