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1100000001

第1章 保生大帝信俗(1)

保生大帝是闽南土生土长的神明’生前姓吴名本(另一说名为“卒”),北宋泉州府同安县人,宋太平兴国四年三月十五日(979年4月14日)生于同安县积善里白礁村(现属龙海市)。当地人也称他为“大道公”或者“吴真人”。吴本以其出神人化的医术和慈悲济世的仁心赢得人们的爱戴,在去世之后不久,当地百海沧青礁慈济宫姓为其立祠供奉。之后又得到官方支持,在其出生地白礁村和升天处青礁村东鸣岭分别敕建宫庙,当地人根据地理位置分别称为西宫和东宫。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生大帝的相关传说不断增益,很多与医神无关的传说也都被附会到保生大帝身上。其神迹已经不限于医术,延展到保境安民、祈雨祷福、御寇弥盗等;其神格已经不限于医神,而开始向保护神转化。这种转化与保生大帝信仰在闽南地区的传播同步进行,在整个闽南地区形成了以东西宫为中心的信仰网络,并随着闽南移民的步伐延伸至台湾及东南亚。

史传吴本自幼颖悟,立志学医,以普济众生为己任,访求名师,精心钻研,故精通医术及“三五飞步”之法,不受室,不茹荤,结庐于青礁岐山东鸣岭下龙湫坑畔,凿井取泉,采药炼丹,为民治病莫不妙手回春。他为人治病,上至官员,下及庶民,不分贵贱,按病投药,不受奖赏,不索酬谢。遇漳、泉二州瘟疫,吴本偕门徒深人疫区,治人无数。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遐迩闻名,人称其为真人,尊为“神医”。宋景佑三年五月初二日(1036年5月29日)吴本因上山采药,坠崖谢世。

吴真人谢世后,民间谥为“医灵真人”,于龙湫坑畔建龙湫庵作为神仙供奉。南宋绍兴年间,由乡绅吏部尚书颜师鲁向朝廷奏请获准立庙,即今青礁慈济宫、白礁慈济宫。由于吴真人神灵显赫,得到累朝褒封,宋天圣三年(1025)封“御史太医妙道真人”;乾道七年(1171)赐庙额“慈济”,谥曰“大道真人”(今俗称大道公);淳熙元年(1174)敕凡立宫处,皆书“慈济”悬挂之;庆元二年(1196)封为“忠显侯”;开禧二年(1206)改封“英惠侯”;宝庆三年(1227)增封“康佑侯”;端,二年(1235)封“灵护侯”;嘉熙三年(1239)封“正佑公”;嘉熙四年(1240)改封“冲应真人”;淳佑元年(1241)诏改庙为宫;淳佑五年(1245)封“孚惠真君”;德佑元年(1275)封“孚惠妙道普佑真君”;明洪武五年(1372)封“昊天御史医灵真君”;永乐十七年(1419)封为“恩主昊天金阙御史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史称保生大帝。有关保生大帝的历史文献,除《同安县志》、《海澄县志》、《泉州府志》外,还有南宋嘉定二年(1209)乡进士杨志所撰《慈济宫碑》、南宋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元蒲寿晟《龙湫青礁宫》词、明胡宗华诗《游青礁东宫》、清杨浚《四申志略》等。

闽台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潮湿,漳泉台湾自古以来都被视为“瘴疠春冬作”的是非之地。环境的恶劣,在缺医少药的年代,保生大帝信仰得以普及。

保生大帝信仰随着闽南移民的播迁而遍布闽台及东南亚等地区。可以说,有闽南人的地方就有保生大帝信仰。自郑成功率军拓殖台湾后,保生大帝就成为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保护申,其香火遍及台湾全岛,在台湾仅主祀宫庙就超过四百座。祀奉信仰保生大帝,被海峡两岸信众称为“慈济精神”。据称台湾信仰保生大帝者数以千万计,神缘广泛,影响深远,被视为两岸宗教文化交流、联系乡亲情意的金桥和纽带。

早在明朝,每年农历三月十一日,在台南学甲前头寮,都会举行盛大而隆重的谒祖祭典仪式,隔海遥祭大陆祖先。通常由台南当局领导人来担任主祭人。祭词中“伟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祖德宗功厚,子孙岂能忘”表达不忘故土、怀念感恩之心。这种以保生大帝为载体追念大陆的盛典已历三百多年,代代相承,从不间断,体现了中华文化不朽精神,也是民间道德教化的学堂。

保生大帝信俗的内容主要有两类(祭祀类和卜签类。祭祀类有请神分灵、进香乞火、绕境巡游等形式,祭祀活动有庄重肃穆的官方祭典,也有活泼热闹的进香巡游;卜签类分药签和灵签,药签上的药方基本符合药理,简洁、方便、有效。

世界上大部分民俗信仰都有祭祀活动,信仰保生大帝的祭祀活动与青礁慈济宫有关的主要有:祭典(诞辰)、米龙升天(忌日)、请神、进香、巡境等。

1.祭典:青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祭典仪式既循古制又有创新(其双语(通赞分别用普通话、闽南话司仪)、双主祭(大陆主祭一人,台湾主祭一人)便是一大特色,充分体现了海峡两岸同崇的盛况。

帝德泽民,民必颂之。行祭地点设在祖庙广场,祭典过程约五十分钟。在规模上,采取的是大型祭典,即行祭人数为501人(其中主祭2人,陪祭人199人,同祭人300人,与祭者均为两岸同祀宫庙代表);形式上,采取的是古代官方祭典礼仪,服饰上以黄、红、蓝为主,均为古代宫廷服饰,凸显祭典的帝王之势祭典围绕“三献”为中心,分《迎神》、《初献》、《再献》、《终献》、《送神》五个乐章。迎神时,威风锣鼓震天撼地,礼炮轰鸣以示声威,仪仗队54人,旗、伞、牌、戟,威风凛凛。初献献果、再献献花、终献献茶。庄重严肃典礼之后,接下来便是典雅活泼的娱神歌舞。舞生身着宫廷服饰,舞姿别具一格,既有阴柔之美,又充满阳刚之气。送神时,乐生献唱赞歌《保生大帝颂》,歌词富有哲理,歌声浑厚,韵味宜人,极具地方特色。宏大的气势、庄严肃穆的礼仪、优美多姿的宫舞、典雅凝的古,人特的。

与通常在保生大帝诞辰日举行的祭典相呼应的祭祀典礼还有米龙祭拜,它在大帝得道日(农历五月初二)举行。因是为纪念保生大帝升天,祭拜仪式十分隆重,祭拜过程达2小时,场面非常神秘壮观,整个活动时间多达3天。其祭拜仪式过程如下:忌日之前,用3000斤大米在庙前广场制作成长12米,高约20-30厘米的盘旋状米龙,米龙一端安上事先做好的彩扎龙头,再在米龙周围铺红绸布;忌日那天,米龙前置香案,香案上放信众的敬物;仪式开始,理事们用笔蘸鸡血分别在米龙的龙头、龙身、龙尾处点一下,象征米龙逐渐神化;请祖庙主神的神灵到米龙处,改用白鸭的血在龙的身上点化,到另一殿保生大帝神像前,道士念祷文咒符的同时,理事们跪拜(三跪九叩首)再在神明头上画龙点睛;信众一起烧金银纸(冥纸),鸣鞭炮,象征保生大帝游云升天去了;三天拜祭完毕后,附近村庄的广大信众赴米龙现场分龙米(称肀安米),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信众将此米带回家后煮成饭(或粥)全家尽行吃掉,绝不能出现剩饭倒掉的现象发生,否则即意味着浪费天物和不虔敬。

2.请神(分炉):为满足异地信仰保生大帝信众的要求,各地首次建造保生大帝庙宇日寸,都要到祖庙或其附近已立的保生大帝庙迎请保生大帝神明(一般是求取香火,即香灰),这请神,或称分炉。

请神有较严格的祭祀程序。到祖庙的请神方事先要备好保生大帝神像、辇轿、旗幡、锣鼓、香炉、香火、大米和敬物(三牲五果)。在选定的日子(一般在农历的1至3月),道士带上数量不等的信众到祖庙祭拜。慈济东宫这座祖庙沿袭至今的请神祭祀仪式先后顺序如下:(1)将带来的新神像置于祖庙神像旁;(2)信众在神案上献摆大米、三牲、五果等敬物,然后进香;(3)信众跪拜,三跪九叩首;

(4)主祭人念祷文,祈求平安;(5)请火,将祖庙香炉中的部分香灰置入带来的香炉中;(6)烧香纸,鸣鞭炮;(7)向祖庙交添油款和捐款;(8)祖庙送有关神明资料和灵符给请神方;(9)分炉的神明乘着辇轿在旗幡的掩拥下和锣鼓声中回境巡游并祭拜,所经敬奉该神明的村庄沿途巡游,祭拜仪式与祖庙大致相同。

3.谒祖进香:已分炉于各地的保生大帝庙定期或不定期要组织信众到各自祖庙举行谒祖进香活动,其意是到祖庙求得神火回乡供奉,以示不忘神缘关系附近乡镇每年举办,路途偏远的三至五年举办一次。举办时间在保生大帝的诞辰日前,即农历一月至三月。规模最大的要数海沧青礁、东屿等村,村民自发组织,抬着自己制作的蜈蚣阁前往慈济宫进香,人们用如此隆重的仪式来表示自的信和,在路病,同时弘扬劝善戒恶、扶危济弱的精神。

4.巡境:分炉于各地的保生大帝庙所在村庄,许多地方在元宵节前后还抬着乘坐辇轿的保生大帝神像在所在村庄辖域内巡境。他们把保生大帝奉为境主、保护神,请出庙外巡境,以示驱邪逐疫,以求地方上的安乐。巡境前,家家户户大扫除。巡境时,道士请出保生大帝神像后,旗幡、锣鼓在前,乐队、表演队跟随,神轿垫后,信众在神轿前后护拥,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轰鸣,不时杂有铳声。到主请的自然村时,神明安放在预先搭好的神台上,信众们纷纷带上香火、敬物前来祭拜。在巡境期间,所在自然村白天和夜晚都有戏班在演戏。

5.跳火盆!厦门地区除了东宫祖庙外,一些保生大帝庙还有跳火盆的习俗。

相传保生大帝在世时,某日出诊回青礁住处的路上,突遇老虎挡道。他止步观看,觉得老虎无伤害之意虱似有所相求。于是,保生大帝近前观察,发现老虎口流唾液,合不拢口,仔细查看,是虎喉卡着一块骨头,悉知老虎是找他救治。出于怜悯之心,保生大帝取出一段戒尺,顶着虎口,伸手巴卡在虎喉的骨头拔出,救了猛虎一命。于是,猛虎感悟,遂追随大道公护法,成了正果。所以,闽南所有保生大帝宫庙虎,虎。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供奉虎爷的宫庙举行跳火盆的祭祀活动。前一、二曰,宫庙执事和一帮青年用小辇抬着虎爷向宫的周围店铺、民居乞讨柴火,积累到数百斤。到元宵节那晚,将柴火堆放在宫庙前,少则一堆,多则两三堆,此时,

同类推荐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文学文献(兰州历史文化)

    文学文献(兰州历史文化)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长夜难明

    长夜难明

    他曾是个沉默的年轻人,也曾向往平静的生活,可头顶的乌云却始终如影随形。他看过禽兽的灵魂,也发现过那些善良的心灵,在罪恶泛滥的城市,长夜始终难明,他用他的生命在寻找,在洗涤,在为自己当年的自私赎罪!
  • 我爱男闺蜜

    我爱男闺蜜

    将父亲气死的前男友消失已久,突然传来死亡的消息,去填坟的路上遇到男神总裁从此爱的一发不可收拾。婚礼前夕,新郎突然消失,无奈请帖已发,酒店已定,一切都已安排妥当只缺新郎一人。取消婚礼?不……挣扎过后,拨通多年未见的巨星男闺蜜电话:“张汕宇,明天我结婚,新郎暂无,你愿意娶我吗?”他是她的男闺蜜,她是他多年来隐藏在心底的秘密。岁月变迁,阴谋被戳穿,男闺蜜与男神总裁签署的黑暗协议浮出水面。一场华丽的爱情纠缠,从这一刻开始重新洗牌。
  • 全民修仙时代

    全民修仙时代

    天降鸿蒙之光,世界发生改变,全民修仙时代到来。建宗立派,天降异魔,武道大会,诸国征战!位面融合,天地一体。夏荐修炼守护之道,但身边的让似乎都想让他做一个坏人?守护道心破碎,超脱道心凝聚,夏荐的魔道时代开始来临,可为什么做坏事总是不能成功呢?纵横地球,屠戮异界,看夏荐的魔道是怎样炼成的!··················第二时期简介!
  • 盗墓诡事

    盗墓诡事

    我叫张小天,为了还债,无奈走上盗墓这条路。从地铁工地的古墓中得到一枚残缺的玉如意,从此之后,厄运缠身……
  •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

    分六章介绍孟子、孙武、孙膑、吴起、尉缭、墨子等先秦诸子的军事思想,重点在军事理论、战略谋略方面的研究。并对诸子军事思想的异同和特点作出了分析研究。观点与材料结合,史论结合,内容有所创新。
  • 漫无目的

    漫无目的

    就是一本很无聊的故事,如果有人来看的话真是感激不尽呢
  • 宝具

    宝具

    白暮是个纵具师,高贵的职业。小成熟,小腹黑,就是心有点点冷。七曜大陆上,他只是个小人物。但是他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和大人物作对!“你怎么想的?”路人甲问。“什么怎么想的?”白暮很好奇。“就你干的那些事。”路人乙补充。“啊~只是想凸显一下存在感啦。”白暮答。“你难道就不怕死?”路人丙。“呸!反正哥哥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没打算活着回去!”白暮一脸不屑,心里却在嘀咕:“其实还是挺怕滴,我其实也不想啦。。。。。”PS:新人新书,请多支持!作品前期每天一更保底!看收藏和推荐加更!月末有爆发!
  • 爱上两个不同的你

    爱上两个不同的你

    伍美娜只是一个16岁的高三学生,在雪地里翩然起舞之间识得雪精灵,并与其签订契约。在经历友情爱情之后,才终于认清自己心中愈演愈烈的心动,才知道多想跟他在一起,才知道失去他是多么的痛苦,就像失去了全世界;在得知他灵魂的去向时,伍美娜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异时空之旅,她真的能找到他吗?他会与她回21世纪吗?本文原名《遇上精灵,遇上爱》,现改名《爱上两个不同的你》细节有些修改
  • 清代学人列传

    清代学人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