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700000049

第49章 无边寂寞愁煞人

——《道德经》批判之四十八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云: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矣。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求学的人随着知识的积累欲望也会增多,修道的人随着悟性的提高欲望却会减少;当欲望减少到几近于没有时,也就达到了无为的境界。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人表面上看是什么事都不做,但实际上却又是什么事都做,只是不再凭着自己的主观意愿而是顺从自然地做事。这样做事就不会生出是非来,国家也就安定了,这就是所谓的无为而无不为。王侯们要想将国家的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就不要总是去惹事生非,否则不但国家治理不好,手中的权力也会因此而失去。

还是再来说一说自己吧。

从小学到中学,俺都称得上是个好学的人。那时是“文革”,学习是很不时髦的;但俺是狗崽子,别人去打、砸、抢,俺却只能待在家里。也没啥事可做,无边寂寞愁煞人,便只好学习。书也没啥可读,只有一本《白雪公主》和半部《水浒传》,读着读着人就长大了,就有了许多的欲望。除了读之外还写,写批判最拿手,由此还出了名,从狗崽子变成了红卫兵的小头目。除了写还画,画工农兵,想当个业余画家。高中毕业因病照顾分配到一个小工厂,整天车两百个缝纫机上的曲柄,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考大学,上大学,想着娶个好媳妇儿。大学一年级,听讲,背书,品学兼优,恋爱,失恋,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写诗,郭沫若、艾青、李金发;于是画画儿,唐寅、石涛、八大山人,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终于找到了自我。大学毕业,先当记者,见不想见的人,说不想说的话,做不想做的事,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教书为生,娶妻生子,绘画写作,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出山下海,得有后来神仙般的日子。曾号神人,以示无功之意。又号老孙,以求多有变化。然无功之意常不被人理解,变化所成常不被人接受,无边寂寞愁煞人;于是批判,批判新古典主义之“恪守传统,回归古典”,主张“张扬个性,创造未来”;批判《道德经》之自然崇拜,主张人定胜天;分明是要惹事生非了。但或许,生活将因此而不再寂寞。

当年曾有人因在中国的街道上看不到小孩子打架而悲哀,认为那是一个民族缺少了阳刚之气因此会走向衰落的征兆,他竟然忘记了这也许正是中国人太喜爱阴柔的结果。当然这喜爱阴柔也不是所有的人在所有的时候。比如那些侯王们,他们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是除了残暴还是残暴的,在维持统治的时侯虽然会阴柔一些,但阴险比温柔又不知要多多少。那些老百姓之所以温柔自然是因为愚昧,而老百姓的愚昧在很大程度上又往往是统治者们的阴险造成的,这也正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如此长久的原因。但能成为统治者的大多又都是一些智力未必很发达的人,要做到真正的阴险都很难,更不用说还要在阴险之外再加上一层温柔的包装了。这样,那些有奶就是娘的所谓智者们也就有了用智之地,于是中华民族的阳刚之气也就日益地衰落下来,以至于最终获得了东亚病夫的美誉。“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无边寂寞愁煞人!好在历史并没有沿着那样的轨迹延续下去,中国已经拥有了在肉体上足够强健的今天。

但在肉体上的强健又反衬出了精神上的软弱。浏览一下当今的中国文化界,真用得上“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那两句诗了。到处都是大师和巨匠,唯独没有的就是批评。西学还未冷下去,国学又热起来。争论也不少,但结论又只有一个:中国要振兴,必先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可。而所谓的传统文化,自然是一道一儒一佛了。这三者当然也会有一争,但争也争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原本就是一家,争的不过是个排名而已。如按时间排序,自然应该是上面的排法,但现在似乎有了更多的排法。所以这争论的结果就有可能让中国人的精神患上肥胖病,由此再引出什么其他的病暂时还无法预料,总归都不会是好事。

我的名片(明骗)上印着的话是:道儒释作友,诗书画当家。我的批判之所以从《道德经》开始是因为对它比对儒更多出的一分喜爱。这已无异于是要掘某些人家的祖坟了,某些人会因此而难受也属自然。

同类推荐
  • 美学其实很好玩

    美学其实很好玩

    觉得美学离你很遥远?觉得美学太深奥?其实生活就是一堂大大的好玩美学课!美学其实很好玩——扔掉深奥,只留实用的好玩美学书!把高高在上的美学知识一一用进你的生活里,看谁还敢说你“没品位”!325个美学小知识,迅速提升你的美感力,变身美学达人。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

    《人生三段论》是著名作家、评论家徐绍林先生几十年来所有的所思所感文集集合。
  •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生活品质(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哲理美文)

    本书不仅精选了中外著名作家的有关名篇,也精选了哲学家、成功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科学家等著名人士的哲理美文,全书分为五编:生活的写意、幸福的价值、快乐的期待、简单的完美、心境的需要。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热门推荐
  • 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军事史上传奇丛书)

    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军事史上传奇丛书)

    《军事史上传奇丛书·漫长的征程-军事史上的远征》中选取的40余个战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而将当代的数次长途对外征伐排除在外。另一方面,“远征”之“征”则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以侵略他国领土为目的的军事行动,这种“征伐”的特性也会在文中战例的呈现里有所体现。
  • 黑子的篮球奇迹之上

    黑子的篮球奇迹之上

    帝光中学篮球部,部员超过百人,中学联赛三连霸的超强豪门。在这辉煌闪耀的历史中,特别被称为最强队伍,宣称不败,十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如此的五人同时存在的世代,被称为“奇迹的世代”。但是,在这些奇迹的背后——作为影子而存在的‘幻之第六人’几乎不为人知却是拥有让‘奇迹的时代’都尊敬的特殊能力。而我们的主角,却比这个‘幻之第六人’还要不为人知……
  • 炼狱邪神

    炼狱邪神

    憨直的壮小伙和他的哥哥凭着三分运气和七分智慧打败了偷袭村庄的山贼,为了一睹山外的世界,他们走出山村。可他们不知道仙人正暗中监视着他们,他们更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仅是因为神的一场游戏……友情,亲情,爱情的牵绊;个战,团战,国战的激斗;神兽当坐骑,灵兽成宠物,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他最终选择向神开战!
  • EXO:追梦团

    EXO:追梦团

    几个女生受到很多家娱乐公司的拒绝,在不报任何希望下去了YG,从来不收中国练习生的YG却意外的同意了。她们以后该在娱乐圈里生活,刚出道就迎来了一次重大的打击。EXO与BIGBANG各种天团支持着她们,她们会不会度过这次难关呢?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三只的爱恋

    三只的爱恋

    主写Tfboys爱情故事,,由一开始的主人公机场相遇,到变成情侣,故事情节波澜不断。
  • 重生废柴:伪灵

    重生废柴:伪灵

    重生下界,一府的人,各怀鬼胎,暗藏玄机。而她是废柴中的极品,无灵者——欺辱,夺婚,灭门,一桩接着一桩来。红氏一族半身血脉?千年前的隐修大家族?重重身份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 重生之汉室宗亲

    重生之汉室宗亲

    曹阿瞒奸诈多谋?刘循:我虽无谋,奸诈曹孟德不及我万一!刘大耳人心所向?刘循:我为宗亲,登九五之位乃世之所愿!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循:孙家小二,孙文台之后类缩头乌龟!野心狂妄称帝者?此子幼有光武之志!
  •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精选了卓别林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卓别林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10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埃尔伯特·哈伯德受到儿子启发,即兴创作了一篇经典的文章《致加西亚的信》。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本小册子从此开始了它的传奇历程。文章在杂志上发表后,令杂志脱销。紧接着,当时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斯要求把那篇文章印刷成册,他要订购10万份,这本小册子轰动纽约。日本天皇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工作人员、士兵乃至百姓手中都要人手一册。布什在当选州长的时候,在这本小册子上签名,发给每一位部属。……至今,《致加西亚的信》还在创造着出版史上的奇迹,成为史上最畅销的职场励志经典, 政府、军队、学校、企业都在使用和推荐这本书,包括美国西点军校、纽约州立大学沃顿商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