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走自我培训之路。催生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文体领军人物、文化名人。全局干部职工要重视继续教育,大兴学习之风,建设学习型单位,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在职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青年干部职工送到大专院校或文学、艺术、体育团体,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为人才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增强文体工作可持续发展后劲。
3.加强绩效目标管理,推行绩效工资,改变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现象,调动干部职工积极因素。
(三)以“两馆”建设、四个文化体育惠民工程为核心,抓好文体设备及配套建设。
1.完成区图书馆、博物馆立项、征地、设计工作,重在立项和争取国家、省、市经费投入,力争进入施工阶段。
2.完成五里界、舒安、乌龙泉、流芳、郑店5个综合文化站新建或维修改造工作。
3.区图书馆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夏支中心。完成创建行政村农家书屋14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60个,实现村村有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的目标。
4.推进农民健身工程,为全区100个村或社区配送体育器材,并确保户外健身器材完好率达97%,建好农民身边的体育场所。
四、以文学和文艺创作为抓手,促进文学艺术精品迭出。
1.文化馆、艺术团各创作和推出文艺精品2—3个;
2.区书法家协会创作和推出书画精品5—10幅;
3.区摄影家协会创作和推出摄影精品5—10幅;
五、以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为中心,着眼于群众性业余创作水平有新的提高,群众文体活动有新的面貌,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有新的增长,丰富人民群众文体生活。
1.文化活动。(1)举办全区首届社区(村)文艺调演。(2)举办全区第25届青少年“五彩杯”书画赛。(3)举办文化三下乡活动。(4)区艺术团送戏下乡80场。(5)举办系列节庆活动,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6)举办全区书画摄影作品展。(7)举办文艺创作培训和理论研讨2—3次。(8)全区文艺节目力争有3—5个在省楚天群星奖、市黄鹤群星奖夺牌。
2.体育活动。群众体育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为宗旨,让人民群众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1)举办全区第15届迎春舞龙大赛。(2)举办第1届全民健身展示活动。(3)举办全区村村乐农民篮球赛、职工乒乓球或羽毛球赛。(4)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5)组织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健身技能培训班2期。(6)完成国民体质测试400人。(7)组织参加武汉市第二届社区运动会。(8)抓好暑假游泳场所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工作。
3.竞技体育:巩固提高射击项目训练水平,区训练中心要拓展1-2个竞技项目,如摔跤、田径,为市九运会打基础。
六、以全区文物“普查”为契机。(1)区博物馆精益求精完成地面地下文物数据库建设。(2)加强全区文物保护工作,确保馆藏文物100%安全率。(3)《江夏历史文物展》继续免费向市民开放,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职能。
七、以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切,存,区文化馆重在挖掘、保护、传承上下功夫,力争申报成功2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八、以“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为原则,建立文体市场长效管理机制。区文化市场稽查队一是采取高压态势,部门联动,严管重罚,严厉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现象,杜绝黑网吧。城镇重在规范化经营与管理,农村试行网吧布点工作,有序发展,有序推进。二是积极开展“扫黄打赌,严厉查处盗版书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三是严厉打击文化娱乐场所“毒赌黄”对社会的危害。
九、以创新管理机制为突破口,促进文化产业壮大发展。各二级单位(包括乡镇街综合文化站)要根据自身特点开展文体创收活动,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改善职工文体生活,提高工资待遇。1.区体育馆探索市场运作方式,逐步形成产业链,在场馆管理与经营上狠下功夫,探索自我发展之路。2.区艺术团在完成送戏下乡任务的前提下,卓有成效地搞好市场演出与服务活动,增强自身发展后劲。3.抓好对民营文体产业管理与扶助、引导工作。
十、以抓好乡镇街综合文化站“以钱养事”为重点,争取各级领导支持,逐步有效解决11个乡镇街综合文化站人员青黄不接、经费拮据、设施简陋状况,为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十一、以强化全局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为合力,切实有效抓好人大、政协议提案和蘭实事办理、政务窗口服务、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信访工作、人事工作、财务审计、节能工作、群团工作。
十二、以加强对民间文体团体的领导、引导、辅导为导向,推进文体社团发展,切实帮助民营文体团体有排忧解难,以活跃全区社区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村落文化,推动江夏文体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五年磨一剑文体展新颜
——江夏区文体局“十一五”成就与“十二五”工作思路
“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10年,在区文体局江夏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江夏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和支持下,在省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上级领导的指导关怀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体育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一手抓公益性文体事业发展,一手抓经营性文体产业管理;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目标,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健康发展、全面繁荣的三级文体服务体系;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曰益增长基本的和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为己任,传播知识,传播文明,传播健康,传播快乐;充分发挥了文体事业陶冶情操、凝聚力量、提振信)、鼓舞斗志、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
“十一五”文体工作回顾
“十一五”是文体工作蓬勃向上的时期,我们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文体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过去的五年,我们的人员素质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拥有大专以上文化99人,占在职职工80%,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2人;13人分别荣获区委区政府授予的文艺创作突出成就奖、优秀成果奖、特别荣誉奖;2人分别评为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十佳文明服务标兵;1人获市政府专家专项津贴;2人被湖北经济电视台《经视人家》栏目聘为特邀演员;全区成立了16个文体协会组织;拥有文体团队106个,业余文艺骨干142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289人。
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文体服务体系初步完善。过去的五年,区图书馆藏书达到16.7万册,2009年再次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区文化馆发展文艺团队38支,2007年评为国家二级文化馆;区博物馆馆藏文物1620余件,保护区级以上文保单位76处,中山舰陈列馆2008年落户江夏区体育馆投入680万元维修改造,拥有座位2449个,服务功能齐全。区训练中心拥有一支60余名运动员的射击队伍,共向市射击运动学校输送优秀后备人才7人,青少年射击队在市级比赛中共获金牌41枚;纸坊(五里界、金口、安山、湖泗、舒安、法泗、郑店8个乡镇街文化站完成维修改造,拥有“三室一厅”,服务功能逐步完善。局机关搬进了新的办公楼,面貌焕然一新。
全区拥有民营农村放映队11支;与家园建设同行,创建行政村农家书屋281个,藏书42.1万册,创建行政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370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60.8万平方米,路径场地面积达14.27万平方米,人平1.2平方米。
文化体制改革顺利推进。过去的五年,我们投入680多万元对区电影公司108名职工实行改制,完成旧电影院等拆迁工作;10个乡镇街文化站实行“以钱养事”新机制运作;区文化市场稽查队8名工作人员开始实行参照公务员管理,稽查队曾多次被省市文化厅(局)评为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区艺术团实行差额拨款,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拥有了流动舞台车和现代化的灯光音响设备,“两个效益”同步增长。
文体特色活动精彩纷呈。过去的五年,我们成功举办或协办了京剧谭门故乡(武汉·江夏)行、庆祝建国6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江夏之声”群众歌咏大赛、首届“活力江夏”社区(村)广场特色文化展演;举办了3届全区业余文艺创作节目“百花奖”和青年歌舞大赛,开展了5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青少年“五彩杯”书画赛、迎春舞龙大赛举力了首届全区职工运动会、两届江夏区龙舟大赛和全民健身展示、村村乐”农民篮球赛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全区人民群众文体生活。
与此同时,指导各区直委办局以及乡镇街文化站开展的文体活动如:迎春长跑、登山、垂钓、棋类、球类活动等,每年达300余场。群众文化活动公办民助,戏曲表演以民间文艺团体武汉市大众楚剧团、纸坊明祥楚剧团、天天开心艺术团、江夏京剧社为代表,每年组织专场演出达500余场,较好活跃了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村落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
文学艺术创作与文化理论研究成效显著。过去的五年,全区文学艺术创作与出版硕果累累,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熊明泽文集》、何炳阳诗歌《东方之鼓》、陈本豪散文《沃土》、吴松林民间文学《江夏民间故事续集》、肖传杰小说《刑警队长》、陈建社报告文学《沪粤听潮》等;地方文化史代表作有:祁金刚《江夏溯源》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有:男高音孙呈祥演唱专辑,殷良小品《睡个安稳觉》、《抢婆婆》、《大红包》等,其中《大红包》获中部六省小品大赛一等奖,《抢婆婆》获省“楚天群星奖”铜奖和全国优秀剧目奖。
各社会文学艺术团体会员从火热的生活中挖掘创作的源泉,其作品熠熠生辉,如祁金刚、石明仁的书法、王皓的漫画、史应淼个人画集、王永更的摄影、杨敬柏的根雕等,誉满江夏,并走出了武汉,走出了湖41,出现在全国乃至国际展会上。一大批文化体育理论研究论文分别在全国、省、市获奖,诸多作品展示了江夏文学艺术创作水平,推动了江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文化产业持续发展。过去的五年,全区文体经营单位发展到275家,其中网吧85家,体彩70家,建立了灵活高效的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采取严管重罚、部门联动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加强文化娱乐市场的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之健康有序持续发展。
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申报、保护、传承工作强力推进。过去的五年,我们开展了江夏区参与全国文物和“非遗”普查工作,新发现文物点达87处,建立了馆藏文物数据库,《历史文物展览》免费开放;区政府公布了第一批区级“非遗”名录7个种类,24个项目。《天下黄姓江夏祭》、《龙泉山的传说》、《采莲船》、《梁子湖传说》、《汤逊湖鱼丸制作工艺》5个项目列入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手指画一江夏画派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江夏区挖掘江夏地域文化特色,打造江夏文化旅游品牌!奠定了基础。
全面完成2010年绩效目标工作
—举办或组织参与市以上系列大型特色文体活动,丰富活跃了群众文体生活。
过去的一年,节日文化贴近群众节日生活。我们成功组织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春节团拜会文艺演出;浓郁江夏饮食文化特色的专题节目在《湖41经视》《快乐厨房》栏目,向全省乃至全国展演;全区第十五届舞龙大赛暨天翼之旅文明之声文艺演出;纪念建军83周年“同谱双拥曲、再颂鱼水情”文艺演出。特别是国庆期间组织举办的区首届“活力江夏”社区(村)广场特色文化展演活动。从筹备到公演共经历了5个月的时间,得到了全区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与参与,先后在金口、五里界、安山、纸坊等地举办。金口的采莲船,纸坊的民族鼓舞,五里界的鼓舞,郑店、安山、山坡的健身舞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与视觉,为江夏区打造“一乡一品”特色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了活力。
过去的一年,校园文化生机蓬勃。我们成功举办了区“新华杯”第6届青年歌舞大赛区第25届青少年“五彩杯”书画赛区首届大学生“江城杯”诗会等,组织和吸引了大批大中小学生参加,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后备艺术人才。
过去的一年,广场文化特色鲜明。我们成功举办了“书香武汉星光大道”冠军江夏之夜大型演唱会、首届“活力江夏”社区(村)广场特色文化展演,既在体育馆内演出,又通过大屏幕向广场外广大市民转播,舞龙大赛在体育馆广场吸引数万群众观看,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过去的一年,文化展览传承面广。我们成功举办了“江夏画派回归江夏”中国指画名家邀请展、六一儿童节书画展、“文化共享世博行图片展”、“江夏历史文物展”等,既有一定层次,又有一定规模既走近社区,又走近农村,在弘扬中华文化艺术上作出了贡献。
过去的一年,群众体育贴近群众。我们成功组织了区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第五届全民健优秀团队展示,区第二届“村村乐”农民篮球赛,湖北省第三届业余围棋段位、级位(江夏赛区)比赛等,组织面广,男女老少参与程度高,推动了江夏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
过去的一年,参与市以上文体竞赛,成果累累。我们成功组队参加了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农民篮球邀请赛,力克新洲、黄陂、东西湖、蔡甸、汉南五支代表队,荣获第一名,为江夏区争得了荣誉参加湘鄂争霸赛暨武汉城市圈龙舟挑战赛,以2分零1秒的成绩勇夺500米直道竞速第一名参加全国青少年以及重点城市射击锦标赛,女选手谈贤飞分获第四、第五名,并达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茅鑫参加全国中学生射击锦标赛获得第三名;组队参加湖北省青少年射击比赛获得金牌1枚;组队参加了武汉市青少年射击、武术、跆拳道等项目的比赛,取得金牌11枚、银牌6枚、铜牌8枚,并获得射击比赛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由区艺术团联合省群艺馆编剧,区艺术团表演的小品《抢婆婆》参加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天津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天穆杯”全国第二届“新农村、新文化、新风貌”小品展演活动,喜获四个奖项。即优秀剧目奖、最佳组织奖,殷良获优秀演员奖,付群刚获个人组织奖,为江夏区乃至湖北省争得了荣誉。
区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常年免费向广大市民开放,充分发挥了公共场馆娱乐与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