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12

第12章 唐词篇(11)

接着两句是词人的想像,是在词人登高时浮想联翩的表现。上苑的菊花,在秋露的滋润下,千姿百态,傲然开放。统治阶级饱食终日,正在上苑观赏菊花,不理朝政。“上苑初开露菊”,正是词人这种意识的微婉表现。九月,也是梨子丰收的季节,上苑梨园中的梨子已抹上了一层薄霜,等待着人们去采摘,献给皇上。这两句为对偶句式,对上苑里的露菊和霜梨进行了描写。以“初开”写菊,以“正献”写梨,切合九月时令作物生长的情况。“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新唐书·苏良嗣传》:“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这两句写得含蓄,但意在讽刺朝政。

最后两句,由写物而及人。词人想到长安千家万户的百姓,都在为行人准备寒衣。“更想”,将词意推进一层,由想“露菊”和“霜梨”而想到“千门万户”,表现了词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在结构上也起着连锁紧扣的作用。“砧杵”,捣衣石与棒槌,喻浣洗,作动词。这两句说:更想到长安城中的千家万户百姓,在九月的季节,明月之夜,砧杵声四起,都在浣洗,将缝制寒衣。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千家砧杵共秋声。”意境与此两句相同。又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邻。”也与这最后两句一样情致。“参差”,形容砧杵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十分贴切。

这首词以“忆”为中心,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四、五两句写“上苑”、“芳林”与六、七两句写“千门万户”相对照,语浅意深,很有现实意义。

状江南

范灯

江南夏季天,身热汗如泉。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

《状江南》为词调名,顾名思义,以描摹江南景物为主。词调名下有《夏季》为题,说明这首词所状的江南景物,是属夏季的事物。全词为五言四句,形式如绝句。

词人是抓住江南夏季的某一侧面来写的。江南给词人的记忆似乎是坏的,词人没有像白居易那样,对江南的景物留下美好的印象,写下了《忆江南》词三首,对江南的春天的鲜花和江水,对杭州山寺中的桂花和江潮,对苏州的美酒和佳丽留下难忘的印象,而是写了江南热不可耐的天气,和蚊蚋成雷的恶劣自然环境。词人为什么这样描写,可能多有寄托。这首词可能是词人离开长安,避住江南时所作。联系范灯《忆长安·九月》词来看,这样的推测恐不无道理。

我们再联系当时的词人《状江南》词来看,谢良辅有《状江南》词两首,一写仲春的江南,一写孟冬的江南,他把江南的景物描写得十分优美。如《状江南·仲春》:“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丝为武昌柳,布作石门泉。”又如《状江南·孟冬》:“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郑概的《状江南·孟秋》(见上)。上述两位词人对江南春、秋、冬的景物作了细腻形象的描绘,充满着对江南景物的赞颂之情。我们还可以拿樊殉写的《状江南·仲夏》同一题目和同一词调的词,与范灯的词进行比较:“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樊殉也是唐贞元时人,字里生卒也均不可考,他写的江南仲夏,也是充满诗情画意,没有像范灯写的《夏季》那样,充满着凄苦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对景物的描写,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的,因此写景总与抒情相结合。范灯笔下的江南夏天是难熬的,人好像在蒸笼中。“身热汗如泉”,形象的比喻,具体说明炎热难耐的情况。除了炎热,词人还写了蚊蚋成群,叮人肌肤,吸人鲜血。“雷泽”,古译名,一名雷夏,在今山西永济县。“蚊蚋成雷泽”,是比喻,意谓蚊蚋声如雷,极写江南夏天蚊蚋之多也。

“袈裟作水田”句与“身热汗如泉”句相照应,形容身上穿的袈裟也都被汗水湿透,好像水田一样,这也是比喻,含有夸张的意思,即写江南夏天之炎热难受也。从“袈裟作水田”句来看,词人似乎已经出家做了和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内心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词,主要描写江南盛夏的炎热和蚊蚋之多,表现了词人对江南夏季的厌恶之情。全词短短四句,却用了三个比喻,“如泉”、“成雷泽”、“作水田”,都是比喻,且作了夸张的描写,所以把炎热难耐之情,和盘托出了。

状江南

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作者贾弇,大历进士,官为校书郎。《全唐诗》仅收其作品一首,即本词。原题为“孟夏”,是系列作品《忆长安(12月)》、《状江南(四季)》中的孟夏篇。词作很好地抓住了江南初夏时节的景物特色。

首句点题,“江南孟夏天”,古人将每个季节都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称为孟、仲、季。孟夏即是初夏,相当于农历四月。江南的初夏时节,花事已近尾声,正所谓绿肥红瘦之时,最突出引人注意的,地上“慈竹笋如编”。“慈竹”,又名义竹、子母竹,丛生,一丛有的多至数十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虽然四时出笋,但毕竟初夏时节笋最旺,由于它根窠盘结、新旧相间,高低相依。所以说慈竹的笋如同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似的,一兜兜、一丛丛非常惹眼。天空中迷迷濛濛,“蜃气为楼阁”。“蜃气”,本来指平静海面上或沙漠中由于折光所形成的城郭楼宇的幻像。在这里反其意而用,梅雨时节将到,到处雾气潆潆,看不真切,城郭楼宇像是蜃气所成的幻化景物,似真似假,令人如置身幻境。所见如此,所闻则有“蛙声作管弦”。蛙声群起,在心绪不宁的人听来是噪音,而心绪平和者,方能悟出它们起伏呼应,时而寂灭无声,时而噪若沉雷,引弛间歇,别有韵致。纯一片天籁之音。

此词抓住孟夏之景,着眼在纯出自然,非任何人力可为者。地上、天空、目睹、耳闻,皆为造化之功。我们读来不但感受到了作者观察力的深刻、敏锐,而且为大自然的杰出奉献而叹服。

拜新月

张夫人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引弦。拜新月,拜月妆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拜新月,拜月不胜情。庭花风露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

这首词的作者,《乐府诗集》题作吉中孚妻。吉中孚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当时颇负盛名。他的妻子张氏也是一位优秀女作家,《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唐人作词,常常是缘题而赋,内容大致不失本题之意。这首《拜新月》即是歌咏其事。《拜新月》是唐教坊曲名,有二体,一即唐声诗仄韵五言绝句,一为本调。

《拜新月》曲因拜新月的风俗而产生。《岁时广记》说:“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但拜月不一定只在七夕进行,亦不只是乞巧。乞福、乞寿,向月祝告心中所欲之事,都可以是拜月的目的。关于女子拜月这一风俗的来源,宋人金盈之《醉翁谈录》说:“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人宫,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卒爱幸之,因立为后。乃知女子拜月,有自来矣。”金著《醉翁谈录》的说法不一定可靠。但拜月之风在唐代尚十分普遍,却可以从唐人诗作中看得出来。如施肩吾,《幼女诗》云:“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连天真烂漫不知世事的幼女也模仿大人拜月,可见时尚之一斑。《敦煌词·云谣集》《拜新月》有句云:“万家向月下,祝告深深跪”,大概不完全是夸张吧。

张夫人的这首《拜新月》词,以委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群拜月女子的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为我们展示了唐人这种极富情趣极富诗意的民俗。

当新月初升,银辉始照的时候,一群群美丽深情的少女,或出画堂之前,或登北楼之上,开始了她们颇带一点神秘色彩的拜月活动。前两句“拜新月”节奏紧凑,暗示出少女们略带紧张、又颇为急切的心情,也使人联想到她们为拜月所进行的种种准备活动。但少女们的举止却都是很庄重的,和李端《拜新月》诗所写的“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那种急迫的情况不同。在堂前,在楼上,也许有人焚起香炷,也许有人摆上供果,正默默地向月宫的嫦娥倾诉内心的秘密。空中,眉月弯弯,桂魄朦胧。“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引弦”两句,出色地描绘出新月的秀姿。因是初月,所以“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成。”(李群玉《初月诗》)它虽不如“仙桂满轮芳”的满月明亮,但自有它清幽、神秘的美。鲍照形容新月是“纤纤如玉钩”,王褒形容新月是“初魄似蛾眉”,张夫人形容新月是“虚弓未引弦”,更具形象性。“虚弓”,令人想起“虚弦落雁”的故事。高挂在夜空的这一轮弯月,该引起失群病雁的惊疑吧。“鸾镜始安台”还是写初月。人们常用镜来比月。但这“鸾镜”并非全璧,而是“上弦如半璧”,是“北楼破镜飞”。新月初升,拜月就开始了。“蛾眉已相向”一句极妙。蛾眉在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娟娟似蛾眉”的初月,一是指容颜如月的女子。妇女们仰望着初魄,月华俯照着人间,彼此“相向”之间,月被人格化了,人的恋情也得到升华和净化。

词中第三次出现“拜新月”一句,节奏已缓慢下来了。拜月的人虔诚地向月倾诉着自己的希望与追求,倾诉着自己的失望与痛苦,简直要被深沉的恋情所压倒了。“不胜情”正表明情之深厚,情之精诚。“庭花风露清”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说明夜已深了,天气凉了,风露很重,而拜月的人还在月下祝告;另一方面,在“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清丽景色中,也透出几分伤感和凄婉。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两句。人们“几夕精诚拜初月”,但月宫之仙真的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吗?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吗?拜月的女子不禁怀疑起来了。一种“明月永恒,人生短暂”的感慨油然而生。这正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向月》)的那种感慨。青春在悄悄地流逝,而明月却亘古如斯!

至此,先时拜月的那种兴奋感,已被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所代替。正在这时,忽然传来了东家阿母的悲泣声。她多少年来不知拜过多少次月,但月仙并没有使她如愿以偿,岁月却带走了她的青春年华。如今她虽然还在拜月,却已经是“一拜一悲”了。“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形象地说明了她心中希望的破灭,也给“月临人自老”作了很好的注脚。当她无意中回望正在拜月的如花似月的众女时,在她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丰采,心头突然闪过一丝幸福的回忆。而众女,这时可能也正在遥望着阿母,在她身上预感到了自己的未来,一种莫名的伤感忽然袭来。在冷清如水的月光下,两代人的心灵各自泛起涟漪,感情默默地得到了交流。

空中的月是美的,拜月的风俗是美的,拜月人的心灵也是美的。《拜新月》词生动地写出了这种美。词中阿母和众女的对照,深化了拜月妇女内心世界的矛盾,也深化了词的主题。词的音韵流畅自然,语言通俗含蓄,表现出张夫人的文学才华。无怪乎胡应麟在《诗薮》外卷卷四中说:此曲“可参张籍、王建间”。

婉转歌

郎大家宋氏

风已清,月朗琴复鸣。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歌婉转,婉转和且长。愿为双黄鹄,比翼共翱翔。

日已幕,长檐鸟声度。望君君不来,思君君不顾。歌婉转,婉转那能异栖宿?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

婉转歌,原本是乐府琴曲歌词。相传晋朝时王敬伯路经吴地,见一女郎名叫刘妙容。刘叫婢女弹箜篌伴奏,自唱一歌叫婉转歌。歌辞中有“歌婉转,婉转凄以哀,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是唱女子自哀孤单的乐曲。我们又知道词是入乐的文字,后世规范的词要符合律化了的平仄的要求,而中、晚唐时代早期的词有时是并不严格的。有时几近于近体诗,有时又近似乐府。所以这首词沿用乐府旧题名,有的句子两首字数不同,风格也与乐府相近。

作者生平事迹无可考。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位宋姓女子,嫁到郎家为妇。“大家”,汉、唐之时,有一种对妇女尊敬的称呼叫“大家”,“家”读为“姑”,等于称呼为“大姑”。根据《后汉书》记载:“班昭博学高才……帝数召人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召大家”。班昭是汉代女圣人,才被尊为“大家”。这位郎大家看来是唐代一位堪为女性楷模的妇女了。那么这样一位女性,她所做的曲辞会是怎样的呢?

词共两首,主题一致,各独立成篇。

第一首。“风已清,月朗琴复鸣。”写一个月夜,清风习习,静夜中琴声悠扬。“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掩抑”,弹琴时多用掩按抑遏的手法,使琴音有吞咽幽怨之致。“千态”,形容声音千变万化。弹琴者忘情于琴声之中,声调幽怨,何止千变万化,也说明她技艺高超。然而千声万声,总归是一句话,就是下面的“愿为双黄鹄,比翼共翱翔”。“歌婉转,婉转和且长。愿为双黄鹄,比翼共翱翔”。琴声不绝,她唱得那样平和深情,是哪首歌呢?是“婉转歌”。这一曲调千回百折,韵味悠长,但千声万韵只一个意思,盼望丈夫快快回来,并且从此以后永不分离。像纯洁的天鹅,双宿双飞,同栖共止。

第二首,又一个场景。“日已暮,长檐鸟声度。”夕阳西坠,暮色迷濛,檐间禽鸟飞鸣而过,它们是呼唤同伴,相约归巢的吧?“度”,当“过”讲。鸟儿尚知伴侣同栖同飞,而这一女子却影只形单,她不由埋怨:“望君君不来,思君君不顾。”你究竟什么时候顾念一下闺中思妇,回归家里呀。接着说她唱起了婉转歌,弹琴相伴。弹着、弹着,反勾起她的怨恨:老弹唱着这凄婉的歌子,难道就永远这样分离下去吗?她盼望团聚的心,更急切了,“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双飞的鸟也不足以表达她的情,她真愿做丈夫的影子,如同影随形一样,时刻相随。

两首婉转歌词,还是原曲的题意。作者既然被称为“大家(姑)”,那么一定是女德方面的典范,就这样一位女子,她所做的词也发出了声声哀怨,不也反映出中国封建时代女子的共同命运吗?她们只能依附于男子,个人的感情愿望被压抑到唯有呻吟的地步,求做随形之影而不可得。其次,作者被尊为“大家”,一定“德、言、工、容”四德俱备。我们没有见到这位郎大家的诗文之作,但依曹大家班昭的文与赋看,无不常而皇之,道貌岸然,而这位郎大家却道出了心里话,说出一位封建时代女子的真正心声,这不也见出词这一体裁,从它一开始就专以写情为务,已与诗、赋有所区别了吗?

调笑令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亦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顾名思义。本是宫中用以开玩笑的曲调。此调为单调,8句32字,其中第2句迭用第1句,第7句迭用第6句,第6、7两句必须将第5句的最后两个字颠倒过来,这就造成了调笑的口吻。但戴叔伦的这首小令却变调笑为慨叹,从而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格调。

这首《调笑令》,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题作《转应词》,写的是一个戍边老兵在雪晴月明之夜,因思乡而悲极愁绝的情景。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这急促音律伴唱的,是一腔血泪的呼喊: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伴随我戍边岁月的,再没有别的什么,只有你这漫山遍野的荒草了!现在,当你葱郁的生命即将枯萎耗尽时,我这久戍的兵士也熬老了。天旷地远,人老草荒。这里的人,贱如草;这里的草,干枯了。人草融一,令人感叹嘘唏!

同类推荐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云蔚六盘:西海固中青年作家品精选

    云蔚六盘:西海固中青年作家品精选

    本书收录了53位作者于2009~2011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过的小说、诗歌、散文多篇,反映了西海固中青年作家近年来在艺术上的追求,在创作上的成果,在文学界的影响力。
  •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

    《非虚构的我》是麦家对自己的人生的一次回顾和总结。他将自己的身世,经历,亲人,挚友,好恶,困惑,恐惧,念想……一一如实道来,毫不躲闪。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传统书画作品,许多人视传其神为畏途,但是席小平在一部书中记录、欣赏、分析、评论流派情趣各异的书画作品毫无吃力之感,反而极逞笔力,将一幅幅用线条与色彩勾勒的作品演变成一场场文字的盛宴与语言的狂欢。在欣赏和探寻书画家们的艺术成就时,席小平专于白描,但是在倾注感情时却不吝笔墨,他的描写从底蕴到语言都是民族的,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翎毛、走兽、虫鱼等内容,不论是工笔、写意还是勾勒、设色等技法,都有富于中国传统的文人化阐示。从《诗经》流传下来的“赋比兴”手法在席小平手中运用娴熟,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铺陈、比喻、起兴成为席小平散文的一大特色。
  • 俞心樵诗选(长江诗丛)

    俞心樵诗选(长江诗丛)

    我们有太多的多余部分。正是这种种多余滋养了诗歌的应有乃至诗歌的万有之空。如何使得多余的成为必要的,如何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这只是初级阶段的诗人的禀赋和工作。成熟的诗人,已经不急于引起关注了。与其说愤怒出诗人,不如说安静出诗人。安静,如一颗尘埃,终于落到了实处,并且与宇宙等量齐观。安静,安静,用安静批判一切安静。唯有如此,你才能够清醒地意识到,你是尘埃中的哪一颗尘埃。
热门推荐
  • 九极大帝

    九极大帝

    神异之争三百年,生灵涂炭三百载,神、异界为争夺人界九洲,展开了近三百年的斗争。少年张天忌惨遭波及,得幸劫后余生,但怒意未泯,学得祖上传承,修炼魔龙神功,誓要卷土重来,踏平神异!
  • 非权力影响力的7堂课

    非权力影响力的7堂课

    不是高官,没有万贯,却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服从和追随,靠的是什么?那就是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不依靠权力,而凭借个人的形象、语言、实力、品德、情商、人际关系和对细节的关注而产生的一种影响他人,支配他人的力量。它比权力的影响更强大,因为它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和主动服从。
  • 火焰女皇

    火焰女皇

    喂喂,我只是想逃学上网而已!为啥会出现一个莫名其妙的展开?!就算这样有点能力装装逼也不错,但使用能力就必须变成可爱的女孩纸这是什么设定啊?!
  • 锻神修真

    锻神修真

    为守护魔剑,全族遭难,遗孤崛起,是否能报屠族之仇,请看《锻神修真》。
  • 网游之剑逝

    网游之剑逝

    这是一个由网游延伸的故事,没有俗套的无限装逼打脸,没有每次都是机缘巧合的英雄救美,也没有老是智商下限的敌人,更没有每个美女都会爱上男主的YY,这……只是一个网游延伸的故事。
  • 都市之位面商人

    都市之位面商人

    新人新书!路途不易,还望各位读者朋友多多捧起!科技文明和魔法文明的碰撞;古老虚无缥缈的传说;日渐没落的古武;层出不穷的妖魔;鱼龙混杂的校园。一切的一切,且看主角如何应对。
  • 误落匪窝:妖王的冷奴

    误落匪窝:妖王的冷奴

    她本是大陆历月王朝的女帝,却在一场生死变故中魂入一名十岁小女孩的体内,流落到了海域。当银风第一次见到她时,她正用手生生的剜出了一个成年男子的心脏。他走上前,为她擦了擦脸上的血污:“扔了它,会玷污你。”江鱼没有说话,旋即看到了一张大手伸向自己。“你愿意跟我走吗?”从此,她便一步步走上了筹谋已久的复仇之路,也被卷入一段段意料之外的感情之中……萧亦:记住,你是我的奴,如果我在地狱,我必将你也一起拖入地狱。生生世世,不死不休。欲不醉:小家伙,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好看呢?不如你就跟了我吧?银风:她是我妹妹,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是。
  • TFBOYS之樱花柠蝶

    TFBOYS之樱花柠蝶

    当三位调皮可爱的女孩,碰撞上情窦初开的三只,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不管怎样,我都要和你在一起。------by小凯有你,真好!------by雨樱和你抢零食是件很美好的事!------by王源我会和你一直走下去,直到死去。------by柠悠不管你在哪,我都会找到你!------by千玺和你在一起,我很幸福!------by蝶汐
  • 爱上谷主爹爹

    爱上谷主爹爹

    穿越小说看了多篇,想不到有一天自己也中了奖,意外穿越,她成了名闻天下的神医的义女,神马?亲生老妈来追义父?不行,谷主爹爹是我的!神马?又有个女人要嫁给义父?这怎么行,你敢娶,我就嫁别人!
  • 坠落的爱

    坠落的爱

    ”少爷,少奶奶被夫人的儿子给抓了“,上官夜月看着杯子里的红酒,一口喝完“很好,敢抓我的女人,活的时间太长了”,谁都知道少爷对少奶奶的宠爱,捧在手心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