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江夏文体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江夏区文体局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全局广大文体工作者自觉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为实现争创全国百强县市、巩固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和争创省级文明城区三大目标,积极采取“六坚持”与“六着力”的强有力措施,构建三级文体服务体系,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坚持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相协调,着力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大发展
2008年,与奥运同行,江夏区群众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场地。二是加强全区户外健身器材的配送与长效管理。三是举办经常性群众体育活动。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二是农村体育以乡镇街为重,存,三是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加强引导与示范作用,主要开展了下列活动:
1.举办全区第13届舞龙大赛。正月十五闹元宵,区文体局组织了全区第13届舞龙大赛,全区16支龙队、3支腰鼓队、8支民俗表演团体、千余名队员欢聚一堂,金龙银狮,舞动纸坊,观众达4万人次,呈现出一派欢歌庆盛世、热舞动江夏的盛况。在全市舞龙大赛中,舒安乡代表队获得金奖和银奖,为江夏区群众体育争得了荣誉。
2.举办全民健身优秀团队展示活动。为推动对江夏区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区文体局举办了2008年全民健身优秀团队展示活动,各乡镇街、办事处的24支优秀团队的828名队员分别表演了威风锣鼓、健身舞、腰鼓、扇子舞、流星球等,展示活动洋溢出一派江夏群众体育全民参与,与奥运同行的激情。在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五届社区体育运动会上,江夏区先后派出17支队伍参加11项比赛,获金、银、优秀奖13个。区文体局获优秀组织奖和贡献奖;流芳街、纸坊街、安山镇、山坡乡获体育活动先进街道(乡镇)奖;纸坊街龙井社区等13个社区获体育活动先进社区称号。
3.举办全区首届职工运动会。按照群众体育“有创意、有影响、有规模、群众受益”的原则,区首届职工运动会历时40天,区直各单位、各街镇乡、开发区的58支代表队16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9大类12个项目的角逐。文体局承担了运动会比赛项目组织和竞赛工作,特别是开幕式文体表演的组织工作。开幕式上500人的腰鼓表演,800多名学生的韵律操表演,80多名学生的武术表演等,伴随着《江夏区首届职工运动会会歌》,放飞1000只和平鸽,使整个开幕式规模宏大,令人振奋,为今后开展大型文体活动积累了经验,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赞扬。
4.与区教育局联合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培养体育竞技人才制定了可行的目标与措施。
5.承办2008年武汉市青少年射击系列赛(江夏站)比赛。2008年武汉市青少年射击比赛分站赛第一站的比赛在江夏区举行。为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使比赛圆满成功,区文体局成立了以局长为主任的竞赛组委会,举全局之力,把各项竞赛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竞赛前在江夏区训练中心射击馆举行了“武汉市体育后备人才射击训练基地”揭牌仪式,它标志着江夏区射击训练馆成为全市体育后备人才射击训练的重要场所。在首站射击比赛中,江夏区训练中心派出运动员18人,共夺得个人3枚金牌和团体3枚金牌,荣获银牌5枚,铜牌2枚,在参赛的七支队伍中以21枚奖牌荣登榜首,并以总分132分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之后,在另外两站射击比赛中,江夏区射击代表队一鼓作气,包揽了三站的金牌第一、总分第一、奖牌第一,共获17枚金牌、11枚银牌、15枚铜牌。另外,江夏区田径、武术代表队在市级比赛中也有良好的表现,共获2枚银牌,为江夏区备战市八运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人长江日报》对江夏区竞技体育的开展予以报道。
6.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截至2008年江夏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60.8万平方米,路径场地面积达14.27万平方米,人平1.2平方米。全区体育器材配套设施达到195台(套),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体育场地建设与体育器材配套并举,为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又对融洽人际关系、调节)理失衡、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社会作用。
二、坚持文化工程与家园建设相协调,着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农家书屋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影放映工程、送戏下乡工程是中央和省市政府直接抓的重大惠民工程,也是江夏区促进家园建设,构建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2008年,江夏区出台了《江夏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意见》,成立了专班,区财政拨款55万元,在江夏区55个家园建设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司长孙明在省市区三级领导陪同下,实地考察了江夏区乌龙泉幸福村、金口淮山村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并对江夏区建设农家书屋工程服务农民群众给予了较好评价。
2008年,区图书馆还在已建的农家书屋基础上,发展2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推广普及科技文化知识,为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江夏区电影放映工程也按计划在全区有条不紊地实施。11个放映队为306个行政村放映电影3672场,观众达70万人次。区艺术团利用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120场,观众达12万人次。“四项文化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全农民群众致富康提了智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坚持文化活动与文艺创作相协调,着力推动群众文化的大繁荣
群众文化是群众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开发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根据群众文化的特点文体局着力加强引导,开展了下列文化活动:
1.开展文化“三下乡”,满足农民的基本文化需求。2008年的文化“三下乡”,时逢南方大雪灾,文体局群文科、文化馆、艺术团干部职工不畏天寒地冻,精心组织,精心排练,顶风冒雪先后到江夏区舒安、流芳等11个乡镇街和社区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观众达一万余人次,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2.举力、“爱我家园”江夏区首届群众歌咏大赛暨江夏区第五届青年歌舞大赛。为了办好大赛,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敏、副区长刘庆香等领导同志多次召开协调会,听取汇报,研究指导和督办歌咏大赛,使大赛按照预定目标有条不紊地展开。全区共举行26场比赛,3000余名演员登台,观众达4万人次。向全区人民奉献了一台“全民参与,文化共享”、“美美与共”的文化盛宴。大赛颁奖公演晚会江夏区体育馆广场举行,流芳、纸坊、湖泗、舒安代表队获金奖。区委书记张卫国、区长郭胜伟等领导莅临颁奖晚会为获奖者颁奖,并兴致勃勃地同广大群众一起欣赏了激情洋溢的文艺晚会,极大地鼓舞了全体文艺工作者。
3.举办全区青少年“五彩杯”书画赛,提高青少年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参与意识。书画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的1020名小选手参加,区书法协会书画高手同场献艺。选出中小学生代表队参加武汉市“知识工程”系列读书竞赛活动,荣获4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为江夏区争得了荣誉,也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区和全国文明城市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作出了一份贡献。
4.繁荣文艺创作,打造叫得响的文艺精品。文艺精品创作是文化繁荣的基础。区艺术团对第16届文艺创作“百花奖”优秀节目《抢婆婆》进行了精修改,挑选优秀演员多次彩排,2008年《抢婆婆》随《长江日报》社区嘉年华走进武汉社区搅热江城舞台获得好评。《长江日报》图文并茂予以报道。该小品还参加了第十一届湖北曲艺“百花书会”,荣获创作一等奖,表演二等奖。在湖北省政协、省文联迎春茶话会上亮丽登场,再次展示了江夏区小品创作和表演的实力。在举行的全区首届群众歌咏大赛中,江夏区基层文化工作者,拿起手中的笔,创作了讴歌时代富有激情的音乐诗朗诵29首,其中区财政局的《三十而立》、藏龙岛办事处的《魅力藏龙岛》、流芳街的《流芳印象》、纸坊三小《穿越悲伤》等8个作品获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江夏区业余文艺创作的实力,这些作品已由区委区政府结集出版。2008年,江夏区作协会员总共出版文学艺术作品10部,为江夏区改革开放三十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四、坚持网吧整治与扫黄打非相协调,着力促进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江夏区文化娱乐场所达203家,其中网吧79家,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管理难度也不断增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本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负责的宗旨,我们采取严管重罚、部门联动的方式,重,存加强对网吧违规接待未成年人、黑网吧屡禁不止现象的整治;本着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重点加强对盗版及黄色光碟、书刊音像制品的打击力度。本着“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原则,建立灵活高效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多层次、全方位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2008年,共检查文化市场189次,出动检查人员1292人次,检查经营网点5151家次(其中网吧3496家次),收缴非法书刊音像制品8856册(盘),行政处罚案件12起,行政罚款5万元;查处举报案件17起,回告率100%。扫黄打非案件查处率100%。在严管重罚的同时,我们还有情操作,积极营造和谐文化氛围,举办文化市场经营业主法规培训7次,培训业主224人次,有效提高了广大业主的法制观念和经营意识,在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构筑起互动互信的桥梁。2008年,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网吧业主积极主动参与赈灾活动,共向灾区捐款18500元,充分体现了广大网吧业主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去年9月江夏区文体局市场管理的先进经验在全市网吧整顿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区文化市场稽查队被评为市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五、坚持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协调,着力强化二者社会教育功能
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2008年,我们组织检查了龙泉明楚王墓群、金口槐山肌石驳岸、贺站元代南桥、贺站北伐烈士陵园、湖泗窑址群等一批重点文物的安全,并针对工程建设征地,结合江夏区文保单位的特点,启动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新发现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古窑址、古井等文物80余处,还制定了江夏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急预案,确保文物安全率达100%。
在加强文物保护的同时,区博物馆还根据中宣部《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精神,举办江夏历史文物陈列展,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参观者达2万人次,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008年,文体《国务公关于加我国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做了大量实地考查、论证工作。协助区政府公布了江夏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并在全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向全社会宣传,以增强广大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意识。2008年,江夏区《天下黄姓江夏祭》、《龙泉山的传说》已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与市群艺馆联合,在全市第一家出版《武汉群文江夏》专刊,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敏亲自为该刊撰写理论文章,指导全区的文体工作。
六、坚持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相协调,着力增强农村文化工作活力
1.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按照服务主体化、项目运作市场化、监督管理系统化、考核评价规范化、经营保障制度化的要求,区文体局坚持工作重心下移,进一步完善了“以钱养事”运行的新机制。实行“定事、定钱、定量”的方式,稳步推进c镇街文化站建设,健全面向农村基层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站人员的实际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也得到了落实。2008年,全区11个乡镇街文化中心活动面积达到16500平方米,五里界、舒安、法泗、湖泗、安山5个乡镇街文化站三室一厅设施健全,大部分乡镇街一乡一品、一村一场、一校一队特色文化建设也初步形成。在大力开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各乡镇街文化站结合农村实际,针对农民需求开展的文体活动别具特色,倍受青睐。如:纸坊街的春节七天文艺大拜年和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金口街的站龙、彩莲船、滚龙民俗表演、科技培训工作;法泗镇的迎春长跑,湖泗镇的文化乐队服务、文物保护工作;山坡乡的电影放映工程,安山镇的书刊接力阅读,郑店街的农民趣味运动会,舒安乡的文化三下乡,乌龙泉街的农家书屋工程,流芳街的京楚专场、农民腰鼓队;五里界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业科技讲座等,这些文化服务活动,为农村婚丧嫁娶,建房乔迁,时令节庆送去了快乐,满足了农民群众求知、求乐的欲望,维护了农民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权益,使江夏区农村文化工作初步繁荣。湖泗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与服务工作还得到了副市长刘顺妮的好评,《长江日报》记者还采访报道了湖泗窑址的保护工作,农民称赞文化站:“站址不大舞台大,投入不大效益大,单位不大影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