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21100000005

第5章 重新安排河山,大寨人用自己的双手改写历史(2)

贾进财就是这样,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活最累,他总是在哪里出现。因此,他也被大寨村民誉为老英雄。由于常年的过度劳动,贾进财的身体也落下不少的病,因为一辈子握锤把打石头,他的手已变了形,这双手,谁看了都会为之感动。许多人都用文学语言形容过这双手,有人形容这双手像“百年老松的树根”,有人形容像“磨损了短了钝了的铁耙”、像“铁一样的老茧,敲上去铮铮有声”;有人形容他那关节大得像“几枚乒乓球”。他由于常年抡锤击石,下肢长期过力地支撑,使他的脚板变得扭曲,尤其是到了晚年,每一个脚趾骨节都粗大变形,第二个脚趾被挤翘起来压在大脚趾上,无法穿鞋,无法行走,最后,竟不得不动手术把第二个脚趾割掉!

1992年5月28日,******副总理******在山西省领导的陪同下视察大寨,当他在贾进财家与老人握手时,******握着那双因为长期劳动已经严重变形、布满老茧的手,心情沉重地说:“你是一个老功臣,一辈子吃苦了。”

那时候在工地上拼命干的决不只是一个贾进财,在征服狼窝掌的战场上,大寨人个个都在往前闯。此时,当年跟随陈永贵在“老少组”里劳动的娃娃梁便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队的队长,他与村支部委员贾来恒等四人在没膝深的大雪里抬着大石头从山上往山下走,一路不知摔了多少跤,四个人滚成雪人,却天天超额完成任务。

大寨人在冰天雪地里大干了27天,比计划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狼窝掌,这个自然界给大寨人设置的一个最顽固的堡垒,终于被攻下来了。

从大战白驼沟到三战狼窝掌,整整过了五个冬春。在这五年时间里,大寨人把七条沟的“命”给革了。在那里垒起了总长约15公里的180多条大坝,修下了两条盘山渠,两个水库,3000多个鱼鳞坑、蓄水池;把300亩坡地垒成了水平梯田;把4700多块地修成了2900多块,还新增加了80多亩好地。

把大寨人艰苦创业的过程说成是战天斗地,一点都没有夸张。从1953年到1962年,十年功夫,他们把200亩梁地大部分围起了一尺多高的地埂;400亩坡地修起了笔直如墙的石堰,变成了水平梯田;7条共14里长的山沟,治理成30尺一坝、20尺一埂的80亩好地;经过土地加工,使原来4700多块地连成了2900多块。在没有水浇、电力和机耕的条件下,粮食亩产量从65公斤增长到387公斤,家家户户丰衣足食,78户有余粮存款。11年中,共向国家卖余粮85万多公斤。

2.营造“海绵田”

大寨人有文化的少,像陈永贵也不过是后来读了几天扫盲班识了几个字。大寨人干事情肯吃苦,肯出力,甚至不怕牺牲。有的人就是在大寨改天换地的劳动中落了疾病,留下伤残,还有人献出了生命。但是如果据此就认为大寨人只知蛮干,不讲科学,那就错了。

大寨村早先流行过一句顺口溜:“这块好,那块好,哪块也不如贾承恩的掏银垴”。贾承恩是大寨村的一个农民,土改前他在掏银垴那里有一块地亩产能打到二三百斤,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产量了。但到后来,大寨随便一块地就比他的那块地原来的产量高。

大寨村的自然条件很差。修水库防洪、灌溉,没有合适的库址。引水灌溉,山上没有水源,引远处河水提水灌溉,扬程太高。而且灌溉只能解决旱的问题。但是,这并没有难住大寨人,大寨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找到了真正的出路。根据当地常年雨量并不算少,坡地、梁地的土层也比较厚的有利条件,采取提高耕地蓄水保墒能力的办法,抗旱、抗涝。即:设法使雨季、雨天既不致造成洪涝灾害,水土流失,又能把雨水保存起来供应旱季、旱天农作物生长的需要,由土壤承担起对农作物供应水分的调节作用。

在土地治理中,大寨人的具体做法是:第一步,修水平梯田、闸山沟淤地,做到“三保”(即保水、保土、保肥),克服水土流失;第二步,通过深耕、深刨、客土和大量施用有机肥料等措施,加深了耕作层,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大大提高了土壤蓄水保肥的能力。大寨耕地疏松的活土层几乎都在一尺左右,就像一层一尺厚的海绵。另一方面,又采取相应的措施,培养土壤的肥力,使土地成为农作物的一个储存养料充足的供应仓库,促使农作物生长,增强抗灾能力。大寨村经过加工改造的土地,经受了一般旱涝的考验,保证了农业的稳定增产。这是大寨人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一条重要经验。他们这种加深土地耕作层,提高蓄水保肥的能力,培养土壤肥力的经验,在农业上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对那些发展水利灌溉的条件十分困难,但常年雨量并不太少的旱作地区,则具有特殊意义。

大寨田,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成为高产稳产的代名词,在以后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各地都在修大寨田,人们把山坡地修成了水平梯田就叫大寨田。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大寨田,并不是实际上的大寨田。真正的大寨田,应该是水平的“海绵田”。

大寨人除了把坡地修成水平梯田,还通过不断深耕土地、连年不断地大量施用秸秆沤制的农家肥,使耕地里腐殖质增加,团粒结构增加,微生物增殖快,结构绵软,十分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发育。这种地,一脚踩进去,像踩在棉絮上一样,国家农业部将其总结为“海绵田”,并在北方普遍推广。这种田,保水性能好,肥力高,抗旱能力强,因此是稳产高产田。

大寨田并非古来就这么肥沃。恰恰相反,陈永贵等大寨人从祖上继承下来的是一小块一小块贫瘠的土地,人们形容当时的土地是:土块打不烂,风吹遍地干,地边白草绣成团,地墙荆棘围了个严。一亩地好年景打不下70公斤粮食。合作化以后,大寨人多采用“土掺沙”、“沙掺土”相互调剂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他们便在增加土壤腐殖质上下了功夫。

他们的具体做法简单说就是秸秆还田。这就是在秋后把玉米、高粱等秸秆铡碎铡烂,然后掺水,拌上圈肥或人尿粪,搅和后用土蒙盖起来,使其发酵。等秸杆完全腐烂后,撒在地里。采用这种办法,每年大约有20万公斤秸秆还到田里,每亩要有250多公斤玉米秸杆沤肥还田,加上其他农家肥,每亩地一年施肥多达80万担。年复一年的大量施用农家肥,使土壤结构发生根本的变化,厚厚的活土层,既松软,又能够吸收水分,这便大大提高了耕地的蓄水保墒能力。山西大同市郊区的农民有一次来参观,用自己戴的毡帽装了一毡帽大寨土和自己那里的土做比较,同样一毡帽土,大寨的土要轻7两。这就是全国有名的大寨田。因为它踩上去很松,所以被称为“海绵田”。

大寨人在土地加工改造的基础上,又抓住了扩大种植玉米面积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发挥玉米的高产潜力。

玉米是当地的高产作物。但是,由于玉米生长需要水肥比较多,过去只有30%左右的好地勉强可以种上玉米。大寨有个老传统,即沟地、肥地种玉米,坡地种谷子,梁地薄地种豆子和高粱。按过去大寨的气候、地力、土质,这种布局安排是合适的,可集体化以后就不行了。以前,地是各家的,豆子烟叶瓜菜都要种。后来地成为了合作社的,各社之间产量竞争越来越厉害,而玉米产量最高,可大寨满打满算也不过200来亩沟地、肥地,要扩大高产作物就得往坡上挤、梁上挤,于是玉米便把其他的农作物都挤跑了。在当时人们生活还普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在农民眼里确实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1957年大寨将80亩种那4种农作物的地减成了5亩,粮食总产量也就由过去的10万公斤增加到了20万公斤,也就是说产量增加了一倍。可豆子少了,谷子少了,还有瓜菜等都减少了。可村民们的生活中又不能没有豆、麻和瓜菜等品种,总不能天天光吃玉米面吧?这一年增产了反倒弄得村民们有意见。

又要产量高,又要花样多,怎么办?他们就搞试验,试验带种、地区间作。先试几分,再试几亩;先试一种,再试几种。几年工夫,他们就试验出了一个新套套,叫做“四不专种”和“三不空”。

“四不专种”和“三不空”是大寨人在种植方式上的一种创新。所谓“四不专种”就是:黑豆不专种,菜不专种,麻不专种,瓜不专种,都带种在玉米地和谷子地里。所谓“三不空”,就是地边不空,地头不空,地角不空。这就是说没有地方能空了。陈永贵算过一笔账:大寨有2900块地,每块地有一道边,两个地墙,四个角,加在一起就有30多亩地,能种7万多株苗。如果按亩产350公斤计算,就可以多打1万多公斤。他把这笔账算给社员们听,社员们觉得是这个理,就按着他说的办了。“三不空”配合起那个“四不专种”,高产把稳了,品种也全了。人们高兴地说:“这是大寨的一件宝”。后来在大寨还有几句顺口溜专门称赞这种种植方法:高垅地掉塄瓜,低龙种小麻,垅堰根底种高粱,大豆满地爬。春天吃菜有芥辣,秋天摘回大倭瓜。

由于搞了“四不专种”和“三不空”,到60年代,大寨村的玉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占耕地面积的65%左右。

3.“三浅”变“三深”

大寨人种田有不少创造,“三浅”变“三深”就有大寨人创造的成分。玉米“三深”种植法,是大寨人粮食高产的主要技术经验。这一套成功的经验,是大寨人总结本地经验和学习外地经验,并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浅”是指浅耕、浅种和浅锄,“三深”就是与三浅相对应的深耕、深种、深刨。

农业合作化以后,大寨人首先抓住了春旱、土薄、水土流失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闸沟垒坝、修水平梯田等农田基本建设工作,初步控制了水土流失。在治山治水、增施肥料的基础上,根据当时当地的需要和可能,扩大了玉米种植面积,并且逐步创造和推广了玉米“三深”种植法,即由秋季浅耕改为秋季深耕,浅种改为深种,定苗后浅锄改为深刨。大寨后来的生产实践证明,玉米“三深”种植法是当地玉米稳产高产的综合措施中一个重要内容。

大寨位于晋中东部海拔1000米左右的太行山麓,是个典型的土石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是:“沟深坡陡土瘠薄,出门上地就爬坡,一亩土地五六块,旱、洪、风、雹灾情多。”全年无霜期仅160至170天,年平均温度9.1度。年降水700毫米左右,但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这里又缺乏水利资源,全是旱地,经常遭受春旱秋涝和夏季洪灾的威胁。过去是“地里上粪地边流,冲走肥土露石头”,水、土、肥三不保,农作物产量很不稳定。

为了战胜春旱秋涝和夏季洪灾,大寨人除积极采用工程措施,闸沟修坝、蓄水排洪以外,还根据玉米的生物学特性,采取耕作栽培措施——“三深”种植法,中心目的是把大部分雨水蓄存在较深的土层里。这样,既满足了当年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又有保水、保土、保肥的作用,把当前生产和长远利益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没有水利条件的土石山区创造了玉米连年稳产高产的范例。

玉米“三深”种植法的主要内容是:秋后深耕蓄墒,变秋涝为春墒;深种防旱、保苗、蹲苗;深刨蓄水养墒、蹲苗。

“三深”种植法也不是一步实现的。1956年秋后收割,陈永贵发现改出来的沟地亩产250公斤,而坡上的耕地亩产好的才150来公斤,差的只有50多公斤。后来他悟出了道理,沟地里每年淤土,土层厚,旱时有水,涝时又滤水。

合作化以前,由于耕畜少,体力弱,秋耕深度只能达到3寸左右。因此当地流传着“三寸三,走遍天”的说法。合作化以后,耕畜多了,为深耕创造了条件。大寨大部分是用牛耕地,不能一次耕得很深。从1954年开始,他们用套耕的方法,前面用一犋牲口犁过去,后面用一头牛走犁沟内,带上去掉犁镜的犁铧,深串2寸,总深度可达五六寸左右。这样就突破了犁底层,使耕作层加厚,促进土壤熟化,增强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变秋涝为春墒,缓和了春旱,为玉米稳产高产创造了一个重要条件。从1954年到1958年,他们用套耕的方法,将大寨土地轮耕过一遍。以后由于活土层已经增厚,并采用了玉米深刨的中耕方法,就停止了秋季套耕。这是一深。

有一年贾承让给一名军属耕地,种得深了,迟迟不出苗,长出来也不好看。而陈永贵种得浅,出苗早,又长得壮。但拔节的时候,陈永贵种的那块地就越来越落后了,而贾承让种的地里庄稼越长越好,一亩地多收了六七十斤。这件事给陈永贵留下的印象很深,也使他对深种有了新的认识。

昔阳一带长期流传着一句农谚:“深耕浅种,强如上粪”。按照这种传统,玉米一般种2寸深。过去土薄肥少,为了利用表层肥土,浅种是合理的。但经常由于春旱,很难全苗。合作化以后,生产条件改变了,需要采取新的栽培措施。

经过试验,大寨改用犁开沟点播玉米。播后用脚踢土少许将种子覆盖,再在上面踩一脚,使种子覆土深浅一致。如果地墒不好,要死踩,踩实,可起提墒作用。如果土壤湿润,要活踩,轻踏一下,以免形成土壤板结,不易出苗。踩后集中穴施沤制成熟的磷肥和条施有机肥料,起到保温和节约用肥的作用。然后再覆土耱平。这种播种方法,在深播的情况下,有利于种子发芽出土。大寨玉米深种的深度,因地因品种而不同。向阳的坡梁地,地温上升快,土壤湿度低,出芽快,适宜深种3至4寸。背阴沟坡地,地凉潮湿,发芽慢,只能播种2寸半至3寸深。活土层薄的种浅些,活土层厚的种深些。这是二深。

玉米深种,在春旱严重的土石山区,不仅有抗旱保苗的作用,而且可以蹲苗发根,控制幼苗早期生长过旺,促进根系下扎,扩大吸收面积,增强后期抗旱能力。因此,深种的玉米后劲大,越长越好,产量高。

玉米深刨是1958年大寨从外地学来的先进经验。当时人们还议论纷纷,有的说:“自古以来用锄头锄地,没有听说庄稼用镬头刨。”有的说:“深刨会刨断根子,跑了墒。”原规定深刨6至8寸,有的人赌气就刨了1尺深。刨后一连10多天不下雨,玉米苗子蹲得好。以后暴雨一来,由于深刨地松,蓄水能力强,一点水也没有流走,为玉米旺盛生长时期需要大量水分创造了良好条件。秋后,深刨玉米比上年增产100多公斤。以后他们就年年坚持玉米深刨,并在实践中发展了深刨的技术。

同类推荐
  • 明末饮食男女

    明末饮食男女

    如果你穿越回了明朝,却发现自己既不会烧玻璃又不会做肥皂,打仗谋略更是白日梦,那该如何是好?不过度YY,饱满的剧情,文字也走平和古典路线,在描写中国博大饮食之余,细细描述最真挚的感情。这里面有男女爱情,也有11爱情,有暗恋,有明恋,有爱而不得,也有爱恨交织。他和鞑子兵,因为救治,而开始;他和赵芳芸,因为那诗词歌赋,而相遇;那恨他的马明诚,却偏偏爱上女妆的他;那爱他的太医,却最终无法得到他的爱。而这一切,就是从一个穿越回明末的男子开始,他叫李拓拓,在明末辽东开了一家做西餐的馆子。每日中午更新,敬请期待。
  • 黑化三国

    黑化三国

    历史的真相未从向后人掀开。当我们明白自己所知的与现实相反扭曲时,你是否还能正视自己原本心中的世界?白陵告诉你答案!他能力不高,智商不突出,但是既然穿越而来,看到了颠覆的世界。那么总要做点什么!诸葛亮神机妙算,为刘备出谋划策?真的?刘备因仁德闻名于世,广纳人才,只为复兴汉室,真的?曹操世称奸雄!他愿意这么做?时代逼人,真是如此?还是禁受不住那从古至今没人忍住的诱惑?
  • 枭明

    枭明

    崇祯九年,大厦将倾!汉家儿郎,热血洒尽!杀不尽的仇人头,数不尽的血和泪!英雄血,枭雄志!三千虎贲在手中,敢上九天揽明月!
  • 雄霸九州

    雄霸九州

    盘古开天辟地,天下共分九州四野,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此为九州,东海、南疆、西漠、北荒,此为四野。自古以来,群雄逐鹿,征战不息,大小势力星罗密布,盘踞九州各处,而在金字塔的顶端,却有四帝七皇,他们如帝皇般君临九州大地,距离雄霸九州,成为千古一帝,仅有一步之遥。天帝张角、枭帝曹操、仁帝刘备、霸帝孙策,此为四帝,南蛮皇蚩尤、混世魔董卓、无双皇吕布、妖皇司马懿、武圣关帝、袁氏一族、项氏一族,此为七皇。少年刘弑,性莽勇,以长子长孙之名继任枭雄刘璋遗下的庞大势力,却遭叔刘阐篡位,被禁地宫,然天纵奇缘,吞下上古凶兽饕餮之果,从此海阔天空,踏出热血九州的第一步。
  • 君临天下之异世重生

    君临天下之异世重生

    待我君临天下,许你四海为家!(非得20个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新书,谢谢大家)
热门推荐
  • 重生命运转轮

    重生命运转轮

    女主上一世命运悲惨,最后心理扭曲,重活一世,不知不觉成为心理变态,与外表冰霜实为可爱萌男的男主相遇,一系列惊悚爆笑温馨的故事就此展开!
  • 为人表率(中华美德)

    为人表率(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魔神之荆棘黎明

    魔神之荆棘黎明

    那一天腥风血雨,他独自坐在空荡凄惨的城镇里,一名少将发现了他,改变了他的人生,多年后,一位从天而降的少女来到了他的身边,他的一切再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魂·咒苏醒、记忆拼凑,在他的意识中,他见到了那名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少年,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少年,在那混沌之初,一柄长矛贯穿了他的心脏,神格破碎,肉身尽毁,贬入地狱,沉睡万年!而万年之后,这名少年,再度让那双异色的瞳孔绽放于地狱的业火中,而他的目的却是,斩杀自己亲手建立的信徒集团——使徒们。
  • 末世苍天

    末世苍天

    破桎梏,战苍天...世界之大,谁知道谁会走多远?
  • 你不是我从小就想娶的公主

    你不是我从小就想娶的公主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战国时代,烽火连天战不休,乱世之中的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该何去何从。
  • 青鸟 小鹿斑比 小熊维尼 丛林故事

    青鸟 小鹿斑比 小熊维尼 丛林故事

    世界四大丛林童话《青鸟》最富于浪漫色彩和象征主义色彩的儿童文学的代表,集知识、智慧、情感和想象于一身的童话梦幻据。《小鹿斑比》一部深刻的“成长启示录”,一部关于人与动物之间平等交流的温馨童话。《小熊维尼》一部最贴近儿童心灵的世界级名著,被译为三十多种语言在多个国家出版,迪斯尼买下版权改编成卡通影片风靡世界。迄今已经八十多岁的小熊维尼依旧可爱。《丛林故事》独树一帜的世界动物文学经典,二十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和最受欢迎的儿童名著。
  • The City of Dreadful Night

    The City of Dreadful Nigh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孕产妇优生一点通

    孕产妇优生一点通

    越来越多年轻人意识到,充足的备孕对孕妇以及胎儿具有良好的效果。本选题旨在对女性备孕过程中夫妻双方需要注意的问题、掌握的方法、活动的宜忌等进行系统介绍,并力求简单完整,一点就通,给每一对夫妇以贴心、细心的指导。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科学性强,实用性强,是众多年轻夫妻向专家学习孕产经验的绝佳选择。
  • 都市仙尊

    都市仙尊

    他叫赵成云,玄意宗万年不遇的天才少年,距离得道成仙已是咫尺之遥,却不料造化弄人,灵魂被封印在玉佩之中,一过近是千年……一场车祸唤醒了他,绝世高手就此下凡,一拳碎骨震魂,更是轻松俘获万千少年心,受尽美色宠溺,万花丛中一点绿!
  • 星际战神第一宠

    星际战神第一宠

    叶云薇的家族是个庞然大物,传承千年天才辈出。作为家族里被千娇万宠着长大的病娇,叶云薇自然是不可小觑的。只是上天给了她强大的后盾,爆表的智商,突破天际的颜值,却忘了给她一个健康的身体。直到她缠绵病榻二十年后终于英年早逝,却重生在一个没爹没娘,孤苦伶仃的流浪孤儿身上。叶云薇的心情是崩溃的。只不过这一世,她有了新的身体,健康的身体!叶云薇想,这大概是不幸中的万幸。既然有了活着的资本,那就一定要活得比任何人都要精彩!(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