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60200000004

第4章 进补之前,先养好脾和胃(2)

另一方面,除了提醒的作用外,“贴秋膘”也有实际的用处。在夏天,人们为了祛暑,会多吃蔬菜瓜果之类的清淡食物。这类食物虽然可以中和暑热,但如果吃得太多,肉类又吃得太少,就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均衡。肉食也是日常饮食营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肉食中含有大量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这些营养成分是蔬菜瓜果不能代替的。经过一个夏天偏重清淡的饮食后,很多人的身体缺少肉类的营养,那么到了立秋的时候,狠狠地吃一些肉,就能起到补充营养、维持身体平衡的效果。

“贴秋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有不合理的地方。“立秋”这一天是在阳历8月7日到8月9日之间,这个时候,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真正转凉,气温还没有到适合进补的阶段。即便这个时候开始进补,也不应当进补过猛,而是要循序渐进,适当吃一些比较温和的补品,慢慢进补。大部分肉类都性质温热,如果在暑气仍未退去的时候就大吃肥肉,容易引发和湿热有关的疾病,非但不能进补,还可能生病。

“贴秋膘”的另一个问题是,立秋正值夏末,这段时期人的脾胃最容易虚弱,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吃肥腻的食物,脾胃难以消化,容易导致肠胃疾病。我见过不少老年人,因为在仍旧暑热难当的盛夏,坚持要和家人一起吃点肉,结果导致肠胃不消化,引发了腹泻一类的肠胃疾病。非但没能“贴秋膘”,反倒让本就脆弱的脾胃进一步受到伤害。

再者,老年人身体代谢较慢,对肉类的需求要比处于生长期的年轻人少一些。年轻人即便在盛夏,为了营养均衡,也应该多少吃一些肉。老人也需要吃肉,但不必忙着在立秋这一天吃,等天气转凉了再开始吃也不迟。况且,偏瘦的体型可以降低患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只要是处于健康的体重范围之内,老人家瘦一点比胖一点要更健康,就算夏天变瘦了一些,也没有必要急着“贴秋膘”。

老年人在初秋时节最好的进补办法是多食米粥和块茎食物。一边调养脾胃,一边缓缓滋补。吃大肉形式的“贴秋膘”,大可不必。

秋天进补叫“淡补”,口味应该清淡点

秋天适合“淡补”,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口味清淡的水果和蔬菜。

有一年快到秋天时,有位中年人来到我的门诊,要我给他开一些清热祛火的药。我看他健健康康的,并没有上火的迹象,就对他说:“药能不吃就尽量不吃,你身体这么健康,最好不要吃药。你要是真怕上火,我教你几个清热祛火的食疗方,靠饮食来祛火,怎么样?”

那位中年人对我说:“我怕食疗没有用啊,我虽然现在不上火,可是一到秋天我就上火,特别在吃了几顿火锅以后,上火上得特别厉害,嗓子干,大便也干燥。我试过吃黄瓜、苦瓜什么的祛火,可是不管用啊。”

他这个情况该怎么治疗呢?要我看,很简单,秋天少吃两顿火锅就可以了。

进入秋天要多吃肉,这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天气刚一转凉,路边的火锅店、烤肉店就火爆起来。这符合人类的生物本能,在原始时代,大自然冬天缺少食物,人类必须在秋天多储存能量才能顺利过冬,所以天气一凉,人便食欲大开。民间习俗在立秋那一天“贴秋膘”,多吃一些肉食,也有类似的意思。

受这些观点的影响,很多人觉得,进入秋季以后,进补一定要吃油腻肥厚的食物,喜欢吃辣的人还会吃一些辛辣的食物祛除秋天的寒气。其实,这是对进补的误解。中医进补的食材范围很广,并不是只有吃油腻肥厚的食物才叫进补。譬如在夏天,因为天气炎热,暑气伤人,应该多吃一些绿豆、青菜以及水果等口味清淡、有祛暑生津功能的食品,这称为“清补”。

秋天也是一样,“燥”是秋天最大的特点,油腻、辛辣的食物容易生燥火,因而秋天进补不能吃太过油腻和辛辣的食物,而是应该吃一些清淡的食品,称为“淡补”。

“淡补”指的是,多吃素的补品,烹饪方法以蒸煮为主,口味以清淡为主。尽量不吃辛辣、油腻的食品。特别是像羊肉、牛肉这类性质温热、功效较强的补品,在初秋应该不吃或者少吃。有的人一到秋天就开始顿顿吃麻辣火锅,大盘羊肉下肚,加上辛辣的调料,有的甚至还会用枸杞子、桂圆、人参做成汤底,这么吃下去不上火才怪呢。

还有的人觉得,吃火锅上火了,那我再吃一些清热祛火的食物,或者吃一些祛火的药物,“抵消”掉火气,不就可以了吗?前面讲的那位中年人就是打算这么做的,其实是不对的。

“上火”和“祛火”,并非只是在做简单的加减法。所有的食物在人体中产生作用,都要经历复杂的生化反应,并不是两种性质相反的食物一吃,一抵消就完事了。同时吃“上火”和“祛火”的食物,比如同时吃羊肉和西瓜,结果并不是两者互相抵消,温凉平衡,而是会发生冲突,伤元气,还容易引起肠胃不适。需知道,所有的食物都要先经过脾胃的运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各种食物、药物进入人体后,都会给脾胃带来一定的负担。

秋季进补要求清淡还有一个原因。到了夏末的时候,人的脾胃虚弱,油腻、煎炸的食物难以消化,吃多了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油腻的食物积聚在胃中,还会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反过来加重身体的热证和燥证。那位找我要清热药物的中年男人,他还年轻,脾胃功能尚佳,秋天多吃一些羊肉还没有感觉到不舒服。假如是老年人,到了秋天像他这样吃,很容易感觉到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甚至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

秋季适合口味清淡的“淡补”,冬季才适合油腻肥厚的“滋补”。从阳历8月到10月这段时间里,进补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应当多吃莲藕、山药、大枣等食品。如民间谚语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藕便是适合秋季淡补的食材,蒸莲藕更是适合秋季进补的好食品。

莲藕

性味归经:味甘,生者性凉,熟者性微温,归心、脾、胃经。

进补功效:熟用补益脾胃,滋阴补血。

进补方式:蒸莲藕,糯米莲藕。

蒸莲藕

原料:新鲜莲藕1节,另备酱油、盐或白糖、蜂蜜、果酱等调味品。

做法:莲藕洗净、削皮、切片,装入盘中,置于蒸锅内,蒸到莲藕熟软即可,可以依个人口味随意调味。喜欢吃咸的,可以加入酱油、盐等调味品;喜欢吃甜的,可以用白糖、蜂蜜、果酱等调味品调味。

在蒸莲藕的时候,还可以在莲藕的孔洞中塞满食材,增加莲藕的味道和进补功效。如黑米、红枣、莲子、肉馅,都可以。以常见的糯米莲藕为例。

糯米莲藕

原料:新鲜莲藕1节,另备糯米、冰糖适量。

做法:莲藕洗净、削皮后,只将一头切掉,把提前淘洗浸泡好的糯米塞到莲藕的孔洞中,用筷子将糯米压实;将切下的莲藕头盖回去,用牙签固定,放入锅中蒸熟;熟后凉一凉,再切成片;在锅中放入冰糖,加半碗水,小火将冰糖熬化;将熬制好的糖水浇在莲藕上,也可以直接浇上现成的糖桂花。甜味的蒸莲藕,冰镇后食用味道更佳。可以提前做好放到冰箱里,等到食用时再取出来。

除了莲藕外,蒸山药、蒸红薯、凉拌蔬菜等爽口的菜肴,也适合在秋天食用。等到天气寒冷,进入冬季以后,再慢慢增加油腻的食物,适当调入辛辣的调料以祛除寒气。秋季也不是不能吃肉,但要注意用量,一次不要吃太多,尽量选择蒸煮的烹饪方法。想吃火锅的话,可以偶尔吃一顿,但要少吃一些肉,多吃一些蔬菜。如果食用后没有口干舌燥、头痛、咳嗽、长痤疮、大便干燥等症状,那隔一段时间再吃一顿也无妨。秋季食肉和年龄也有关,年轻人、肠胃好的人可以酌情多吃一些,年老体虚的人尽量不要吃肉,或者把肉蒸煮稀烂后再吃。

烹饪方式用错了,进补功效减一半

食疗进补,不仅要讲究食材,还要讲究烹饪的方式。适合秋冬饮食的烹饪方式有:蒸、炖、煮和凉拌。

有些退休了的老年患者,遇到门诊室没病人的时候,会留下来聊会儿天,我因此长了不少的知识。这些患者里,什么职业的都有,包括厨师。有一位做了几十年大师傅的老人,特别愿意和我聊关于烹饪的趣事。跟他聊天,我才知道煎炸食物不能随便蘸一下面粉,要有“四压三抖”的工序;才知道盐有好多种,吃海鲜要配海盐,吃禽畜要配岩盐。有一次聊到烹饪方法,他掰着手指头给我讲煎、炒、烹、炸、爆、熘、扒、烩,一边讲一边问我:“您吃饭最喜欢哪种做法?”

我回答说:“我哪种做法都不喜欢,因为这几种做法,全都不健康。”中国人最熟悉的煎、炒、烹、炸这几种烹饪方法,特点都是高温、高油脂,在烹饪的过程中会使食材流失许多营养,还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们大师傅做饭有煎、炒、烹、炸,我们中医食疗用的是什么呢?用的是蒸、煮、炖、拌。这几种烹饪方法才是食疗推荐的。

食疗进补,不仅要讲究食材,还要讲究烹饪的方式。如果烹饪方式不当,一些原本进补的食材可能会失去疗效,甚至对人体有害。蒸、煮、炖、拌是在食疗中特别推荐的四种烹饪方式。蒸,就是用水的热气把食物蒸熟;煮,就是把食物放在开水中煮熟;炖,也是煮的一种;拌,就是将熟食或蔬果切好后,加入调味品凉拌而成。

在四季进补中,这四种烹饪方式都是值得推荐的。不过具体来说,秋冬和春夏季节所适合的烹饪方式还有一些不同。

适合秋冬饮食的烹饪方式,首先是熬粥,其次是煲汤和凉拌,再次是蒸,最后是炖和煮。

先说熬粥。粥的主要食材是各类米,米最养肠胃。秋冬季节进补的食物,多是油腻、辛辣的食品,不容易让肠胃消化。

米粥可以照顾到肠胃,减少秋冬虚不受补的可能。米粥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和各种各样的食材搭配食用。后面介绍的很多菜肴和食物,都能够放入米粥中同煮。米粥相比米、面等主食,每餐摄入的能量更少一些。对于身体过胖的人,最好每天有一顿饭的主食以米粥为主,这样更有利于限制体重。不过,糖尿病患者要慎食米粥,因为米粥中含有大量溶解的淀粉,可能会引起血糖短时快速升高。

汤品也适合在秋冬食用,同样具有调理脾胃的功效。汤更适合在夏季用来清补。在汤水中多放蔬菜瓜果,既清热祛火,又补充水分。但是到了秋冬季节,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加,因而营养丰富的米粥就比汤品更胜一筹。不过,在秋冬季节,饮用适量的汤品仍旧是必需的,这是因为秋天天气干燥,需要多补充水分。多饮用汤品,还能起到开胃助消化、减少正餐食量的作用。俗话说:“吃肉不如喝汤。”很多大补的食疗菜品,都是采用汤的形式,如鸡汤、鱼汤、牛肉汤等,都是常见的补品。中医的大部分药材,也都是采用水煎的方式加工。一些难以消化的肉食,做成汤品以后,能变得更容易吸收。如直接食用羊肉可能会不易消化,做成羊肉丸子冬瓜汤后,就容易消化多了。一般在秋冬季节,最好每餐之前都喝一碗汤。不过,有些汤品油脂比较多,尤其是用高汤烹调出来的汤,有高血脂、高血压等问题的人不宜多喝。

凉拌菜和汤品的情况类似。凉拌是很健康的一种烹饪方式,但是因为温度比较低,更适合在秋天而不是冬天食用。冬天天气寒冷,脾胃容易感受寒邪,如果脾胃本身就不好,再吃了过凉的食物,就可能使脾胃受寒,出现腹痛、大便稀溏等消化系统疾病症状。但秋冬季节也可以适当吃一点凉拌菜,特别是凉拌素菜。凉拌素菜是最营养的饮食方式,除了清洗和适当的水烫之外,凉拌素菜不对食物进行任何加工,保持食物最自然的状态,不会破坏其营养成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吃这种纯天然的食品。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饮食方式也是最保护脾胃的。冬季吃凉拌菜,应当和热菜配在一起吃,不宜空腹吃,也可以在吃热饭热菜的间隔里吃一些凉拌菜。

再次可以选择的烹饪方式,是蒸。蒸比炖煮更好的地方在于,蒸——严格说是隔水蒸——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炖煮的食物,虽然味道鲜美,但是大量的营养都流失到了汤里。而且炖煮的菜肴,需要加入很多清水,为了调节味道,又要放盐,这样就增加了整个菜肴中的盐分。有的人喜欢喝汤,有的人害怕浪费营养,于是就把炖煮出的汤水全部喝掉,这样一来,人就吸收了过多的盐分。低盐饮食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大好处,因而炖煮菜不如隔水蒸。如果要做炖煮菜,要注意少放水,少放盐、生抽、老抽等含盐的调料。

不过,和口味相比,在有些情况下,炖煮过程中流失的营养可以忽略不计。虽然炖煮会损失一些营养,但毕竟蒸菜的味道过于单调,很多美味的冬季进补饮食,如羊肉汤、炖牛肉,都免不了要采用炖煮的烹饪方式。只要烹饪的时候不放太多盐,食用时不要把油腻的菜汤全部喝掉,那么,采用炖煮的方式也没什么不好。

与炖煮相比,烹炒的危害就更大一些了。因为烹炒会添加较多油脂,增加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烹炒的温度很高,可能会破坏食材中部分营养价值。比烹炒更不利于健康的烹饪方式是煎炸、烧烤和熏制。煎炸会使用大量的油脂,烧烤和熏制则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这些都是营养学家不建议的烹饪方法。

我的建议是,秋冬季节比较寒冷,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当选择烹炒的方式,但要注意少油。而煎炸、烧烤、熏制的食品,最好不要食用。此外,腌制的食品如火腿、腊肉、咸菜、酸菜等,由于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也尽量不要食用。在古代,腌菜是为了应对冬季食物短缺而不得不采取的保鲜手段,很多地区为了长期保存食物,都有在冬季到来之前制作腊肉、咸菜、酸菜的习惯。现在农业发达,冬季也有充足的新鲜食物,这种过时的食物加工方法,应该逐步淘汰。由于口味习惯,可能一时戒除不掉,但应该尽量遵守少吃的原则。

除了要注意烹饪方法外,在烹饪时,还要尽量制作精细。

准备食材的时候,尽量选择鲜嫩的食材;加工时能切得细一些就切得细一些,如果是剁馅,尽量剁的时间长一些;烹饪时,在不影响口感的情况下,烹饪的时间尽量长一些。比如煮粥,尽量多煮一会儿,米会更烂,粥会更黏稠,也更好吃。炖食物的时候,也多炖一会儿,食材会变得更烂,也更好消化。尤其是肉类,肉类由于含有坚韧的纤维,不容易咀嚼也不容易消化。如果能在加工的时候尽量切细,在烹饪的时候煮得烂一些,那么肉类就容易消化得多了,也就减轻了脾胃的负担。孔子也认为,肉食应该处理得越精细越好。孔子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脍”是指把肉切成薄片,“脍不厌细”也就是肉食切得越细越好。孔子的饮食主张,是符合中医养生原则的。

同类推荐
  • 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解答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如何识别乙肝病毒携带者,防治“大三阳”和“小三阳”的正确方法是什么,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避免乙肝的过度诊(治)疗,乙肝难治、复发的原因及对策,乙肝的疗效如何判定等,都是乙肝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这些也是本书作者详尽客观阐述的内容。专家认为,科学认识乙肝,消除乙肝歧视,树立正确的治疗理念并规范治疗行为,才是乙肝防治的当务之急。
  • 养生笑话荟萃

    养生笑话荟萃

    本书共收集740个古今中外有关健康的养生笑话。分为饮食篇、运动篇、旅游篇、生活篇、医疗篇。这些笑话反映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因天真、误解,在健康养生方面闹出的尴尬、无奈的言行。
  • 这样喝最健康

    这样喝最健康

    本书内容包括:健康喝水,不是良药胜似良药;水果蔬菜汁,美味健康好帮手;牛奶与豆浆,哪个更健康;百病之药,小茶叶里的大学问;喝酒有讲究,酒能治病也能致病等。
  • 病从口中入

    病从口中入

    食物营养是人类生命的能量,是人类健康的保证。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摄取营养是否平衡,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的一生中,平均每人每年摄取食物量达一吨多重。人之所以能够维持生命、坚持工作,最不可或缺的是来自食物中的营养供应。如果饮食不合理,那么,营养就会失衡,健康就会受到损害,这样日久天长,就会导致百疾丛生。
  • 治病不如防病

    治病不如防病

    人们总是在生病之后才去治病,却很少有人想到在生病之前去防病。防病于未然,才是最正确的养生之道。本书从习惯、饮食、运动、心理四个方面出发,着重分析了某些日常生活习惯的利与弊,从习惯上防病于未然;怎样吃才最有营养、最科学,从饮食上防病于未然;怎样锻炼身体才最有效,从运动上防病于未然;怎样保持心理健康,从心理上防病于未然。本书帮助你开启健康四大防护墙:习惯、饮食、运动、心理——全面呵护自己的健康。
热门推荐
  • 彼岸花犹开

    彼岸花犹开

    “雅,对不起,我没有怀疑你!”恺急急地说道,而那少女冷漠地看着他了他一眼,头也没回地走了。“雅!你为什么这样对我!”只见五个不同风格的少年向少女伤心地问,少女依旧没理。“雅,我的好妹妹,让我宠爱你好吗?”南宫寒默温柔地问。“哥,花葬彼岸,彼岸花开,我回不去了......”那少女淡淡地说道。
  • 龙枪刀神

    龙枪刀神

    在十万年前诸天大陆有有着无数强者,但是一万年前种族大战爆发,无数强者陨落,一万年后的今天,一个身怀上古四大神龙的五爪金龙血脉的少年,身怀白帝传承,白虎和金龙,横扫大陆
  • 凤颜锦瑟

    凤颜锦瑟

    人生是用一根线牵起来的,兜兜转转还是会回到原点。曾今,古千墨对凤殊说过,姑娘人比花娇。而如今愿让凤颜衣衫纷飞的又是谁.......
  • 鬼炼尸

    鬼炼尸

    22年前,父亲偶遇枯井古墓,同行人被扒皮炼尸,父亲侥幸生还却被换了头颅,22年后,父亲神秘失踪,原来,他当初就早已是死人,背负神烙下的印记,马乙走上了传奇的冒险旅程。
  • 拜仙求道

    拜仙求道

    主角宅男一个,数日沉迷网游猝死穿越到一个如同传说一样可以修仙的世界。
  • 过海飘洋

    过海飘洋

    德国,零学费,高工资,穷人的留学天堂。沈晶晶的德国留学生活,就在学业、打工和背包独游之间循环反复。可是有那么一个人,总会在你不经意间,一点一滴地荡漾进你的心……
  • 古林如禅师语录

    古林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葫天尊

    魔葫天尊

    真灵大陆,强者为尊!亿万生灵,干戈不息!一个从天而降的紫金葫芦带着江陵重生到一个落魄少年身上,从此一个绝世妖孽横空出世,一只葫芦熔炼万千神丹,一柄葫中剑横扫九天十地!“什么?我为何如此妖孽?因为我的脑海里有一只葫芦精……”
  • 白马寨女人

    白马寨女人

    在我以往的印象中,丰城白马寨是个有着纵横六十四条巷道、一百多栋上三四百年历史民居与一眼香泉井,曾被明朝皇帝御封为“地师府”的古村落,留有许多明清标本式的老牌坊、门楣、柱石,故而近些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观赏。可读过曾福龙先生的长篇小说《白马寨女人》,我眼前仿佛看到有穿着马褂、顶着花翎、抬着轿子、骑着高头大马的旧时各色人等,与当今时代的人们正擦身而过,穿越时空,彼此打着招呼,继而或交流经商之道,或比试武艺高下,或含情脉脉面向爱人……整个白马寨都在这特有的文化氛围映衬下活鲜起来。
  • 零度深爱:请原谅我如此爱你

    零度深爱:请原谅我如此爱你

    爱情,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是不顾一切的飞蛾扑火,还是海枯石烂的一往情深。林诺是不相信爱情的,爱情于他是虚无缥缈的,他要不起,也不敢要。对于林朗来说,连记忆都留不下来的他,是没有资格拥有爱情的。陆思琪的出现,是意料之外,还是命中注定。于是,天翻地覆。谁将是谁的救赎,谁又将是谁的永恒。这份爱,也许会带来烦恼,也许会带来悲哀,可请原谅,请原谅我如此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