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0800000023

第23章 社会和谐和改革创新(2)

(三)发展社区卫生的政策环境基本成熟,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进展良好。省政府成立了甘肃省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及9个配套文件。城市社区卫生网络建设不断加快,全省已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00个,覆盖城市社区人口263.2万人,占全省城市人口的37%,全省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达3000多人。省级医疗机构率先按10%的床位设立扶贫济困病床,对城乡特困患者实行“两免一减”政策。

(四)中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事业得到发展。甘肃省《发展中医条例实施办法》和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相继颁布,保护和发展了民族医药,推动了中医事业发展。白银、张掖、酒泉、平凉、陇南等市将区中医医院升格为市中医医院,天水市将市二院改建为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正式启动,3个全国重点中医专科(专病)项目通过国家评审验收。农村和社区卫生中的中医药配套政策出台,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发挥。中医药教育培训和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顺利开展,中医药学术研究日趋活跃。在灵台县成功举办了国际针灸学术交流会暨皇甫谧文化节,进一步扩大了甘肃中医药的对外影响。

(五)执法监督、人才、对外交流等工作切实加强,卫生执法、人才培养、对外合作力度加大。卫生监督机构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共组建101个卫生执法监督机构,有卫生监督员2600名,在乡(镇)聘任助理卫生监督员1800多人,覆盖全省的卫生监督网络基本建立,卫生监督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启动了农村卫生机构人员学历教育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工作,对5268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在岗培训。医学教育体系逐步完善,2006年全省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招生首次超过1万人。国际交流与合作往来频繁,第16批援外医疗队开始工作。国外援助项目执行顺利,加强了对正在执行的卫Ⅷ项目和卫X项目的管理,积极开展世行贷款卫Ⅺ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外国政府贷款1200多万元,对省疾控中心等6个疾控单位实验室进行了改造。

但是,由于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收入较低,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普遍较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面较大,在医疗卫生服务中产生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扩大,医疗卫生的公平性、可及性较差;二是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群众就医费用较高;三是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公益性质淡化,公共卫生任务难以落实;四是医疗机构管理落后,服务水平不高,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2007年全省卫生工作的重点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2007年,全省卫生工作将围绕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全面落实全省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目标。

(一)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工作。2007年,在全面完成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一是抓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管理和协调机制,完善卫生应急预案、规范、制度,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报告、指挥及决策水平,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二是抓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县疾控机构设备装备水平,切实加强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认真落实鼠疫、非典、人禽流感等急性传染病和艾滋病、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加强计划免疫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继续做好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麻风病等重点地方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努力构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体系。三是全面贯彻省政府《关于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意见》,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网络,强化农村妇幼卫生服务功能,做好城市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继续实施“降消”项目,巩固和扩大项目成果;强化出生干预措施,推进艾滋病母婴传播防治工作。四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社会力量,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和除“四害”活动,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面貌;以改水改厕为重点,推动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以“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为平台,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卫生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二)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实施《甘肃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以初级卫生保健为龙头,重点抓好乡镇卫生院和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改善农村卫生条件;认真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待遇和乡村医生补助,积极开展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素质;加大乡镇卫生院改革及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力度,实行全员聘用制,全面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逐步扩大支援范围;努力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部农村人口、基层卫生院人员工资由财政全额供给覆盖全省乡镇的目标。

(三)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稳步推进城市医疗体制改革。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整合卫生资源,将部分城市医疗机构改造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健全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探索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保健需求。扩大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面,争取将具备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单位。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落实床位补贴经费,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均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设置济困病床,让更多低收入群众受益。积极做好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努力实现城市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城市非职工人群,医院床位补贴翻番、建立济困病床制度覆盖市县级公立医院的目标。

(四)完善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全面发展。一是继续贯彻实施两个中医药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快中医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管理体制等方面对中医事业给予积极支持。二是通过农村和社区卫生机构中医药业务建设、农村中医事业先进县建设、有中医药特色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建设等途径,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和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和社区卫生工作中的优势和作用。三是充分利用等级评审、特色评价、专科培育、文化建设、质量监测等手段,进一步深化中医医疗机构内涵建设,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四是切实抓好中医药项目工作,启动重点中医医院等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县中医(民族医)医院建设。五是加强中医药科研教育和民族医药工作,组织开展中医药科研课题研究,积极探索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遴选优秀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人才进行重点培养。

(五)加强执法监督、、科教、人才、对外交流等工作。加大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规范卫生执法行为,全面提高卫生监督能力和执法水平。加强省内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管理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教育、社区全科医师培训以及卫生管理干部培训工作,落实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培养计划,做好适宜技术推广培训,提高卫生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做好同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外国非政府组织的国际项目合作。加强援外医疗队员的选拔、派遣和管理工作,为援外医疗队员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六)认真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积极争取国外援助项目。加强项目管理,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项目建设进度,按计划完成省人民医院住院部大楼和兰大二院医疗综合楼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完成省武山矿泉疗养院一期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省疾控中心综合实验楼和鼠疫强毒菌(毒)株库并投入使用,完成省中医院门诊医技楼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争取实施重点中医院项目和麻风病院改扩建项目。统筹各种资源,加强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工程,推进全省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良性、健康发展。加强医疗设备、药品、耗材等医用物品的招标管理,从严审批大型医用设备,严格控制医院建设规模和标准。

(宋琦宁晓黎)

人口和计划生育

一、2006年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工作情况

2006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人口自增率为6.24‰,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人口计划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目标,国家人口计生委把甘肃省作为人口计生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典型省份之一。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特点是: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计生工作。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在《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一系列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政策措施。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察和巡视组巡视范围,及时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保证了人口计生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平抑人口出生高峰的各项政策措施得到较好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受益面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众达到3.83万人;“少生快富”工程涉及1.27万个农村家庭;救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1.38万户;2万多二女结扎户领到一次性3000元奖励;相关部门为农村“两户”家庭落实了优惠政策。

(三)人口计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取得新突破。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打击“两非”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深入开展。干部任用中计划生育审核制度得到落实。在部分市、区设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站并强化了职责,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得到有效遏制。

(四)基层基础和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在全省开展了“六抓六带”、基层基础改革和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海选”试点,加大对工作基础差、难度大的县、乡的督察指导力度,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加强;创新计划生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保证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的落实;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又有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实施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有11个县级计生服务站纳入了国家专项建设计划;县、乡服务机构形象规范试点取得新进展。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育龄妇女持续增加,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艰巨。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2006年进入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人数比2005年增加1.75万人左右,人口出生率由此回升0.29个千分点,人口形势严峻,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压力很大。二是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全省出生缺陷发生率16.4‰,加上后天陆续出现的残疾儿童,全省每年有1.5万个缺陷儿出生。三是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薄弱。据2005年全省1%人口抽样调查,金昌、平凉、白银、兰州、庆阳、临夏、定西、天水8个市(州)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2006年全省报表统计,二孩出生性别比为111.41:100,高于正常值107:100。流动出省人口中有2.81万人情况不明,管理不到位。

二、2007年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2007年,我们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为指南,以平抑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中心,进一步做好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执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殊困难家庭救助三项制度及对农村二女结扎户的奖励政策,促进各项节育措施的落实。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在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以工代赈、易地搬迁等各类扶贫项目中向计划生育户倾斜,进一步强化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二是开展“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年活动”,切实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加大考核管理力度,提高流入人口计生率。三是严厉打击“两非”行为,有效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势头。四是继续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县、乡计生站(所)改革,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的需求。五是加强出生缺陷干预,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宋琦宁晓黎)

就业和社会保障

一、2006年甘肃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

2006年,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落实政策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目标为抓手,狠抓措施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不断健全领导机构,努力创新就业方式,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就业培训,建立就业援助机制,改进就业服务,开展就业专项活动,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使全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年底,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38.5%;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7.4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48%,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5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166.7%。有17068户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实现了再就业。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实现了控制在4.6%以内的目标计划。

同类推荐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你考试,我支招

    你考试,我支招

    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考试方法,即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各科考试,你都准备好了吗?考试之前的心理准备与知识掌握,考试中的清晰思维与应对技巧,考试后的良好态度,这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本书将告诉你从容进入考场,并取得满意答卷的正确方法。
  •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教师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

    本书系统而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课堂教学的十大技能,如导入技能,语言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强化技能,控制技能等。全书内容密切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指导的一些理论和实际进行分析,致力于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标准,使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地将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地引入日常教学实践中。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知识经济与审美教育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为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决定在全国高校重点建设100多所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从2001年年初开始启动。从研究基地启动迄今,通过招标等途径基地一共确定了五个教育部重大项目,有关美育研究的就有两项。继2001年年初确定的“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后,2002年又确定了“美育当代性问题研究”。“审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这一项目在课题组有关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的艰辛劳动,产生了这一由五个分册组成的系列丛书,包括基本理论、中外美育、美育实践等多个方面。
热门推荐
  • 我的腹黑萌妹

    我的腹黑萌妹

    林羽辰,一个平凡的大一学生,却在平凡的九月一日,被意外地安排成了某个萌妹的小“保姆”,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由于本人精力主要放在FATE上面,所以本书的更新速度会很慢,请见谅)
  • 玄灵天

    玄灵天

    天地未开,混沌先行,混为阴,沌为阳,沌衍万法,修行之风在这最后的和平时代急速蔓延。神皇历一万两千年,天地间玄气剧增,诸天万域人杰辈出,繁华大世即将崛起。群雄逐鹿,百舸争流,腥风血雨,一路枯骨,只为登临皇位,镇压万恶。挑枪长啸压万道,挥剑一鸣镇九幽!一个少年,一幅墨画,打出一条通天皇路!
  • 锦匿

    锦匿

    有些执念便是从那时开始,在彼此的心中根深蒂固,犹如一根无形之中插入心里的刺,成为彼此余生都要牵挂的心病。
  • 重生之郡主太冷情

    重生之郡主太冷情

    “不好,那女色魔又活过来了!”重生在月沧国集千万宠爱于一身的无忧郡主身上,夏梦舒知道很多事都已回不去。她想,或许她这辈子再不会爱上任何一个人了。对于那些深情告白,夏梦舒脸上的表情不变。“我不会再爱任何人。”只是,世事难料,命定之人终会在命定之时出现。“夏梦舒,你是注定逃不过我的手掌心的。”看着冷然的夏梦舒,某妖孽笑得一脸无良。随即可怜兮兮指责道,“你不能始乱终弃!”他还能更不要脸些么?夏梦舒很是无奈,“只要你手指动一动,多的人女人前扑后继又何苦吊死在我这棵树上?”“可她们都不是你啊。”妖孽收起了所有玩世不恭,脸上的认迷乱了夏梦舒的眼,缭乱了心。她,还可以相信爱情吗?这份宠爱,她,真的要得起吗?
  • 真魔无量

    真魔无量

    人道有真人,仙道有真仙,妖道亦有真妖。唯魔道,却无真魔……天璇城李家少主李明道,命途坎坷。父亲意外暴毙,自身被废修为外有六大家族虎视眈眈,内有诸长老野心勃勃年仅十六岁,李明道面临重重危机。人道无路,仙道亦无路索性,我便为魔!身负魔道大能传承,心有吞天之志。大道无量,我为真魔!
  • 夏目影声

    夏目影声

    你看得到人类,妖怪……还有我?稍微让我在这待一会儿吧……亲爱的哥哥。
  • 工作的成就

    工作的成就

    本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 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相约在微博)

    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相约在微博)

    《相约在微博:弗洛伊德的欲望之说》精选了弗洛伊德经典著作中的闪光点,并在每段智慧的文字之后附上简短智慧小语,让您与弗洛伊德相约在徽博,从而列轻松、曼便捷、更深刻地了解弗洛伊德思想之精华。弗洛伊德创造了用精神分析来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同时他系统地论述了人的个性结构学说,将人类面对欲望所产生的一系列焦虑、压抑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焦虑的防御、阉割情绪、抑制和升华等解决人格发展困境的方法,对于人类不断完善自我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废后归来:绝宠后宫

    废后归来:绝宠后宫

    一朝穿越,她成了北坤国废物皇后。奸臣之女,奇丑无比,身居凤位却被凌虐而亡。冷血中医,霸气而来,为达目标,狠戾反击。却不想,结发夫妻,恩怨不止,痴恋如他,狠毒如他……最后,究竟谁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