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78500000022

第22章 论儒家和谐思想与和谐文化构建(1)

谈晓明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文化和谐。只有造就深层次的文化和谐,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促进和保障完整全面的社会和谐,才能造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指文化体系自身的内容及各种形式、各个环节之间是统一和谐、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裂、冲突和相互抵消的,文化体系与其经济基础、政治导向和生态环境之间也是和谐一致、积极互动的,而不是分离、对立和相互抵消的。构建和谐文化,关键在于要正确处理文化“一元与多元”问题,排除两种倾向:一是拒认或幻想取消文化多样化的文化自大主义;一是把承认多元变成主张多元的文化自毁主义。应当采取“面对外部多元,发展自身一元,用一元引导多元”的立场,正视文化多样性多元性的现实,努力扩展自身先进文化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增强适应力和竞争力;同时重视主导文化自身的科学性、先进性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力,提高党的文化执政能力。(汪澜,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8):27。)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主旋律,是涉及天地人关系状况的总体范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体系,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要从源头上寻求当代和谐文化潮流的活水。在传统文化中,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华文化影响最为深刻,重视和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和谐文化理念。

一、儒家的思想体系及发展脉络

孔子创立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庞大思想体系,它的根本出发点是“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理论取向是现世的人文关怀;它主张仁政,强调“德治”;重视人生的价值,强调人格的独立;追求“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和社会理想。这些理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本框架。孔子之后,儒分为八,其弟子后学又各自宏扬、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作为原始儒学的定型则主要经历了孟、荀、易三个环节。

孟子以“内圣”学说发挥了孔子的学说。孟子道性善,认为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民贵君轻”、“正经界”、“制民恒产”为基本内容的“仁政”学说。这套理论体系,因其对心性学说的发挥,而被视为道之正统,其“内圣”说更为后世所推崇。韩愈称其为“醇乎醇者”。宋儒黄戟认为“自周以来,任传道之责者不过数人,而能使斯道章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有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继其微,至孟子而始著”(黄戟:《宋史“道学”朱熹传》)。与“内圣”学说相对的“外王”学说,则由荀子加以充实扩大。荀子言性恶,倡言化性起伪,主张治理天下应以礼为本,礼法结合,他讲“群”论“分”,说“礼”谈“法”,形成“隆礼尚法”的政治学说和“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节,礼之序也”的“仁亲、义行、礼节”说。尽管韩愈称荀子为“大醇而小疵”,意指荀子思想有逸出儒家框架的痕迹,其实这还是站在心性学说一路所作的指责。就孔子思想的内涵而言,荀子治学仍是孔子思想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并成为其后儒重礼制、讲事功一路的发展源头。无论孔、孟,都未详说“性与天道”,即使是荀子,虽有专门的《天论》,其用意亦不过论述天行有常、天道自然,“圣人”必须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除此而外,则“圣人为不求知天”。而《易传》提出的天道、地道、人道系统,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得原始的儒学的建构具有某种形而上的哲学基础。从而使原始儒家思想体系的建构最终得以完成。不仅如此,由于《易传》言天道、谈阴阳、明礼法、重思辩的特点,还为尔后同诸如道、阴阳、法、释等其他学派的融合提供了共同的因子。朱熹论《易》时说:“《易》与《春秋》、天人之道也。

《易》以形而上者说出那形而下者。《春秋》以形而下者,说到那形而上者去。”(《朱子语类》卷六七)总之,由孔子奠定的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经由孟、荀的内外扩充,及《易传》形而上基础的确立,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开放的、兼容性极强的思想体系,构成儒学原义的最基本的内容,成为后世儒学发展的总的源头。(黄彬,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J]。甘肃社会科学,2006(4)。)二、儒家和谐思想是和谐文化的重要资源

儒家的和谐思想包含了两种和谐关系:其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平衡、和谐的整体;其二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倡导建立起以“仁”为核心的人际交往关系,通过“成己成人”来达到自我身心的和谐以及与他人的和睦相处,达到社会的和谐有序。儒家的和谐思想蕴涵了实现社会和谐的中庸方法:用“和而不同”的方法解决社会矛盾;用“执两用中”来综合治理国家,实现社会和谐。这几个方面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文化体系提供了可贵的思想资源。(向荣,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7)。)第一,“天人合一”观为正确审察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动态发展的、普遍联系的文化视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应当尊重和保护自然,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要求以和善、友爱的态度对待自然万物,提出了丰富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思想。孔子主张以“仁”待物,他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孟子提出“仁民而爱物”,他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上》)荀子更提出“取物有节”的观念,他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荀子·王制》)北宋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思想,他认为,天地万物有共同的本性,人与人是同胞手足的关系,而人与万物是一种朋友与伙伴的关系。这些都体现了儒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朴素生态文化观。人源于自然、存在于自然。人的和谐发展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全面地建构自身、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规模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有其现实意义。儒家和谐文化主要强调政治功能: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秩序紧密相关的社会秩序的和谐,就在这两种和谐中达到文化的最高理想——宇宙和谐。和谐从根本上说是从整体着眼的,当然它是由部分通过一定的方式形成的和谐整体。儒家和谐观的根本特征正是以宇宙整体为中心和基础的整体和谐,是一个对立而不相抗的,把时间空间化的容纳万有的和谐观。儒家和谐观决定着中国艺术的主客统一的实现。中国的艺术文化,从书法到音乐,从诗歌到建筑,作为矛盾结构,强调得更多的是对立面之间的渗透与协调,而不是对立面的排斥与冲突。作为反映,强调得更多的是内在生命意义的表达,而不是模拟的忠实,再现的可信,作为效果,强调得更多的是情理结合。情感中潜藏着智慧以得到现实人生的和谐和满足,而不是非理性的迷狂或超世间的信念。作为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感性的优美(阴柔)和壮美(阳刚),而不是宿命的恐惧和悲剧的崇高。这就是儒家美学“中和”之美在艺术上的体现。中国画所追求的神、气、意、韵也正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所要求的。中国画充满了离形、变形、轻形,获得了神似、气韵、意态,正是儒家和谐以整体规定个体的艺术表现。这也是艺术上的主客统一的必然要求和表现。(呼博,中西艺术主观与客观和谐统一本质的比较[J]。社科纵横,2006(7)。)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以天下万物和谐共处、共生共荣为目标,是和谐文化的重要资源。

第二,心物合一观不仅为现代化背景下实现个人身心和谐提供了有益的、豁达的审美渠道,而且“心物合一”本身就是超功利的审美境界。和谐是儒家文化的理想追求之所在,儒家人都以“和谐”作为对美的追求的最高理想。在心与身的关系上,儒家特别强调人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主张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做到“喜怒哀乐之未发”(《中庸》),正确处理心与物、理与欲的关系。儒家反对禁欲,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但主张要以道得之。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他赞扬不为贫贱富贵所动的独立人格,“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鼓励人们在贫富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贫而无怨”!“富而不骄”。孟子要人们善养浩然之气,要有“大丈夫”气概。荀子说:“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荀子·修身》)儒家主张在追求物质利益方面,要掌握中和的原则,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使身心和谐健康,人格得到道德上的升华。这是身心合一的前奏,为超功利的审美境界打通了渠道。要真正实现身心合一的审美境界,自然应从修身开始。儒家修身理论,主要包括两点:首先,修德必先立志。孔子说:

同类推荐
  •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东方文化西传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人们在考察东西方文化互动以及交流时,比较多地注意到了近代西欧文化向东方传播的趋势,这股文化潮流的东向移动,被谓之“西学东渐”,在回顾中世纪东方文化西传的历史之后,我们不得不作这样的认识:所谓“西学东渐”的“西学”是富含经欧人吸收、改造、沿袭的东方文化成分特质的欧洲新文化思潮,“东渐”则又寓示着东方文化某种程度的回归,站在这个基点上,“全盘西化”等提法显然都是欠妥的,犯了出口布料,经人加工为成衣,又被视为洋货进口同样的错误。
  •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甘肃文学创作研讨会论文选

    2005年上半年,省文联向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提出召开全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会的想法,省委宣传部对这一想法十分重视,并及时向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同志作了汇报。励小捷同志充分肯定了召开系列研讨会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同意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文联共同主办,省作协承办甘肃省文学创作系列研讨活动。励小捷同志亲自参加了散文创作研讨会,认真听取了各位作家、评论家的发言,并且作了重要讲话。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 截拳道

    截拳道

    截拳道融合世界各国拳术以咏春拳、拳击与击剑作为技术骨干,以中国道家思想为主创立的实战格斗体系构想,也是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与多数武术不同,所创立的融合世界各种武术精华的全方位自由搏击术。它是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与时俱进,和社会一道向前发展。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热门推荐
  • 众生膜拜

    众生膜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老病死,万物不息。生命不止,传承不灭。人类不需要上天的怜悯,自强不息方是人类传承之道。据传自上古鸿蒙初始,大道初生,人类开始传承以来,蛮荒外夷纷纷启蒙,山精石怪争相出现,人族被百族排挤,在百族夹缝中艰难生存。有感于冥冥之中一丝天机,先古圣人纷纷传下修炼之法,开启人类慧根,从此踏上修仙之路的强者不断涌现,威慑八方,万夷臣服,各族尊人类为万物之主。人类种族兴盛,武学圣地相继建立,传承修炼之术,各种成道之法不断创立,后总结出三千大道,延伸出无数小道法则。修仙之法辗转传入万族,修仙路自此人族与万族争辉,争斗不断,修仙路创造出无尽辉煌的传说。
  • 花都美女的贴身保镖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数百篇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
  • 如此喜欢你

    如此喜欢你

    一次偶然的春季幸运消费让她来到期待已久的贵族学院,和喜欢的人在同一个学院,同一个班级。一场意外,她处处受敌,而他的正牌女友却处处帮她,她只能把爱藏到心底。可是,某天,她却接到他的告白,正当两难之际,校园里又出现另一风云人物,和她纠葛不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汉卫者

    汉卫者

    公元前119年,春,霍去病率骑兵五万,出代郡,深入漠北,决战匈奴!接连大捷,封狼居胥,天下皆服!!!
  • 十娘嫁到:世子滚来伺候

    十娘嫁到:世子滚来伺候

    小白领遇车祸,居然穿越成了杜十娘?先有渣男李甲背信弃义,后有南方富贾欲图不轨,难道这是逼死人的节奏?不过坐以待毙绝向来不是伦家的风格,直接抱珠宝匣子闪身走人,顺便黑下渣男负心汉,再抢了他们值钱的生意。身份洗白白,踏入商道,让这辈子都不在愁银子,要是顺便还能找个懂得疼人的可心男人那就更完美了。可是那个和尚的佛预是怎么回事,天禅寺唯一的画骨香怎么会跟伦家有关?还有那位世子爷,人家跟你不熟的好吗,为什么一直跟踪不放?失魂之人欲归天,生死轮回两相厌。画骨无需苦寻觅,人海茫茫终相见。PS:此为架空背景,与原来杜十娘故事所处的明代并不完全相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驭尸变

    驭尸变

    毕业将至,废柴男主按部就班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末世打破,女友的背叛,友人的陷害,踩着微弱光环的男主沐白将展开怎样的神奇之旅。
  •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

    《人类学的中国大师》汇集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人类学大师的论著《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对李济、吴泽霖、潘光旦、林惠祥、杨成志、吴文藻、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岑家梧、梁钊韬、李亦园、乔健,以及美藉华人许烺光、张光直和俄国人史禄国等16位人类学大师的学术专著和学术思想进行介绍和评述。《人类学的中国大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类学中国大师们的传世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等现象”,为人类学学者及爱好者搭建了一个“一次性”与诸多中国人类学大师“会面交流”的平台。
  • 超级纨绔高手

    超级纨绔高手

    一日江湖,终生江湖。伤心的雷雨夜,刚刚毕业的苍海洋,发现自己竟然进入了刚刚公测没有多久的武侠游戏之中,而且他可以把部分游戏中物品带到现实。当武侠故事中的内功出现在自己的身上,苍海洋才发现这个世界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繁华的都市生活之下,同样存在着江湖。
  • 赌神王妃

    赌神王妃

    他是人人眼中的风流王爷,荒唐的一纸诏书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个让他厌恶到极点的女人,可所有的一切,却在他终于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想要杀掉她之时,发生了改变,这场契约婚姻,谁才是最终的大赢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