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14

第14章 唐词篇(13)

《竹枝词》原是流行于巴渝(今四川东部)等长江中游地区的民间曲调,李涉曾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故以当地曲调咏叹当地史事,抒写对往昔历史的感慨和反思。本篇是他组词《竹枝词》五首之三,表达了对西汉王昭君的哀悼之情。

王昭君,名嫱,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元帝时,远嫁匈奴呼韩耶单于。她的这一特异的身世遭际,成为历代文人吟咏的对像。本篇从昭君旧居的自然环境和景观落笔:首两句“石壁千重树万重,白云斜掩碧芙蓉”,即紧紧抓住昭君村地近巫峡、重峦迭嶂的特点。杜甫《咏怀古迹》说:“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即昭君)尚有村”,也从“山”着眼来描绘昭君村的自然环境,取径相同。但杜诗用一“赴”字,赋予山势以奔逐驰骋的动态,本篇却主要突出峰峦的秀丽。芙蓉即荷花,这里的“碧芙蓉”形容山峰的秀美(山峰以芙蓉为名者也很多)。下句的“白”“碧”色彩交映,与上句的“千”“万”数量词的重迭,取得了错综、复沓、强化的效果。这两句为下文引出昭君作了景物铺垫。

昭君村附近有条香溪,相传为王昭君游赏之处。后两句说:岁岁年年,只有月光独照香溪,月色最浓。婵娟,原义指美女,这里即指月亮。她多情地独照香溪,似在宽慰昭君的寂寞,却更深一层地写出千古莫解的深刻幽怨。

在传统中国诗歌中,昭君大都是红颜薄命,沉沦异邦的孤独者的形象。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咏怀古迹》),白居易的“生为汉宫妃,死作胡地鬼”(《昭君》)都是,由此而深深打动历代读者的心弦。本篇主旨也不例外。但在写法上全以景语出之,无一字一句正面直抒感叹,而哀感却自在其中。全诗语言浅直而含蕴深微,景物清丽而情感热切,取得了和谐的统一。

十二峰头月欲低,空聆滩上子规啼。孤舟一夜东归客,泣向东风忆建溪。

李涉,中唐诗人。曾有“井栏砂宿”的轶事传世。宋严羽将他与李贺、柳宗元、权德舆、李益等并提,认为是“大历以后,吾所深取者”。

李涉是由隐入官的,宪宗时做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被贬到峡州(今湖北宜昌一带),为司仓参军。

词写诗人在一叶孤舟之中,夜泊巫峡,久不成寐,恍觉“十二峰头月欲低”,“十二峰”,指巫峡十二峰。从山峡上仰望长空,似乎十二峰的峰头与天相接,皎皎明月要从峰峦之中穿下。“低”,这里说的不是形容词意义的“低”,而是动词意的“下”,月亮冉冉似欲穿过十二峰,直至人间。月低则离人近,显出了周围的空旷,正因四周空旷,才觉得“空聆滩上子规啼”。“空”,只,仅仅意。在孤舟之上只听到阵阵子规啼叫,其他什么声音都没有。“子规”,即杜鹃,春末出现,啼声哀怨动人,听去好像在说:“不如归去”。月夜,孤舟,四周死寂,子规夜啼,前两句所设的环境与气氛,直是凄凉、阴森,月光虽明却不减寒气逼人。此情此景中的人,恰恰又是“孤舟一夜东归客”,“孤舟”言孤单落寞,客身异乡。“东归客”,此后东行,沿江而下,途程漫长,心意的凄苦可想而知。将向何处而去呢?“泣向东风忆建溪”。“东风”意味着是春天,这是明点,其实前面“子规啼”已经暗点了。“建溪”,在今福建南平市,是闽江的上流,据传说,晋代雷焕,在此处宝剑落水后,化龙而去。这一“东归客”此去未必是建溪,否则何必向风而泣。即使是建溪,漫漫数千里,何日是归期?我们考察作者非闽人,生平足迹未履八闽。这里说“建溪”,是借用宝剑化龙的典故,把建溪比做可以容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自比宝剑,如到建溪就可化龙而飞腾。可是。“路漫漫其修远”,去建溪本无望。他只剩下了“忆”,而只有在充满生意的东风中绝望而“泣”了。

作为人乐的歌辞,本词情调是太低沉了,不过倒也是他被贬谪后痛苦心情的写照。

十二山晴花尽开,楚宫双阙对阳台,细腰争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来。

本篇是李涉组词《竹枝词》五首之五,也是咏史之作,抒写了对楚国兴衰的感叹。

首句“十二山”即巫峡十二峰,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陆游《入蜀记》云:“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神女峰不仅形貌姣美,尤因宋玉名作《高唐赋》、《神女赋》而赋予人文景观的浪漫色彩。首句交代地点,且已暗点历史神话故事,直贯下文。次句的“楚宫”,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离宫,俗称“细腰宫”,在巫山县西北;“阳台”,典出《高唐赋》记楚王梦与神女交欢后,神女临别时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为神女出没之所,后相传即在巫山来鹤峰上。双阙,指宫殿前的观楼。这句明写楚宫与阳台遥遥相对,暗寓楚王荒淫好色的风流韵事。第三句又以“细腰”具体事例对楚王的沉湎声色加一浓重的补笔。相传楚灵王以细腰为美,以致宫女们节食束腰,以争宠爱,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汉书·章帝纪》引)。

以上三句层层推演,极写楚王好色、好舞、好酒的情态,暗示他荒于朝政的昏瞆和无能,然后第四句戛然作结:秦军在光天化日之下,突然从天而降,兵临城下。这在叙事顺序上属于时间先后,而在内、在联系上却属因果关系。前三句都是为这句蓄势张本的。这种陡结法,使全诗结构显得畸型偏重,却引起强烈拗折的节律感,加重力度和深度。当时秦楚两国相争统一天下,秦军屡败楚国,后来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自起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烧楚国先王祖坟夷陵,而夷陵正是李涉贬居之地,这也容易引发他思古之幽情,驰骋想像,写出“白日秦兵天下来”这样颇有气势的句子。

用绝句形式写咏史题材,是唐代特别是中唐以来,诗坛上的一种突出的文学现象。李涉的《竹枝词》从格律来说,实与绝句并无二致,也是这种诗坛风气影响的产物;但对传统文人词“狭深”的题材范围来说,却是一种拓展。杨柳枝

李涉

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不必如丝千万柳,只禁离恨两三条。

杨柳枝,即古曲《折杨柳》,白居易改名为杨柳枝且盛行一时。中唐填词,词意与曲名相去不远。此曲通常用来咏杨柳以表达惜别之情。

李涉先贬峡州,后文宗太和年间起用为太常博士,不久又被罢官并流放康州(今广东德庆)。一生遭际不得意,后期作品尤多憎语、悲语。这首《杨柳枝》约为晚期作品。

“锦池江上柳垂桥,风引蝉声送寂寥。”“锦池”,无考。在这里似乎也不必过细推敲锦池江在何地,此处为泛指。“引”,为送意。“送”,当打发讲。微风习习,江边、池上垂杨摇曳,石磴、小桥行人可数。寂静的夏日,只有时高时低的阵阵蝉声打发诗人不尽的寂寞愁肠。愁思千头万绪,叫他从何说起。面对眼前连绵不尽轻拂的柳枝,似乎又是与人作别。诗人不禁心中祝祷:“不必如丝千万柳”,柳啊,哪怕千条万条,只要是牵动着分别,我就不要你来缠绵尽意,“只禁离恨两三条”,只求斩断别恨,令我不为飘泊异乡而痛苦,哪怕只两三条,也不愿要。他越是只要求斩断离恨,越说明离恨绵绵,植根在心。“禁”,解为不要、禁止。

词写得既切曲名,却又反用其意。《杨柳枝》本为歌咏惜别,词中却不要惜别,只求不再离别。后两句写得平自如话,只说了个不要如何,只求如何,却将诗人遭遇不幸,至老不归的凄苦,曲折地表达出来,言已尽而意无穷,胜更不胜。如果说,在前《竹枝词》中,他还“忆建溪”,希望剑化飞龙,有所希冀的话,在这篇则连一点豪气皆无,只求无离恨而已。年事老大,历尽坎坷,何等凄凉。

忆秦娥

张仲素

参差竹,吹断相思曲。情不足,西北高楼穷远目。忆苕溪,寒影透清玉。秋雁南飞速,菰草绿应下,溪头沙上宿。

这首词十分朦胧,主题是“思”可以定下,但思些什么,是相思,是怀人?是失意思归,是灰心思隐?非常迷离恍惚。试析之,只能以主观看法“强加”了。

“参差竹,吹断相思曲。”起首似乎在怀人。主人公(看来是游子,不是思妇)一边在吹奏乐器,一边在相思。“吹断”表面含义是“吹罢”,就是说相思曲吹奏完毕了。实际也含有“相思”告终之意,那么似乎透露了主人公在爱情上是遭受到挫折和打击的。如果结合作者的经历,张仲素在元和中为翰林学士,被宰相韦贯之奏“罢”,丢了翰林学士之职,那么这“相思曲”之吹罢很可以联系上的。这样“吹断相思曲”,可以理解为作者原来想为国出力干一番事业的远大理想破灭了。“参差竹”,排箫或笙之类的吹奏乐器,音色凄楚哀怨。可见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比较沉重的。

“情不足,西北高楼穷远目”,是承接前句而来的。相思曲虽然一阕告终了,但感情的惆怅、愁苦还没有得到痛快的宣泄,也许是更加沉重,只有在高楼上向着西北眺望,一直望到目光看不到的地方,似乎要把“情”输送到那儿去。古人对于“登临”“登高”大都是心情不舒畅。王安石的“登临纵目”,辛弃疾的“怕上层楼”,都怀有伤感的情绪。这儿作者“高楼穷远目”,肯定是满怀愁绪。向西北远望,是否在向往到西北去立边功的打算,有这个可能,否则,为何不往其他方向望呢?整体看来,上片是流露了作者失意的惆怅和壮志未酬的抑郁,尽管有“相思”一词涉及缠’绵悱恻的男女之情,也不能认为是作者在思念爱人。在这首词中,容纳不下儿女情长。

下片“忆苕溪,寒影透清玉。”作者思念起苕溪,在那里溪水该是清澈晶莹如美玉,足可以映照我这孤寒的身影。苕溪,在浙江境内,一名苕水,秋天时两岸的苕花飘浮水面,其白如雪,因之得名,源出天目山。作者为什么要“忆苕溪”,有两个可能,一是他曾经去过苕溪,对那里的好山好水有深刻的印象,并一直心向往之,在此失意受挫之时,想到那里去藏迹。二是用典,他想效法前人,到苕溪归隐。不论何种理解,这两句都透露了作者的逃避现实,归隐山林的信息,那是无疑的。否则,作者是河北人,干吗去思念浙江的苕溪?

末三句寓情于比喻之中。“秋雁南飞速”,紧扣“忆苕溪”,苕溪在南方,刚好秋天的大雁南飞,双关照应。大雁往南飞得那么快,意味着作者也想赶快往南方苕溪去。大雁南飞是为了躲避北方的严寒,作者丢了官,难道在情绪上不感到现实的冷酷吗?秋雁的行动,也正是作者准备采取的行动。“菰草绿应下,溪头沙上宿”,是作者想像中的秋雁到了南方后的行止情景。菰草,即茭白,为江浙特产的水生植物,“菰草绿”说明那里的水草茂盛,食物丰富,大雁应该在这些地方降落,可以在苕溪的沙洲上止宿,河中沙渚,人迹少到,比较安全。这不正是作者为自己设想的一个世外桃源吗?生活有着落,人身有安全保障,人生有此归宿,也可以无憾了。

赏析至此,似乎可以把此词的朦胧面纱揭开了。原来此词是在抒发官场失意,抱负难展,转思归隐山林之情。可惜张仲素留下只此一词,否则可以从另外的词作中,检验一下其“归隐之心”是真是假,如按此词所反映的,其“归隐”乃是临时逼出来的一时之气而已。此词写得确是够曲折朦胧的了。

此调与李白的《忆秦娥》不同,《词谱》列为又一体。并以此词为张先所作。《全唐五代词》依《唐诗笺要》后集附词列为张仲素,认为“当有所据”,今亦从之。

宫中三台

王建

鱼藻池边射鸭,芙蓉苑里看花。日色赭袍相似,不著红鸾扇遮。

池北池南草绿,殿前殿后花红。天子千秋万岁,未央明月清风。

王建是唐代著名诗人,与韩愈、张籍同时,同张籍还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两人均以擅长乐府歌行而著称于时。尤其王建,对于宫廷生活相当熟悉,以写《宫词》著名。欧阳修说:“王建《宫词》一百首,多言唐宫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往往见于其诗。”(《六一诗话》)《唐王建宫词旧跋》也说:“王建《宫词》凡百绝,天下传播。效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耳。”于此见出他在《宫词》创作的地位和成就了。《旧跋》中还讲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王建与人有隙,那人便想以他写《宫词》问题作借口,弹劾他,使他险遭不测之祸。“(王建)初为渭南尉,与宦者王守澄有宗人之分,因过饮,以相讥戏,守澄深憾曰:‘吾弟所作《宫词》,禁掖深邃,何以知之?’将奏劾。建因以诗解之曰:‘先朝行坐镇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脱下御衣偏得著,进来龙马每教骑。尝承密旨还家少,独奏边情出殿迟。不是当家频向说,九重争遣外人知?’事遂寝。”这中间王建为自己开脱的那首诗,讲明他所以熟悉宫闱中事,是“当家(按即宦者王守澄)频向说”之故。当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但这么一来,他轻巧地把透露宫闱秘事的责任推到了对方身上,使对方有口难言,无法奏劾。这件事使人想见王建的乖巧机智,也看到了他《宫词》内容真切深刻的程度。他的《宫词》,不仅见重于当时,亦为后世所珍爱。《云烟过眼续录》说:“杨之诚家所藏王建亲书宫词小诗一百二十首,极其宛转妖丽,今人罕能及。后有钱武肃王印押,盖宣和内府物也。其字皆章草。”这说明连皇家也把他的诗词、遗墨当珍宝收藏。

这里选的《宫中三台》二首,也是咏宫闱中事情的,故称《宫中三台》。

第一首写封建最高统治者游乐宫苑的情景。一、二两句开头分别点出游乐场所:鱼藻宫和芙蓉苑。这两处宫苑都在长安(今西安)。鱼藻官,汉代建筑。《西京杂记》卷一:“赵王如意年幼,未能亲外傅。戚姬使旧赵王内傅赵媪傅之,号其室日养德宫,后改为鱼藻宫。”芙蓉苑,又名芙蓉园,曲江园,汉时亦称乐游苑。隋代在此筑离宫,周围十七里。隋文帝因见园内水盛而芙蓉多,遂改名为芙蓉苑。后经唐开元中疏凿,成为游览胜境。游乐者是谁?就是第三句那位身著赭袍者。赭袍,是赤黄色长袍,为天子及贵臣所著之衣。这里指代游乐的天子。联系第一、二句看,这位天子时而在鱼藻池边作射鸭游戏,时而到美蓉苑里赏花。他的红色长袍与艳丽的日色相融,浑然如一。第四句着重表现游乐者情绪。此时的天子,罢去平日簇拥在身旁的宦官宫娥,也不用红鸾扇遮护,尽情尽兴地游乐耍子。这是一幅帝王游乐图。图画里景色艳丽,人物兴致勃勃,而又悠闲自得,有静有动,情景交融,是一幅构图巧妙的画面。

第二首主要描绘宫禁内的瑰丽景色。一开始就让人看到池北、池南绿草如茵,宫殿前后百花争奇斗艳。人们在欣赏这美丽景观的同时,自然要问这是什么地方呢?末句回答说,这是未央宫。未央宫是一座庞大的建筑群,汉朝初年由相国萧何督造。据《西京杂记》说:“未央宫周回二十二里九十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里。台殿四十三,其三十二在外,其十一在后。宫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后。宫门闼凡九十五。”如此庞大的建筑群,短短二十四字的一首小词当然不可能描绘出它的全貌来,所以词人没有特指池是某池,殿是某殿,而是泛指宫内“池”和“殿”周围明媚景色以及整个宫禁的清幽环境。正因为是泛指,读者便可以充分地驰骋自己的想像力。你瞧吧,所有池畔皆是茵茵绿草,所有殿阁周围都有艳丽的鲜花,到处一派芳香宜人的美景啊!而入夜之后,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庞大的未央宫建筑群,被月亮的清辉笼罩着,朦胧神秘;清风习习吹拂,清凉爽快、好不惬意。这最后的一句,笔力雄健,概括性极强。真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了。纵观全词,人们不禁要感叹劳动者创造力之伟大,感叹词人再现这伟大创造的艺术功力。

同类推荐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 明诗三百首

    明诗三百首

    《明诗三百首》以鸟瞰式的介绍为主,略重“以诗读史”,没有一味着眼于名篇而落于窠臼。《明诗三百首》选诗三百余首,入选诗人以卒于1644年前者为限。金性尧先生以其深厚学养,秉持严谨之态,对这些诗作进行了言简而意深的注释,读者可从中一识明诗之风貌与精华。
  •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潇洒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朱自清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朱自清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太阳有泪

    太阳有泪

    《太阳有泪》收录了“品味青藏花草”、“花泉”、“情断无人区”、“歌祭”、“永远的遗像”等作品,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那里的自然景观,记叙了那一方土地上藏族同胞、解放军官兵等众多人物的生活现状。
热门推荐
  • 豪门佳人

    豪门佳人

    亲人的离开,好友的出卖,让她被害,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带着一个孩子、一个傻子和一个瘫痪的婆婆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日子。他,用了五年的时间将公司壮大,为了母亲的病,他勉强娶了他不爱的人。五年后,重逢在即,意外却来临,他的霸道一次次上演……“千总裁,就这样结束吧!老天设定的游戏,我们真的玩不起!”到头来,他和她是否还能够执手天涯?“只要我千秋岁还活在这个世上,就一定要改变游戏的结局,不论五年前发生过什么,你和小岁都必须是我的!”北城别,回眸三生琥珀色;西城诀,转身一世琉璃白!尘埃落定,洗尽铅华,是谁为她袖了双手倾了天下?又是谁拥得佳人,陪她并肩踏遍天涯?
  • 我们都亏欠爱情的

    我们都亏欠爱情的

    那些爱情带来的伤口:我们都亏欠爱情的 高考失利的李小成因为23岁的姐姐李小琳的坠楼事件而进入城市,验尸报告显示姐姐生前曾与三个男子发生关系。他来到武汉这座城市,希望找到姐姐在城市生活留下的各种痕迹,并找到杀人凶手。于是,他接近了姐姐生前的各式男女朋友,最终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悬疑……李小琳的死因在小说最后真相大白。爱情那么美,那么伤,每个人心中都有伤口。在这些都市人各式的情与爱中,有密不透风的幸福,有令人扼腕的诡谲,有不能逼视的残酷,也有长风浩荡的温暖,更有无限丰沛的人性细节。
  • 义父,求你温柔一点

    义父,求你温柔一点

    凤凰涅槃,青鸾重生!倾城之姿,绝世之容;她用自己妙曼的身姿游走在不同身份的男人之间,勾魂摄魄的眉眼、笑颜如花的容颜,是她俘虏天下男人最厉害的武器。男人是什么东西?是消遣玩乐的东西,是解愁嬉闹的东西!
  • 总经理如何识人、用人、管人

    总经理如何识人、用人、管人

    本书对识人用人管人的各种方法、模式和技巧进行了36个方面介绍,指导读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 南国不下雪

    南国不下雪

    你匆匆来到我的世界,当了我的皇后。那我也愿意去你的世界,当你一个人的丈夫。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封神吞噬

    封神吞噬

    一粒尘可灭天地,一株草斩尽万物,翻手间万物生死,万族林立,诸神争霸。敢问大陆何为主宰!
  • 三位少女杠上三少

    三位少女杠上三少

    洛月、南宫、兮然隐藏身份,来到贵族学校生活。第一天,她们成了女生公敌。第二天,同在屋檐,第三天……很想离开,可是,任务在身,不得离去,当然他们也不会同意的……百里,南宫,情侣一对!!兮然,纳兰,冤家一对!!苏离和一只洛月,额,这个,我不知道要怎么阐述他们两个。(洛:为什么是‘一只!’作者:因为你是个懒猪。苏:嗯?作者:吼吼吼,是因为洛月好口耐!(苏离你个妻奴!)
  • 九尾妖狐一舞倾城也倾情

    九尾妖狐一舞倾城也倾情

    《九尾妖狐一舞倾城也倾情》下册已发布!更名为《邪帝追妻:萌妃要爬墙》喜欢本书的可以去看哦!一样的精彩!三岁小娃娃脚上绑着铃铛,她欢快的跑着,一路上留下叮铃叮铃的声音,她探头探脑的看着眼前的男子,小手挠着头发,小脑袋思考着,师傅为什么一天都不说话呀?她好想问一问自己的父母是谁啊?十岁的娃娃开心的跑向师傅的房间,叮铃叮铃的声音停不下来,今天她给师傅做了饭,好奇怪啊!师傅好像一天都不用吃东西似的?十六岁的她亭亭玉立,已经是一个花样少女了,她渐渐的感觉到师傅待自己不似以前那样亲近了。然而有一天,她居然被安排到了边疆,那时,她才知道师傅是仙界的仙尊,她不想离开师傅!
  • 冷血公主们的复仇记

    冷血公主们的复仇记

    各位亲,迦芷还没想好新介绍啦,求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