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8300000007

第7章 (7)

要想对生命了悟,就无法回避生死的问题,就不能逃脱对永恒和短暂的思索。宝钗了悟了,曹雪芹没有告诉我们宝钗悟道的过程,他只给了我们一个了悟了之后的人的行为。这正是开悟之前是吃饭睡觉,开悟之后是吃饭睡觉,可是这将是完全不同的境界!

我们可来看一看宝钗对生死这一问题的态度,先来看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串》:

……王夫人点头哭道:“你可知道一桩奇事?金串忽然投井死了!” 宝钗见说,道:“怎么好好的投井?这也奇了。”王夫人道:“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王夫人点头叹道:“这话虽然如此说,到底我心不安。”宝钗叹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宝钗忙道:“姨娘这会子又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服,身量又相对。”王夫人道:“虽然这样,难道你不忌讳?”宝钗笑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一面说,一面起身就走。[39]

没有思索过死亡的人,一定还不懂得生,生死相随,如影随形,它是生命的不同形态。没有透彻生死的人,无法得到开悟。宝钗开悟了,这是因为她对生和死保持了同样的超然。金串投井死了,这时宝钗还不知道金串投井的真正原因。宝钗自然不会相信金串因弄坏了主子的东西,因被打被撵而赌气轻生,她不能相信谁会对生命这么的不珍视!如果金串真是这么随意的将生命丢弃了,那她可真真是个糊涂人了,这样的糊涂人也就不必为她可惜了。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死去的人无法复生,无论生者怎样悲痛难舍,这悲痛除过对生者有所损伤之外,对死者徒然无益。人死了,再豪华的葬礼都是虚饰,这虚饰对死者已经毫无意义,只是对生者有所安慰。生命在本质上是没有贵贱之别的,这分别完全是人心所造,死生也是齐一的,死亡没有什么可忌讳的,它是生命必然的归宿,活着的人能为死者做的已是非常有限的了,宝钗做了她所能做的,我们无法说她对死者没有情谊!我们也从她的冷静中看到了她对死亡的超然。宝钗对金串有情谊但却没有悲痛,我们不妨来看一下庄子妻死,庄子鼓盆而歌的一段,从中或许能更深入的看到宝钗对生死的理解: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萁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40]

看了这样的一段对话,我们大概能懂得宝钗对死亡的冷静了吧。不独宝钗对生死有这样的冷静,大凡通乎命的圣智之人对待生死都会有这样的冷静与超然。

我们再看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中的一段:

宝钗从园里过来,薛姨妈便对宝钗说道:“我的儿,你听见了没有?你珍大嫂子的妹妹三姑娘,他不是已经许定给你哥哥的义弟柳湘莲了么,不知为什么自刎了。那柳湘莲也不知往那里去了。真正奇怪的事,叫人意想不到。”宝钗听了并不在意,便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日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41]

如果说死是生的归宿,那么生时所遭遇的命运变迁便如同一场大梦。没有人可以让富贵长久、没有人可以让生命永驻。天地给我们有不测风云,命运给我们有旦夕祸福。从佛学的角度来看,一切都是因缘合和,生死聚散无不如此,没有人可以逃脱,既然无法逃脱,那么我们就来坦然面对。每一个生命都想要得到幸福快乐,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快乐呢?这是每个生命要用一生去探索的问题,问题的答案隐藏在一次次命运磨难的背后,隐藏在对灵魂一次次追问的背后,隐藏在无所畏惧的对生命独自探索的背后。当获得了,我们也只会拈花微笑,默然无语了。这样的境界正是庄子所说的“至乐无乐,至誉无誉”[42]的境界,真正的快乐是超越于凡间之上的无苦无乐的境界,这是真正的自由,这是真正的快乐。宝钗的内心明朗灿烂,照彻一切,她的世界不同于凡间的世界,一切对立的事物在她这里都变成了同一,世界浑然一体,无须分辨,无须感叹,只需珍惜眼前的一切,这就是宝钗对待生命的姿态。

如果有人以为超凡脱俗就是不食人间烟火,就是进入虚空的世界,那么这就大大的偏颇了。世界同时具有空和有两种性质,“空”是永恒不变的,“有”是短暂易逝的,这两种性质涵盖在万事万物之中,这就是宇宙的真理,无论佛家还是道家以至于世界上的一切圣智之人,都在揭示这样的真理。

只有最出世的才会是最入世的,因为她已无内无外任由自在了。透彻了生命之苦的人,才能珍惜生活的甘甜,也才能享用丰富的人生。就像一片自在的树叶漂浮在河流中,任由波涛汹涌或者是微起涟漪,任由清波如碧或者是浊浪滚滚,而这片自在的树叶只是随波荡漾,自在沉浮,欣赏着潮起潮落,欣赏着春秋冬夏,这样的自在舒适、保有纯真本心,便是宝钗对待命运的姿态。宝钗享用着这世间的一切,但又超然于这一切之上。

能够达到超然与脱俗境界的人,一定对凡俗的世间有更深刻的透彻。宝钗时时散发出成熟的魅力,这成熟的魅力正来自于宝钗对世间万象的透彻。

我们且从她的《螃蟹咏》中来看她对世人的讽刺: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

于今落斧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43]

宝钗所做的这首诗是在宝玉和黛玉所作的《咏螃蟹》诗之后所作,人们常说宝玉和黛玉是黑暗现实的叛逆者,而宝钗则是黑暗现实的顺从者。这时我们就不得不思考,为何叛逆者对现实并没有顺从者认识得更透彻呢?而且小题目要寓大意才是大才,而这大才即不是宝玉,也不是黛玉,这大才偏偏是这个顺从者宝钗,这让我们怎能不深思呢?我们且看诗中讽喻的世人是怎样的,“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从古至今,大概每个时代都不乏这样的世人吧,他们霸道横行,满腹的春秋黑黄,踌躇满志,要在世间的名利场中叱咤风云。可是到头来又怎样呢?“于今落斧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

”想要赚取世界的人,除赔上自己之外一无所获,这实在是令人可叹可悲的!而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只有质朴的禾黍留有香味。那些曾经满腹春秋黑黄的世人,也只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44]那些曾经叱咤一时的人物,除了给这个世界制造了一些噪聒之外,于己于人均无利益。他们在人生的迷茫中,在纷乱与浮躁中将一生虚掷,这也就是我们所见到的世人。看穿了世人的庸俗与可悲,也便看到了黑暗现实的根本。面对这样的现实,这样懵懂的浊流,宝钗所采取的姿态是“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这是决不同流的时刻警醒,这是觉悟者的冷静。

宝钗对世人有了深刻的洞察,对黑暗的现实有了透彻的认识,拥有了警醒与冷静,然后再去看这个俗世,然后再去处理俗务,这样的智慧一定不是俗人可比的。我们在《红楼梦》中虽然只能看到她处理俗务的一点一滴,但正从她这些许的点滴中,可窥得她处理俗务的圆融周到与洒脱坦然的气度。

我们可从三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一回中看到宝钗处理世俗之事的指导思想:

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探春笑道:“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真有的?”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办了两天时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你再出去见了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探春笑道:“你这样一个通人,竟没看见子书?《姬子》有云:‘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宝钗笑道:“底下一句呢?”探春笑道:“如今只断章取义,念出底下一句,我自己骂我自己不成?”宝钗道:“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难为你是个聪敏人,这些正事大节目事竟没经历,也可惜迟了。”李纨笑道:“叫了人家来,不说正事,且你们对讲学问。”宝钗道:“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了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于世俗去了。”[45]

宝钗处理俗务的根本原则正是“学问中便是正事。此刻于小事上用学问一提,那小事越发作高了一层了。不拿学问提着,便都流于世俗去了。”这便是宝钗所主张的读书是为了明理的根本原因了。读书并非要读死书,书中的道理必定要在生活中实践运用,能将真理在实践中和谐的运用,这便是宝钗的圆融与高超。生活中最细小的事情都隐含着真理,而真理又能在生活中最细小的事物中体现出来。宝钗将高深的学问和生活的细微完全的统一起来,这样她便做到了出世与入世的同时拥有。她将这样的思想告诉探春,探春定能从中得到启示。王熙凤的聪明与能干是众人皆知的,可她却缺乏了这样的智慧,她和宝钗在处理俗务上完全是两个境界。人类的最高智慧便是对世界的一切现象不偏执于一端,进行狭隘的分辨。只有同时接受所有的存在,同时进入所有的存在,不偏执于出世也不偏执于入世,而是完全拥有世界的全部,这样的智慧才是人类的最高智慧。

有了这不偏执于一端的思想,宝钗便无须避世,她将会把自己的智慧运用在最细小的生活琐事中,因为她在生活里,智慧也在生活里。我们从第三十六回《时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看到宝钗处理事物的细致周到、以及言语的恰到好处,还有她绵里藏针的威严。宝钗处理俗务时是洞彻万象的,所以能做到体贴周到,又无一处疏忽遗漏。我们仅从探春在选择由哪些婆子来管理大观园中的草木花果时,从宝钗的一句“幸于始者怠于终,缮其辞者嗜其利”[46]中,就可见她对世人了解的深透与处世的成熟,世人的一丝私欲都无法逃出她的眼睛,这可真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47]了。宝钗处理俗务,竟然达到了这么高超的境界,我们不得不赞叹圣智之人的慧眼无遮和圆融无碍了。俗人处理事务与超凡之人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在俗务上洞彻万象、游刃有余,但又时时保持警醒与超脱,不被俗务所缠,不流于世俗,这便是宝钗入世的姿态。这样的姿态让宝钗在俗世中仍然能持守住沉静的本心,这个俗世还有什么能将她污染?还有什么能伤害她的精神?宝钗这一人物确实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

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中薛蟠挨打后,宝钗对母亲的劝说:

……薛姨妈又是心疼,又是发恨,骂一回薛蟠,又骂一回柳湘莲,意欲告诉王夫人,遣人寻拿柳湘莲。宝钗忙劝道:“这不是什么大事,不过他们一处吃酒,酒后翻脸常情。谁醉了,多挨几下子打,也是有的。况且咱们家无法无天,也是人所共知的。妈不过是心疼的缘故。要出气也容易,等三五天哥哥养好了出的去时,那边珍大爷琏二爷这干人也未必白丢开了,自然备个东道,叫了那个人来,当着众人替哥哥赔不是认罪就是了。如今妈先当件大事告诉众人,倒显得妈偏心溺爱,纵容他生事招人,今儿偶然吃了一次亏,妈就这样兴师动众,倚着亲戚之势欺压常人。”薛姨妈听了道:“我的儿,到底是你想的到,我一时气糊涂了。”宝钗笑道:“这才好呢。他又不怕妈,又不听人劝,一天纵似一天,吃过两三个亏,他倒罢了。”[48]

同类推荐
  • 我的彩云南

    我的彩云南

    本书为诗人邓耀泽的抒情诗集。分为五个板块,以浓郁的感情抒发了诗人对彩云南大地和人民的热爱之情,饱含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重拳出击:周恩来在“九一三”事件之后

    本书选取了林彪事件后周恩来在各个方面大力纠“左”、批判极左思潮的不懈努力和艰难历程。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地反映出文化大革命后期周恩来的主要活动、思想轨迹和历史贡献。
  • 国家万岁:记因战争而伤残的中国勇士

    国家万岁:记因战争而伤残的中国勇士

    本书描述的是一名负伤的中国赴缅甸远征军军人,在从缅甸返回山东老家的路上,所遭遇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本书讲述了悲壮的中国远征军伤兵集体自焚事件,“二战经典戏剧”惠通桥事件,远征军伤兵闹事事件。中日骑兵队苏鲁战区恶战,智救八路军女战俘、日本军人化装进攻遭八路军伏击等传奇故事。作者苏建新以细腻丰富又不失幽默的笔法将抗战时期的敌后战事与生活,军人的爱意情仇等故事串在一起,构成了一部风云变幻,惊险不断,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精彩作品,让人读来耳目一新。难以放下。由于作者本人就是战争伤残军人,其独特的家庭背景和战史研究背景。
  •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愿你被世界幸福相待(天下美文幸福卷)

    本书以幸福为主线,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关于幸福的美妙画卷。篇篇美文挖掘世界中常被忽视的美好,使身处逆境中的人们,学会如何生存,如何陶冶自我的幸福情操。人生多磨难,学会幸福,这也是一门人生的必修课程。很多人抱怨不幸福,其实幸福无处不在,但愿这些文章,可以让你对这世界永存美好情怀。
  •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春底林野:许地山散文

    许地山散文以其特有的宗教情结,短小的形式,丰富诡奇的联想,深邃的人生哲理,精彩地表现了他散文创作的独创性。其选择题材和创作技巧别具一格,不仅开拓了新文学的描写领域,同时也丰富了新文学的创作方法。本书收录了许地山散文创作的精品,读者可以感受到这位作家细腻的情感和浓郁的文人气息。
热门推荐
  • 剑败山河

    剑败山河

    大道三千,红尘为障。飘叶流花,皆是法门。
  • 阴阳交融

    阴阳交融

    他是地球上前无古人的音乐天才,重生后,他却变得又废又丑,然而他真的废吗?真的丑吗?他的不凡被一层一层的揭开,为了变强,他不得不去双修!他要把双修做到极致,他要追寻自己身体的奥秘!
  • 都市凡人

    都市凡人

    秋玉辰不敢说什么,他怕刺激到爷爷。于是秋玉辰结果爷爷手中的炉子一样的东西。秋玉辰好像记得这个东西以前是放在他们家的神位前面的,刚刚接触到的时候,秋玉辰觉得有一股冰凉的感觉传来,而且,整个炉身很是光滑,秋玉辰并没有细细观看,拿在手中,等着爷爷继续说话。
  • tfboys之今生今世唯爱你

    tfboys之今生今世唯爱你

    三位女主穿越到现代。。。。。。。。。。。。。。。。。。。。。。。。。。。【看文就行了】
  • 逆天证道

    逆天证道

    东洲,至修神体系,元力为基。少年儿时失踪,归来之时却是习得神秘真气。修仙?无人得知。仙界?更是无从记载。亿万年前,惊天之秘。修仙少年,逆天之行,坎坷之路,何以证大道?
  • 双色鱼

    双色鱼

    善良单纯成了别人欺负、玩弄自己感情的砝码,林蕊内心深处的双鱼女黑暗极端性格被激发,时间和生活把她打磨成另外一个模样,她开始对渣男前任展开一系列的疯狂报复
  • 豪门霸爱:首席的专属宝贝

    豪门霸爱:首席的专属宝贝

    他是亚洲最年轻俊美的亿万首席,对于他而言,女人就如同衣服。一夜,男友的小三陷害她,让她成为了冷酷首席的猎物……原本以为他们之后再无交集,可是她又被迫成为了他家中的小女佣,向来对任何女人不屑一顾的冷酷首席,唯独于她陷入了一场你追我赶的游戏中……小女人奋起反抗,“先生,我跟你好像不熟!”腹黑男人一把拉出了身后的小萌宝,邪魅的勾唇笑道,“女人,那这个小家伙是从哪里蹦出来的?”
  • 龙太子的守护

    龙太子的守护

    天赋异禀、美丽聪明的小女孩卢晓丽看起来是个命运的宠儿,但是上天再给她这些的时候也给了她一个致命的遗憾,那就是她只有大约二十年的生命,为此,她努力地活着,尽量使自己的每一天都获得有意义。有一天,无意当中遇到龙太子,并且知道有一个关于龙太子的阴谋的时候,她奋不顾身的报信。当她见识到龙太子强大的实力的时候,她意识到,和他在一起可以过上更加有意义的事情。龙太子知道她生命即将达到终点之后,将她带在了身边,两个人就这样一起在那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并肩作战。卢晓丽越来越喜欢那种生活,她实在是舍不得这种生活,龙太子也渐渐的不愿失去她,并发誓,要让她一直留在自己身边。当卢晓丽和她生死别离后,龙太子做出了人生第一个违反龙族任务的决定。
  • 重现的大陆

    重现的大陆

    哈里拉大陆与诺伊大陆的居民,也许都不能真正了解自己本身的秘密。众神掩盖了真相,还是愚昧本就存在于人间。如果不是英雄,也许人间的乱世也就没有了意义。弗亚斯作为哈里兰一族最后的王子,他背负着的使命,开始了他的旅途,也许他能重现太阳子民的光辉,也许他将永远在旅途中,这一切都还未知。
  • 潇洒的人生

    潇洒的人生

    本书辑录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新诗人和散文家徐志摩论及时代、人生、社会、理想等话题和谈个人经历、心路历程、感情世界的散文31篇,日记及书信百余则,内容销有别于目前已出版的几种以体现作家思想脉胳和艺术特色为编辑宗旨的徐志摩散文选,就编选角度而言,这是一次新尝试。当然,既然未脱离散文作品的编选范围,则同样也希望入选文章具有较强的文学性,且能体现徐志摩轻灵汉走,活泼如同“一汪跳着溅着的生命水”和色彩“浓得化不开”匠散文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