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596400000038

第38章 盛年(2)

我设想一位百岁老人,手臂松弛,动作僵硬地瘫坐,用模糊的视力凝视银幕上长裙翩跹、步态袅娜的少女——那个自己因为陌生,已彻底沦为背叛者和敌人。往日的骄傲,能否成为暮年的支撑?也许我们积累记忆,不过是在捡拾为晚年带来余温的柴薪。

我们是靠记忆养活的。据说松鸦是种聪明的动物,它在收获季藏好松果,并以石子标记埋藏之地;等到大雪覆盖的寒冬,它能找到三万粒果实中的百分之九十左右。假如记忆消失,它将被饿死。

我是提前的老龄者吧?抑或,是一只懒惰的松鸦——我所体验的虚无,是往日懒惰遗留下来的报复。无论怎样,前路坎坷,我们需要坚持活到寂寞的高龄,坚持活到尽头,哪怕无所爱、无所恨,哪怕这个世界剩下的都是陌生人……似乎,那象征峰值的幸福。

今天的我们到底需要获取什么,然后,才能低声说出那个词:幸福?

如果选择早晨七八点钟的上班高峰时间去乘坐北京地铁,你会发现,周围全是年轻人:皮肤饱满,弹力十足,还没有被生活压榨出浆汁。即使空间逼仄,窒息得令人丧失立锥之地,这些被希望支撑的孩子们依然蓬勃。我站在换乘电梯的拐角,观察那些密集排列的脸渐渐升高……活跃的血红细胞将随着地下的城市脉管,输送到各自的劳动之中。我会诧异并猜测,那些消失的中年人,他们此时在哪儿?

在私人轿车的方向盘后等待红灯。在高铁的疾速里闲看财富杂志。在飞机上闭目养神,脖子上套着用于保护颈椎、看起来像是牛马挽具的气垫圈。事业成功的中年人用青春作赌,赢得了今天的舒适与精致。但曾经流泪流汗的咸日子,并非全无踪迹——仔细看,他们一副被生活卤过的样子。许多人的表情疲倦、虚弱,好像有什么东西从生活中塌陷下去。因脱缰的梦想远去……他们脸上留下的,是蹄印践踏过后的凹痕。多数时间都用于应对琐事,真正的美好时光在一生中所占比例甚微。怎能不悲伤?我们把生命中最漫长最宝贵的时间用来殉葬。

席聚一堂的时候,我观察旁边那些阴虚阳燥、神亏气散的脸,一问,却与自己同龄;心惊之下,我也明白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怎样一副模样。还用别人提醒吗?老得这么快,看着镜子我简直想管自己叫“妈”。

我奔波生计,后来那就成了摆脱梦想的借口。一再欺哄自己,熬过某个阶段就好了,未来可以重新扳回道岔,与梦想并轨。然而,所有无聊的事物都擅长生育,不停排出密密麻麻的卵粒,让我穷于应对。渐渐沦陷,我难以克服对自己的失望。有时自问:生活真的盘剥过你吗?还是你自己出于某种恐惧,自觉纳贡,祭献了你的渴望?

时值中年的生活,像在公园的池水里泛舟。因为没有流动的水,即使松开双桨,它们也像鱼鳍一样轻摆在固体的体侧位置,小船随水漾动,不会偏离到哪里去。这是我安全的被豢养的不会碰壁的生活。我知道水里放养着什么样的鱼苗,清理过什么样的藻草。换言之,这是一种没有意外的生活。之所以敢于松懈,是因为,即使随波逐流,我也不会触礁。尽管我经常暗想如何摧毁自己,但止于情绪上的挑衅和释放,与行动无关。

更多的是平静。因更多而廉价的平静。

惊讶与感慨,除了暴露了我们的天真之外,何用之有?历史上太多的残酷倾轧,有太多鲜血淋漓的灾难,我们的生活里一点点花椒粉式的变味处理,根本谈不上人生的辛辣。

以前,一个作家在他的小说里渴死条鱼都引起我不快,更看不得虐杀,以为作家在通过文字施暴获得享乐。如今对这些内容平静看待,我在危险地进步吗?还是获得了职业化的冷静,抑或职业化的麻木?

阅读感受下降,体验的强度下降,我是否还剩下足够的敏感和力量去表达,去继续始自少年的作家梦?

去年中秋,几个写作的朋友小聚。煮酒烧红叶,带霜分紫蟹,都谈到中年的不甘。怀才不遇或壮志未酬的样子,说来说去,是丧失了幸福感、其实看一看我们写下的文字:没有激情,只剩下表达的惯性;有衡量中的委屈,缺乏一种干净干净的愤怒。我们很少自省,总是苛责外在环境的冷落和不公。到底怎样我们才心满意足?在网页的饼铛上,获得一分钟的翻身热度?或者,热衷赢得半径更大的圆形方孔钱作为自己脖颈上的枷锁?是不是我们老了,那么迫切地要领取保障晚年的荣誉抚恤金?我们为什么那样着急地想替历史表态,想为自己的创作一锤定音……那么着急,凿好墓碑上的字,要迫不及待地躺进去一试尺寸?如果是这样,我们的身体和心智已散发着秘而不宣的腐气。

柳宗元写过一种小虫子,它会把沿途所遇尽可能捡拾起来,放在背上负重前行。这种虫子背部粗糙,东西堆积在上面难以掉落,但即使疲惫到极点,它还是不停累加,直到仆倒在地。

人到中年的吃力,是不是因为我们这种形同负重小虫的习惯?一天天、一年年地活着,悲欢交织在发酵的回忆里……安慰的余温,悔恨的遗毒,我们背着越来越重的时光。疲惫也是一种资本吧,至少,它囊括了你为既往生活所支付的体能。

或者沉重,或者虚无。背负的时候,我心怀隐忧,担心自己被过程消耗,无法体验储藏到最后才能享用的晚年自由。卸下的时候,我亦疑虑,稍不小心,自己就滑陷到那种由虚无感构成的黑洞里——所以需要大声说话、饕餮,需要偶尔的张狂,需要夸饰地流露有毒的模样。前半生制造种种错误,后半生反刍和追悔,我是否由此错过与真理相认的机会?可从另一个角度,假如我对自己果真像自己形容中的那样不满,为什么我又如此惧怕成为别人?还是说,我的自恋以一种强力的虚伪掩饰了它自己?也许并非自恋,我只是对成为他人所象征的未知满怀恐惧,我只有在惯性里才能维护某种安全感。说来说去,安全感,大概是世上最不安全的危险物种:它难以捕捉,令人频繁受到惊吓,无法被长久而安然地搁置。

我看着镜子,里面的陌生女性神情混沌——认识四十多年,她对我来说依旧陌生。一个人的脸,如同时间手中的橡皮泥,被随意捏制……但愿我们的皱纹是神留下的指纹。

可能越老,我们越热衷在残羹岁月中,享受怀旧中的余温。然而,无论怎样爱恨痴缠、颠簸起伏的一生,从更宏大的时空来衡量,我们的命运轻盈,不比一只昆虫的骨灰重多少。想起美国著名作家兼记者亨特·S·汤普森,他的个性张狂,烟不离手、酗酒、吸毒,他几乎是在挥霍一生。传奇的汤普森先生死于六十七岁,临终时刻他在与妻子通电话,心平气和,谈着谈着就朝自己开了枪。汤普森的遗愿是将自己的骨灰填进炮膛,在空中炸散——最后他卓尔不群的葬礼果真如此举行。后来,这种别具创意的告别被越来越多的效仿者继承。焰火华丽,照彻暗夜——那是上升到高处的骨灰,最后的璀璨。

年少时,我以为自己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起义的灵魂,我以为它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现在我看到自己不断的松懈、妥协乃至姑息。我甚至把对自己的纵容视作学习宽容。不原谅自己也是小气的表现吧?我像一块易于变脏的木头,是否需要不断刨去表面,才能露出新鲜的花纹?在灵魂的贫瘠之地,我能否艰难地掘进,找寻幸福的矿脉,并把它作为一种终身制的努力——由此我才能获得亮度,获得来自内心的光源?

小时候因为胆怯,我总是把灯绳拴在床头。绳子很细,棕色的,韧度足够。半夜醒束,害怕的时候我只要拉动绳端,房间里就充满咒语般即刻降临的辉煌。不是童年了,我不可复得那种奢侈的明亮,但依然可以拥有缓慢而柔软的烛焰。我应该更乐观地看待黄昏以及随后而来的幽暗吧?或许说,我必须如此,别无他途。所谓乐观,不是喧嚣而外在的生存主义口号,而是作为一辆老车,如何努力,把维系运行所需的动力保持在低油耗的水准上。

许多年以后,一个邻居告诉我,余姐姐死于胰腺癌。得知死讯之前,我们从无联系。我早就忘了那双焦糖色的眼睛,忘了记载在她瞳孔上、时间最初的刻度。她是否体验过足够的爱憎,见识过足够的恩怨,她是否获得平衡后的安详?我看到了祝愿里面的内容,原来,它藏着一枚小阴谋般黑硬的仁儿——所谓长寿,不过是有幸见识过更多的死亡。

月亮像只笨手笨脚的闹钟。时间老了,落叶松掉落了它的指针。我不知道,晚年是否就像一盘渐渐凉掉的晚餐,但我明白,必然存在某个转折的时刻,老,不再成为耻辱,而是一种可供炫耀的沉甸甸的资本——它就像跑完整个赛程才能赢取的荣誉。

尽管走过必然的弯路,对于未来,我还是一无所知。但生活还是教会我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不要迷恋那些看起来伟大其实愚蠢的东西。比如,对那些年轻时被分外轻视的东西,我已学会另外的理解。甚至针对他人的妥协,我亦抱温存——关节般的屈服,也不纯粹是弯折,也许是为了压力之下持久的支撑。既然我自己都不具备向死而生、虽败犹荣的那种披靡,我要求他人就是一种苛刻的勒索。

生活中充满不等式,无人能在跷跷板上享受安逸的睡眠……我们起伏,变化,渐行渐远,但愿我们由此获得动荡里的生机。

每年,我都是春天以后才开始自己晚上的散步习惯。我早不愿承受严苛的锻炼,只能维护温暖中的养生。其实散步只是借口,我迷恋的是微温中的遐想,是草木葱茏的气息,是夜间笼罩一切的月色和星空……仿佛自己正和静谧的事物一起发光。

繁星满天,童年的我曾从那里倾听天籁。当中年的我再次仰望,星空——大神打开了表盘的内部,浩大时间在其中精密运行。对渺小个体来说,分秒从身边流逝的,每瞬都是永恒。个体是难以构成计量单位的,星空下的整个人类文明不过是落入钟表的一粒微尘,我们,极小的目不可视的细菌,我们只是彼此知晓而不能被神明的肉眼所注视。我们短暂。也许,正因为必然的告别,我们才应对病床上的余生给予温柔的善待。

爷爷那只康恩贝牌老怀表竟然还可以走动。它挂在那儿,像枚私属的小月亮,黑暗中泛着珍珠色的晕彩。滴答滴答,时间的涟漪,渐近我心脏的节奏。

我们都是上帝的机械玩偶,他在我们体内设置精密的发条和血肉。走动吧,克服空气和路途上的摩擦,克服秘密的锈迹。

……这是子夜,这是盛年,时间与河流的中游。即使略带倦意,即使木刺划进指端,我有必要勉励自己不放开握桨之手。

原载《大家》2013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历史纪实散文,用纪实的手法记述了贵州清代明贤高廷瑶和他的后裔高以庄、高以廉、高培谷、高可亭、高言善、高言志等人生平事迹。
  •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彷徨:鲁迅作品精选(感悟文学大师经典)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唐诗三百首译注评

    中国诗歌有三千多年历史,唐诗为诗歌之高峰,许多唐诗至今仍盛传不衰,脍炙人口。唐诗选本众多,至今最流行者乃蘅塘退士所编之《唐诗三百首》,其后无论如何翻新重选,均无出其右者。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 、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 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 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是谁在唱歌

    是谁在唱歌

    本书为杂文、杂感集,书中许多文章为作者对一些事情所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观点,本书语言流畅、情感真挚。
热门推荐
  • 魔武苍茫

    魔武苍茫

    黑白之间,是非对错,我以冷眼笑看这红尘如梦。江山如画,美人如诗,我以真心守一生刻骨铭心。尸山血海,白骨铺路,我以热血谱一曲乱世豪情。诸天万法,仙魔一念,我以本性修万古道法御天!男儿气血,方正如刚,热血向天,剑指苍茫!任这世间人心叵测,世态炎凉。我有冷血断锋芒,也有柔情化寒霜。
  • 仙葫梦

    仙葫梦

    俯仰天地,三千大道,我只问一句,可得长生么?
  • 橘子硬糖

    橘子硬糖

    八岁那年,他们第一次相遇他搂着无助的她,轻声安慰二十岁那年,他们又在一次相遇,却依旧物是人非“别怕,那是天使的吻痕。”“一粒橘子硬糖,好了,我们一笔勾销了哦”调皮的笑容,淡淡的糖果味,弥漫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 过站不停

    过站不停

    从不同的方面展示,记录,刻画了异乡少女的内心世界,寓意当代社会转型时期的城乡差别,同时告诉我们,世道人心可变,真情永生难忘。也在《猫眼》里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探讨的社会思考: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却无意侵害社会他人权益,类似这样的“灰色现象”,富有良知的我们当如何面对?通过“穿越”的手笔,在《梦里依稀见过你》里作者透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态度,以及对幸福人生、光明世界的积极追求。《拾荒者》想要表达的,是当一个人贫困荒凉一无所有的时候,亲情和牵挂会成为其平凡生命全部的价值和意义。
  • 覆灵

    覆灵

    小说简介:神灵,邪灵,万物之灵。控魂,修灵,万古覆灵。正邪之魂握于我手,天地万物困于我心,自古以来灵神便是灵舜大陆传说中的存在,消失在大陆已有数千年,可是当一个平庸的修灵者拥有了远古最强灵神的本源,那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是一个颠覆灵魂之人踏上征程的故事。)
  • 半途而废

    半途而废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居民都被外貌的表相所迷惑。那些生来不是那么美丽的东西,被剥夺了很多权利。如果说,只有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那么长得不好看的人,剩下的岂不只是一个潘多拉的空盒子,连“希望”也飞了。潘多拉的空盒子系列7。
  • 命格之道

    命格之道

    五行大陆,命格当道。然命格有三,天格、地格及人格。中,天格主神,修灵魂;地格主气,修法力;人格主精,修体魄。传说,天地人三格中任何一种命格之道修炼到极致都能突破命格限制,凝聚神格,从而逆命成神,成就无上神位!
  • tfboys之那些年的事

    tfboys之那些年的事

    这本为美艳的处女作,写得不好多多见谅。希望大家能够告诉我这部小说缺点、优点。谢谢
  • 惹火小邪妃:腹黑王爷,来壁咚

    惹火小邪妃:腹黑王爷,来壁咚

    【女强宠文1V1】当叱咤风云杀手界的无冕之王重生于养尊处优废物小姐身上,会发生何等惊人眼球的事情?废物?看她玄气爆表,亮瞎你的狗眼!虐的渣子白莲花哭爹喊娘,就连那魔兽之王臣服她的脚下!你不服?拳头教你做人的道理,打到你服!涅槃重生,凤临天下,她要的便是张狂一世!妖孽美男?统统靠边站,我家有个大醋坛,挥手间强者灰飞烟灭!抱棵大树好乘凉,她没有想到付出的代价却是夜夜被压,妖孽魔君索取无度!“娘子,听说你最喜欢我的财大器粗?”再次被压,某女揉腰怒吼,“我要休夫!你个变态!”当腹黑碰上变态,天下无双的一对,要的便是宠爱一生,携手看尽世间繁华!
  •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大学生新入职场心理,以及大学生现实生活的各种复杂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