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58500000016

第16章 逍遥庄周(3)

晚上在老朋友家借宿,主人杀鹅款待。会打鸣而可以防贼的鹅留着,不会叫的没用,就该杀。对于隐士来说,这是个相当恐怖的信号。①

你不许我躲着你,那我就只能调戏你了。就好像你不想来上课,硬是给拘到教室里来了,那总是要来捣捣蛋的。

前面说到了,庄子是轻视语言的,觉得精义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最好不必说话。

但这个境界庄子自己达不到。实际上他说得比谁都多,经常是借着一个小由头,就滔滔不绝讲上一大篇。否则,也就不会有《庄子》这本书了。

知道不该说,憋不住又要说,那就只好追求一种境界,叫作“言无言”。这三个字据说很难翻译,但我觉得也不妨直接上一句大白话——“说了等于没说”。

那话该怎么说?《庄子·寓言》里有过概括。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

重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

这段话,公认很重要。有不少学者甚至认为这就是庄子自己为《庄子》全书写的序言。

但问题是,这些话该怎么翻译,没人说得准。

首先比例似乎成问题,十分之九的寓言,十分之七的重言,再加上天天说的卮言,远远超过了百分之百。当然,这个容易解释:庄子说的很多话同时具备多种属性,既是寓言又是重言还是卮言,就像那首歌里唱的,“十个男人七个傻八个呆九个坏”,肯定很多男人是又傻又呆又坏的,不然十个男人不够分配。

寓言,就是把自己的话放到别人嘴巴里去说。你自己发表观点没人信,放到某大人物嘴巴里说出来,效果就不同了。而且有些容易惹麻烦的话,由大人物来说,也是挡箭牌。我的话你不爱听是吧?不是我说的,老子说的,孔子说的,马克思说的——不爱听你找他们去,别来跟我烦。

照这么说,寓言本不是讲故事的意思,不过是不直接发表意见而假托别人之口。这就要设置对话场景,安排聊天人物,一来二去,自然也就讲了故事了。

讲故事是好习惯。讲道理太小众,而且最可怕的是碰到那种认真的人。有些道理其实以他的智商根本不可能懂,他还非要给自己找一种已经懂了的感觉,那就不知道要把我说的给歪曲成一个什么玩意儿了。你还是听故事罢,虽然这个故事我讲得很悲凉,但是你就当笑话听,但也比讲道理好。

什么叫重言?这个最难理解。是念“仲言”还是“虫言”,也没有统一意见。我是习惯理解为“重复的话”。《庄子》里确实有不少同一句话来回说的情况,似乎有意营造一种不确定感。重复真是件神奇的事: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真理重复一千遍就成了聒噪。

卮是酒器,满了就倾倒,空了就仰翻,总之没准谱。所以卮言指盈缩变通,不着边际的话。

老是说寓言、重言、卮言的结果是有意让庄子显得滑稽。荀子骂庄子,就说是“庄周等猾稽乱俗”。

和寓言、重言、卮言相对,《天下篇》里提过一个相反的概念,叫“庄语”,也就是庄严的语言。

滑稽还是庄严,都是说话方式。另外,根据说话内容可以简单地分为真话和假话。于是产生了四种组合:

1.庄严地说真话;

2.庄严地说假话;

3.滑稽地说真话;

4.滑稽地说假话。

庄子反对庄严,他说: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天下》)

这个世界太黑暗,太肮脏了,你不能跟它严肃地对话。

庄严地说真话,当面痛斥暴君,基本马上就壮烈了。

你要庄严地说话,只能是昧着良心,打起官腔,为暴君歌功颂德。

这是说“庄语”的两种结果:要么成为烈士,要么沦为帮凶。这两种人,都不是庄子。

有这么个说法,一度很流行:“在不能说真话的情况下,要做到尽量不要说假话。”就是保持沉默。

但实际上,想沉默哪有那么容易?不许你归隐,不许你没用,自然,也就不许你不表态。前面故事里的那只鹅,不正是因为沉默而死的?

我想大家上网的时候大概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一个不知所云的帖子,起个标题,叫《是中国人都进来顶》。我顶不顶,和是不是中国人有什么关系?这路标题,不就是要挟人表态么?现在你还可以不搭理他;但如果给他点权,后果就难说了。

在“表态思维”非常厉害的文化气氛里,沉默可以被认为是“腹诽”,是“心存怨望”,是消极对抗。这些,已经足够一个杀罪了。

只有两种人,说真话的余地相对大一点。

一种是小孩。看着皇帝的新装,只有小朋友可以说:“可是他什么都没穿呀!”——所以很多人希望,永远别长大。很遗憾,这不科学。

另一种,就是滑稽的人。比起沉默,滑稽的防御和闪避效果要好得多。

这点也算是古今中外的共识。《国语》中说:“我优也,言无邮。”我一演滑稽戏的,说啥别人都不见怪。莎士比亚的《李尔王》中,也来个“all-licens"d Fool”,即百无禁忌之傻瓜。①庄子和他们比,当然有雅俗之别,但一定程度上仍是一致的。言谈微中,正言若反,也是用滑稽换安全。

比如前面那个树因为没用而活,鹅因为没用而死的公案,庄子的应对,就是滑稽甚至滑头。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庄子·外篇·山木》,下同。)

我把自己搁在有用没用之间。你要杀有用的人时,看我没啥用不构成威胁;你要杀没用的人时,看我还有点用可以装门面,那我就怎么都安全了。

我们可以替庄子举例论证:中国的皇帝,好多死于非命(相形之下,欧洲中世纪的国王,被谋杀的比例低得多)。刘宋以后,有个改朝换代(哪怕是用禅让的方式),前朝的皇帝一般总被斩草除根。因为皇帝这个身份太有用,沾过边的,留着就不放心;法国大革命,拿贵族开刀的热情特别高,虽然当时的贵族压迫远没有中世纪时沉重,但问题是你除了依附王权,别无他用,还占着那么多好处,不杀你杀谁?

但日本的天皇、罗马的教皇、还有好些欧洲国家的国王,政治实权不掌握,作为文化象征却很有影响力。这就是典型的处于材与不材之间,所以能够血食至今。

但庄子自己,对这个状态看来并不满意,所以他说,我活得很累。

后面他说了不累的办法。

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大意可以这么理解:驾驶着道德(这两个字含义跟今天完全不同)飞行器,就不止是“处材与不材间”那个样子了;夸也好,骂也好都是浮云;龙也好,蛇也好随时变化;立场是没有的,上下是投机的;和谐才是标准啊!浮游到了万物的初始状态,把别人当东西,而不被别人当东西,那时候还有谁能累着我啊?

想当年刘老师年轻气盛的时候,一次在一个还算正式的场合,说到巴金的小说。我说:“巴老人很可敬,小说嘛,说实话很差。”这下就把在场的老先生都得罪了,其中一位不依不饶地问我:“你觉得巴金的小说到底有多差?”我说:“我觉得跟郭敬明一样差。”这下又把在场的年轻人都得罪了。

现在想想,这就是太“肯专为”,而没有“与时举化”。其实“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这种问题纠缠个什么劲呢?现在想来,我应该这么答复:人家问我巴金的小说怎样,我就说“巴老的小说反映了那个年代很多年轻人的心声,巴老那时的影响,可不比郭敬明小啊。”人家问我郭敬明的小说怎样,我就说“郭敬明嘛,反正我觉得他写得也未见得比巴金差。”

这就皆大欢喜了,我并没有说违背自己观点的话,他们听着却都很顺耳。真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唯一的问题是,你要是因此骂我乡愿,我肯定只能老实接受。这个乡愿范儿,庄子一方面推为最高;另一方面,他又承认自己没做到。为什么?不知道。不过可爱的大概正是这个达不到最高境界的庄子。

唯逍遥与调侃不可缺

下面好像也应该谈谈庄子鼓吹了什么——虽然我很想放弃这一部分。《庄子》里,对很多人物和境界,当然是力捧的。但那些力捧的话,往往很不好懂,而好懂的部分,我又往往觉得卑之无甚高论,结果不得不疑心自己其实还是没懂,或者忍不住猜他在说反话。

努力够着说两句。

《庄子》第一篇是《逍遥游》,《逍遥游》开篇,讲了大鹏鸟和斥鴳之类小鸟的故事。

鹏飞九万里,穿越整个世界,小鸟觉得它瞎折腾,自己玩跳树枝的游戏,反而更开心。庄子说,这是小和大的分别。同理,往返于郊区市区之间的上班族,理解不了环游世界的人;朝生暮死的,理解不了千年王八万年龟;那些智慧不足的人,也理解不了天才在思考些啥。

魏晋以来,很流行一种解释,说大鹏有大鹏的本性,小鸟有小鸟的本性,各自按照各自的方式去过就好了,不要彼此嘲笑。①这反映了注释者自己的价值观,今天也容易讨大众读者们喜欢。通常优越感极强的思想家们则不喜欢,他们管这叫“庸俗的快乐主义”。

不过从《逍遥游》的文本看,这确实不是庄子的原意。庄子是怎么也不会认同小鸟和大鹏是平等的——就像他鄙视惠施的相位是腐鼠,嘲笑曹商是舔痔之徒。那时候,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和惠施、曹商们平等。

《庄子》这书,还是挺喜欢给各色人等分档次的。只是不同档次该怎么命名,常常比较随意。《逍遥游》里,刨去平庸之辈,把最低一等的智者牛人,叫作“圣人”。然后圣人之上有“神人”,神人之上还有“至人”。但看其他篇目,除了圣人经常是拿来调侃挖苦的之外,神人、至人、真人之类的名词,经常混着用,也没什么严格区分。

绕过这些未加精确定义的概念,我觉得《庄子》很多时候,是把人分成了四等。

最低一等,是被世俗价值观裹挟着过日子的人。这是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他们是傻瓜。

略高一等的,是企图改变世俗价值观的。儒家、墨家的理想人物就在这一等。这拨人是添乱的,他们是自己傻,也逼迫别人和自己一样傻之人也。

再高一等,是鄙视世俗的价值观。但鄙视完了就算,绝不多事的。《庄子》书中如果出现庄子本人,通常就是搁在这个位置上。

最高等的,彻底无视世俗也不需要世俗(所谓“无待”)。站在他们的高度看,一切都是一样的,所谓“万物一齐”是也。《逍遥游》中,描述这种最高境界云: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大意是,遥远的姑射山上有个神人,冰雪一样的肌肤,处女一样的身姿,不吃饭不拉屎,没事满天飘。对他来说,宇宙万物是融为一体的,人类社会这点破事,他断断懒得操心。最恐怖的自然灾害,他感受不到。他身上搓下来的脏东西,稍微加工就变成了尧舜级别的圣人。

接下来,我想说几句特别庸俗的话。

这个最高境界,想想很美。通过心斋、坐忘之类的修炼方式,人在某些瞬间,也可能感觉自己进入了那种状态。但大概没有人能一直停留在那种状态里。所谓最高境界,就是最适合骗子活动的地方。

从这点上说,庄子很老实,自己始终没达到最高,这是他素来承认的。

次高境界,个人感觉是达到很容易,但如果你不是庄子,达到了也没什么意义。

对庄子来说调侃就像庖丁解牛,“进乎技矣”。本来挺粗鄙一事儿,被他玩成了艺术。既精致又简朴,既雄浑又飘逸;鄙视知识但其学无所不窥,打起反艺术的大纛,但每一句话都精彩绝伦;嘲笑观察但捕捉细节如痀偻承蜩;跌跌撞撞像个醉汉,可是左呕右吐,每一下总能喷人脸上……从而在日常生活之外,构成了一个奇特的精神空间。

这才配得上叫“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不然的话,鄙视世界骂倒一切而已,谁不会啊?

【段子为证】

《达生篇》里有痀偻者承蜩和醉汉的比喻,可以证明庄子的态度。

孔子到楚国去,看见一个驼背老人用竹竿抓知了,只见竹影飘飘,精准无比。孔子上去请教,老者说,我已经练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拿自己当断树,拿胳膊当枯枝,除了那片透明的蝉翼,世间万物对我来说一概不存在,所以怎么点怎么有。

同类推荐
  • 一品大明

    一品大明

    梦回明朝,前世金山,交错而成,纵横朝堂。
  • 肥唐

    肥唐

    军医张建因为参加地震救灾工作,遇到了余震之后,穿越到了唐朝末年。元和初年,大唐经历安史之乱之后初定,天下疲惫,百废待兴,张建复生与名将张巡后人张去病之身。回不去之后,张建决定接受张去病的身份,留在唐末,他要用自己前生的记忆与后世的生活来帮助唐末唯一一个英明的君主李纯,来彻底实现他的“元和中兴”“打仗最需要的是粮食,张巡就是因为没有粮食所以才吃人,我做张巡第二,就万万不会再吃人了,所以我要种田。”山河破碎风飘絮,岭南开荒赈天下,张去病去的不仅是人的病,还是国的病。
  • 君子无所争

    君子无所争

    子曰:“君子无所争。”与人无争,其乐融融。与天无争,其乐无穷。
  • 塞上论史

    塞上论史

    本文集是作者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发表的有关英国史、澳大利亚史、美国史、亚洲史以及华侨史80余篇论文、译文中精选出来的,共有33篇。分为外国史和华人华侨史两部分。
  • 史前科技帝国

    史前科技帝国

    一个“超光速飞行”的骗局,将金晓带到了十六万年前。只是这里的人却并不像历史书上说的穿着树叶衣服,拿着简单工具。而是看着电视、喝着汽水、吹着空调。。。。。。等一下,这里的车怎么都跑的这么慢?为什么巡逻的卫兵还拿着长矛弩箭?还有,为什么街上女的比男的要多很多?且看金晓是如何利用自己的知识来改变这个奇怪的世界。
热门推荐
  • 与鬼谈:人鬼情未了

    与鬼谈:人鬼情未了

    一名缉毒警察,一名光绪后裔,一段情,异世恋,许诺言,打破常言人鬼殊途。
  • 境界之理

    境界之理

    几近文字所不能记载的遥远过去,天上诸神为了惩罚滥用假学科技污染大地的人们,降下了灭世神罚,人们在无穷尽的神罚中几近灭绝。直到这绝望末日将步向破灭的最终之刻时,七名被后世冠以贤者之名的人入世了……
  • exo之误爱

    exo之误爱

    哗哗~exo宿舍大门被打开,世勋匆忙的跑了进去,把宿舍找了遍,最后在桌子上看见了三封信,其中一封信上写着勋世勋的勋,世勋已经猜到了,打开信信中内容:世勋对不起,鹿哥不能陪你走下去了,对不起,是我不够坚强,选择放弃,选择离开你们,对不起世勋的眼泪落了下来,他最爱的两的大哥哥都走了,又有谁能够感受得到这种痛,之后伯贤他们走了进来,拿了剩下的那两封信一封是给suho的
  • 流光石转

    流光石转

    “吱呀”一声,门扉开启迎面扑来的是潮湿、腐朽的空气还有黑寂的空间。黑暗阻碍人的视线,即使站在门口也看不清。她在黑暗中摸索,似乎有什么绿光在不远处,她伸手摸去,“啊!”被利器划伤的尖锐痛感传来。“好痛!”绿光变得强烈起来,她定睛一看,绿光中央刻着“楚夕”两个字。她再次伸手,柔和的绿光像是抚平受伤的手,尖锐的痛减轻了,但这时玉石却发出灼热的温度。而玉石上的血诡异的燃烧了起来。接着她看见玉在无限地扩大,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她吸进去……
  • 春空千鹤若幻梦

    春空千鹤若幻梦

    一部《挪威的森林》式的中国青春故事,凄美而浪漫;一曲当下青年人的青春悲歌,迷茫而绝望;一首青春的赞歌,讲述了青年人的坚强与抗争。离别数年后,我前往那一片幽蓝的海湾赴约。晓兰站在岸边,凝望着幽谧深邃的大海。当我一步步走近她时,往事在脑海里一幕幕浮现,卸下的感情又喷涌而出……晓兰心里却始终藏着一个我永远猜不透的迷,时而冷若寒冰,时而柔情似水……邹敏敏像是一只林中小鹿,闯入我的心里。我仿佛迷失于一片沼泽地里……濒临崩溃,晓兰说起了她不为人知的秘密,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之路……“无耻!”邹敏敏狠狠地向我扇一耳光,然后转身摔门而出……人生无非是幻影之虚梦。
  • 一遇冷少误终生

    一遇冷少误终生

    她就像是一只小绵羊一样,一不小心就跌进了早就为她准备好的坑,而等待她的,竟然是一个拥有暴力倾向的残忍少爷!阴晴不定,脾气暴躁……她小心翼翼,就怕一个不小心触怒了这尊大佛。直到有一天,他虚弱归来,气势不在,做什么都要她来帮忙。好吧,就这几天而已,忍便忍了吧,谁让她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呢。可是!上厕所都需要她帮忙扶鸟这是几个意思啊喂!而她念念不忘前男友,更是彻底触怒了他。啊喂!她可是个正经的看护!不陪睡的!少爷你扑过来干嘛?我们不约!可是,听说他每三个月的虚弱竟然另有其因……当误会横生,阻隔不断,她与他,又该如何抉择?
  • 听枫诉说你的谎言

    听枫诉说你的谎言

    “你还好吗?”小男孩不悦地抬起头,对上小女孩浅蓝色的眸子,原先所有的不快随之散去,嘴角扬起一丝不属于这个年纪应有的狡黠,拉过女孩的手,却不是站起来,而是将女孩拽倒在地,看着对方与自己一样狼狈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地起身离去,留下小女孩一人吃惊的留在原地。十年后,你用谎言掩饰一切无奈,又到了枫叶舞落的季节,是不是这次,说谎的人变成了我......
  • 做个出类拔萃的男孩

    做个出类拔萃的男孩

    本书介绍了男孩应有的各种品格,包括勇敢果断,自信、自强,宽容大度、诚实守信等。
  • 重铸大商

    重铸大商

    朝纲不振,诸侯蠢蠢,这是我的王朝。酒池肉林,昏庸残暴,这是我的一生。重生成纣,肆写人生。朕统殷商,谁人可争。愿天佑我殷商,护我社稷。朕当重铸大商,定万世之基,不负众生所托。
  • 夫君强宠:凰女殿下爱不够

    夫君强宠:凰女殿下爱不够

    “笨蛋,回家吃饭去了……”一位妖娆的红衣美男执扇走来。某个正在地上画圈的女子淡淡幽幽的说着:“我只想安静的犯花痴……”--------------很华丽的切割线-----天然黑-风憬沅女主:“饿不饿啊…”“殿下说呢,”身后美如谪仙的男子说道:“难道殿下不知道有一个词叫秀色可餐吗?”这是在夸我吗?不枉,我的自恋啊……此文n多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