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娘原本身子柔弱,虽然好汤好药地将养着,但她放不开心结,加上又是陈年旧疾,恢复起来便有些慢了。
冬天已经来了,这破房子四面透风,夜里睡着,感觉冷风嗖嗖地往屋里灌。
乘着娘养病这些日子,我托徐伯帮我找了几个相熟的工匠把房子翻修了一遍,不但拾掇了屋顶,还在娘的房里加了个壁炉。
红红的火舌在壁炉里吞吐,整个房间里的温度高了好几度。看着娘日渐红润的脸庞,心底的愧疚才慢慢淡了下去。
只是这样一来,夏家给我们娘俩配的柴就不够用了。
服侍娘吃完药,我收拾好碗具,便去找负责采买的坚叔。走到半道,看见坚叔领着几个青壮的男子挑着几萝筐的木炭匆匆往前面去。
“坚叔。”我紧走了几步赶上去,叫住他。
“九姑娘,”坚叔停下来,表情有些讶异:“有事吗?”
“给老爷和夫人们送炭呢?”我瞟了一眼萝筐里的炭,都是上好的竹炭。
夏家的炭分四等,一等是茶道白炭,那是给小姐附庸风雅烧水煮茶用的,原则上各房一年是二十斤,手段高明的自然可以多弄一些。
次一点的是竹炭,是专门配给各房主子们冬天烤火用的,另外还留了些在厨房充当火锅的燃料。
再来就是普通的黑炭,府里稍有些身份地位的管家仆妇,小姐们身边的大丫头们,老少爷们身边的长随等等都可以领用。
最次的就是门房侍卫值夜时烤火取暖的烟炭了。
坚叔的脸上略显出不耐烦的表情:“等着吧,府里都送完了,看有没有多的烟炭,给你弄两斤过去。”
“坚叔,”我笑了笑,恭顺地道:“你也知道,我娘病了,畏冷。麻烦给我弄些上好的竹炭,行吗?”
“九姑娘,”坚叔冷了脸色:“你年纪也不小了,按说人情事故也应该明白些。府里的规矩就是这样,这上好的竹炭给你送去倒没什么,可这大夫人要是知道了,我可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我趋前一步,塞了张五十两的银票到他手里:“我一个女子,这些事也不便亲自出面,还要劳烦坚叔了。”
这种买卖柴火木炭的事情,他做了多年,轻车熟路,自然比我利索得多。再说,娘病之后,我想了很多,想通了许多事情。
既然娘不肯离开夏家,我又不能抛下她独自离去,那么我只能尽最大的努力,改善娘在夏家的地位,让娘在夏家得到最好的照顾和生活。
因为只有娘心情舒畅了,她的身体才会好。
以前我没有做到,是因为不屑,但现在不同我必需为娘争得一席之地。
坚叔掌管着夏家上上下下百多号人的吃穿用度,只要把他收纳到我的旗下,为我所用,其他的人和事就好办多了。
“九姑娘~”坚叔低头瞧了瞧,吃了一惊:“用不了这许多。”
“不要紧,剩下的就给坚叔买酒吃吧。”我看着他的眼睛,淡淡地微笑:“坚叔,俗话说得好,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我们娘俩在夏府或许不得势,但三五年之后的事,谁知道呢?”
我这番话软硬兼施,明敲暗打,相信他已听得明白,看得清楚。
夏洁为了瑾王大吃飞醋,闹得我被罚跪祠堂,这事在夏家已不是什么秘密。
自古这女人的地位本就是夫贵妻荣,我也到了婚嫁的年龄,虽然是个庶出,到底是学士府的千金,将来的事情谁说得清?
五十两银子事小,坚叔这辈子经手的何止千万?这点钱,他应该还不放在眼里,所以我并没妄想区区几十两银子便能收买他。
我向他传递的是一种信息,一种要在夏家出人头地的决心。
坚叔在大宅院里生活了大半辈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应该并不陌生。相信今日过后,他会审时度势,重新摆正我和娘在夏府的地位。
坚叔这辈子阅人也不止千万了,在与我静静地对视了足足一分钟之久,才缓缓地垂下了手:“是,九小姐,竹炭会在晚饭前送达。”
我笑了:“多谢坚叔,对了,家里的柴快烧完了,方便的话麻烦强哥再送几担劈柴过来。”
“好的。”坚叔爽快地应了:“九小姐还有什么吩咐的?”
“以后还请坚叔多多照应。”我弯腰福了一福,抬头时忽见赵姨娘站在花径上,不住地向这边张望,一脸的狐疑。
“赵姨娘好~”坚叔也瞧见了,不慌不忙地点头问好。
“你们两个站在这里嘀咕什么?”赵姨娘缓缓地踱了过来,目光在坚叔手里的银票上打转。
“没什么,”我抢先答话:“天冷了,托坚叔帮我娘买些炭火,娘前些日子着了寒,一直没大好呢。”
“哎,买什么?”赵姨娘的眼里流露出混和着鄙夷的同情:“我房里去年的都没烧完,要不等会让人给你们娘两捎点去?”
我原想推辞,想了想,改了主意:“多谢赵姨娘,我娘闲时绣了几条手帕,若是姨娘不嫌弃的话,明儿个给你送去?”
“那怎么好意思?”赵姨娘乐得合不拢嘴。
“就这么定了,我先回去了,娘还等着我给她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