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24

第24章 唐词篇(23)

黄周星云:“有如此才貌,乃作商人妇乎?可惜镜湖春色,何不早归元尚书。”元尚书指元稹,因他曾由工部侍郎而入相,故概称为尚书。镜湖位于会稽、山阴交界处,因水平如镜得名。宋人讳“敬”字,因此同音的镜湖即改为鉴湖。刘采春在这一带为妓,故以“镜湖春色”以喻其人。

黄周星的见解,可谓庸人之见。首先他混淆了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作品中的“商人妇”不等于就是刘采春。二则“如此才貌”就该早嫁元稹,这也不能说是合情合理。姑不论是否应该“早归元尚书”,仅就“才貌”而来盖论人的感情,这无疑是一种偏见,至于以此论文更是无稽之谈。相比之下,缕云仙史《宫闺联名谱》所言,却有真知灼见。其评云:“不事雕饰而吐口而出,情真语挚,不恋镜湖春色者,无目者也。”

这六首的高妙之处,就在于“情真语挚”,所以才能感人肺腑。不懂这。一点,那才是没有真正的认识作者及其作品哩!也即“无目者也”。

啰唝曲之七

刘采春

闲向江头采白苹,常随女伴赛江神。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这首词在韦庄《又玄集》中,列为于鹄作,题为《江南曲》。

于鹄,湖北人,是大历、贞元年间诗人。早于刘采春,约与韩愈同时。曾作过诸府从事,大部分时间过着隐居生活。他的边塞诗,较为著名。一些抒情小诗,颇有民歌风味,情调也较为清新,这首诗被认为是他的作品,可能根据作品的风格和一些宋版选本所断定。他的《巴女谣》、《襄阳寒食》等,颇近《江南曲》风格。《全唐五代词》据《词谱》列在刘采春名下。

其实不仅是这首词,就是前六首,也不一定真为刘采春所作,确切地说,应是刘采春所演唱的歌曲。《艳阳曲》载:“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这里也是说刘采春是演“唱是曲”,而且唱的极为感人。元稹《赠刘采春》:“选词能唱望夫歌。”,这里说她是“选词”,也是“能唱”,都没有说明刘采春作词。这是否意味着刘采春在众多的词曲中,很有眼力的选中了这首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来演唱,而且唱的很动人,从此刘采春以唱此词曲出了名。即被元稹称为“恼人肠断”之歌。后来人们即认为是刘采春所作,很有这种可能。当然也不能排除自己创作,由自己演唱,这在艺人中也是有的。刘采春本人是歌妓,有演唱的条件,且具文采,自编自演,也有可能。主要还是看刘采春,是否具备这一文化水准,史上都记载:“才不及涛”,说明刘采春文化是有的,但是有限的。

是于鹄作,刘采春作?还是留给考据学家们去考证吧。这里仅是谈谈作者与作品的关系,以便于读者理解,进一步去研讨。

因这首词与前六首格律不同(前六首是五言,本首为七言),且与前六首感情不够连贯,词意也有重复出现(三首的“卜钱”本首的“金钱卜”)之处,所以我们单独来赏析一下这首词。

“闲向江头采白苹,常随女伴赛江神。”白苹是一种水中浮草,即马尿花。《玉台新咏》五,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赛江神”旧时酬神称赛,唐代韩愈《城南联句》:“赛馔木盘簇,靸妖藤索絣”就是人们酬神、还愿时的活动景况。后称赛会,于春、秋两季举行。“江神”似指河伯而言,传说中的河神。河伯姓冯,名夷,一名冰夷,一名冯迟。还有的记载中说姓吕名公子,冯夷是其妻。《正义》载:“河伯华阴潼乡人,姓冯氏,名夷。浴于河中而溺死,遂为河伯也。”清·顾炎武谓:“河伯乃因国居河上而命名为伯。”总之河神指的就是他。古传说还没有“江神”之说,古时江、河也分的不很明确,所以“江神”乃指水中之神而言,当时有向河神还愿的习俗。

“闲向江头”是说空闲没事,所以到江边去“采白苹”,采来白苹做什么用呢?这种水草不能食用,看来是采着玩的。作为一个闺妇来说,当是闲极无聊所至,是孤独、寂寞的自我排遣,自寻其乐,以求暂时消忧散愁,可见此句关键的一笔,就是个“闲”字。她又“常随女伴赛江神”,女儿家去酬神还愿,应当自有心事的。联想起“河伯娶妇”的故事,心中所想的是否是婚姻之事?所以才来向“江神”还愿。下面两句没有正面回答,可通过女主人公举止的描写,使我们知道,她心中想的正是远别未归的丈夫。因她丈夫常行水路,所以她曾向“江神”许过愿,她默默地祈祷远行的人能乘船平安的快回来。这是她“常随女伴赛江神”的实质。一个“常”字,说明她不止一次许愿还愿了,因丈夫未归,而多次来“赛江神”,从侧面反映了女主人公盼夫归来的急切心情。

“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为什么在众人面前,不敢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呢?这是因为她是日夜思念“远人”,怕别人笑话她“想汉子”,这表现了古代闺中少妇的羞涩心理。

“金钱卜远人”是把铜钱抛起落在地上,看其仰覆而卜行人是否归来。“暗掷”与上句“不敢分明语”相呼应,不能公开,怕人知道,所以偷偷地背着人“卜远人”。

这首词每句开头的一个字,如:闲、常、众、暗都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字看起来也很平常,可如此一安排,却包含着深刻的词意,也即所谓的“诗眼”。试想假如没有“闲”字,就无法表现闺妇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的心绪;如没“常”字,也无法反映闺妇盼夫归来的急迫感;若无“众”字,更难以刻画出闺中少妇思夫而又羞于人言情态;若无“暗”字,当然也无法体现她卜金钱要背着人的心理。没有这四个字,这首词,将是何等的粗俗不堪。正因为有了这几字的作用,才使作品更为形象,更为生动。从而刻画了一个表面看来单纯活泼,而实际却内心极为复杂、焦虑不安的少妇形象。

八六子

杜牧

洞房深。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龙烟细飘绣衾。辞恩久归长信,凤帐萧疏,椒殿闲扃。辇路苔侵。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蕣华偷悴,翠鬟羞整,愁坐、望处金舆渐远,何时彩仗重临?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

《尊前集》收杜牧词《八六子》一首,《词谱》、《词律》均收。但此词是否唐人所为颇有争议,体例上也与宋词不同。《词谱》指出:“分段处‘扃’字非本韵,似宜于‘辇路苔侵’分段为允。”但《词谱》又认为不能据宋词以分唐词,唐词又无别首可校,故以谨慎的态度一仍其旧。

杜牧《八六子》词写宫怨。唐代李白、王昌龄都擅长写宫怨诗,他们都以同情的态度写失宠后妃的怨情。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与腐朽生活造成了成千上万的妇女的痛苦,她们的青春和爱情葬送在冷酷的宫廷里,历代诗人都有以宫怨为主题的诗作。在词里也有写宫怨的,唐五代词中有李白的《连理枝》(“雪盖宫楼闭”)有云:“浅画云垂帔,点滴昭阳泪。”“咫尺宸居,君恩断绝,似遥千里。”与杜牧的《八六子》比较起来,在意境方面似犹不及。可见杜牧的《八六子》在宫怨词中是写得较早而又较出色的作品。

全词写的是夜景。上片以写失宠后妃居处环境气氛为主,表现华贵凄清情状。

“洞房深”,“洞房”指后妃所居画堂,与枚乘《七发》云“洞房清宫”同义,非后世所云结婚所入的洞房;“深”字形象具焉。

“画屏灯照,山色凝翠沉沉”,“画屏”即屏风,上面有山水花卉人物等雕刻。夜晚宫中燃烛,烛光照在画屏之上,“山色”句指画屏上的图像,“凝翠沉沉”,形容山色浓绿,给人以古雅华贵的感觉,此处所写“画屏”应在女主人卧床旁边。

“听夜雨”句仍是描写环境,“听夜雨冷滴芭蕉,惊断红窗好梦”,芭蕉叶阔大,夜雨滴在芭蕉上响声清晰,神经受到刺激的人无法入睡,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夜雨已冷显然是秋天情景。惊起的人在绣衾上看见飘起的细细的烟,“龙烟”是攀龙香炉内燃起的薰香。整个环境高雅华贵,显示女主人公的身份和宫廷特有的气氛。

“辞恩久归长信”,这才点出久已失宠的宫妃的身份。“长信”本汉宫名,太后所居,成帝时班婕妤失宠,曾请求到长信宫侍奉太后,“长信宫”便成了失宠后妃居处的代称。沈俭期诗“飞燕恃宠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王昌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均以此为据咏宫怨。“久归长信”说明失宠已久。“凤帐萧疏,椒殿闲扃”,就是必然的事了。“萧疏”是冷落的意思,“凤帐萧疏”描写女主人的凄凉冷落。“椒殿”,古时后妃居处以椒泥涂壁,故后妃所居之殿曰椒殿,人已去长信宫,所以原来的居处,闲置无用,被人锁起。

如果说上片着眼于环境气氛的描写,下片则着重展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换头“辇路苔侵”,“辇”是君后所乘的车,由于长久失宠,皇帝长期不来,辇路上长满了苔藓,一句即揭示了主人公痛苦的原因。

“绣帘”以下是一个长句子,到“临”字才押韵,非常真实地展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绣帘垂,迟迟漏传丹禁”,“漏”,宫中计时的器具,铜壶滴漏。“丹禁”即宫中,由于主人公失眠,从宫中传来的滴漏的声音觉得是那样长,其实并非滴漏的时刻间隔长,而是孤独者觉得它长,是一种特有的心态。

“蕣华偷悴”,“蕣华”本义是木槿花,李时珍《本草纲目》:“此花朝开暮落,曰槿,曰蕣,犹仅荣一瞬之义也。”此处的“蕣华”指女主人的容貌,像木槿花那样转眼间偷偷地就落了,不知不觉中青春年华走了,色衰则爱弛,这时候主人公也知道自己的颜色憔悴,所以再羞于梳理头发,愁坐着望见皇帝的金舆渐渐远去,但内心里还是盼望着皇帝的彩仗再来,这是何等可悲的幻想!

“正消魂,梧桐又移翠阴,”主人公正在心驰神往的悲苦中,光阴又悄悄地溜走了,“梧桐又移翠阴”即言此。

杜牧此词表达了宫妃的失宠后掖,望幸离宫的情态,篇幅宏丽,确乎在晚唐五代少有;就铺叙手法和委婉细腻的特色而言,类似后世的柳永和周邦彦,如果确系杜牧所作,无疑应该是柳周的先导。

金缕曲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君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这首词是劝人珍惜大好时光,及时把握人生,切不可虚度光阴的。

首句“金缕衣”指饰有金线的丝绸衣服。全句说,有如此好的衣服,便应或自己及时穿着、或以持赠好友,趁衣服崭新的时候,不要舍不得,以免时光飞逝,失去原有的鲜艳光泽。这一句是陪衬。次句直入主旨,说人的一生以青少年时期为最佳,犹应倍加珍惜,切莫蹉跎,无所作为。那样的话就会悔之晚矣的。此句的“须惜”与上句“莫惜”,词义相反相对但指归却是一致的。都是直白劝说,应当珍惜韶光,意思畅达明朗。

三四两句紧承前面意思,但用了“折花”作比喻,进一步具体地申明前面意思。第三句《唐诗三百首》作“花开堪折直须折”,字面与此不尽相同,意思是一样的,作“直须”表意似更加明快。第四句又从反面说开去,意谓如果花开时不及时折取把玩,到花落时折得一根秃枝,韶光已逝,有什么意思呢?只能追悔无及!两句都用同一比喻,言近旨远。

就词本身看,容或有劝人及时行乐的意思。这种思想在古代一些郁郁不得志的诗人作品中并不鲜见。如李白《将进酒》诗中就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之句,与这首词的意思极相吻合。但读来并不觉得完全是消极颓废情绪,反而透出一种放旷豪迈气概。对杜秋娘这首词作如此理解,也是想到与她的身世有关。据杜牧《杜秋娘诗序》说:“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锜妾,后锜叛灭,藉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为皇子傅母。皇子壮,封漳王,被罪废削,秋娘因赐归故乡。”(转引自《唐诗三百首》卷八、第二十三页)据此可知,杜秋娘也是一生坎坷。她作此词以抒发胸中一段郁积不平之气,也是合乎情理的。因为我们从她的词中体会到一种隐隐的感伤情绪。但对这首短词的寓意可作多种理解,解作及时爱惜光阴,可以,解作及时爱惜春华,也可以。我们在此理解为及时把握人生,劝人有所作为,涵盖的意思更宽广一些,似乎更有滋味。

何满子

薛逢

系马宫槐老,持杯店菊黄。

故交今不见,流恨满川光。

薛逢常触忤权贵,累遭贬谪。这首《何满子》可能作于他贬官离开京师的失意之时。

《何满子》是当时一种歌曲的名字,其声也哀,其曲也悲,有幽怨凄切之思的积郁者常寄情于此。同代著名诗人张祜曾有一首《宫词》云:“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写的也是一种宫人的幽怨之情,这种埋藏极深、蓄积已久的怨情在《何满子》的曲调声律中得到以泪洗面的宣泄。

薛逢在离别京师,远赴任所的背井离乡之际,心中也定然充满难言的酸楚与怨怼,他凄然命笔于《何满子》这一词调,也同样是借“酒”浇愁,企望把他满腔的积郁在它凄恻的声乐中得以宣泄。“系马宫槐老”,这劈头一句就包容着无限的沧桑感慨。“宫槐”象征着故都的风烟,诗人曾有多少次在宫门的这棵大槐树下系马,经历了多少风光繁花的岁月,而今宫槐已和自己一样苍老衰迈,这老槐前的最后一次系马岂不意味着与故国、与繁华岁月的永别?“持杯店菊黄”,在意境上是一个跨度何等巨大的转换,且不说“系马”与“持杯”,“宫槐”与“店菊”,“老”与“黄”在字间的对仗与音韵的平仄错落上是何等工整、严密,仅就意境而言,这寥寥五字便勾画出一个秋风萧瑟,黄花独放,野店寂寥,持杯孤饮的苍凉、凄冷的境界。诗人以简练到极点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宽阔想像的空间。我们逼真地看到诗人是怎样在苍老的宫槐前解开他那匹老马的缰绳,踽踽地、黯然地离开京城,在晚风残月的长安古道上长途跋涉,一朝暂栖在这家远离京城小店对菊持杯,秋风秋花该使诗人如何黯然神伤……艺术的魅力就在于以有限的情境引发接受主体的无限想像,读者不仅能追踪诗人所描绘的“像”、“境”,步入其所创造的外在世界,而且能吟味诗人所表露的“意”、“情”,触摸其内心的风云。诗人在这短短的两句十个字中所概括、熔铸的艺术容量是极为罕见的。后二句较为直白,缺少诗词应有的含蓄与蕴藉,但“故交今不见”也赤裸裸地揭示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世态的炎凉,而把无形无影的一种抽象的感情——“恨”,以满川的流光作形象的外现和外化,倒也不失为一种新颖、独特的比喻,同时也补充了全词所创造的意境: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野店小憩之后,又在秋风中沿着一川秋水踽踽独行,那点点惨白的秋阳洒在水面上的一派凄冷的秋光,增添着诗人心中的悲凉,怨与恨真如流不断的江水无尽无涯……

杨柳枝

张祜

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

伤心日暮烟霞里,无限春愁生翠眉。

《杨柳枝》一名《折杨柳》,本为汉代横吹曲名,至隋代变而为宫词,唐开元后,作者渐众。这首《杨柳枝》词紧扣题意,是一首咏柳词。

同类推荐
  •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将军的故事:丘东平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这正如泰戈尔在谈到文学与我们人类未来的关系时所说:“用文学去点燃未来的万家灯火。”
  • 成长:初到人间

    成长:初到人间

    诗集传递的是正能量。虽然写的是生活中一些琐事,但蕴含着善良、仁爱、宽容、平等、自由、坚定等理念,体现了值得弘杨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观。诗集展示的是真善美。有情感之美,描写了祖辈、父辈对晚辈的挚爱和呵护,写出了儿童对成人的深深依恋,表现了家人之间的关心和温暖。
  •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

    《天路长虹:“劈山开路先锋连”纪实》一书讲述的是劈山开路先锋连的纪实故事。
  •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清代今文经学的兴起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07年重点课题。通过对清代最初的几位讲求今文经学经学家经学思想的分析,力图对今文经学的兴起作出较为准确的分析,说明清代今文经学不是一开始就完全只讲公羊学,也不是仅讲今文经学,而是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今文经学逐步被重视,《公羊》学的地位越来越凸显,三科九旨日益为人们所关切。
  • 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热门推荐
  • 看见死亡的猫眼

    看见死亡的猫眼

    普通的一个年轻人,本应过着平凡的生活在人生的漫漫路途中,扮演着如同大多数人们那样碌碌无为但又充实快乐的生活。但是由于入住一所老旧的职工公寓起,他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人物,一连串的灵异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些什么?错综复杂的命运的交集又在预示着什么?面对逐渐接近的真相,是什么压得他喘不过气,徘徊在崩溃的边缘?这一切的一切究竟是命运的使然?还是天理的循环?而人们面对着未知的“死神”究竟该保持怎样的态度?而这么多事情的交织在一起又将碰撞出怎样诡异事件,这一切的精彩内容尽在------【看见死亡的“猫眼”】
  • 仙妻,过来抱!

    仙妻,过来抱!

    她转世为人,他穷追不舍,只当雪妍以为自己的找到了真命天子时,却发现墨澜原是自己的毛团,更是傲视三界的仙君,而他曾经对她做过那样伤害的事情!这一世,她归为仙班,决不再相信爱情,这一世,他面对死劫,想护她最后的周全。
  • 梦回大汉之汉昭帝

    梦回大汉之汉昭帝

    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子,为了他,义无反顾的要改变历史.温文儒雅的汉代首富,心机颇深的落魄皇族,风流潇洒的妖艳王爷,还有那个待人温柔的大汉天子,她在这一世,究竟何去何从,命运如何?
  • 我的腹黑俏丫头

    我的腹黑俏丫头

    一个是一脸笑意却极度腹黑的小美女,一个是看似恶魔实则超爱心软的酷王子,在圣凌学院这个贵族学院里,究竟会掀起怎样的风浪呢?敬请期待吧!
  • 凤铭天下:残王杀手妃

    凤铭天下:残王杀手妃

    她,乃二十二世纪第一杀手组织的王牌,因为一次师傅的考验,惨输被踹到山崖下,却穿越到了一出生就被许配给残王的左相嫡女身上。他,是从生下来就带病的残王,生性冰凉,外人却无一人知晓他武功出神入化,无人抵过。两个同类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温酒予余生

    温酒予余生

    小淇把脸抬起来冲着艺兴嘟嘴,艺兴又想笑又无奈:“想吃糖了吗?”“亲我。”小淇浅浅的勾勒自己嘴角看着他眨眨眼睛。艺兴默默的弓下身子把自己的脸放到小淇能够到的地方:“亲我。”小淇靠到沙发后面忍着笑靠在他的脸上蹭了几下禁不住笑出来暖暖的气息冲在艺兴的脸上吓得艺兴向后躲了躲嫌弃的看着她:“你不是要亲我的吗?”“没忍住。”小淇闭着眼睛吐吐舌头。
  • 二把刀

    二把刀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一个身怀江湖大侠梦想的少年的,一个持刀而行的少年,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 破冰2:风云再起

    破冰2:风云再起

    《破冰(第2季):风云再起》是“破冰系列”的第二部。一个天价订单横空出世,是馅饼,还是陷阱?各路豪强摩拳擦掌纷纷加入战团,围绕天价大单合纵连横。荣尊是否依然能如从前那样无往不胜?它的宿敌连胜为挽回曾经的败局,这一次又将如何出招?小文回归荣尊,拉开了公司人事大洗牌的帷幕,他与号称“打单王”的朱源明还能如昔日那般心心相印、在激烈的抢单大战中双剑合璧吗?作为总裁的陶瑞峰,与居功自傲的李海山,表面的信任与服从,却掩饰不住拥抱身影背后涌动的暗流,谁将是那最后的王者?这个故事,用利益、冷酷、背叛……演绎着现代商战中的人性。
  • 门第

    门第

    幼年跟随多病的爷爷从闽南到北京乞讨的珍珠,因偶遇音乐学院梁教授而彻底改变命运,然而于卑微出身中幻化出的高贵梦想却因遭遇致命对手成为绝唱。一曲钢琴的挽歌让她在十八岁时挥泪饮恨,超越血缘的爱伴随她渐渐成长。与两个不同家庭背景的男子相逢,则让她在爱情与门第之间饱受煎熬,演绎出另类的一往情深。
  • 神奇的恋情

    神奇的恋情

    自己看吧,,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