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0800000022

第22章 社会和谐和改革创新(1)

教育

一、2006年甘肃省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2006年,甘肃省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积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普及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战略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加快调整教育结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较好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协调发展。全省有普通小学14685所,在校生298.4万人,比上年减少了5.2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8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61%,比上年提高了2.94个百分点;有普通初中1660所,在校生144.4万人,比上年增加了6.6万人;实现“两基”的县(市、区)达到74个,人口覆盖率达到89.42%,比上年提高6.38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招生20.7万人,在校生达60.3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1.3万人,在校生达25.9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4.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44.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继续提高,分别达到97.34%、93.98%、72.70%。省属高等教育招生稳步扩大,本专科招生8.17万人,在校生达22.9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1.77万人、3.35万人;省属高校及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0.32万人,在校生达0.83万人。全省高考录取率稳定在5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5%,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主要措施是:

(一)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统一性,着力建立和完善促进义务教育发展的各项制度,确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为了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省上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学杂费的实施管理办法》等7个配套文件,基本建立了中央和省、市、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省406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了杂费,262万贫困家庭学生享受了免费教科书,53万多名贫困寄宿生得到了生活补助.。全年全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总资金达到了13.3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以《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努力推动甘肃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2006年4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提出了以服务为宗旨,实施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以就业为导向,推进办学思想转变、强化技能培养、推行工学结合、推进联合办学等“四项改革”;以加强基础能力为保障,努力完成“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四项计划”。并决定省财政“十一五”期间新增投入1亿元,重点用于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养培训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国家投资导向,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教育厅、省劳动保障厅共同编制了《甘肃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规划》,提出了完善县级职教中心,突出市州级和区域性重点学校,注重工科类学校,兼顾农、林、卫生等专业学校的建设思路。同时,省上还与天津市签署了《关于加大对口支援、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备忘录》,商定建立“万名中职生培养培训项目”,决定从2006年起,联合招收1万名甘肃学生接受中职教育,初中毕业生按照“1+1+1”、高中毕业生按照“0.5+0.5+0.5”的办学模式进行培养。全年省内中职学校东西部、省内联合招生2.87万人。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东西部合作办学,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省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三)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启动实施了甘肃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确定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等6个院所为首批示范基地。持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80门,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继续做好教学评估和教育质量监控工作,兰州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政法学院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切实加强高校科研基地建设,兰州交通大学科技园被教育部、科技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理工大学有色冶金新装备研究中心被确定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填补了甘肃省省属高校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空白。继续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教育部与省政府继签了重点共建兰州大学协议,兰州师专正式改建为兰州城市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命名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将获得3000万元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继续加强独立学院的管理,规范独立学院的办学行为,促进了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

(四)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争取落实国家补助3亿元。至此,纳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的566所项目校全部开工建设,其中429个项目建成使用,新增校舍72.81万平方米。争取国家补助1.21亿元、省市县筹措3.58亿元实施的长效机制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共改造危房79.94万平方米。争取落实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补助4704万元,安排教学光盘播放点271所、卫星教学收视点1631所、计算机多媒体教室291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覆盖率达到了86%。世行贷款项目、中英二期项目、中欧项目、日元贷款、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等项目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06年,全省地方教育经费总支出和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30亿元和93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8.4%和17.7%。2006年地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15%。

(五)以解决教育难点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关于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活动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试行办法》和《甘肃省学校教育收费清理工作方案》,对教育收费进行了认真检查,查处了一批乱收费案件,切实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全面贯彻教育部“六个公开”和“六个不准”的高校招生规定,并结合甘肃省实际制定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程序,强化了监督工作,形成了甘肃省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基本框架,维护了高校招生的公平公正和考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基本建立健全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截至年底,全省30所公办普通高校已全部与银行签约,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78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7608人。同时,省教育厅也向各高校下达了2006年各种奖(助)学资金1856万元,奖励、资助大学生12000多人(次)。同时,争取中央财政安排中等职业教育助学金1500万元,按照每生每学年500元的标准,资助了30000名贫困家庭学生,较好地促进了贫困家庭学生入学。

2006年,虽然全省教育事业在“十五”发展的基础上得到了稳步提高和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在教育深层次发展方面我们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与困难。一是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然面临许多困难;三是教育的发展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四是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比较落后,急需加以改善。

二、2007年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07年教育事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教育事业协调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全省教育事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快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和推行启发式教学。积极推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制度,大力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二)认真抓好“两基”攻坚工作,努力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继续做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加强对新机制实施情况的检查指导,确保改革顺利进行。进一步加大“两基”攻坚工作力度,确保岷县、康县、礼县、夏河县、康乐县等5个县完成“两基”目标,使全省实现“两基”的县总数达到79个,基本完成全省“两基”攻坚任务。在非“两基”攻坚国扶贫困县启动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三)认真贯彻《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全面实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作用,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启动职业教育省级示范校建设计划,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能力。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快紧缺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步伐。进一步理顺“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有效整合资源,解决条块分割、布局分散、重复办学等问题,提高办学效益。

(四)认真做好高校工作,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按照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继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继续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重点学科滚动发展、合理布局,做好迎接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的国家重点学科评估工作。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推进甘肃省高校与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工作。

(五)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研究教师资格定期认证办法,完善教师资格制度,推进师范生支教实习工作。积极探索农村教师补充和提高的新机制,深入推进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大力加强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实施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落实高校人才强校战略,完善培养和汇聚优秀拔尖人才的政策措施。

(宋琦顾克勇)

卫生

一、2006年甘肃省卫生事业发展情况

2006年,全省卫生工作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围绕服务全省大局和发展改革主题,以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妇幼保健、农村卫生、城市卫生事业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省上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疾病控制成绩显著。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65亿元,省、市、县投入1.5亿元,为疾控、法监等公共卫生机构配置了必要的检验、检测设备,并对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卫生应急指挥决策体系得到建设,成立了省卫生应急办公室,下设省级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和5个市级分中心,组建了卫生应急专家库,进一步提高了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协调指挥能力。建设完成了乡镇卫生院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疫情监测水平进一步提高,县级以上疾控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疫情直报率分别达到100%和70.16%。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全省未发生人间鼠疫、霍乱、人禽流感疫情。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得到重视,无脊灰状态继续巩固。碘缺乏病、麻风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防治工作顺利开展。“降消”项目进展顺利。全省共有12个市(州)的55个县实施“降消”项目,覆盖1052个乡镇、14572个行政村,占全省总人口数的68.63%。妇幼保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年全省婴儿死亡率19.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54‰,孕产妇死亡率64.82/10万,住院分娩率达到73.88%。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有效,农村改厕、除“四害”等工作有序开展,城乡环境卫生面貌进一步改善。嘉峪关市被评为甘肃省第一个全国卫生城市。

(二)农村卫生工作显著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意见》,编制完成了《甘肃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明确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政策措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设施建设、设备配备、人员培训经费及编制和待遇等问题。继续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国债资金1.244亿元,对238个乡镇卫生院和10个县医院、8个县中医院、10个县妇保站基础设施进行了改扩建,新增业务用房28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增加到38个,覆盖农业人口近1000万人,平均参合率达86.41%,筹集合作医疗基金3.53亿元。参合农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提高,就医经济负担有所减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全年有261.、32万参合农民得到2.29亿元合作医疗基金补偿。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成效显著,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同时,带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提高了服务能力。

同类推荐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力与城市景观

    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样本,也是文化样本,其中的种种景观充满了空间的隐喻。基于对受到媒介日益深远影响的城市的关注,作者从媒介空间论的视角,对城市与媒介所组成的多样空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媒介在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表现途径。本研究并不回避媒介与观察者的主观性,相反,借助媒介的空间想象力,呈现了城市中各种地理要素及社会文化所组成的复杂面貌。《21世纪媒介理论丛书·媒介空间论:媒介的空间想象方式与城市景观》对城市的中心与边缘、政治图景与性别空间、城市的全球化与地方感等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的阐释。
  •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

    社会转型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中中国和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又最具有代表意义,有关两国社会整体转型研究以及两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转型的比较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俄社会转型学术研究方向。功军博士后的出站报告《当代中俄传媒转型比较研究》就要出版了,这是关于两国社会转型与传媒变革比较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其所取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成果,是值得庆贺的。
  • [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苏]休金娜学校教育教学观与《中小学教育学》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古今骗术揭秘·江湖骗局

    骗是中国古代一些不法之徒操执的一门职业,它是旧社会的一个毒瘤。在漫长的年月里,骗术发展了起来。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那些旧社会的陋习毒瘤进行了清除。这些骗子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一时销声灭迹了。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些地方又沉渣泛起,骗子又露出头,有的善良的人不小心就被骗上当。可如果从被骗的手法上看,比起旧社会来,骗术并没有发展多少,不过是旧瓶装新酒,《古今骗术揭秘(古代卷)》作者对照新旧社会的骗局,来对骗术的传承来个揭露,以使读者尽量少受骗上当。
热门推荐
  • 不死玄尊

    不死玄尊

    一个少年,天生绝脉,十年寸功未进。他从岐山走出,凤鸣岐山,搅动天下。一路来,他征战四方,机遇不断,一路来,他睥睨纵横,桃运连连。清新可人的邻家碧玉,娇媚动人的天下神偷,果决高贵的魔教圣女,端庄大方的皇家公主,侠义心肠的宗门侠女……
  •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小品入门学习指南

    相声,是曲艺的一种,起源于北京,一般认为在清朝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以引人发笑给人愉快为艺术特色,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风水100问(人生运势500问)

    对于“风水”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对于中国人来说,好的居住环境是一个家庭能够长久兴旺的根本基础。从上古时期的原始人选择山顶石穴为宅,到后来通过罗盘定位寻找最吉利的房屋坐向,风水学从单纯的地理环境选择发展成为一门结合天文地理知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学科,其内涵和意义都极为复杂多变。风水,顾名思义就是“风”和“水”,这两种大自然中最常见的事物带动着万物的生长,风好水好的地方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一些隐晦荒凉的地方就少有人迹。
  • 制圣

    制圣

    那些轻视、蔑视我的,到最后,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被我打得趴下求饶!你是圣王,修成圣王又怎么样?我楚风只送给你五个字:“圣王算个蛋!”自我楚风出现,世间便再无圣王。仙人?仙人又嚣张什么?也给我去死!神人?嗯,神帝才是我的对手?神人也给我去死!杀,杀尽全部人渣!杀,杀到仙哭神嚎!杀,欺凌凡人的神帝也该死!杀尽不平天下平!
  • 十年穿越:虞兮虞兮奈若何

    十年穿越:虞兮虞兮奈若何

    我竟然因为老套路穿越了!可我只是因为时间多喝了一点酒而已呀!最关键的是——我怎么穿越到虞姬的身上了!为什么没看到项羽呢?难道我穿越到了虞姬遇见项羽之前了?
  • 我的女皇陛下不可能这么可爱

    我的女皇陛下不可能这么可爱

    我穿越了,不为拯救世界,只打算花前月下。我身边有高冷傲娇的女皇,有热情似火的邻国公主,有害羞可人的千金,还有终日里兵不离手的佣兵女团长。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竟然是个太监。
  • 时代之泪

    时代之泪

    科技与修道的对决,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带来和平!我有一个梦想:我愿每个人都有家,每张口都有饭吃,每颗心都得到温暖。我要揩干每个人的泪,不让任何人揪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 多情总裁乖巧妻(全本)

    多情总裁乖巧妻(全本)

    林以晴,一个初谙社会的纯情少女,却在无意中撞破了顶头上司的好事。无意中又发现和自己相恋多年的男友背叛了自己,在自己的感情道路上她败的一塌糊涂,伤心之余,她被多情上司缠住。
  • 重刻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经

    重刻药师七佛供养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士的无敌之路

    修士的无敌之路

    刘毅穿越到异界,走上无敌的修炼者道路。你练的丹比我好?那我买下来,吃一颗丢一颗,不买?我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