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78700000010

第10章 公共图书馆工作探索篇(9)

2.4设立分馆合作。目前,有很多少年儿童图书馆藏书丰富,但占地面积小,中小学图书馆藏书有的少得可怜,因此,为两者提供了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例如: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藏书有15万册,而馆舍仅有40余平方。近年来,他们将六万册书刊拿到六个学校办分馆,使一馆变多馆,扩展了空间,让“死”书变“活”,满足了少年儿童的需要,得到了学校的好评。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在郊外江夏区,东西湖区办分馆,江夏、东西湖两区当好二传手,又把图书送到离城市较远的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室),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少年儿童借书看书难的问题。这两个做法,应作为一个成功经验推广,以让广大少年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早日找到一条解决困难且适应自己发展的道路。

2.5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合作。目前,就一个中小学图书馆而言,除了维持借书还书的工作外,很少有独立开展一些有益少儿身心健康的读书活动,因此,其工作缺乏生机。而少年儿童图书馆除了借阅工作外,能够深入持久地组织一些大型读书活动。如:武汉市江夏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从1982年开始,一年一度组织的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制定“红读”计划,推荐发行“红读”书籍,举办系列读书活动,做到了组织严密,计划合理,措施得当,联系实际。其效果显著,使“红读”活动连续15年越办越好,仅每年区少年儿童“五彩杯”书画比赛一项,就由1982年纸坊地区三所学校的20位选手参赛发展到1996年全区23个镇27所中小学的585名选手参赛。“红读”书籍1995年发行到2万册,成为该馆组织少年儿童图书馆合作,中小学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强有力抓手。

总之,少图工作是少年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事业,只有开展二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共存共荣,互补互助,相辅相依。只有加强二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加深相互理解,促进共同发展,振兴少儿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事业;只有强化二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达到目标一致,步调一致,携手并肩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培养一代人才。

依托农村中小学发展村级图书室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国家要实现小康目标,农民富裕是其关键。要解决农民富裕问题,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稳定的可供农民长期学习科技的场所,这个场所就是村级图书室。农民有了自己的图书室,才有可能依靠书刊资料,经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真正掌握一两种实用技术,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致富,早日实现小康。过去,我们也曾经花过很大的努力,依靠村民委员会建立起村级图书室。可是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管理水平较低,致使村级图书室屡建屡垮,难以稳定下来。笔者认为,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从依靠村民委员会转到依托农村中小学发展村级图书室,是一个可供尝试的途径。

1.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优势

与村级图书室比起来,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具有许多优势。

1.1馆舍优势。我国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集体经济相对削弱,人民公社时期的大队部长年失修,有的破烂不堪。村级图书室原来大多设在大队部,现在已难有立锥之地了。与之相比,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口号,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一所所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来,现在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随着“普九”达标工作的广泛开展,中小学图书室也发展很快。武汉市13个区县1997年“普九”实现了校校有图书室,室舍宽敞明亮,书架配套完整,桌椅板凳齐全,创造了图书室赖以存在的第一物质条件。

1.2藏书优势。“普九”达标规定各中小学图书室的藏书要达到人均5.20册。这就表明,凡是在中小学的地方,学生人均图书都在5册以上。而一所中小学的学生人数少则三五百,多则二三千,因此,藏书至少在1000册以上,多达几万册。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将不断增加。而村级图书室的发展却步履艰难。按武汉市文化局下达各区县图书馆的标准,1年只要求发展2个千册图书室,就连这个指标有的地方也达不到。中央9部委提出的“知识工程”,也只规定到2010年有条件的村才设立图书室,藏书多少没有规定。可见村级图书室的发展难度到了何等地步。

1.3管理优势。图书室要巩固,关键在于管理。村级图书室之所以屡建屡垮,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不善。村级图书室建起以后,由于管理不善,你拿一本我拿一本,只借不还,很快图书室就没法维持了。而中小学图书室建立起来后,就配备专兼职图书管理员,由市区教育局统一制定了借阅制度,进行科学管理,因此,就可以得到巩固。

2.依托农村中小学发展村级图书室的有利好方面。

2.1有利于农民借阅。学校有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规律,农民易于掌握图书室的开放时间。特别是凡有小孩上学的家庭,更利于通过学生借阅书刊,省时省力。而村级图书室,由于无固定的管理人员,无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农民很难找到管理人员借书,几经折腾,读书的积极性也就消失了。

2.2有利于农民咨询。学校是村级文化教育的中心,聚集着文化水平较高的各类教师(包括专业技术教师)。如果村级图书室设在中小学,农民有了疑难问题可以向教师请教,而村级所设的图书室就没有这个条件。

2.3有利于长期巩固发展。学校图书室建立起来以后,由于学校有固定的馆舍,固定的管理员,严格的借阅制度,以及不断的投入,有利于藏书的更新,使图书室永远富有吸引力。如果村级图书室依托中小学,同样也就可以得到巩固和发展。

2.4有利于资源共享。村级图书室并入中小学图书室后,就必定要增加自然科学常识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图书。这样,农民可以借到农业科技和提高基础文化的书,学生也可以拓宽自然科学知识,两者共享文献资源,相得益彰。

3.依托农村中小学发展村级图书室应采取的对策

3.1疏通行政渠道。村级图书室在行政上属于文化部门管理,而中小学图书室在行政上则是属于教育部门管理,由于行政领导不同,这就存在一个愿意与不愿意合并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在领导。文化部、国家教委等9个中央部委联合在全国组织开展“知识工程”活动,说明文化部和教育部目标是一致的。如果文化部和教育部为实际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就依托农村中小学发展村级图书室取得共识,联合行文,统一行动,那就为依托农村中小学发展村级图书室解决了根本问题。

3.2强化业务渠道。就目前而言,由于区县教育局在中小学图书室业务辅导上依靠区县图书馆,而村级图书室也是区县图书馆辅导的,如果村级图书室与中小学图书室合二为一,也为区县图书馆的辅导工作创造了条件。

3.3联合加强投入。村级图书室并入中小学图书室以后,藏书的品种和复本都要增加,因此只有联合加大投入力度,才能巩固和发展。除学校要保证资金投入外,村委会也应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不断丰富图书室的藏书。农民在受益的同时,也应采取自愿的方法赞助中小学图书室。这样,中小学图书室才能不断地壮大发展,既为学校的教学服好务,又有效地服务于当地农民群众。

综上所述,依托农村中小学发展村级图书室不仅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图书室巩固和发展了,既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和提高文化基础知识提供智力支持,又为学生拓宽知识提供有利条件。对双方都是有利的。过去村级图书室屡建屡垮的窘境,可能因为这二者的有机结合,展示新的前景,产生好的效益,而这正是广大农民日夜企盼的大好事。

论乡镇图书馆发展中应解决的三个问题

乡镇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延伸,它与省市区县图书馆一脉相承。数量大、分布广、与读者联系密切是其特点。然而,麻雀虽小,肝胆倶全,它同样是由图书、读者、干部、技术方法、建筑设备等要素构成,在属性上同样具有公共图书馆的一般属性社会性、依辅性、学术性和本质属性中介性,只是个性有别。因此,在轰轰烈烈地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的时候,无论是我们的领导,还是图书馆工作者,都应该掌握乡镇图书馆的一般属性、本质属性,认识其个性,特别是对其构成的主体要素—图书、读者、干部(图书管理员)有较深刻的认识,在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时,应立足考虑解决好图书(主要是购书经费)、干部(图书管理员培养)、读者服务三个问题,以促进我国社区乡镇图书馆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1.四足鼎立,丰富文献资源

藏书是乡镇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它既是物质的,也是意识的,它是以图书馆的类型、任务和读者需要为依据,经过采选、整理、加工、典藏等程序将分散的多种文献集中组织成为有重点、有层次的藏书系统。与之相比较,现在的乡镇图书馆藏书大都可以说无重点、无层次可言。万丈高楼平地起。因此,图书馆藏书这个物质基础打不牢,那么,我们要构筑的乡镇图书馆这个大厦就会为之倾斜。从当前我国已发展起来的乡镇图书馆来看,大部分乡镇图书馆没有解决好这个关键问题。究其藏书来源,主要有三:

一是各级政府一次性投资兴建。这样的图书馆刚建起来,书籍大都是新的,但是它是一次性的,创建高潮过后,便无人再管。因此,这种由政府官员的一次“即兴表演”也只能赢得读者的一时青睐,没有了后援,这样办起的乡镇图书馆也只是昙花一现。

二是社区民众捐赠。这样的图书馆建起来,实在很勉强,有名无实,靠捐赠得来的书刊大都是陈旧过时,除了数量外,毫无吸引力。

三是企业单位赠送。靠这种渠道征集来的书刊,有的是新的,有的是旧的,介于前两者之间,吸引力也是十分有限的。

这三种途径虽然都能临时建起一个乡镇图书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读者的需求增加,它便显示出一个致命的弱点:没有生命力,没有吸引力。由此看来要真正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必须着力解决藏书经费问题,靠捐赠都只能是权宜之计,因此,经费的来源应该具有稳定性。本着大家的事情大家办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精神。

政府各级部门应该从公益事业费用支出中列出专款资金用于乡镇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而且要避免一次性的支出形式,保持其连续性、持续性。在法律缺失的情况下,应用一个长期有效文件明文规定下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的做法,保证乡镇图书馆的持续发展。

乡镇企业挑大梁支持解决社区乡镇图书馆的藏书费用。虽然遇事不能搞摊派,但是这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公益事业,企业应该无条件地支持,而且这种支持应该由一个或几个企业联合倡导发起,并且用资金的方式逐年予以支付,以利乡镇图书馆统筹安排购书。

辖区内的居民支持。居民的支持也应该具有连续性,如乡镇村规民约可以规定,经济条件较好的居民每户每年至少应该向乡镇图书馆捐赠1—3本当年出版的新书。这样,一家一年捐赠出1-3本新书则可以读到成千上万册新书,这种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对乡镇图书馆的发展也是大有益处的。省、市、区、县公共图书馆依靠流动图书车,在乡镇图书馆建立借书点,补充乡镇图书馆藏书不足,促进其“血液循环”。并构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这是保持社区乡镇图书馆吸引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大势所趋。

以上四种方式,对解决乡镇图书馆藏书建设问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它也是由乡镇图书馆具有的社会性、依辅性所决定的。

2.三管齐下,培养管理人员

干部即图书馆管理人员,是乡镇图书馆得力的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图书馆的灵魂,也是藏书与读者发生关系的枢纽,更是使藏书由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的关键。图书馆工作的好坏,图书馆社会作用的大小,都取决于图书馆的管理者。当前,一些乡镇图书馆之所以在发展中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难题,恐怕一个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没有重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选拔与培养。从大多数乡镇图书馆管理人员现状来看,毫不夸张地说,大概95%以上的图书管理人员都是门外汉,或者是对乡镇图书馆一知半解。试想,这样的一个管理群怎能推动数目如此多、范围如此广的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图书馆本身是一种学术性活动,图书馆的工作对象一是文献,二是读者。文献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读者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其中的大部分又是直接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人,而面对这样的对象,没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人怎样担负起乡镇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和藏书建设工作。当前,基于乡镇图书馆的现状,在一些人眼里,乡镇图书馆的工作无非就是一些机械性、重复性的借借还还的简单劳动,其实,他们并不知,图书馆大量的工作都是隐蔽在流通阅览工作的背后,这些工作恰恰就是学术性较强的工作如图书分类、图书编目、藏书保护、藏书管理、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应用等等,这些工作都是带有研究性质的,工作人员必须付出艰巨的脑力劳动才能做好。对外,图书馆还有参考咨询工作,发展、研究、组织读者工作,这些工作的难度同样是很大的,没有一定的素养和科研能力是望尘莫及的。而这正是当前乡镇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的通病,它也是乡镇图书馆在发展中呈现出来的一大弊病。因此,立足未来,多途径培养乡镇图书馆管理人员应是当前发展乡镇图书馆事业的当务之急,头等大事。我们之所以说,培养乡镇图书馆图书管理人员要立足未来,这是因为,一个称职的乡镇图书馆管理人员不是几天几个月可以培养出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需要的是时间和工作过程。在当前形势下,培养社区乡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方式应该是三管齐下,即:岗前培养、在岗培训、脱岗培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图书情报专业的教育方兴未艾。利用这一教育资源在有条件的乡镇,把图书馆管理员送到大中专学校学习1—2年,则是最根本的做法,它是乡镇图书馆得以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有具备了一定实践能力而又在大中专学校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图书馆管理人才,才可谓是乡镇图书馆的称职人才。

同类推荐
  • 活色生香的民俗

    活色生香的民俗

    很多人都对民俗知识不太了解,或对民俗现象了解得不大正确,认为民俗是土气的、不入流的,是大红大绿、俗不可耐的。这是极为肤浅的看法,是不应该出现的看法,说明我们对造就了自己的文化缺乏认识,很陌生,很疏远。这不仅是我们的过失,也是历史的遗憾。民俗史与人类史互相交叉,与考古史互相渗透,与宗教史互相感染,与语言史互相弥补……总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进入民俗史,都是庄严的、严谨的,也是活泼的、活色生香的。了解民俗,就是了解真实的生活,就会明白生活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样子;而阅读此书,就是步入生活腹心的快捷方式。
  •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 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 乏而尴尬的经历,多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然而,面对 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古代典籍时,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且 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换却仍可鉴古知今的中国古代文化,尽可能地提 高读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
  •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西夏人的精神世界

    本书包括西夏人的自然崇拜、原始巫术意识、西夏佛教溯源、西夏人的华儒情怀、西夏佛教的兴起、西夏佛教的风貌以及西夏的社会习俗等内容,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对西夏人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透视,对研究西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守望

    守望

    范康在《守望》中记述对国有企业改革、工会组织建设、职工权益保障、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的体会和思考,是他的个人见解,有的观点不一定新鲜,也不一定实用,甚至不一定正确,但他二十多年来坚持学习思考、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称道。
  • 军事,国家的骨骼

    军事,国家的骨骼

    在地球上,战争比和平更早出现。从人类开始出现,为争夺食物、栖息地,而发展出战争。战争从未曾长久停歇过,它几乎在每一个国家都存在过。中国各个朝代的灭亡与崛起,军事战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该书通过描述古代的战争史,展现这种文化的独特性,让人了解战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从而更好地指引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
热门推荐
  • 魔女老师

    魔女老师

    一群黑色天使和一群白色恶魔的斗争,渗透着悲欢离合。
  • 天高几许问真龙

    天高几许问真龙

    ◎抱抱你作品◎时值南唐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江南第一才子程子龙携美上京赴考,任谁都不知道在他身后竟然隐藏着一个大秘密。天高几许问真龙,天赋异禀的程子龙要考的不只是一个状元那么简单,乱世出英杰,他的真正目的是问鼎天下,逐鹿中原,成为万世景仰的一代明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且看程子龙如何翻云覆雨,演绎一段唯我独尊的架空历史……★☆★☆★☆★☆★☆★☆★☆★☆★☆★QQ:4482075★QQ:5522067(有事请留言给我)喜欢交流的书友请加QQ群:33672498,抱抱恭迎你的到来!★特别鸣谢:小小书生的友情赞助!
  • 东莞十年

    东莞十年

    江梦远是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偏偏美少年。他与青梅竹马的恋人西楚艳演绎了一场:生死永相随,不离亦不弃。爱到白头老,相守亦相望那份纯真纯美的生死之恋。后来,西楚艳因为一次意外永远地离开了他让他伤心欲绝。从此,主人翁江梦远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 精灵纪事

    精灵纪事

    人类何时才能获得精灵的原谅,而新生的精灵们又何时才能走出自己的围城。一味的躲避与退缩只能换来失败与耻辱。当层层虚构的迷雾散去,茫然的生灵又该去向何方,不同的时光连接成三个不同的世界,那些愚昧的人啊,难道依然不能了解生的意义?
  • 风云初唐

    风云初唐

    当李宽变成李宽,初唐的一切还会如历史一样?作为一个主攻马克思哲学的讲师,你让他和李世民谈人人平等?和封建地主谈共产?作为被李世民抛弃的二子,李宽没有怨言?在李宽不经意间,初唐拐弯了,盛世提前到来,李世民对于被自己抛弃的二子,能熟视无睹?不一样的大唐,不一样的名臣将相……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混沌神石:五色光华

    混沌神石:五色光华

    梦又揭开了那幅星辰变幻的古卷,再次让那个孤独的人留念这尘世的一草一木,他的生死却不由我,而是他们……看看我的前世,造了什么孽……
  • 傲世苍穹之弑魔神帝

    傲世苍穹之弑魔神帝

    修武者,破乾坤,统苍穹,震六界。修灵者,定乾坤,天智者,唯我尊。
  •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球重现

    地球重现

    几名高中毕业生约好来一次异国毕业旅行,不幸的是,飞机遇上了强气流坠落在一片未知的岛屿上,唯独他们幸存了下来。在探索这片未知地域的过程中,他们偶然加入了一个研究人工智能AI的国际组织——2202,却没想到身边就藏着一个高智能AI。这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惊天的秘密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