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79800000004

第4章 26年新闻改革的回顾(2)

经济体制改革为媒介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外来观念引进带来的理念更新则为媒介改革实践找到了理论依据。“一旦人们发现,自己经验与传统理念不符时,他们就会试图去发展一套更适合于其经验的新理念”。如前所述,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界对信息观念、信息产业观念和大众传播学中的受众观念等一系列新观念的引进和介绍,它们极大地更新了媒介运作的许多传统理念。除了积极引进外来新观念之外,新闻理论界还十分注重“舶来品”与中国国情和中国媒介实践的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媒介特点的创新之路,努力促使新理念在实践中“开花结果”。

思想观念的转化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但对媒介从功能定位到性质、内容、形式、机制等多方面的改革都起到了“催化剂”作用,因此人们才认为中国媒介改革是“由观念的变革来拉动的改革”。

21世纪最初5-10年内是中国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期,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新一轮改革已经启动,全面的制度创新将成为改革的主导方向。这意味着今后媒介改革也将逐步进入制度创新的攻坚阶段,其间观念变革仍会起到引领、支持、强化的作用。

改革围绕政府宣传需要、媒介盈利需要、社会信息需要三者的协调而进行。

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中国新闻媒介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基本属性任何时候不容动摇。新闻媒介必须按照党性工作,新闻事业的改革无论是宗旨、格局还是运行模式都不能背离这一方向。总体讲,新闻媒介只有在无条件完成宣传任务的前提之下履行其他的职能,这是中国媒介改革中最硬性的要求。正如前面指出的,体制变革衍生出的社会信息需求变化是推动媒介变革的社会动因,市场竞争环境中媒介要实现自我拓展的目标,必须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信息需求,谁适应得快、适应得准、适应得好,谁就会在竞争中占先;反之,滞后于社会信息需要(例如党报)或过度超前(如部分专业频道)都必然在竞争中陷入困境。社会信息需求是推动媒介创新最大的动力也是最大的压力。最初,媒介改革带有很强的被动适应社会变革的色彩,自我意识不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随着媒介经济实力快速膨胀和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传媒自我意识猛醒。利益刺激之下,传媒表现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主动的变革精神,这也是目前媒介内部积极寻求新的改革路径、目标的内在动因。中国媒介26年来的历史变迁正是围绕满足政府宣传需要、媒介盈利需要、社会信息需要进行,今后也是如此,这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当三者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中国媒介改革就会处于最佳时期,过于向任何一方倾斜,媒介变革都会出现问题,如媒介的低俗化倾向和从业者专业理念的弱化、媒介盲目多元投资、规模不经济等,都是某种“失衡”的结果。媒介改革要达到理想的结果,必须重新回到动态平衡的过程中去。

媒介改革基本限定在原有新闻体制之下;各个媒体根据自身需要制订近期发展目标,但就媒介整体而言,改革长期以来缺乏总体目标的确定性。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增量”改革,路径选择“自下而上、从外到内、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培植和扩大新体制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力,改革和缩小旧体制对经济的控制力”,从而力图最大限度降低改革成本和社会震荡。这一特点也深深影响了媒介改革。中国媒介改革采取的也是渐进式改革,路径选择采取类似的“自下而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大不同的是,由于媒介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中国媒介改革严格限定在原有体制框架内,决不允许体制外的“增量”。入世之后在新一轮改革中,在全面制度创新的社会变革导向之下,传媒业作为上层建筑中的核心部分,会在多大程度上有所突破、选择什么样的途径,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也正因为媒介改革是在经济体制变革拉动之下产生的渐进过程,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必然折射到媒介上。1978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很强的摸索色彩,由此展开的社会变革本身就带有目标不确定性,这使媒介改革的方向自然也就带有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看到的是:处于竞争中的各个媒体协调政府要求、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制订近期发展目标。媒介改革表现出分散的自为性,但对中国媒介整体而言却缺乏长远的整体的发展规划,媒介管理部门经常根据媒介的最新发展动态制订针对性的决策,但很少也很难主动对媒介长远发展和改革的取向做出设计。媒介改革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每前进一步会产生什么样的连带反应,并不十分清楚。目标不定、走走停停、忽松忽紧,这成为中国媒介26年新闻改革最明显的外部特点。

1992年之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确立,入世之后,这一目标得以全面强化,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目标渐趋明朗。媒介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明显加快步伐,主管部门以较强的行政干预色彩自上而下主动推进改革(如结构调整、集团化、频道化等),一定意义上讲,这是社会总体改革目标逐步明晰在媒介变革中的反映。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新闻改革不但取决于经济体制改革,也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所以,在政治体制改革尚未明朗的情况下,短期内还难以形成完整的改革总体目标。

就目前而言,最紧迫的任务是制订既符合中国媒介特性又能正确适应今后社会变革需要的目标,选择正确的改革路径是媒介管理者、从业者和研究者至今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

26年新闻改革中的问题

改革给中国媒介带来的巨大进步有目共睹,但正因为是在旧有体制和运行模式基本未变的框架之下进行,26年改革也积累了相当多的问题和矛盾,给新世纪的媒介改革留下了艰巨的任务。

结构失衡

主要表现在——

媒体数量过度膨胀,媒介结构小、乱、散,规模效益低下。

26年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媒介市场化浪潮兴起之后,我国媒体数量飞速增长,到1996年结构调整启动前达到最高峰:报纸从1978年的186种增至1996年的2163种;电视台从80年代初的38家增至1996年的2827座(无线电视台961座,有线电视台715座,教育电视台593座,企业有线电视558座),广播电台也从80年代初的114座增至1320座,如果再加上地方政府、党委、广电厅、局批准设立的广电机构2790座,我国实际的广电播出机构有6937座。媒体数量的增加固然可视为新闻业的长足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介市场也相应膨胀。就我国情况看,媒体数量过快增长已形成媒介市场粥少僧多的局面,导致媒体整体效益的下滑。单就报业而言,从报纸种数与平均期发数的比较中足可看出问题:1981年报纸总数已恢复至建国初期50年代、60年代的水平,每种报纸平均期发量在12万份左右,此后报纸种数不断上升,平均期发数相对稳定,这说明80年代初期我国报纸整体效益的上升。但自1985年后,报纸种数上扬势头更加迅猛,1986年超过2000种,1988年高达2322种,1989年后一度锐减,1992年后又持续增长,1996年达到第2个高峰2163种。然而就在这10年间,每种报纸平均期发数却在下降。种数的飙升和平均期发量的下降,恰恰说明市场是有限的,过度的竞争必然导《国内外新闻界动态》,载《新闻业务研究》1999年第5期。

致报业整体效益下滑。广播电视业也存在类似状况,除京、津、沪和东部沿海少数经济发达省区效益较好之外,大批广播电视台,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广告和其他营收并不足以支撑其运作,亏损仍很普遍。1996年后,政府采取了不少治理整顿措施,包括调整报业结构,停办“小机关报”,广播电视推行局台合一、有线无线合并以及大规模推广集团化、频道化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看,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程度。

媒介核心失落,党报出现边缘化倾向。

媒介结构失衡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媒介核心失落,主流媒体弱化,曾长期本应占据媒介中心地位的党报出现边缘化倾向。这主要体现在党报发行量的下滑和党报核心读者群的流失、舆论引导功能的弱化。党报在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达到历史的最高峰,但随着传媒品种的多样化发展,党报垄断格局被打破,媒介,市场严重分割,而长期依赖于公费发行的党报在发行、营销等市场手段的运用和经营理念上大大落后于市场型的新兴媒介(如晚报、都市报、专业报)。党报发行量(尤其是覆盖面大、接近性较差的中央和省级党报)持续下滑:

《人民日报》1981年到1996年的15年间平均期发数下跌近60%,30家省级党报中比历史最高发行量下跌30%以上的达23家。即使在报刊结构调整开始后的1998年,情况仍是如此,时任中宣部副部长的徐光春忧心忡忡地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会议上指出:中央10多家报纸1998年1月的发行量只有两家微升,其余都下降。党报既要面向市场,争夺市场份额又要完成硬性的宣传任务,举步维艰。近年来除了对党报发行继续采用行政手段保证之外,组建集团强化党报的主体地位、解决党报发行带来的经济困难也是针对性的举措,但这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表面的发行下滑更为严重的是党报核心读者群流失引发的党报社会影响力的下降。20多年改革中党报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党报在宣传、报道理念、模式上还长期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理念表现出相当的差距,不能适应新时期受众对指导性需求的转化。握有大量社会资源、承担社会舆论领袖角色的精英阶层(如干部、企事业领导者、中年知识分子)是党报的核心读者群,党报本可以通过影响精英阶层实现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引导,但党报理念、模式的脱节使其常常滞后于时代的需要,失去对核心读者群的影响力,这是比经济压力更大的危险。

发行滑坡,读者流失,影响力下降,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从未有过的严重局面。

同类推荐
  •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做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

    本书介绍了如何成为学生信赖和爱戴的老师,收录了《让孩子走出属于自己的路》、《让学生坐第一排吧》、《给孩子自信的力量》、《给孩子一个积极的认同》、《什么对于孩子最重要》、《想砍哪棵树》、《教师应蹲下身来看学生》、《坐着比站着更辛苦》等文章。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独立学院管理概论》基于激励理论对独立学院的发展进行宏观的研究,主要研究的领域是独立学院的演进历程、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独立学院的组织管理、独立学院的战略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师管理、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独立学院的社会服务以及独立学院的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
  •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MBook随身读)

    同样是初入社会的青年学生、职场新人,为什么他们中只有少数人成功了,而大部分人则归于平庸呢?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能深刻地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本书《20几岁要知道点社会常识》从浩如烟海的各种社会知识中,提取出最为基本、最为必需,同时又最具操作性的常识性知识,从礼仪、法律、理财、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渴望成功的人打开了一扇知识的窗户,让年轻人在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多一些顺畅、少几分坎坷,从而享受惬意快乐的人生,成就一番功名和大业。
  •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谈佛(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热门推荐
  • 枕上游戏:高冷老公的小娇妻

    枕上游戏:高冷老公的小娇妻

    做为一名知进退,识时务的情人,许暖意在听到谢公子准备订婚的消息时,自请离开了。谢公子一脸带笑的看着她:“怎么,吃醋了?”许暖意闻言,十分真诚的说道:“你误会了,我这不是怕你未婚妻知道我们的关系后,会生气,会找你吵闹,所以……”谢公子闻言,黑着脸拉她进了房间。翌日清晨,许暖意躺在床上,扶着腰,忍不住在心里骂道,谢弦这个混蛋,有话不能好好说嘛,非要动手动脚,一夜七次很累的好嘛!
  • 胭脂

    胭脂

    我被猫脸老太追迷了路,躺在坟堆里睡了一觉,意外的得到一个玉吊坠。
  • 冷酷总裁的危险宝贝

    冷酷总裁的危险宝贝

    黎决尘是蓝凝晞一生最大的噩梦!在她大婚的当日,于她的未婚夫公婆之前,他迫使她公演一场真人春宫秀,他不仅毁了她的婚礼,更让她沦为人人鄙夷的荡妇,名誉扫地,然而,这才刚刚只是个开始……为挽救危亡的家族企业,蓝凝晞不得不嫁给这个恶魔,一重重的打击接踵而来.是隐忍,还是奋起反击,是沉沦,还是误解,当真相揭晓,刺痛的又是谁的心……
  • 出土的谜团:地下出土的奇特世界与簇簇谜团

    出土的谜团:地下出土的奇特世界与簇簇谜团

    中华古老的历史,并没有全部记载在浩瀚的史书里;悠久的古文化,也没有全部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往事如烟,岁月悠悠,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有许多秘密深藏在历史积淀的尘埃中,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和破译。历史的长河缓缓地流淌,尘封的古迹变得更加神秘,循着千年古迹散发的神秘亮光,考古工作者掘开那尘封的古土,让一个个难解之谜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 命运旅者

    命运旅者

    游走在原初命运之河,我见证过三国中吕布的骄傲,也曾在火影中布下遮天的棋局,见证过诸帝的荣耀,也曾见证过众神的伟大,我明白耶和华的地位却也了解耶和华的悲哀,我也看见过洪荒众神为了天地,为了众生究竟付出了什么,然而,我却无法对此做出任何改变!!————秦初(本书第三人称)
  •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 启奏父皇:母妃私奔了

    启奏父皇:母妃私奔了

    大婚之日,新娘途中遇刺,坠落悬崖,而青梅竹马的待嫁良人却是那帮凶。涅磐重生,容颜已变,她携手美男归来,却不想那名义上的“夫婿”再次缠上。覆水难收,他以为一句“后悔了”就能弥补曾经所犯的过错?身为帝王,想法却单“蠢”的够可以。然而,她没有想到,身边这个极品美男竟然来头也不小,什么,夜陵王?那不就是邻国那个赫赫有名的战神。不过,他不是许诺过自己白首不相离嘛,那为何背叛自己?果然天下男人一般黑,还是宝宝最忠诚了,对她这个娘亲是百分之两百的死心塌地。既然如此,那她还有什么好犹豫的,两脚踹飞负心汉,从此带着宝宝“逃之夭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请旨承婚:狂傲夫君来接招

    请旨承婚:狂傲夫君来接招

    她本是个安分守己的老百姓,本本分分的小娱记。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兢兢业业过日子。不料阴差阳错,弄巧成拙,一朝穿越。既来之则安之,为了生存,小心翼翼。为了身份不被暴露,她步步为营,玩得风生水起。安史之乱后,歌舞升平,且看一介良民如何玩转大唐。------------------------------------------------------------------“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

    由张珂、张云、石磊主编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各种媒体形态的发展与现状,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当代体育与大众媒介的相互影响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中的体育传播等几个方面。由乔培基教授编写的《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以体育与媒介二者的关系为切入点,从体育专业、传媒专业的角度,阐述了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历程,揭示了二者的辩证关系。同时,全书涵盖了传媒业界最全面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体育与传媒界互动的最新形态。《当代体育与大众传媒》既可作为体育、传媒相关领域从业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可选作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实用教材。
  • 旧闻新知张爱玲

    旧闻新知张爱玲

    本书第一部分是对20世纪40年代上海小报中有关张爱玲内容的爬梳、搜集、整理,有文章80多篇,涉及张爱玲的爱好、趣味、性格等方方面面。这些文章大多不是对张爱玲作品的赏鉴、批评和研究,而是以报纸媒体的立场,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对张爱玲的个人生活、好恶以及他人捕风捉影的言谈进行议论,展现出市民社会视野中的张爱玲形象。本书第二部分主要是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张爱玲研究界的研究状况作一梳理、归纳和考辨、分析,并以综述的方式对张爱玲研究中的分歧、论争进行总结。本书第三部分是张爱玲的年谱简编。张爱玲的年谱编纂一直有人在做,但是一般还显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