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30800000046

第46章 附录二(2)

“十一五”全省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为:到“十一五”末,全省人才总量达到170万人左右,每万人口拥有人才量达到590人;人才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例达到10%,其中党政人才13万人左右,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0万人左右,专业技术人才60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33万人左右;百万国内生产总值占用人才数由“十五”末的8.3人降为6人,接近“十五”末全国的平均水平。

(十五)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省委办发[2006]46号)。

“十一五”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文化产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5%,现代传媒、出版发行、文娱演艺等支柱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力争达到20%;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5年翻一番;初步形成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结构合理、机制健全、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富有甘肃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十六)甘肃省“十一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670号)。

“十一五”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主要目标为:2010年,全省劳动力资源总量1950万人,年均增长1.4%,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约1441万人左右,城镇.506万人;全省就业人口达到1586.67万人,增长3.7%,其中城镇就业年均增加16万人,城镇就业人数超过400万人;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每年增加0.5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由“十五”末的58.5:41.5调整为56:44;201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输转量达到650万人次,输转人数300万人以上。

(十七)甘肃省“十一五”民族地区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999号)。

“十一五”民族地区发展目标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高到60%以上;城镇化水平提高到25%左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省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

(十八)甘肃省“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852号)。

“十一五”以工代赈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的主要目标为:以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为主,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实现人均1亩水浇地,没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实现人均2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修建县乡等级公路3000公里,其中新建1000公里,改造2000公里;修建乡村道路10000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0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0万亩;修建护村护田河堤150公里;解决100万人、7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800平方公里;新增梯田面积30万亩;易地搬迁30万人,其中贫困搬迁18万人,地质灾害避让搬迁4万人,生态移民8万人。

(十九)甘肃省“十一五”经济体制改革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869号)。

“十一五”全省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深化农村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增强发展实力;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投资、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各类要素市场;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积极打造“信用甘肃”;进一步完善就业、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扩大对外开放。

(二十)甘肃省“十一五”基础测绘规划(甘政办发[2006]94号)。

“十一五”全省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全省21万平方公里农业地区的数字化成果覆盖和城市规划区内的测绘更新;建立相对稳定的投入机制,基本实现基础测绘的法定周期更新;建设全省地理空间数据库,构建地理空间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电子政务的示范带动应用,提高资源共享和信息利用水平;形成初步的信息化测绘体系。

二、部门、行业专项规划

(一)甘肃省“十一五”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885号)。

“十一五”全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2010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约234亿元,占当年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约18%;扶持并形成100家左右技工贸总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高技术企业;在全省高技术产品销售额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开发投入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新建10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创造条件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

(二)甘肃省“十一五”利用外资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839号)。

“十一五”全省利用外资的主要目标为:五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6亿美元,其中,利用国外贷款12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4亿美元,年均增长15%。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重点发展产业,突出重点区域利用外资的带动辐射作用,将服务业开放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利用外资的突破口,将利用外资与国有企业改革有机结合,改善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强化对利用国外贷款的管理。

(三)甘肃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1065号)。

“十一五”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4%以内;初中入学率达到95%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50%以上,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60万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40万人以上;普通高校招生达到12万人,在校生达到35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10万人;各类高等教育(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考生)在校生达到50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以上;继续办好和扩大省、市(州)高中民族班,大力支持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四)甘肃省“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1130号)。

“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2010年,全省每千人拥有卫生资源数分别达到卫生技术人员3.5名、执业(助理)医师2名、注册护士数1名、病床数2.6张;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达到98%以上,以乡为单位计划免疫单苗接种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死亡率降至60/10万,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达到75%,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0%,婴儿死亡率降至17‰;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3·8岁;建立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农村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城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平均达到80%;食品卫生监督合格率达到90%以上;饮用水检测合格率城市达到95%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80%中医医院得到改造建设,建立10所中医医院GPP中药制剂室,建设2~3个国家级、20个省级重点中医药专科。

(五)甘肃省“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1131号)。

“十一五”全省扶贫开发的主要目标为: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2个比照重点县管理的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长,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43个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2100元以上;完成144个特困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和移民搬迁;力争基本达到解决绝对贫困人口70万人、低收入人口240万人的扶贫开发目标。

(六)甘肃省“十一五”金融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1132号)。

“十一五”全省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努力打造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保持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资本供给与投资需求的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金融业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水平,到2010年,实现增加值100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金融资产达到5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间接融资规模突破4500亿元,直接融资比重提高到5%上;基本建成体制健全、主体活跃,市场规范、布局合理,优质高效、运行协调,诚实守信、环境友好的区域性开放金融体系。

(七)甘肃省“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607号)。

“十一五”全省安全生产主要目标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2.5人以下;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到10人以下;金属、非金属矿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危险化学品10万人年死亡率控制在10人以下;建筑施工行业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火灾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事故起数下降5%;水上交通事故死亡或失踪人数控制在10人以下;铁路路外事故死亡人数比2005年下降10%;民航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下降到0.3次以下;特种设备万台事故起数控制在每年3起以下,万台死亡人数控制在每年1.5人以下;农业机械死亡人数下降10%;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督检查合格率达到80%以上。

(八)甘肃省“十一五”防震减灾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644号)。

“十一五”防震减灾的主要目标为:到2010年,兰州及部分中等城市率先达到基本抗御6级地震的目标要求;建立地震预警系统;建成若干个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区;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实现地震紧急处置示范;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40%;发展2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初步建立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初步生活和医疗救助;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地震科研与技术开发基地,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建成现代化立体观测网络,全面提升地震科技创新能力,地震预报继续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九)甘肃省“十一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规划

甘发改规划“十一五”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的主要目标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形成覆盖全省、监管到位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技术检测体系不断加强,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具备对国家药品标准、国家药典品种进行全项检验的能力,达到西北地区一流水平;食品安全监管框架基本形成,法规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综合监管能力得到提升;信息化建设逐步到位,建成连接国家、省、市三级机构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信息网络;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一支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适应各岗位特点的复合型监管队伍;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行为全面规范;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甘肃省“十一五”无线电管理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1126号)。

“十一五”全省无线电管理的主要目标为:积极推进无线电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法制化建设,坚持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各种手段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确保无线电管理更好地适应无线电新业务、新技术发展和新的市场竞争需要,确保频率资源利用进一步合理,电磁环境进一步改善,电波秩序进一步好转。努力实现无线电管理法制建设更加健全,频率资源利用、监测、管理更加有效,台站管理更加科学,技术设施配套建设较为完善,电波秩序良好,无线电管理体制相对稳定,管理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

(十一)甘肃省“十一五”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甘公办发[2006]189号)。

“十一五”全省道路安全主要目标为:2010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2000人以内,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低于10人,遏制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群死群伤特大交通事故,杜绝一次死亡20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全省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下降20%;汽车安全带使用率达到95%以上,其中高速公路汽车安全带使用率达到100%,城市道路汽车安全带使用率达到95%以上,农村公路汽车安全带使用率达到80%以上;国、省道交通标志标线、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齐全;三级以上县乡道路事故多发点(段)的治理率达到100%;全省50%的地级市城区建成交通自动控制系统。

(曹天民)

同类推荐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

    《城市贫困家庭治理政策研究》以美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的理论为基础,以“权利贫困”概念中的核心要素——机会、参与和机会的失而复得为分析工具,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探讨如下议题:第一,不同形态的贫困家庭“社会权利贫困”状态以及动态演化过程;第二,现有社会体系对贫困家庭的“社会权利”机制性排斥的表现和状态;第三,现有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或方向;第四,贫困家庭和社会的连接及社会扶贫机会的增加。全书动态地分析城市贫困家庭的不同贫困状态,亦即贫困、致贫、脱贫和返贫以及其演变过程,最后着眼于已有的城市贫困家庭的相关政策,如低保、医疗、就业、教育等政策的完善和再建构。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环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国家关于农村教育的政策等。
  •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媒介经营管理的理念与实践

    研究本土媒介的产业化,推介国际媒介经营与管理的先进理念,见证中国传媒经济学科建设的历程。本土化:走符合中国传媒学术与传媒实践要求的本土化道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国际化: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确立自己的历史与时代方位,关注国际潮流,关注世界大事。人文化:将文、史、哲、经、法、教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进行充分的吸纳,以此丰富和深化传媒学术的内蕴。专业化: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表达方式上,不断在专业领域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
热门推荐
  • 打钱修仙

    打钱修仙

    苏尘发现他成了【打钱修仙】这款游戏的唯一玩家之后,他的一切行为都在打钱。跑步、吃饭、逛街、玩乐、旅游,甚至是交个朋友都能增加财富。而且,当他消费到了一定的额度之后就直接达到对应等级的修为。我欲成仙,快乐无边,苏尘感觉成仙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 黑道圣皇

    黑道圣皇

    “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必须死?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难道……”“兄弟们,我一定会将那个秘密查出来的!我不会让你们白死……”“我不管!我要知道那件事情的真相!谁要是敢阻拦我我就灭了谁……”“我并不在乎和全世界为敌……”“这个世界由我来保护...”
  • TFBOYS之天使在人间

    TFBOYS之天使在人间

    真正的小天使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默默的守护者他们,终有一天,爱情,也将修成正果……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恶魔娇妻:极品总裁霸道爱

    恶魔娇妻:极品总裁霸道爱

    她,原是高高在上的顾家小姐,但别人迫害,顾氏企业一夜之间宣告破产!她,从云端跌落,一时尝尽人生苦难。总裁说,“你没钱,我给你!你没权,我的权就是你的!没人宠你,我宠!所以,从今往后,我,是你可以依靠的人。”顾玖汐微笑,“既然这样…你的好,我就勉为其难接受了!愣着干什么,快带我去happy啊!”
  • 报告皇上妖后来袭

    报告皇上妖后来袭

    她是萧国公主,传闻她体弱多病,命悬一线!他是周国皇帝,传闻他荒诞无淫,胆小懦弱!全都是扯淡!一场莫名的战役让两个原本不相干的两个人联结在了一起,于是,一场惊心动魄、啼笑皆非的故事开始了。她葵水初至,让他帮她做月事包,他找不到棉布,一眼看中了她的裹胸布,她蹙眉冷声道:“你拿它作甚?”他满是质疑地问道:“这你还有用?”顿了顿,又道:“你胸部又不大,用它作甚?”她一噎。晚上,她刚躺下,不多久,他也在她身旁躺了下来,她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没好气地道:“你躺在我身旁做甚?”(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

    正常剧情版:天妒英才劫难度,莫惜央功力尽失,穿越到了现代。可是这里并不是他的主场,主角只是一个现代的逗比。总之,是在古代天才指导下的逗比与现代精怪相处的二三事。深度版:在这个时候,这个地点,我便是我;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可能我就成了你。这是一体两面的天才与逗比系列故事。至于逗比和JQ,各位看官,书中见。
  • 涅盘劫

    涅盘劫

    涅槃破九劫,天荒我不灭!让热血,逆流而上!让兽血,滚滚沸腾!让节操,成为路人……
  • 全能清洁工

    全能清洁工

    平凡少年系统加身,清理地球,天降功德,修不灭金身,美女环绕,人生逍遥。
  • 老人仓

    老人仓

    《老人仓》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力作,它大胆地触及了当代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矛盾,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小说的主人公、退居人大主任的原西峰县委书记郑江东是一个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生的老干部。当年他雄心勃勃、以雷神爷的脾气和铁一般的党性原则在全地区县委书记中闻名。为了解决西峰县的旱情和一百多里外的海滨城市的供水问题,他冒着很大的风险,在西部山区修建了老人仓水库。他也做过错事、冤枉过一些好人。也受过“左”的影响,在“文革”中也吃过苦头、遭受过挫折,渐渐地,他的党性原则在不知不觉中淡漠了,尤其是从县委书记退居人大主任以后,他觉得自己老了,该以真正老人的标准重新判断世界上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