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58400000003

第3章 小说(2)

她敲开那扇陈旧的木质门时,邬素梅全家正在看电视。她未来的嫂子,一个白净面孔的苗条姑娘正坐在沙发上,邬素梅的哥哥殷勤地挨在一侧,苗条女孩幸福得全身上下流光溢彩。葛小玲有些后悔,不该闯进这个幸福的家庭。邬素梅热情地拉着她的手问这么冷的天怎么独自出门。

她含糊地说出门买点东西溜过来看看她。邬素梅说她的手冷得像冰块一样,说完麻利地给她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要她喝下去,并埋怨她出门为甚不穿个外套。葛小玲的泪水悄悄在眼眶涌动,她忙站起来说要快些回去,怕志伟在家担心。那一瞬间,她奇怪自己说谎居然说得溜圆。邬素梅羡慕地说小玲,志伟对你真好。

几年以后,当葛小玲对邬素梅说了那次冬夜到她家的真实原因,邬素梅拉着她的手,眼圈儿忽地一红说,小玲,你真不该这样,对我,你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葛小玲走出邬素梅的家,街上已静无一人。电影院门前仍是灯火通明,小吃摊前,只有不多的几个人在埋头吃饭。静寂的街上回响着电影里主人公清晰的对白声。

风飕飕的刮过来,街上的废纸片在脚边打着旋儿,划出哧啦的声音。

她缩了缩脖子,将双手抱在肩头。她觉得自己真不如那鼻子尖尖的小三毛。她下意识地停住脚步,发现自己又走进那条熟悉的小巷。巷子里漆黑一片,她有些害怕,正犹豫间,忽然谁在背后将她猛地抱住,她不由冒出一身的冷汗,待闻到刘志伟熟悉的汗腥味儿,泪水再也忍不住倾巢而出。

刘志伟觉得自己倒霉透了。

三十多年来,他不记得自己干什么顺畅过。闲下来,他总结出一条经验,人生就像乘车,如果你在哪一站搭错了车,那最终的行程就会偏离方向,离你最初想到达的目的地愈来愈远。他自己就是个例子。读高中时,他在班上的学习成绩永远是前五名。他并不是一名用功的学生,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篮球场上。高考时,他考取了邻市的一所中等专科学校。他记得母亲当时为他收拾行李时说:“伟,妈总算不愁你今后的工作啦!”刘志伟心里感到高兴,甚至有一些隐隐的自豪,他们班里总共才考取三名,有两名是省城的一所高校学生。不过,就这他也很满足。

落榜的同学们垂头丧气,看他们几个兴高采烈的样子,眼里流出的全是羡慕。

刘志伟到学校报到后,原来那股兴奋劲儿顿时烟消云散。简陋的校舍和坑坑洼洼的操场离他想象中的美丽校园相差甚远。他给母亲写信说不想在这所学校读书,他要回去复习,明年重考。平日柔弱的母亲在回信中斩钉截铁:“如果你硬要坚持回来复读,那所有的费用你自己解决。”

他十岁时父亲便去世,母亲在县办五金厂上班,一个人的工资要养活他们姐弟三个,在他记忆中,尽管母亲身段苗条,却从未穿过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如今他考取学校,毕业后就能分配一份工作,不用在家呆着,母亲怎能允许他信中的决定?话说着容易,明年再考,万一考不上怎么办?

刘志伟理解母亲的难处,此后再没有写过类似的信件。

高中时的老同学“瓦片”倒是经常给他写信,报告他们那些同学的动态。刘志伟知道“瓦片”和“耶利亚”通过招工考试,已被招到县金融系统和保险系统。刘志伟在心里替他们高兴。都是要好的哥们儿嘛!

那时他并没想到,他们已经分别搭上两列驶向不同目的地的列车。

几年以后,刘志伟在工厂实在看不到自己前途的光明时,他才深刻地感到当时进那所学校是个多么大的失误。但他不能埋怨母亲,他不能希望小学文化的母亲对此承担什么。他只是感到心中有一个强烈的渴望,调离这家工厂。很久以来就有一种预感,这里不是他这种没有丝毫背景的人来的地方。这里就像一张大大的丝网,厂里好多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根丝,相互缠绕着。而他则站在网的外面。

然而,即使这个很普通的愿望都没法实现。拿现在的话说他可利用的人际关系少得可怜。母亲本人结交的朋友都是工人阶级,没有一个达官显贵。再说,她已准备退休,让大女儿刘志英在厂里顶替。刘志伟的同学朋友都是刚参加工作,每月能拿到一份固定的工资已欣喜若狂,哪敢再奢想其他。

刘志伟这个愿望像烧红的木炭,又慢慢灰暗下去。他上班的工厂在郊外,离县城有两里地。家里原本就挤,他和父母亲几乎没什么话可说,现在正好有借口不回家住。

他和三个青工住了一间宿舍。

那时不像现在可以到练歌房,可以到足疗馆。那时三个小青年每每因为斗地主,鼻子上不是拿唾沫贴着白纸条,就是头上顶着花枕头,嘻嘻哈哈,闹个没完。刘志伟偶尔也加入进去凑凑热闹,时间一长,就觉得没什么意思。他满怀心思,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忧愁什么。只有拿起书,才会暂时忘掉一切烦恼。然而,那三个好动的小青年不光喜欢玩扑克,还喜欢喝酒。就喝那种五十多度的“二锅头”。这时,宿舍里那张唯一的桌子上便摆起酒壶,还有两碟小菜,无非是油炸花生米和辣辣的菜头。

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哥俩好”、“五魁首”的吆喝声,震天响地。偶尔谁不小心将酒盅碰在地上摔得粉碎,引起不住口的埋怨声。扑鼻的酒气和光着脚的脚臭味呛得人头晕。这种时候,刘志伟无法沉浸在书中那美妙的世界中。在室友们热情的邀请下,刘志伟将书放在枕头上,做出舍命陪君子的样子,要不,显得咱小肚鸡肠,没个男人味。他每每喝得跑到外面宿舍楼的拐角处大吐不止。肚里的东西吐得一干二净,身子感觉轻飘飘的,人像在棉花上行走。刘志伟擦着眼角的泪花,在心里问自己,就这样混到死吗?就这样混到死吗?

宿舍楼靠东边有一间空房。窗玻璃上的灰尘有半寸厚,红色的木质门油漆斑驳,上面有星星点点令人生疑的痕迹。听说厂里一个女职工临近结婚,喜糖都发了,忽然向她男朋友提出分手。没想到在最后的晚餐中,那个小伙子竟然提着菜刀将自己的女朋友连砍数刀,自己喝敌敌畏自尽。

女职工死后,同宿舍的几个姑娘再也不敢到里面住,说晚上睡觉老是做噩梦,醒来冷汗淋淋。厂里的人都知道那是一间“凶宅”,没人争也没人抢,那间房就一直空着。

刘志伟找到后勤科长,提出自己要到那间房里住。后勤科长刚将一卡车的劳动布工作服入库,正坐在木椅上喘粗气。他疑心自己听错了,再看刘志伟一本正经,不像说耍话,便好心好意地说:“小刘,你不会后悔吧?以后别人占了你这个窝,我可再没地方安排你了。”刘志伟很坚决地点点头,在后勤科长疑惑不解的目光中,轻松地接住一把铝质钥匙。

房间里发黄的墙壁上,残留着星星点点的血迹,只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已风干成黑红色。刘志伟找了些涂料,将墙的下半截刷成绿色的墙裙,正好遮盖了那些令人头皮发麻的红色斑点。他洗拖把用了十桶水以后,房间的地板终于显出原来的光泽。窗台上摆着一盆从家里捎带来的仙人球,小木床上铺叠得平平整整,桌子上摆着他平日喜欢看的书籍。刘志伟坐在木椅上一边拿着一本杂志在面前当扇子扇来扇去,一边满意地环顾着四周。独处一室,这待遇也只有厂长的亲戚才会有份儿。如若不是因为这是间“凶宅”,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有这样的好运?

那天夜里,刘志伟一直看书到深夜。他临睡时,忽然想起以前发生的那起凶杀案。可没等再想下去,他就已经进入梦乡。那晚,他第一次睡得那样沉。

独处一室的日子,有书籍的浸润,刘志伟觉得生活渐渐有了起色。

这时,他大多数同学已结婚生子。

母亲也着起急来,三天两头跑到厂里拉他去相亲。都是母亲那帮老姐妹帮的忙。刘志伟去过两三次,便觉得很烦。介绍的那些姑娘总是假装羞答答地坐在那里,半天不说一句话,一副矜持的模样,让刘志伟胸口发闷。厂里的那个留披肩长发的女工倒是对他有点意思,模样也长得还算不错。刘志伟有次和她闲聊,聊起苏辙、苏轼,又聊起苏小妹,那个披肩发忽然笑起来说:“他们是三兄妹吧?”刘志伟心中暗喜,想不到这女子知道的还真不少,不可小瞧。紧接着一句却让他哭笑不得:“你对他们这么熟,他们一定是你家的邻居。”

刘志伟索性静下心来,他知道婚姻的事可遇而不可求,一切随缘吧!

葛小玲是在很意外的情况下,站在他面前的。

母亲被他顶回去几次,便给刘志伟的姐姐刘志英下了死命令,一定留心着帮弟弟找一个。刘志英正好和李大姐住邻居,知道李大姐在丝织厂上班,厂里的女职工多,便托她给自己的弟弟介绍个对象。

这样,那年秋天,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葛小玲就踏进李大姐那个狭窄的小院儿。刘志伟不知为什么,一见到那个姑娘就觉得很亲切,笑意不知不觉间就浮在脸上。她不知道这个笑帮了他大忙。

姑娘见他笑,自己也笑起来。一笑,脸上便现出两个酒窝。刘志伟愈发觉得她可爱。虽然姑娘梳着一头短发,但那张脸形却很古典。尤其是那两个酒窝。他觉得如果真能盛酒的话,倒出的酒一定让人回味无穷。

那天中午在李大姐家吃饭。西红柿鸡蛋拉面。白的、红的、黄的,色彩搭配得赏心悦目,让食欲像虫子蠢蠢欲动。刘志伟吃得很香,他好长时间没有这么香香甜甜地吃过一顿饭。他鼻尖上冒出一层密密的细汗。

他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自己好像在和人家姑娘抢着吃,让这个比自己小八岁的姑娘怎么看待呢?

更让他惊喜的是闲谈中姑娘没有把苏家三兄妹当作他的邻居,不仅如此,她还知道,苏小妹的夫婿是秦观,他写过一首叫《鹊桥仙》的词,她最喜欢的一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大姐系着个大花围裙,跑前跑后。见他俩谈得很好,李大姐不由坐在一边的小凳上,插上话头:“志伟,不是我吹,小玲在我们单位那是没的说,你肯定想不到。小玲的画画得可好了,画甚像甚,画的小鸟就像能飞起来一样,让我三天三夜连只蛤蟆也画不出来。”

刘志伟那一刻总算有种上帝还算公平的想法。不为别的,就为他将葛小玲推到他面前。

隔着窗户,他看到胖乎乎的李大姐乐颠颠地推开院门出去。他想,准是向大姐报喜去了。

婚后第一次的不快很快就过去了。

两人都忙着上班,有时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匆匆而别。只到傍晚碰面,又是卿卿我我,纠缠到深夜。两个人的世界一度让他们陶醉其中。

晚上,葛小玲洗涮完毕,上了床总要看书,刘志伟便会叫她“局部真理”。她又恼又嗔,扔了书去揪他。怎么能将她和那个鲍小姐相提并论。

刘志伟受不了她的蛮缠,只好求饶。

有时,吃过晚饭。他们会手拉着手到外面走一走。

炎热的夏季,街上到处是散步的男女。刘志伟总习惯牵着她的手,不时地捏捏她细细的手指头,葛小玲就会升出一阵又一阵的眩晕感。刘志伟拉着她在西瓜摊前站定,要摊主切两块黑籽红瓤的西瓜。两人面对面吃着,眼睛里全是笑意。摆摊的汉子看着这甜蜜的一对,边笑着边摇头。

邬素梅也忙着谈恋爱,听说正和一个照相的小伙子来来往往。邬素梅多次对葛小玲说,我以后要找一个像刘志伟那样会疼人的,我以后结了婚,比你们还恩爱。

葛小玲已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刘志伟回到家开始变得沉默。

似乎是从儿子五岁那年?

这天下午,刘志伟回到家,葛小玲还没下班。

家里静悄悄的,地板和家具亮得能照出人影,空气中还飘着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味。小玲总喜欢收拾完屋子,轻轻洒一点空气清新剂。墙上的大挂钟发出不紧不慢的嚓嚓声,圆桌上铺着雪白的桌布,桌中间咖啡色的花瓶插着一束黄色的野菊花。整个家看上去让人感到舒适,温馨。

刘志伟坐在沙发上,头仰靠在沙发的靠背上,长长呼出一口气。单位这些天正在上一个新项目,事情千头万绪,他已经和科长打过招呼,他每晚可以留下来值班。科长高兴死了,科长正发愁科里那些“少爷们”

都不愿值夜班,怎么办呢?见他主动开口,忙说:“小刘呀,我会给你报值班费的,你真算是解了我的围了。”其实,刘志伟也不愿意值夜班,可……他知道小玲在心里怨恨他,可作为一个男人,有许多话,他只能藏在肚子里,他不能像个女人那样喋喋不休,到处倾诉。这几年,他一年比一年感到压抑,这不怨小玲。在他周围的朋友中间,小玲是让人羡慕的好妻子。谁都说他刘志伟运气好,真是迟饭是好饭呀!

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觉得走到朋友们中间总感到矮人一头?

是那次的同学聚会吧?对,就是那次同学聚会。幸亏当时小玲没去,否则,更让他抬不起头。那一次,他们在“绿芭蕉”歌舞厅聚会,都是几个高中时要好的同学。同学们都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呼机和手机的尖细叫声此起彼伏,喝饮料时,刘志伟见他们的老婆的手指头上都明晃晃的。

“瓦片”非要和他合唱“永远是朋友”。在学校他俩是铁哥们儿,为了省钱,每次都让刘志伟的母亲给他理发,头发理得多一片少一片,让同学们给取个绰号再也改不掉。有一次和其他班级篮球比赛,对方一个戴眼镜的前锋,投篮特准。他们两人在抢球中一个专门将人家眼镜碰掉,另一个飞快地抢球投篮,为自己班赢得了宝贵的一分。尽管下了场受到体育老师好一顿批评,可两人只要一想到对方的前锋失掉眼镜后,在原地打转半步也不敢挪的可怜样,就大笑不止。

九十年代的舞厅,刘志伟很少到这种地方来,虽然他唱歌的嗓门不错。他已经好长时间没唱歌了。冷不丁站在台上(尽管是舞厅的台上)又被刺眼的光照着,他一时有些茫然。尽管电视屏幕上打出要唱的歌词,他却一时找不到感觉,有些心慌气短。

“瓦片”是何等人物?他现在已是一个镇上的营业所主任,每天有饭局在等他,吃谁那是他看得起谁,哪次吃饭能少得了卡拉OK?能少得了男女声二重唱“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当年的小排骨身板现在居然挺起了啤酒肚。站在台上,也不管自己是个烟酒嗓子,放声高歌,一点不怯场,还真有点歌星的味道。

好不容易唱完,刘志伟几步就走下台。“耶利亚”又赶过来:“志伟,你和‘瓦片’唱了,也得跟我唱,咱们可是好长时间没碰到一块了,这次非要玩个痛快。”“耶利亚”搂着他的肩膀不让座。“耶利亚,我真唱不好,你是成心让哥们儿出丑?”刘志伟连连推辞。这个人寿保险公司的客户经理,嘴里连连喷着酒气:“不行,那不行,我就要和你唱。”刘志伟无奈地只好重新上台。

这次是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中的插曲《驼铃》。刘志伟当学生时最喜欢的一首歌。

同类推荐
  • 古燕新声

    古燕新声

    本书收录了近十年在固原一中就读的学生作品,分为初中部分和高中部分。
  • 深秋红枫

    深秋红枫

    本文共分为:搬家录;九江怀古;美哉狼山;瑞雪;茶楼闲话;好一杯虞山茶;电视机情思;生日礼物;雾;扬州杂感;北京,真好;周庄断想;清明泪;老人的情怀;尚湖的傍晚;校园二景;清茶一杯度晚年等。
  • 借我春秋五十年

    借我春秋五十年

    本书是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作者的又一部宏篇巨著。作品叙述并描写了一个英俊少年从戏剧舞台到政治舞台的人生历程。洋洋洒洒、流畅生动的文字展示着作者精彩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有众多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句时髦的词语——我们很快就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作者对亲历的数十个文化事件的详细描写真实地揭示了 座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堪称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配有百余幅历史图片,展现着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色,书稿更加显得生动而丰满。
  • 柳宗元文集4

    柳宗元文集4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尚永亮《柳宗元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中的篇目,共精选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110馀篇,按照题材和体裁分类,诗分为感怀抒愤、山水纪行、酬答赠别、咏物怀古、思乡怀归及其他内容六个部类,文则选取骚文小赋、寓言小品、论说杂文、人物传记、题序哀祭、山水游记、与答书信七个部类,每类大致以时间先后的顺序编排,予以注评。
  •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宋词元曲300首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诗,大气;宋词,婉转;元曲,明丽。唐诗、宋词、元曲,作为我们民族诗情“高峰体验”的结晶,足以唤醒沉睡在每一个炎黄子孙心灵深处的诗魂。诗情画意,词韵墨香,完美演绎传世经典;曲风赋骨,文锦书绣,全新展现华夏文明。
热门推荐
  • 三千世之我是赵蕊空

    三千世之我是赵蕊空

    赵蕊空进入主神空间,复活(寻找)姐姐赵樱空的故事,当然(顺便)还有哥哥(赵缀空(┬_┬)),之后省略一万字……
  • 花无央

    花无央

    墨二公子文中的男主从来都是最深情的,这本更甚。男主对女主一如既往,坚定不移的爱是那般深沉,仿佛深到骨髓里。我们总感叹着世上再无这样的男子……月牙白锦袍,腰束玉带,温润如玉,雍容雅致。可谓“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锦衣雪华玉颜色,回眸一笑天下倾。”如果你也爱这样的男子,那么万不可错过此书!
  • 求真·立论·献策

    求真·立论·献策

    本书收录了《关于加快构建杭州都市(经济)圈并发挥其在长三角作用的调研报告》、《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 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关于我省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省流动人口中女职工劳动权益状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村规模调整调研情况的报告》等。
  •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

    这本《史纲》不过是对过去百年内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胚胎学者和任何一类博物学者、心理学者、民族学者、考古学者、语言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初始图景加以通俗的叙述。如果认为它在任何意义上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是荒唐的。
  • 现代神迹录

    现代神迹录

    盘古开天,那已是传说;女娲造人,那已是历史。那一段故事,已在传说中成为历史。那一段历史,已在故事中成为传说。当神话史步入现代,会经历怎样的洗礼?当现代进入历史,又会成就怎样的一个世界?本书不升级,不打怪,甚至很少谈恋爱。其中乐趣,仁者见仁!!!
  • 浅陌之沐染

    浅陌之沐染

    12岁的苏沐,遇上了15岁的凌宵,情窦初开的年纪,却不得不背负血海深仇。皇宫自古无情,为了报仇,苏沐不得不男扮女装,隐其锋芒。所谓的婚约,是红线,亦或者,只是命运的玩笑……
  • 破命

    破命

    一个小家族子弟,一个异界魂魄,两者相遇,揭开巨大的谎言,破除命运的枷锁。谎言的背后亦是一个新的谎言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是对是错终究揭开谜底有机遇也需后天的努力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风雨之后才有可能是彩虹伴随着东明的成长,爱恨情仇、坎坷与收获,揭开一个又一个的谜底,不同的高度领略不同的景象
  • 日本战国穿越胡搞记

    日本战国穿越胡搞记

    靠??????!!!!!你那是猪脑子啊!!!这样也会输???」当那22英寸的三星电脑上显示出悲惨的全灭的ending图片时,罔顾王家明已经低落到极点的心情,在他身后的两个人还是怪笑着打击他。
  • 王爷宠上天,调皮王妃很倾城

    王爷宠上天,调皮王妃很倾城

    【本文正在全部整修中,希望读者们多多包含】他对任何人都是了冷酷无情,凶残暴虐,可对她却是百般温柔顺从。可是.......“司徒冰,如果再出去给我惹桃花债,看我怎么收拾你!”某王爷愤怒道。“王爷啊!这不赖我,谁让你家王妃我这么漂亮呢!”某女得意地说道。“那本王就让你下不了床,看你还怎么去给我惹!”说着就把某女压在身下。
  • 绝世无双废柴逆天四小姐

    绝世无双废柴逆天四小姐

    人人都说洛汐寒冷漠高傲,,可谁知她的冷漠、她的高傲来源于孤独寂寞,父母皆为科技研究所所长,对她这个女儿忽视的不能再忽视。一次研讨,一把古剑,她洛汐寒竟也成为穿越大军的一员!算了,穿越就穿越吧,姐怎么说也是天之骄子啊!怎么也得穿越到一个绝代天才身上吧,咋让姐穿越到一个任人欺凌的废柴身上吧!废柴就废柴,姐上一辈子还渴望父爱母爱呢?怎么的也得给姐安排个父母吧!没爹没娘算怎么回事!算了算了,这一切姐也忍了,废柴是吧?那就看她乌鸦变凤凰,废柴变天才!洛汐寒鄙夷:贼老天,你出来,给姐搞劳什子穿越?姐保证不打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