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12

第12章 唐词篇(11)

接着两句是词人的想像,是在词人登高时浮想联翩的表现。上苑的菊花,在秋露的滋润下,千姿百态,傲然开放。统治阶级饱食终日,正在上苑观赏菊花,不理朝政。“上苑初开露菊”,正是词人这种意识的微婉表现。九月,也是梨子丰收的季节,上苑梨园中的梨子已抹上了一层薄霜,等待着人们去采摘,献给皇上。这两句为对偶句式,对上苑里的露菊和霜梨进行了描写。以“初开”写菊,以“正献”写梨,切合九月时令作物生长的情况。“上苑”,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新唐书·苏良嗣传》:“帝遣宦者采怪竹江南,将莳上苑。”这两句写得含蓄,但意在讽刺朝政。

最后两句,由写物而及人。词人想到长安千家万户的百姓,都在为行人准备寒衣。“更想”,将词意推进一层,由想“露菊”和“霜梨”而想到“千门万户”,表现了词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怀,在结构上也起着连锁紧扣的作用。“砧杵”,捣衣石与棒槌,喻浣洗,作动词。这两句说:更想到长安城中的千家万户百姓,在九月的季节,明月之夜,砧杵声四起,都在浣洗,将缝制寒衣。钱起《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诗:“千家砧杵共秋声。”意境与此两句相同。又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诗:“萧索高秋暮,砧杵鸣四邻。”也与这最后两句一样情致。“参差”,形容砧杵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十分贴切。

这首词以“忆”为中心,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四、五两句写“上苑”、“芳林”与六、七两句写“千门万户”相对照,语浅意深,很有现实意义。

状江南

范灯

江南夏季天,身热汗如泉。蚊蚋成雷泽,袈裟作水田。

《状江南》为词调名,顾名思义,以描摹江南景物为主。词调名下有《夏季》为题,说明这首词所状的江南景物,是属夏季的事物。全词为五言四句,形式如绝句。

词人是抓住江南夏季的某一侧面来写的。江南给词人的记忆似乎是坏的,词人没有像白居易那样,对江南的景物留下美好的印象,写下了《忆江南》词三首,对江南的春天的鲜花和江水,对杭州山寺中的桂花和江潮,对苏州的美酒和佳丽留下难忘的印象,而是写了江南热不可耐的天气,和蚊蚋成雷的恶劣自然环境。词人为什么这样描写,可能多有寄托。这首词可能是词人离开长安,避住江南时所作。联系范灯《忆长安·九月》词来看,这样的推测恐不无道理。

我们再联系当时的词人《状江南》词来看,谢良辅有《状江南》词两首,一写仲春的江南,一写孟冬的江南,他把江南的景物描写得十分优美。如《状江南·仲春》:“江南仲春天,细雨色如烟。丝为武昌柳,布作石门泉。”又如《状江南·孟冬》:“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郑概的《状江南·孟秋》(见上)。上述两位词人对江南春、秋、冬的景物作了细腻形象的描绘,充满着对江南景物的赞颂之情。我们还可以拿樊殉写的《状江南·仲夏》同一题目和同一词调的词,与范灯的词进行比较:“江南仲夏天,时雨下如川。卢橘垂金弹,甘蕉吐白莲。”樊殉也是唐贞元时人,字里生卒也均不可考,他写的江南仲夏,也是充满诗情画意,没有像范灯写的《夏季》那样,充满着凄苦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人对景物的描写,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的,因此写景总与抒情相结合。范灯笔下的江南夏天是难熬的,人好像在蒸笼中。“身热汗如泉”,形象的比喻,具体说明炎热难耐的情况。除了炎热,词人还写了蚊蚋成群,叮人肌肤,吸人鲜血。“雷泽”,古译名,一名雷夏,在今山西永济县。“蚊蚋成雷泽”,是比喻,意谓蚊蚋声如雷,极写江南夏天蚊蚋之多也。

“袈裟作水田”句与“身热汗如泉”句相照应,形容身上穿的袈裟也都被汗水湿透,好像水田一样,这也是比喻,含有夸张的意思,即写江南夏天之炎热难受也。从“袈裟作水田”句来看,词人似乎已经出家做了和尚,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其内心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词,主要描写江南盛夏的炎热和蚊蚋之多,表现了词人对江南夏季的厌恶之情。全词短短四句,却用了三个比喻,“如泉”、“成雷泽”、“作水田”,都是比喻,且作了夸张的描写,所以把炎热难耐之情,和盘托出了。

状江南

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作者贾弇,大历进士,官为校书郎。《全唐诗》仅收其作品一首,即本词。原题为“孟夏”,是系列作品《忆长安(12月)》、《状江南(四季)》中的孟夏篇。词作很好地抓住了江南初夏时节的景物特色。

首句点题,“江南孟夏天”,古人将每个季节都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称为孟、仲、季。孟夏即是初夏,相当于农历四月。江南的初夏时节,花事已近尾声,正所谓绿肥红瘦之时,最突出引人注意的,地上“慈竹笋如编”。“慈竹”,又名义竹、子母竹,丛生,一丛有的多至数十竿,根窠盘结,四时出笋,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虽然四时出笋,但毕竟初夏时节笋最旺,由于它根窠盘结、新旧相间,高低相依。所以说慈竹的笋如同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似的,一兜兜、一丛丛非常惹眼。天空中迷迷濛濛,“蜃气为楼阁”。“蜃气”,本来指平静海面上或沙漠中由于折光所形成的城郭楼宇的幻像。在这里反其意而用,梅雨时节将到,到处雾气潆潆,看不真切,城郭楼宇像是蜃气所成的幻化景物,似真似假,令人如置身幻境。所见如此,所闻则有“蛙声作管弦”。蛙声群起,在心绪不宁的人听来是噪音,而心绪平和者,方能悟出它们起伏呼应,时而寂灭无声,时而噪若沉雷,引弛间歇,别有韵致。纯一片天籁之音。

此词抓住孟夏之景,着眼在纯出自然,非任何人力可为者。地上、天空、目睹、耳闻,皆为造化之功。我们读来不但感受到了作者观察力的深刻、敏锐,而且为大自然的杰出奉献而叹服。

拜新月

张夫人

拜新月,拜月出堂前。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引弦。拜新月,拜月妆楼上。鸾镜始安台,蛾眉已相向。拜新月,拜月不胜情。庭花风露清。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东家阿母亦拜月,一拜一悲声断绝。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回看众女拜新月,却忆红闺年少时。

这首词的作者,《乐府诗集》题作吉中孚妻。吉中孚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当时颇负盛名。他的妻子张氏也是一位优秀女作家,《全唐诗》录存其诗五首。

唐人作词,常常是缘题而赋,内容大致不失本题之意。这首《拜新月》即是歌咏其事。《拜新月》是唐教坊曲名,有二体,一即唐声诗仄韵五言绝句,一为本调。

《拜新月》曲因拜新月的风俗而产生。《岁时广记》说:“七月七日,世谓织女牵牛聚会之日。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但拜月不一定只在七夕进行,亦不只是乞巧。乞福、乞寿,向月祝告心中所欲之事,都可以是拜月的目的。关于女子拜月这一风俗的来源,宋人金盈之《醉翁谈录》说:“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人宫,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卒爱幸之,因立为后。乃知女子拜月,有自来矣。”金著《醉翁谈录》的说法不一定可靠。但拜月之风在唐代尚十分普遍,却可以从唐人诗作中看得出来。如施肩吾,《幼女诗》云:“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连天真烂漫不知世事的幼女也模仿大人拜月,可见时尚之一斑。《敦煌词·云谣集》《拜新月》有句云:“万家向月下,祝告深深跪”,大概不完全是夸张吧。

张夫人的这首《拜新月》词,以委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群拜月女子的复杂曲折的心理活动,为我们展示了唐人这种极富情趣极富诗意的民俗。

当新月初升,银辉始照的时候,一群群美丽深情的少女,或出画堂之前,或登北楼之上,开始了她们颇带一点神秘色彩的拜月活动。前两句“拜新月”节奏紧凑,暗示出少女们略带紧张、又颇为急切的心情,也使人联想到她们为拜月所进行的种种准备活动。但少女们的举止却都是很庄重的,和李端《拜新月》诗所写的“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那种急迫的情况不同。在堂前,在楼上,也许有人焚起香炷,也许有人摆上供果,正默默地向月宫的嫦娥倾诉内心的秘密。空中,眉月弯弯,桂魄朦胧。“暗魄初笼桂,虚弓未引弦”两句,出色地描绘出新月的秀姿。因是初月,所以“桂树枝犹小,仙人影未成。”(李群玉《初月诗》)它虽不如“仙桂满轮芳”的满月明亮,但自有它清幽、神秘的美。鲍照形容新月是“纤纤如玉钩”,王褒形容新月是“初魄似蛾眉”,张夫人形容新月是“虚弓未引弦”,更具形象性。“虚弓”,令人想起“虚弦落雁”的故事。高挂在夜空的这一轮弯月,该引起失群病雁的惊疑吧。“鸾镜始安台”还是写初月。人们常用镜来比月。但这“鸾镜”并非全璧,而是“上弦如半璧”,是“北楼破镜飞”。新月初升,拜月就开始了。“蛾眉已相向”一句极妙。蛾眉在这里有双重含义:一是指“娟娟似蛾眉”的初月,一是指容颜如月的女子。妇女们仰望着初魄,月华俯照着人间,彼此“相向”之间,月被人格化了,人的恋情也得到升华和净化。

词中第三次出现“拜新月”一句,节奏已缓慢下来了。拜月的人虔诚地向月倾诉着自己的希望与追求,倾诉着自己的失望与痛苦,简直要被深沉的恋情所压倒了。“不胜情”正表明情之深厚,情之精诚。“庭花风露清”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一方面说明夜已深了,天气凉了,风露很重,而拜月的人还在月下祝告;另一方面,在“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清丽景色中,也透出几分伤感和凄婉。这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月临人自老,人望月长明”两句。人们“几夕精诚拜初月”,但月宫之仙真的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吗?真的能给自己带来幸福吗?拜月的女子不禁怀疑起来了。一种“明月永恒,人生短暂”的感慨油然而生。这正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向月》)的那种感慨。青春在悄悄地流逝,而明月却亘古如斯!

至此,先时拜月的那种兴奋感,已被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所代替。正在这时,忽然传来了东家阿母的悲泣声。她多少年来不知拜过多少次月,但月仙并没有使她如愿以偿,岁月却带走了她的青春年华。如今她虽然还在拜月,却已经是“一拜一悲”了。“昔年拜月逞容辉,如今拜月双泪垂。”形象地说明了她心中希望的破灭,也给“月临人自老”作了很好的注脚。当她无意中回望正在拜月的如花似月的众女时,在她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丰采,心头突然闪过一丝幸福的回忆。而众女,这时可能也正在遥望着阿母,在她身上预感到了自己的未来,一种莫名的伤感忽然袭来。在冷清如水的月光下,两代人的心灵各自泛起涟漪,感情默默地得到了交流。

空中的月是美的,拜月的风俗是美的,拜月人的心灵也是美的。《拜新月》词生动地写出了这种美。词中阿母和众女的对照,深化了拜月妇女内心世界的矛盾,也深化了词的主题。词的音韵流畅自然,语言通俗含蓄,表现出张夫人的文学才华。无怪乎胡应麟在《诗薮》外卷卷四中说:此曲“可参张籍、王建间”。

婉转歌

郎大家宋氏

风已清,月朗琴复鸣。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歌婉转,婉转和且长。愿为双黄鹄,比翼共翱翔。

日已幕,长檐鸟声度。望君君不来,思君君不顾。歌婉转,婉转那能异栖宿?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

婉转歌,原本是乐府琴曲歌词。相传晋朝时王敬伯路经吴地,见一女郎名叫刘妙容。刘叫婢女弹箜篌伴奏,自唱一歌叫婉转歌。歌辞中有“歌婉转,婉转凄以哀,愿为星与汉,光影共徘徊。”,是唱女子自哀孤单的乐曲。我们又知道词是入乐的文字,后世规范的词要符合律化了的平仄的要求,而中、晚唐时代早期的词有时是并不严格的。有时几近于近体诗,有时又近似乐府。所以这首词沿用乐府旧题名,有的句子两首字数不同,风格也与乐府相近。

作者生平事迹无可考。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位宋姓女子,嫁到郎家为妇。“大家”,汉、唐之时,有一种对妇女尊敬的称呼叫“大家”,“家”读为“姑”,等于称呼为“大姑”。根据《后汉书》记载:“班昭博学高才……帝数召人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召大家”。班昭是汉代女圣人,才被尊为“大家”。这位郎大家看来是唐代一位堪为女性楷模的妇女了。那么这样一位女性,她所做的曲辞会是怎样的呢?

词共两首,主题一致,各独立成篇。

第一首。“风已清,月朗琴复鸣。”写一个月夜,清风习习,静夜中琴声悠扬。“掩抑非千态,殷勤是一声。”“掩抑”,弹琴时多用掩按抑遏的手法,使琴音有吞咽幽怨之致。“千态”,形容声音千变万化。弹琴者忘情于琴声之中,声调幽怨,何止千变万化,也说明她技艺高超。然而千声万声,总归是一句话,就是下面的“愿为双黄鹄,比翼共翱翔”。“歌婉转,婉转和且长。愿为双黄鹄,比翼共翱翔”。琴声不绝,她唱得那样平和深情,是哪首歌呢?是“婉转歌”。这一曲调千回百折,韵味悠长,但千声万韵只一个意思,盼望丈夫快快回来,并且从此以后永不分离。像纯洁的天鹅,双宿双飞,同栖共止。

第二首,又一个场景。“日已暮,长檐鸟声度。”夕阳西坠,暮色迷濛,檐间禽鸟飞鸣而过,它们是呼唤同伴,相约归巢的吧?“度”,当“过”讲。鸟儿尚知伴侣同栖同飞,而这一女子却影只形单,她不由埋怨:“望君君不来,思君君不顾。”你究竟什么时候顾念一下闺中思妇,回归家里呀。接着说她唱起了婉转歌,弹琴相伴。弹着、弹着,反勾起她的怨恨:老弹唱着这凄婉的歌子,难道就永远这样分离下去吗?她盼望团聚的心,更急切了,“愿为形与影,出入恒相逐”。双飞的鸟也不足以表达她的情,她真愿做丈夫的影子,如同影随形一样,时刻相随。

两首婉转歌词,还是原曲的题意。作者既然被称为“大家(姑)”,那么一定是女德方面的典范,就这样一位女子,她所做的词也发出了声声哀怨,不也反映出中国封建时代女子的共同命运吗?她们只能依附于男子,个人的感情愿望被压抑到唯有呻吟的地步,求做随形之影而不可得。其次,作者被尊为“大家”,一定“德、言、工、容”四德俱备。我们没有见到这位郎大家的诗文之作,但依曹大家班昭的文与赋看,无不常而皇之,道貌岸然,而这位郎大家却道出了心里话,说出一位封建时代女子的真正心声,这不也见出词这一体裁,从它一开始就专以写情为务,已与诗、赋有所区别了吗?

调笑令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亦名《古调笑》、《宫中调笑》、《转应曲》、《三台令》,顾名思义。本是宫中用以开玩笑的曲调。此调为单调,8句32字,其中第2句迭用第1句,第7句迭用第6句,第6、7两句必须将第5句的最后两个字颠倒过来,这就造成了调笑的口吻。但戴叔伦的这首小令却变调笑为慨叹,从而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格调。

这首《调笑令》,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题作《转应词》,写的是一个戍边老兵在雪晴月明之夜,因思乡而悲极愁绝的情景。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这急促音律伴唱的,是一腔血泪的呼喊:边塞的野草啊,边塞的野草!伴随我戍边岁月的,再没有别的什么,只有你这漫山遍野的荒草了!现在,当你葱郁的生命即将枯萎耗尽时,我这久戍的兵士也熬老了。天旷地远,人老草荒。这里的人,贱如草;这里的草,干枯了。人草融一,令人感叹嘘唏!

同类推荐
  •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诗(国学启蒙书系列)

    唐代是中国诗坛上群星璀璨的年代。两千多位诗人写下五万多首诗歌,其丰富的内容、动人的意境、和谐的韵律、完美的形式,把中国诗歌推向巅峰时代。这些诗文佳作流传不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唐诗》为“国学启蒙书系列”其中一册,本套丛书是引导青少年走近国学,培养青少年朴素的道德观。本书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国学,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国学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
  • 李商隐集

    李商隐集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二年进士。他是晚唐诗坛巨擘,四六骈文章奏的代表作家。鲁迅曾说:“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这是因为有人将鲁迅的诗比作李商隐的诗,因此他自谦不敢比肩,但李诗用典太多至于有獭祭之称,则鲁迅所言可说是道出了一般读李商隐诗文者的普遍感受。确实,李氏诗文裹着一层坚硬的外壳。千百年来,人们却对钻破这层外壳有浓厚的兴趣。然而,李商隐毕竟是唐代极富创意的作者之一,诚如葛常之《韵语阳秋》所云:“义山诗以包蕴密致,演绎平畅,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竭。
  • 唐宋词选释

    唐宋词选释

    《唐宋词选释(最新修订本)》由国学大师俞平伯先生选注,选录唐宋词二百五十一首,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唐、五代词,共八十七首。中、下卷为宋词,共一百六十四首。中卷题为“宋词之一”,下卷题为“宋词之二”,即相当于北宋和南宋。《唐宋词选释(最新修订本)》选词面广,力求体现词家之风格与词之发展。注释精当权威,尤其重视对词作真义的揭示和用语源头的发掘。是唐宋词的权威选本,也是不可多得的经典文学读物。
  • 譬如朝露:自然卷

    譬如朝露:自然卷

    本书作者鲍尔吉·原野是继老舍、萧乾之后最优秀的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他将细腻、洗练优美于一炉,诗意斐然。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山川、河流、草地鲜花在他的笔下灵光闪动,浑然天成、富有诗意。作者将生活的感悟通过幽默、生动的语句融入作品中,感怀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深省,感叹不已。他是席慕容“最喜爱的大陆作家”。读者在文字中读到“玉散文”,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和天人合一的享受。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热门推荐
  • 灭瞳之殇

    灭瞳之殇

    这个世界太疯狂了,我竟然是几亿年前的人物,老天待我不薄,能让我改邪归正,摒弃了一切邪恶,成为一个亿年后的正常人……但没想到我名字里还有一个“邪”字,果然恶人难逃遣责么?我可以受罚,可以接受任何的惩罚,但……请把我的依依还给我!
  • 剑舞飞花

    剑舞飞花

    花开千年,花落千年,身为剑中皇者,这片宇宙至尊的他触碰到了亿万年的阴谋,不甘成为棋子的他奋起而上,为求突破桎梏,以剑皇之魂轮回转世......
  • 足球经理之决胜伊比利亚

    足球经理之决胜伊比利亚

    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豪门球会的主帅职位摆在毕业后对未来迷茫的你,你会怎样?是选择单恋八年的,陪你走过青葱岁月的“沈佳宜”还是对你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那个X女孩?只是一场关于足球,又远超于足球竞技的文学新作。爱情,亲情,事业2013年,作品重新起航,你还在等待什么?
  • 爱情需要策划

    爱情需要策划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分,但缘起缘灭,谁是你真正的另一半,在你没有找到以前,很难定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梦中情人”定一个标准,比如女孩子,有人喜欢温文尔雅富有诗人气质的男子,有人却喜欢肌肉强壮、四肢发达的运动健将;有人喜欢年轻俊美的情人,有人却不拘年龄限制,只要荷包充实就好--恋爱是十分“自成主张”的,一个在别人眼中十全十美的男人,在另一个人眼里也许却并非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每个人对爱情大不相同的目标定位。
  • 古穿今之七十年代

    古穿今之七十年代

    古代公主宓妃穿成了七十年代上山下乡的女知识青年,住猪棚,割麦子,挣工分,遇上了两个同样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女孩子,从此开始了三个女人的战争。但小公举心眼活泛,为了从那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里脱离出来,选择和一个退役特种兵结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杯苦茶浮生若梦

    一杯苦茶浮生若梦

    一杯苦茶品尽世间沧桑人生苦短浮生若梦妖也好神也罢不过是相生相成故事便由我一个没落的王展开四个人的旅途身上背负的是千年前的羁绊重要的是现在你肯听我讲借你一杯浮生陪我共饮这三百年的世事
  • 读故事 学做人

    读故事 学做人

    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努力经营的事业。本书从古代先哲中吸取做人精髓,阐释了做人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掌控好人际关系、要培养良好心态、要常常自省、要慎言语、要诚信、要有自己做人的个性等。这些做人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小故事向您娓娓道来。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时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周天道尊

    周天道尊

    道衍诸生,气蕴万物。炼气一道自上古而起,炼气士夺天地之灵为修,以清虚无为为基,餐风饮露,大能者动则天翻地覆,焚山煮海。五行域主,三界神帝,亘古仙圣……无一不在追求那至高无上的“道”。贵族弟子风无邪以《混元》登临巅峰,化无上道,立天地道!
  • 涩女驯夫

    涩女驯夫

    搞什么?她不过是玩玩而已,还要她代嫁?她不过是借用了下人家的身体罢了,用的着赔上自己的终身吗?更何况,那个火暴色王爷的名声狼籍,要嫁也得找个好点的嘛。躲不过我逃,逃不过我就耍。哇!大帅哥耶!口水滴答响。他是她原本要嫁的老公?!恩,看在长的还不错,她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吧。不过,她没料到的是,他的姬妾也太嚣张了吧。老虎不发威当她是病猫!她们自找的,她就发一回威给那票女人看!好歹她才是正室不是?!
  • 时光冰封

    时光冰封

    一次简简单单的相遇,成就了一段生死别离一首简简单单的歌曲,成就了一段幸福回忆一只平平淡淡的彩笔,画出了一段爱的回忆一句简简单单的誓言,拼出一个强者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