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48400000025

第25章 在素质教育的动力结构中把握审美教育的独特本质(5)

由此可见,正是基于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不断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人类才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摆脱原始的、愚昧的、野蛮的自然状态,步入更加文明的社会形态,人类的这种发展历程就是社会化、文化化的过程,即“人化”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教育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其内容在于传递超生物经验———包括在社会中生存的经验和制造以及使用工具改造世界的经验,其目的在于通过促进个体人的形成以促进整个人类的发展和完善,其作用不仅促进了人类生理、心理和超生物肌体的形成、发展,而且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它以不竭的动力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就是在永不停息的教育与受教育过程中逐渐摒弃野性的一面,规范化为社会的、理性的人。马克思说:“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在这里,马克思所讲的人的本质的获得就是教育的结果。

如果说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是一种外在的带有强制性灌输痕迹的活动,那么,审美教育则发生了由外生变量向内在变量的转化,审美教育的内在机制决定了这一转化。前面谈到过美育是工具性价值和未来性价值的统一,也就是康德所说的无目的的目的性,即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外在的教育目的,以看似无目的的形式潜移默化地融会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将科学规律知识以及伦理道德规范准则内化为主体的素质。这个过程是不同于理智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的。理智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要受到外在力量与法则的牵引和制约,尤其是受教育者主体是不自由的、被动的活动,通常主体只有当实现某种外在的目的时才会产生外在的、间接的愉悦。而审美教育中的目的与手段是直接统一的,主体内在情感的需求驱动着主体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因此主体的活动是自由的,并且由于主体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而产生了内在的、直接的愉悦,受教育的过程即是受教育主体满足自身内在审美需求的过程,二者是一致的,从根本上讲,美育的这种内化机制是基于作为教育的外在目的性与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性的高度统一,这样,很容易将外在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受教育主体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并融化为主体的素质。

三、美育在正规文理科教学中的具体存在形态

从美育存在的具体形态看,长期以来美育一直被局限于选修性的或课外的教学活动范围,或许有时与艺术或道德教育有一些联系,但却始终被排除于正规的文理科教学之外。这不能不说是造成美育被冷落的一个根本性原因。我们应该认识到,美育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不同的文理科教学活动中。

艺术类教育形式是最直观的美育形态,这里就不多述了。文科教学以语文为例,理科教学以数学为代表分析一下审美教育以何种具体形态暗含于其中。

语文学科教育是一种“动之以情”的美感熏陶式教育,通过课程的讲授以各种富有情感的审美中介去开启学生的心智,培养健康的情感意识,实现自我美化、自我升华的人生目的。据统计,语文教材中大约70%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其中蕴涵极为丰富的审美成分,包括语言美、意境美、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审美对象的感知和鉴赏,引导学生以此来欣赏自然、纵观历史、体悟人生、了解社会,获得丰富的各类知识,这就像孔子认为的那样,《诗经》不仅能够起到“兴、观、群、怨”作用,同时还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正像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学会什么是美,花木山川的美,城市的美,道德品质的美,等等,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得到深刻的体会。由此可见,文学具有认识作用,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能够借助于艺术形象作为中介手段,不仅可以扩大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对其知识的增长和智力的发展都能发挥潜移默化的效应。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还可以帮助促进智力发展和智能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美育具有提高学生智力与智能的作用,而智力的发展又可以有助于个体思维方式、思维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自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突破性飞跃。这首先表现为,美感的培养对发展人的普通感知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美感是人对自身前面感觉的占有,它决不排斥人的丰富复杂的各种感觉,而是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其中的关键是对人的各种感觉进行审美的提升或升华”。语文教学中的四个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听、说、读、写,对美文的吟诵可以把文字符号转化为视觉符号和听觉符号,而写作则可以把我们的感受、思想经过思维后再转化为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语文教学就是这样不断地通过听、说、读、写将我们的各种感觉、体验与文字符号双向转化,在提高感知能力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发展了人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形象思维能力。想像和联想对于创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审美表现与创造的基础性心理功能。想像在其本质上讲是对于世界的形象化思维,是人们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黑格尔称想像是一种杰出的艺术本领,它能将人们思维的触角带入到现实的最深层之处,使他们发现现实的深刻倾向性和隐匿的秘密,是一种能超出直接提供出来的事物的范围的、能超出现实事物外壳的手段,没有想像,就不可能有审美对象在审美主体头脑中的能动的、深刻的反映;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想像与联想常常紧密结合在一起。语文教学借助于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与创造,是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的教育,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激活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因为“审美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和调动大脑‘右半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两半球平衡协调地发展,扩展了形象思维的活动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中开展的想像作文练习、演讲、辩论以及排练剧本等活动都能有效促进学生想像力和联想力的提高。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不仅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还能推动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我们所说的这种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蕴涵着理性色彩的直觉,如艺术创作中的灵感,科学发明中的顿悟,这种直觉无论对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语文教育通过审美形象为中介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这个教育过程是在教育规律的理性指导下进行的,而且美育的内容中始终贯穿知识的传输,因此这是一个感性、理性交织的过程,所培养的审美能力必然也灌注了理性因素,是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这种能力的开发有助于开启抽象逻辑思维走向直觉的大门,这是理性认识步入自由创造的途径。

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还能够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因素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的特点,这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变得更为直观和富有情趣,消除了抽象思维教学模式的刻板、单调、机械的不足,寓教于乐,调节学生的情绪,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情绪的调动又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动力系统,促使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下面以数学中的几何学为例,探讨美育在自然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存在方式。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数学与美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之后,许多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明确提出数学美的范畴,并对数学美进行了深入研究,认识到美育在其中的具体运用。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儿就曾提出:“我想应当去寻求另外一种包括这两门科学(代数、几何———笔者)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的缺点的方法。”因而寻求两个对象之间的恰当的协调方法正是笛卡儿探寻、创建解析几何原理的美学思想基础,而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是在引进坐标系的基础上把曲线(面)所决定的坐标之间的关系用方程的研究来把握其性质,是数、形结合的最美方式,这是数学发展历史上数学方法的第二次重大飞跃,借助坐标实现了空间几何结构的数量化,使得几何研究由定性走向了定量分析,集中体现了数学中的方法美,即一个美的数学方法是指在解决复杂的问题中表现出的那种使心灵感到愉快的美妙之处。我们的几何教学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其中蕴涵的方法美。解析几何中的形态美更是到处可见,直线、平面、曲线、曲面的各类标准方程所呈现出来的简单、整齐、对称的美,我们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至于那些具有对称性、象征性、奇异性的图形所展现的美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求知的重要动力。同样,解析几何中的真、善、美也是统一的,以善启真,以真引善,以善识美。再如,几何学上的分形就是复杂非线形关系的一种表现方式。因为无标度特性系统具有层次的自相似性结构,它是从此变换下的一种不变性,也是一种对称性,依据简洁性的规则,分析几何为研究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结构提供了简便有力的工具,这使原先看似变幻莫测的各种形象显示出其深层的有序和蕴涵的美,并且,分析几何已广泛应用到了许多领域,如物理、化学、天文、地理,以及医学、生物和经济学等学科。不管怎样说,数学应用是以一种价值而存在的,因此,数学美又以数学理论的应用价值为前提,正如别林斯基所言:“科学与艺术也是为最高的善服务,而最高的善同时就是最高的真和美。”

美育促进知识向素质转化的基本机制(上)

一、左右脑功能的优势互补

国外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我们现在正面临着第三次思维革命———“右脑革命”,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思维方式革命。这三次思维革命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石器时代的人类,只是本能地、直接地面对大自然而维持自身的生存,这时的人类处于没有文字的时代,也就是处于非言语直觉式的思维模式阶段,此时发生了第一次思维革命,即“左脑革命”。这次思维革命以开始发明语言文字为标志,并从此取代了之前的非言语直觉式的原始思维模式,虽然说那时的文字不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文字,但它能够以直接唤起视觉的表象为方式为人类提供有效的交流工具,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向更为抽象的文字符号发展。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飞跃,因为从体积的角度讲,尽管人类的大脑早在25万年前就已经发展到今天的大小,但是人类却一直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时代,直到这次新的思维模式的出现才摆脱了那种低等的境地,人类开始以较抽象地运用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第二次思维革命是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这是人类“左脑革命”后几千年思维模式的延伸。如果说第一次“左脑革命”对人类发展历史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为以最初的象形、图画文字唤起视觉表象而使人类沿着日益抽象化、逻辑化的思维轨迹发展,从而告别了非言语直觉式的思维方式,造就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历史;那么,“计算机革命”一方面给人类文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技术飞跃,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计算机只不过是言语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延伸,人类右脑所具有的视觉形象化的、空间化的、全方位的、情绪化的以及直觉灵活性的非言语思维功能却是未能触及,右脑的这一特长是左脑思维难以比拟的,因此,“计算机革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人工。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右脑革命”,其意义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当计算机大量取代人类从事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时,我们应该重视那些计算机所无法替代的思维能力的开发,即发展人的直觉能力和多视角、多方位思维能力等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也就是开发右脑,这与传统侧重左脑的言语、逻辑的智力教育形成鲜明的差别,由此被称作“右脑革命”。我们倡导“右脑革命”绝没有贬低左脑思维功能和作用的意思,也绝不是因为强调直觉的重要性就要回归到“左脑革命”以前的那种纯粹右脑型的原始的思维水平,相反,“右脑革命”是在前两次思维革命的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吸收前两次思维革命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新的综合,这种新的综合在科学创造及人类的飞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类推荐
  •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

    《胡适治学讲演集·提高》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治学方面的讲演,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职工职业道德与素质教育

    这些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职工文化建设与素质修养的良好读物。
  •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

    本书内容包括:生物多样性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来物种入侵、遗传资源多样性、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公约的履行与国内立法等。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苏]教学论理论发展与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热门推荐
  • 异能者飞仙路

    异能者飞仙路

    身聚神技逆苍天,国破末世烛残年!凡间异变修超能,穿越时空斩大仙!百万轮回将至!世间万物清零!集万家异能于一身,踏破虚空傲一世!幕后主宰是谁,天外天,界外界是哪?异能者斗修真,尘世人战仙神!封印破碎之日,生灵涂炭之时,林雨新征之始。。。
  •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写给上班族的世界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本套书是一套大众流行历史类读物,它描述了文艺复兴前欧洲历史上四个重要的历史片段。本书为下卷,主要讲述两个大事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字军东征及席卷整个欧洲、带来灾难性后果的黑死病。大事件、大人物,在作者笔下,得到不一样的解读,更具传奇色彩。与绝大多数历史书不同,作者用华丽的语言,对历史进行了文学书写,阅读起来戏剧冲突感十足,震撼人心,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 会聊天你就赢了

    会聊天你就赢了

    会聊天的人,把话句句都能说到别人心里去,不会聊天的人,只能任人盘剥。因此,聊天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懂得聊天的规则,掌握说话的技巧,你便能在社会、职场、家庭中如鱼得水,在人生的旅途中自由游弋。俗话说“好人出在嘴上”。人生在世,聊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的成功者在与他人交往时,具有圆熟的聊天技巧。一本趣味口才书,给你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帮助突破语言障碍,从此成为说话高手。
  • 星陨天涯

    星陨天涯

    身为屌丝女,职场处处见风流,难得有情郎,与女共辉煌。
  • 豆童迷仙记

    豆童迷仙记

    一个名叫豆子的幼童,无父无母,平时以青梅为食,以天为被以地为床,只因一次机缘际会糊里糊涂进入古神国第一大帮派北斗门成为一名斗童,而进入北斗门后却一心想修道成仙,不喜尘俗的争斗。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当修道与世俗冲突之时,情感与理智碰撞之际,他将如何抉择?如何才能达到修仙的彼岸?且看本书介绍的一名小小豆童的奋起之路,希望朋友们喜欢。
  • 铁剑云裳传

    铁剑云裳传

    一对青梅竹马的贵族少年,因战乱而失散,各自开始了不同的人生。沈清,在寒江独钓,在忍饥受饿,十年后,他成为无刃孓然沈游尘。云裳,被江负樵作为赌注托付给李轻候,十年后,她色绝天下,艺绝天下,成为风月城主。但是,命运并不会就此放过他们。三个人的江湖游走,三个人的爱情和传奇。江湖,不是梦想之地,那是命运的强加和给予。爱情,是贪欲更是悲悯和恩赐。杀戮,只是为了走出江湖。
  • 天机奇象

    天机奇象

    魏晋时期,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后人多寻不可得,因以之为杜撰,只谓子虚乌有的理想世界而已。却不知桃花源实有之,且是另一个世间——灵界的入口。武陵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那个山口正是灵界发生异象导致结界破裂,后为苦境之主夜灵荒修复,是故后人再寻不得。夜灵荒修复结界后,心事重重,忽接到下人报在桃花源南边水塘的莲叶上,无端出现一个男婴,伴有异光,不哭不闹,众人皆慌,视为异象妖人,意欲溺之……天出异象,结界破裂,莲生童子,天命如何……十六年后,苦境的少城主未央,邪魅男子,偏偏无心;无忧界并蒂莲所生二婴——苍冥,天心,亦已长大成人,据说,苍冥和未央面貌完全相像,据说,苍冥就是未央天生失落的那颗七窍玲珑心……昔日人族浩劫“幽月之战”后,三大恶源魔境、罪境、邪境之首被封印于苦境三百里流沙以西的西华山,而“苍冥未央,世复其昌”又预示了怎样的玄机?
  • 魂魄书

    魂魄书

    那时是深冬,清晨,天寒得很。手下顶着冷风急报,昨夜才到风堂的献宝人华新被杀。他问明情形,立即令人锁堂,到客房打量地上狰狞的尸体。地上的血迹并不多,尸体只在胸前有一半尺深的血洞,再无其他伤痕。客房中除了尸体与血迹,便只有三条足印。怎么会是三条?
  • 天命神权

    天命神权

    当吴梓发现这个仙界跟他在地球上所了解的不一样时,他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仙界不应该是那种金仙满地走,天仙多如狗的地方吗?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凡人,就连神识都可以人造了……撑着油纸伞是怎么回事?穿着短裙制服又是什么鬼?这真的是仙界吗?PS:本书适合任何人群,请放心阅读。
  • 如意书

    如意书

    人人都说,谢六小姐清溪的人生就是一本如意书。她祖父是当朝吏部尚书,她父亲探花郎出身,前途一片光明。她母亲是永安侯府的嫡次女,得丈夫爱重,一连生了三个嫡子。至于她自己,出生时便因龙凤胎的关系,引起不小的轰动,待越长大后,这张脸也是越发地不得了……可当她遇到某人时,才明白,有些人天生就是来克她的。即便是人生赢家,也不好写这如意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