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方面,江夏区应按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区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党史馆)、艺术中心“四馆一中心”建设;认真落实各乡镇街新建不小于10000平方米的文化体育休闲广场的建设任务,提升文化体育服务功會旨;加大村级文化体育设施投入,在建成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的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篮球场或乒乓球场、羽毛球场以及其它方便农民群众健身的场地,以满足农民健身需要。同时区政府要继续开展好全区业余文艺创作“百花奖”大赛、武汉(江夏)龙舟赛、江夏区运动会、江夏区全民健身展示活动、江夏区中小学生运动会、江夏区竞技体育项目比赛、江夏区舞龙赛等活动和赛事,以此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体需求,通过繁荣公益性文体事业有效带动和促进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
4.5强化文化体育市场监管
一是要建立起以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技术监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体育市场监管体系。二是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对文化体育领域的宏观管理,实现管理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管理部门对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等领域的调控职能。
关于武汉市江夏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探讨
1.武汉市江夏区概况
武汉市江夏区即原武汉市武昌县,素有“楚天首县”之美誉。江夏区位于武汉市南部,北与洪山区相连,南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接壤,东临鄂州市、大冶市,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全区总面积2008.98平方公里。总人口585480人,其中农业人口371335人,非农业人口214145人。有汉、回、苗等26个民族。辖区7个行政街道,1个乡,2个镇和金水办事处,4个开发区管委会。共有52个居民委员会,268个村民委员会,2688个村民小组。
2011年,江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7.48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6.34亿元,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连续四年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2.江夏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现状
2.1江夏区图书馆:该馆1979年5月在当时的县文化馆图书室基础上建馆,现在的图书馆舍建于1987年,现有面积1700平方米,藏书17.6万册,持证读者6000人,每年接待读者18万人次,借阅书刊12万册次。2004年,在全国第三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该馆被文化部授予国家一级图书馆。该馆建成至今已25年,因年久失修,漏雨漏风,再加上设计先天不足,位置偏僻,面积狭小,结构不合理,业务用房拥挤,无防潮、防腐、防尘等功能。尤其是讲座、报告会、影视观摩、知识竞赛、少儿故事演讲、书画大赛等新的服务项目无法开展,缺乏为弱势群体服务的设施等,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而且与国家一级馆的要求不相适应。
2.2江夏区博物馆:该馆成立于1985年1月,至今无馆址,现存放文物,办公地点系江夏区图书馆租借,总面积300平方米。分设有常年免费展览厅100平方米,文物标本库房、修复室、办公室、值班室等设施。馆房已经使用近20多年,未进行过维修,房屋天面漏水,铁门、铁窗陈旧老化,对馆藏得5000余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3件,二级文物29件,三级文物487件)的保护造成了安全威胁。现有的文物库房、展厅,远远不能满足文博事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急需修建一座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3江夏区文化馆:该馆现有面积2000平方米,承担着组织全区人民群众文化娱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2007年,在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被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目前,该馆馆舍面积狭小,设备设施老化破旧,服务功能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对文化的需求,与新时期文化部对群众文化场馆及服务的要求相差甚远。
3.江夏区“三馆”建设的必要性
3.1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十七届六中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达到“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对全国文化战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是要强在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是面向城乡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文化发展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注重积累,持之以恒,扎扎实实奠定文化之基。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端重要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申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3.2“三馆”的现状已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江夏是一个得江川之惠,吸天地之灵,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地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各界对公共图书馆提供全方位、现代化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而目前江夏区图书馆的馆藏保护手段、藏书空间、阅览面积、阅读环境、基础设施、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已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自文化部启动了四年一度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以来,对图书馆软硬件环境及馆舍面积等基础设施的要求不断提升,特别对演讲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的设置要求更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而现有图书馆已严重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距离全面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这一根本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有鉴于此,建设一座具有一定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江夏图书馆新馆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已刻不容缓。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展示地域文化的文明标志。江夏区是全省十四个文物大区、县之一。湖泗窑址群170余座,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还有龙泉明代楚王墓群、闻名中外的中山舰等等。我们有这么丰富的地下文物和馆藏文物资源,因此建一座与之相适应的区级博物馆已势在必得,将极大地促进江夏区文博事业的不断发。
文化馆是群众文化工作的基层单位,其职能是以组织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为主,同时创作优秀的文艺作品并辅之以基层辅导、艺术培训、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收集整理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工作。随着江夏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愈加强烈,建设一座集文化活动、艺术创作与培训、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文化馆迫在眉睫,特别是在争创国家一级文化馆的工作中将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3.3建设“三馆”,是构建江夏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
江夏区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区级是核,乡镇街是枢纽,村级是基础。三级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后,江夏区将形成以区图书馆为核心的全民阅读,以区文化馆为核心的文艺创作与演出,以区博物馆为核心的文物保护与展览文化新格局。
4.“三馆”建设的可行性
4.1从主观上来看,江夏区委、区政府领导十分关心支持“三馆”建设
2007年7月,时任江夏区委书记张卫国在对文体、广播、教育等部门的调研会上指出:要努力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要加强区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政府划拨土地、土地置换等形式开展“三馆”特别是区图书馆建设,要努力把区图书馆建成江夏区标志性建筑,以此提升江夏城市文化品味。
2008年1月22日,江夏区区长郭胜伟在江夏区第三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动省级文化先进区创建工作,加快区“三馆”建设。
2009年,时任江夏区区长郭胜伟在《政府工作报告》目标中,再次把建设“三馆”列入重点工作实施。
2012年,“三馆”建设列入区委汪祥旺书记的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区人大1号建议案,区政府十件实事。
4.2从客观上分析,江夏区具备建设“三馆”的实力
4.2.1在江夏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江夏区经过30年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地发展,江夏区政府财政收入每年以25%以上速度递增。目前已成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指标排名第一的侨侨者,并整体昂首跨入了全国百强县市。
4.2.2江夏区文体局原旧力、公楼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所有的文化资产可用于土地置换,以补充建新“三馆”的资金不足。
4.2.3湖北省文化厅2012年决定,凡建设新文化馆、图书馆的给予每馆200万元补助,同时,“两馆”项目建设列入省政府对市政府的绩效目标考核项目。
4.2.4中央财政也将予以一定补助。
5.“三馆”建设的愿景
5.1成为江夏三千年文化底蕴的载体。江夏文明发展史,古代有“明末三雄”之一的熊廷弼,近代有著名“谭派”唱腔创始人谭鑫培,现代有新四军著名将领项英;有以湖泗宋代古窑址为代表的文物保护单位113处,这些都可以融为设计构想的成份,成为“三馆”的设计与内涵,成为区博物馆丰富馆藏的内容,展示江夏独特文化魅力的所在。它的建成将极大挖掘和展示江夏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博物馆实现活动的开展,发挥其特有的社会功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帮助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激发为祖国建设大业献身的热情。
5.2成为市民终身学习的场所。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公共图书馆是人民的终身学校。我们知道,一个人要得到全面发展,学习必须伴随终身。在人生漫长的学习道路上,而学校只是人一生中阶段性学习的场所,唯有公共图书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5.3成为全区会务会展的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后的“三馆”,除了上述知识教育、文化娱乐、文化保存、文物展览等功能外,还有一个突出的功能就是成为全区会务会展、文化交流的中心。“三馆”选址紧邻新区委、区政府,它特有的文化氛围、先进完善的文化基础设施、别致的园林景观、优雅的人文环境、热情周到的服务,对于承办市区乃至省级的中小型会务、会展、文化交流是首选,也将大大提高江夏的文化品位,达到文化立区,为江夏区率先建成武汉市南部生态新城提供文化条件。
5.4成为江夏文艺创作与辅导、展示的中心。目前,江夏区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建成后的文化馆,对于蓬勃发展的群众文化在引导文艺创作、辅导、开展文化展示,活跃全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将起到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