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学校教育既在少年儿童成长中发挥主导作用,又在一定范围内抑制了少年儿童自学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教育模式上,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口头传授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少年儿童接受知识处于被动地位,并受主体(教师)的制约。②在教育内容上,课堂教学必须围绕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具有计划性和不可变性,因而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局限性;③在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他们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固定的教学日程表,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适应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少年儿童接受知识必须千篇一律;④在教育的方法上,学校采用的大部分是讲授、谈话、演示、实验、实习、练习等,而这又必须围绕书本知识范围进行,因而缺少广泛性。
2.3少年儿童图书馆是自学的最佳地方。与学校教育相比较:①在教育模式上,少年儿童图书馆是以各种书刊资料向少年儿童传输知识信息,少年儿童学习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自由借阅,通过学习,提高其阅读、写作的鉴赏能力。②在教育的内容上,少年儿童图书馆不受统一规定的约束,书刊知识包罗万象,能较好地满足少年儿童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既能巩固少年儿童的课堂知识,又能扩大知识面。③在教育的组织形式上,少年儿童图书馆借阅活动不拘一格,灵活多样,不受人数、年龄、时间等制约,在这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使少年儿童的特长得以发挥,爱好得以发展,以寓教于乐为主体,不受任何形式的限制,增强了少年儿童对学习的兴趣,扩大了知识面。
综上所述:自学在人的一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受学校正规教育是短暂且在某些方面有局限,自学的最佳地方便是少年儿童图书馆或成人图书馆,对自学者来说,在人生的旅途上,它几乎是唯一的机关。
3.少年儿童图书馆具有增强少年儿童生存与发展意识的功能
如果说二十一世纪的较量是人的整体素质的较量,那么,当代我国的少年儿童还缺少这方面较量的能力,突出地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和意志品格等方面。他们虽然有远大抱负,但缺少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他们进取好胜,但缺少同困难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他们享受着比上一代人更多的照顾、关怀,却不乐意关心帮助别人;他们追求美好的生活,但不愿意为创造新生活付出艰辛的劳动;他们的智力水平有明显发展,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仍较欠缺;他们成人感确立较早,但生活上又过于依赖,不能自理。他们乐于接触社会,但对现实的适应力较差。与此同时,传统教育观念仍然影响着学校教育、公众教育意识和社会舆论,如注重知识,轻视劳动。注重书本,轻视实践。注重学理,轻视技能。注重培养少年儿童升重点,上大学,轻视少年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家庭教育也落后于社会的要求,独生子女成为家庭的“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使少年儿童(特别是城镇少年儿童)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有的已是五谷难分,而社会上判断少年儿童能力的标准,仅以分数论“英雄”。因此,培养少年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意识已成当务之急。
近年来,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及其十三个区县少年儿童图书(馆)室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办馆方式由封闭向开放,由被动向主动,由单一向综合文献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借借还还模式,一年一度从上至下在少年儿童中举办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方向明确,内容健康,范围广泛,形式多样,时间长久,效益显著,无疑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意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一年一度举力、的夏令营活动应称得上是培养少年儿童生存意识的最佳选择,它集“自理、自学、自律、自护、自强”为一体,要求少年儿童在实践中学会如何驾驭现实生活,成为环境的主人。江夏区纸坊三小有一女生名叫龚莹,出生十二年从未离开父母一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胆小如鼠,生活自理能力极差,父母既心疼又着急。当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办夏令营时,他父母试着把她送进了夏令营,小龚萤第一次离开爸妈,独立生活,没有了依靠,在夏令营却增长了不少的才干。乘车乘船,自己首先吃片晕车药,了解了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学会了自护;每天起来叠被、端饭、洗衣,一切都自己动手,掌握了一般的待人接物,提高了适应周边生活环境的能力;爬山跋水锻炼了她的手足,增强了战胜困难的毅力;讲故事、朗诵诗增强了她的胆量和信;虽然夏令营只有十余天的功夫,但是龚莹的父母都称小龚莹突然长大了几岁,懂得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如果说生存挑战是对少年儿童驾驭现实生活,成为环境的主人方面的培养,那么发展意识则是要求少年儿童作好面向二十一世纪,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的准备。二十一世纪是科学管理的世纪,电脑在各种科研和生产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它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电脑技术的实用人才,邓小平指出:“电脑普及必须从娃娃抓起。”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成为武汉市少年儿童电脑培训中心,适应了形势发展的需要,它培养的少年也将是二十一世纪科研和生产领域的主力军。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人只有凭借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而少年儿童更离不教育,在对少年儿童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功能是多方面且显而易见的,它与学校、家庭教育三者的合力将造就一代生力军,稳稳地托起明天的太阳。
谈谈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的交流合作
历史跨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以来,知识、信息(文献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作为搜集收藏与传递知识、信息、文献为一体的图书馆,在当今,拓宽领域,加强国家和地区,机构和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加深相互理解,促进共同发展,发挥其职能作用的重要条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8月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走出封闭状态,加强同专业性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国家图书馆的交流和合作。同时,加强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培训,使之成为信息与用户之间的积极中介。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组成部分,满足少年儿童阅读和获取信息的需要,强化其教育职能,加强与中小学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势在必行。
1.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交流与合作的可行性少年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其目标任务大体相同,都是用书刊资料向少年儿童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为己任,但由于隶属领导机构不同,而产生的重视程度与发展水平不同,主要存在下列差异:
1.1数量差异。从当前情况而论,公共事业性的少年儿童图书馆数量极少。就湖北省来看,全省各区县都建立了成人图书馆,而真正建立有独立编制和馆舍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还是一个空白,一般都是在成人图书馆内附设少年儿童图书馆,武汉市有独立建制和馆舍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只有二家;就全国来说,情况也不差上下,这与我国13亿人口其中3亿多少年儿童的比例是极不相称的。相对而言,中小学图书馆(室)数量多是其优势,特别是实施教育法,开展“普九”以来,一般区县直属中小学和乡镇中小学以及条件稍好的村级小学都设立了图书馆(室)。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越来越重视,学校图书馆事业也随之越来越兴旺,故在数量上大大超过少年儿童图书馆,这是主客观结合的必然结果。
1.2工作人员素质差异。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一个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好坏取决于图书馆员素质的高低。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图书馆专业毕业者或者是多年从事图书馆工作的管理员,通过对本专业的长年学习与实践,他们的图书馆学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熟练,都能较好地胜任图书馆工作。而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差异较大,据湖北教育学院图书馆1993年对湖北74校139名图书管理员调查反映,专业工龄在5年以下者占50.36%,仅有16人是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占11.5%,大部分工作人员均是从教师队伍转行而来的。虽然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但从未学过图书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隔行如隔山,再加上一些人因年事较高,不安心图书馆工作而不愿意学习图书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他们的专业知识修养比较欠缺,在图书馆(室)工作五六年而不知《中国法》为何物的人并不鲜见。因此,这样专业素质的队伍是难以担负起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提供信息服务重任的。
1.3馆舍条件差异。少年儿童图书馆由于都是近几年来才发展起来,因此,大多数少儿馆都没有馆舍,成人馆附设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只有十几平方,就连41京少年儿童图书馆也仅有400平方的馆舍。而中小学图书馆(特别是乡镇以上的中心中小学)经过几年的发展,校舍颇具规模,图书馆(室)面积也很可观,一般都在百余平方左右,相对大于区县级图书馆的少年儿童图书馆,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具备开展少年儿童图书馆借阅活动的先决条件。
1.4藏书差异。书刊是为少年儿童服务的根本条件,虽然二者都存在着资金短缺现象,但是从数量比较来看,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书刊相对多于中小学图书馆(室)的书刊。
1.5科学管理的差异。少年儿童图书馆藏书全部经过了图书分类编目,条件好的实现了微机分类和借阅管理,如: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实现微机管理,节约了读者借书时间,大大提高了书刊利用率,而中小学图书馆(室)书刊管理现象去即是五花八门,据湖北教院图书馆对湖41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调查结果反映,有少数城市中小学采用《中图法》第3版,有的学校才开始使用《中图法》第2版,更多的学校却是无分类法可依,将图书分为语、数、外、史、地、生、理、化、小说九大类典藏。对于编目来讲,绝大部分学校图书馆目录工作都是一个空白,读者或工作人员要查找图书,只能到书架上碰运气,书刊多的图书馆(室),读者找书等于大海捞针,既浪费时间,又大伤脑筋,因此,大多数读者见图书馆望而止步,这是学校图书馆书刊利用率低的一个根本原因。
1.6书刊借阅工作差异。从现状看,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书刊全部都是向少年儿童开放的,且工作人员和借阅时间固定,这也为少儿自学开了方便之门,而中小学图书馆(特别是区县级以下的中小学图书馆)由于管理员有的代管,有的不懂借阅管理,因此,大部分书刊都不为学生所利用,除了少数教师借阅外,很少面向学生开放,有的图书馆(室)连教室都不能利用,成为“聋子的耳朵”,仅仅是检查验收蒙哄上级领导虚设而已。
根据以上六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少年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因此,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互补性和依辅性,所以,二者加强交流与合作是可行的。
2.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交流与合作的对策
2.1组织形式合作。少年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隶属于不同的领导机关,因此,要做到步调一致,首先必须有统一领导协调的机构,这个机构在当前来说,就是图书馆协会。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协会成立于1988年,它将辖区内分散的中小学图书馆(室)以及工厂、农村、机关图书馆(室)联合组织在一起,两年一届,开展学术探讨,经验交流,组织参观学习,互通信息,一年一度协调开展服务宣传周和红领巾读者读报、科技兴农活动,使分散而立的小馆(室),联合作出了大文章。在此之前各分散的图书馆(室)从未组织过大活动,互不往来。因此,只有成立或加入地区性图书馆协会,建立和遵守图书馆协会章程,才能为少年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建起合作的桥梁。
2.2培训工作人员合作。少年儿童图书馆聚集着专业管理人才,理应自觉成为中小学图书馆业务上辅导的良师益友。在当前首要的任务是以提高中小学图书馆管理员素质为目的,抓紧为中小学图书馆培养一批懂技术、懂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员队伍,树立一批业务规范化管理的样板,适时组织图书管理员外出参加理论研讨活动,关心他们的职评,使中小学图书管理员愿与少年儿童图书馆员结交朋友,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振少图事业。1988年以前,武汉市江夏区中小学由于图书业务工作无人抓,图书管理员没有一人能正确进行分类编目的,成立图书馆协会以来,区图书馆狠抓业务培训和辅导工作,根据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先后举办五期中小学图书管理员培训班,使辖区内凡建有图书馆(室)的学校,图书馆管理员都得到了培养,基本上实现了分类规范化管理,通过培训,提高了管理员的素质,江夏区中小学原来没有一人拥有职称,现有三人评为馆员。
2.3文献资源建设合作。少年儿童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由于分散条块多头的管理体制,没有总体规划,缺乏合理布局。使得各馆文献收藏很不理想,相当多的文献品种缺藏,80%左右书刊的重复并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馆际之间的文献资源建设分工与合作刻不容缓。其合作可由宏观逐步过渡到微观。如:中小学图书馆可根据学校的教学需要加强对教育类、语言文字类、艺术类、历史类、数理化类书刊的入藏,特别应±增加其视听资料,以配合学校电化教学工作,加强直观教学。而少年儿童图书馆则应加强政治法律类、文学类、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入藏,适度增加视听资料。二者之间,通过联合编目,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实行微机联网,开展馆际互借,办理通用借书证,达到资源共享之目的。当然,要做到这些,并与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只有提高认识,常抓不懈,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