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8300000008

第8章 (8)

在薛蟠挨打之后,宝钗却比她的母亲冷静很多,她没有被私情冲昏头脑,而是通过冷静的分析之后,提出了处理此事的方法,这个处理的方法体贴周到,无懈可击。遇到突发事件仍能保持沉着与冷静,这是生命的定力,这是凡人所不具备的生命力量。宝钗平时修心的作用在此刻都显露了,深深的沉静才是应对万变世事的根本力量。在这件事中宝钗始终保持着不被私情私欲控制的平常心,他没有赞同母亲仗势欺人的想法,而是将事态化小,她用平常心将此事作为一件平常事去处理,这也是她读懂了书中的道理而有的智慧。宝钗的这种智慧和修养是非同凡响的,因为我们何曾见过或听说过哪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吃了亏之后,不横行霸道、仗势欺人呢?如果仅仅听说过,我们也要直呼此人为圣人了,可这样的圣人我们又何曾见过!从此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宝钗的智慧、宝钗的沉静、宝钗的品质、更看到宝钗平等思想的光辉。拥有了圣智的宝钗不会认为坏事只坏,好事只好的,她能洞彻事物的每一层面,因此当她母亲又是心疼、又是发恨的时候,宝钗却说薛蟠因无人能管,在外面吃上两三次亏倒是好事。从坏事中看到好的一面,这需要一双慧眼,这双慧眼能洞彻世间一切磨难之后所隐藏的真理,也许这才是我们的真正得到。

真正的智慧是全然接受这个世界的存在,全然接受自己的存在,接受这个世界的白天和黑夜,接受自己命运的幸与不幸。只有全然的接受了,我们才懂得珍惜这短暂的生命,才能沉浸于其中享受生命所赐予的苦与乐,同时也才能拥有超然其上旁观的智慧。宝钗对生命的探索是深刻的,她所拥有的人生境界也是常人所无法达到的,因为她拥有了全然的世界,所以她无须喜欢白天而痛恨黑夜,她会在白天和黑夜里都任由自在而不失本心的。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庄子的几句话,倒像是对宝钗的绝佳注解:

……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圣人处务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49]

了解了宝钗的从容入世和圆融无碍,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宝钗为何劝宝玉要留心经济学问了,宝钗是不伤物者、亦不被物所伤者,她是与物化者,她能对这个世间的一切都保持超然的进入,经济学问当然也不会例外。作为男人的宝玉是无法逃避在社会上立足的社会与家族责任的,既然无法逃避,宝钗当然会主张积极的进入了,她自然就会劝宝玉要留心经济学问。可是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界,而两个人如果是在同一个精神境界,这就容易沟通,如果不在,那么就会有误会产生。宝钗和宝玉正是在此一问题上产生了误会。宝玉厌恶这个污浊的世界,他逍遥于大观园中,躲开那个浊臭的世界,保有自己的清白。他还没能进入宝钗所拥有的那个圆融无碍、无善无恶、无须分辨的完整世界。每一个人都只能透彻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个较低的境界,而永远无法看懂自己还没有经历过的那个高超的境界。宝玉也不例外,宝玉还不懂得宝钗的高洁,他用分辨心去看待宝钗,以为宝钗是被经济学问污染了的女子。这样的误会,最终导致他们无法在心灵上完全沟通。身处不同境界的人,就是身处不同的世界,这不同的世界就是他们的距离,也是他们的不幸,这就有了那首《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50]

宝玉是自误了,可这也是命运的安排,宝玉身陷其中又能怎样?宝玉终究无法和宝钗进入那个爱情的世界,这是因为黛玉之死让宝玉无法释怀,这是因为宝玉和宝钗对人生的探索在不同的两个层次、不同的两个境界所导致的。谁也没有错,每一个灵魂的探索都是孤独的,他们也不能例外。所以即使是“山中高士”对自己“齐眉举案”,但宝玉仍然只能“空对着”!这是生命最深刻的孤独!这也是二宝婚姻不幸的根源,这不幸具有人类普遍的意义,因此这不幸才让人们这么哀婉叹息、惆怅难解,这惆怅慨叹的正是灵魂深处那无可排遣的孤独!

如果我们以为具有了圣智之人是没有了七情六欲之人,那我们所知道的不过是死的圣人,而不是活的圣人。具有圣智之人,他的感情比凡人的更丰富更深沉,凡圣的不同正在于凡人被感情所控制,而圣人则有控制感情的力量,她用这种力量将感情升华,使它变得更加深沉纯粹。凡人被命运拖着走,圣人在命运之中漂泊、任其沉浮,同时又在命运之外观望,保有沉静的本心不变。人生的不幸会降临在每个人头上,无论你是凡是圣,不同的是凡者在不幸面前愁苦不堪、虚掷生命;圣者在不幸面前沉着冷静、超然旁观。我们无法看到《红楼梦》原著中宝钗婚后的生活,但我们却从第二十二回中宝钗所作的灯谜诗中看到了宝钗不幸婚姻的轮廓:

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

晓筹不用鸡人报,五更无须侍女添。

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光阴荏苒需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51]

宝钗是不幸的,即使她能够超然于命运之上,人生的大苦也不能逃脱,这不仅仅是宝钗不能逃脱,基督也不能逃脱,佛陀也不能逃脱。这是我们这个有坏有灭世界的局限,这也是整个人类的局限。宝钗这首灯谜前六句预示了他不幸的婚后生活,这不幸是一个女人情感的煎熬,这煎熬真是痛彻灵魂的,这痛彻是那个世上最多情的男子给她的。如果世上最怜香惜玉的男子,也能让一个女人这么痛苦,那么爱情又有什么可值得期盼的呢?宝钗是水做的女人,水做的女人有万种柔情,即使这柔情无人能懂,尽付东流,她也会涟漪款款、恣肆荡漾的。

女人就是情感,情感就是女人,智慧只能让情感升华,却决不能让情感泯灭!宝钗将自己的情感锻造的成熟深沉,可惜宝玉却无缘读懂,这是女人最深的不幸,这痛又怎能不痛彻灵魂呢?面对这样的不幸,我们看到的是宝钗对自己的劝慰“光阴荏苒需当惜”,每一个人的归宿都是死亡,我们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时光荏苒,我们不该在不幸中徘徊,还是应该珍惜当下的光阴,好好珍惜我们短暂的生命。有了这样的劝慰,宝钗就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来俯视自己命运的不幸了,她便得到了“风雨阴晴任变迁”的超然。这可真正是智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她在不幸的命运中得到了尽量多的宽慰和自由。

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此古之所谓县解也,而不能自解者,物有结之。且夫物不胜天久矣,吾又何恶焉?[52]

对待命运的不幸,我们除了子舆给我们所建议的方案之外,难道还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吗?而那个超然物外,逍遥于江湖之上的庄子不是也在悲伤的慨叹:

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夫知遇而不知所不遇,知能而不知所不能。无知无能者,固人之所不免也。夫务免乎人之所不免者,岂不亦悲哉![53]

只要有肉体的存在我们就不能得到完全的自由,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有情的局限,智慧的修炼只可让我们的精神进入广袤的宇宙,而只有挣脱了肉体的负累,才能得到完整的自由。这是永恒与短暂的问题,这是宗教的命题,进入了这样的命题也就进入了人类智慧的最高领域。我不得不赞叹宝钗对生命探索的无畏与深入,她给了我们后人一个指引,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生命的高度!

“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用这句话来形容宝钗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也是对“任是无情也动人”的最佳注解。宝钗的“无情”正如程颢所言:“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这“无情”是“无私情”,是化解个人情感,使其完全敞开,达到无内外、无滞碍的情性理合一的境界,这是被升华了的理性化的情感,这情感是“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的大情。这样的情是万物皆为有情的多情,在这样的大境界下,爱将转化为慈悲,用这慈悲之心对待世间的每一人、每一物、每一事,这样的爱才是“大情”,这样的爱才是“无私情”,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多情”。了解了“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真正含义,我们再去领略宝钗的多情,就看懂了宝钗娓娓细语中那如同春雨般滋润万物又悄然无声的多情;款款丰韵之后那如同澄静湖面上的涟漪般细腻柔和的多情;这样的多情向万物浇灌,但又无所挂碍,宝钗多情,但多情的同时又达到了王弼所推崇的“圣人有情而无累于情”的境界,这样的“多情”正可称之为“佛心”。

如果所有的人都不愿拒绝宝钗的多情与关切,那黛玉对宝钗的多情开始却是怀有敌意的,这敌意是爱情中的独特情感,是因宝玉每每忘情于宝钗而来的。但宝钗的多情最终还是得到了黛玉真诚的回应,她们之间的友谊是不得不提的。

我们且看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中黛玉的肺腑之言: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 ……[54]

宝钗的多情正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贴之情由心而发,这样的爱是慈悲,这慈悲的根源是对生命最深刻的悲悯。这样的慈悲会让每一个人动情,因为这样的爱只是给予,完全不被小我的私情所困,这样的爱像花的芬芳四处飘散,你只要经过就能闻到它的香味沁人心脾,就能感受到它爱的滋润。

人们常以为只有在爱情中的情感才是最多情动人的,爱情是凡间最深刻最浓烈的感情,它至美至幻。黛玉可算是爱的精灵,她的爱情纯粹深刻,她把最深的爱给了宝玉,同时也把一生的眼泪给了宝玉。爱情总是把痛与乐一起给你,带你去天堂又带你去地狱。痴情的黛玉为爱情付出了她的生命,黛玉在爱情里的探索已经达到了极致,再没有谁能够比得上黛玉的多情了!但这还不是情的极致,对感情的探索宝钗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她向我们展现了真正的多情。凡间的感情都有痛苦,包括爱情,这痛苦的根源正是“私情”。

被私情所困的人总是希望感情得到回报,这便就有了无尽的痛苦与彷徨,这种对爱的渴望才是人生的大苦!透彻人生的人能够面对自我的单独,能够面对众生的单独,对于众生她有了无限的悲悯,对于自我她懂得了爱不可从外部获得,它得要从自心中生发,爱就是自我的存在,自我的存在就是爱,这样的爱再也没有痛苦彷徨,这样的情才是大情,这样的情才是多情。人生所有的探索都在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得到最大的幸福。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须研究人生的诸多苦恼,渴爱就是人生的诸苦之一,当爱从自我的心中生出,对于爱我们就再也不觉得饥渴,这时我们就向幸福迈进了一步。

黛玉是懂得了宝钗的情谊的,她把自己那颗清澈的心也捧给了宝钗。宝钗是多情的,而黛玉是痴情的。宝钗是对每个人都有情的,不独对黛玉有情,只是她对黛玉的情又有些不同平常罢了。她对黛玉的情发自内心,这情有着来自心底的关切,这情没有一丝虚假,她是那么真实,以至于宝钗也向黛玉说出自己的实情:“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宝钗是想要对每个人都好的,这是她的实情,这也是对痴情的黛玉的劝慰。这是劝黛玉不要过于留恋这样的情感,以至又被这种情感所困,她不愿让黛玉为情所累。如果我们以为宝钗的这句话是真正的无情,那么我们就没有看懂这无情后面的多情。

我们来看第六十七回《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中薛蟠从苏州带了些土物,宝钗一一分配送人:

同类推荐
  • 画在京西古道

    画在京西古道

    本书收录了作者多年来刊发在文学刊物及报刊中的散文作品,全书分为行走、记忆、大医、印象、人生、纽带六个部分,在文中,作者以简洁的文字、犀利的笔触,描写了生活和工作中的美好,抨击了社会中的丑恶,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一日的春光

    一日的春光

    冰心,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本书收录了冰心在不同时期写作的散文名篇,作品写人、状物、抒情、怀旧等体裁宽泛,文字隽永。
  • 不惑卮言

    不惑卮言

    近几年来,国内学界对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非常热烈,大家围绕经典的含义,经典的建构、解构与重构等问题,从文化逻辑、消费关系、民族身份、图像扩张、传播机制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但是,这些著述不能被看做是对于经典问题的一劳永逸式的解决,相反,这个老话题当中却蕴藏着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识。
  • 背影

    背影

    文中,作者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唐宋八大家(第八卷)

    韩柳三苏王曾欧阳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明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蝶瞳少女

    守护甜心之蝶瞳少女

    纯洁的女孩长大了,麻木的心又有感觉了,而这个感觉是很熟悉的感觉。在樱花下,我们约定着,但是你能坚持这个约定吗?一直守护着你的天使,一直是你的天使,永远不变。永远永远都是紧紧属于着你的天使,永远不变。
  • 人脉就是命脉全集

    人脉就是命脉全集

    本书是为那些想拓展人脉而又无章可循的人量身定做的,它会教你如何构建和拓展人脉,如何提升自己来吸引入脉,如何更好地利用人脉为自己服务,如何避免人脉的陷阱,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等。除此之外,本书还穿插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以说,本书是你选择人脉书的最佳选择。
  • 预判大法师

    预判大法师

    能够预知未来的不是神,而是人。计岚被师傅除名之后流落街头,这时他遇见了一只猥琐的胖子、一只可爱的萝莉和一位很有眼光的女孩,从此他们开始了游戏世界的征程!奇妙大陆的冒险、层出不穷的诡计、最亲近人的面目……让我们跟随计岚的脚步一一揭开这些谜团吧!(招手——311878648,书友群,欢迎光临)
  • 对山医话

    对山医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老街的生命

    老街的生命

    1944年,湘西南偏僻山区3000名百姓惨遭日寇屠杀,几乎没有被屠杀的起因。但他们就是被集体屠杀了。本书以一个七岁男孩的纯真眼光,反思讲述在日军侵华期间的悲惨遭遇,重现当年在湘西南发生的残忍暴行。为什么“既没撩日本人,也没惹日本人”的偏僻山乡,同样逃脱不了惨遭屠杀的命运?!而集体屠杀的手段,比德寇将犹太人灭绝于毒气室内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被屠杀的乡民生活在偏僻山区,死了也就死了,没有人再去提起。不但连墓碑(哪怕是空冢的集体无名墓碑)都找不到一块,就连新修的家谱中,也最多只有一句:殁于某年某月。
  • 养个杀手当老婆

    养个杀手当老婆

    李剑飞意外救了个被追杀的大美女,竟然还是个女杀手,更被逼着跟她结了婚!这算啥?养个杀手当老婆?郁闷的是,这杀手老婆还不让碰,就只给挂了个老公的头衔。可自打这以后,李剑飞居然走上了桃花运……
  • 绝世嫡女:神医大小姐

    绝世嫡女:神医大小姐

    某桐:“再不起开,送你烈性春药再给你些美男!”某男:“不要!但也不要起开!”某桐:“你家灵兽看着呢,别被看不起了。”某男转头盯着某兽,某兽很识相的悠悠爬起走了,“它走了……”某桐放出她的灵兽,一把火烧毁了他最爱的……一件衣服……
  • 冷面小男人

    冷面小男人

    这是一群“特殊纪实记者”的情感历程,由于共同的写作爱好,他们走到了一起,不是兄弟,胜似兄弟。面对着月老红娘牵线搭桥的好女孩,不是他们毫不动心,也不是他们不懂得感情。而是因为,做为“特殊纪实记者”,他们不同于一般的记者,他们每一次依据线索进行采写,都是和危险一起,经历着生与死。他们的本性太善良了,他们更是出于成熟的理智,面对佳丽,他们必须敬而远之,无心又无奈地伤害着芳心。他们有血有肉,有着丰富的情感,他们深深地知道,好女孩可遇不可求,他们不知道,携手女孩,是带给女孩幸福,还是给女孩留下痛苦的根源------他们彼此兄弟,言语随意,敢作敢当,心思慎重,他们在一起面对着情感的到来,他们在一起经历着情感的抉择------一见钟情,他们躲避!落花流水,他们个性!怜香惜玉,他们本性!携手一生,他们------
  • 妃常狠心:邪魅王爷狂追妻

    妃常狠心:邪魅王爷狂追妻

    她是货真价实的妖魔至尊,一次仙魔大战中不料被属下背叛,与仙界连手将她杀死。原肉身被废,魂魄附在人界一个帝王家的废材公主身体里。废材公主被生母关在小黑屋饿了整整五天五夜,最终含怨而死。第二日,已死之人的双目猛然睁开,废材公主与嗜血妖魔的灵魂带着仇恨重生!她步步为营,打伤了国师,报复了生母。谁让没眼色的人挑衅她?通通被虐的生不如死,狠毒的令人发指。最后她心狠手辣,冷血无情地毁了整个国家。他站在她的身旁带着宠溺地轻笑,亲吻她的手背,说道:“妖娆祸国,魔乱天下,唯独乱我心。”
  •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江河秘闻录:长江诡话

    长江,比黄河更神秘的母亲河。蛊术,赶尸,过阴……无不诞生流传于长江流域。祝融官,长江秘密的守护者,一个传承千年的隐秘组织,和一个从不公开的惊天秘闻,中国最神秘的“有关部门”。一场诡异的中毒事件,将江淼牵扯进迷离的漩涡。无数江湖奇人,匪夷所思的事件背后,都隐藏着难以置信的真相!数不清的暗地交锋,道不尽的上古秘辛,都围绕着神秘的长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