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92100000027

第27章 唐词篇(26)

祖席驻征棹,开帆候信潮。隔筵桃叶泣,吹管杏花飘。

船去鸥飞阁,人归尘上桥。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

皇甫松作《怨回纥》二首,此其第二首,二首格式均类似五言律诗,但收入词集《尊前集》,《词谱》、《词律》均收,任半塘先生又收入《唐声诗》。《词谱》所收《怨回纥》正是此体,分作双调,两段各四句两平韵,另收入无名氏单调四十字的另一体,和皇甫所作大不相同。

唐词多缘题所赋,《怨回纥》也大致如此,此词所写怨情是否因与回纥有关,从词意看,不太明显,但所写怨情与第一首“自首南朝女”也有某种联系。

“祖席驻征棹”,祖席,送行的酒席,和祖帐,祖饯同一个意思。祖,为古代的祭名,出门时要祭路神。这句的意思是说由于有亲朋饯行,喝送行酒,所以暂时停下了即将出发的船。这句把人物的活动寄托给事物来体现,而依依惜别之情自见。

“开帆”,犹升起船帆,“候”,等待。“信潮”,潮水依时而来,故曰“信潮”。全句的意思是升起船帆,等候潮水一来便即出发。

“隔筵桃叶泣”,“桃叶”,《古今乐录》有桃叶歌云“桃叶歌者,晋王子敬之所作也。桃叶,子敬妾名,缘于笃爱,所以歌之。”此处之“桃叶”,必系前所叙的即将出征的男主人公的妻子或亲爱者。隔筵而泣,是女子留恋爱人的真情流露,尽管难以割舍也不能当面就哭;泣,说文:“无声出涕曰泣。”隔筵而泣,可谓得体。

“吹管杏花飘”,烘托气氛。当饯行之际,有音乐,“管”,应指笛箫类乐器。管乐响起,杏花飘落,既点明时令,阳春三月,又形容音乐之动人,和上文“桃叶”句形成巧对。

“船去鸥飞阁”,征人出发,形容船去之速,若鸥飞阁上。“人归尘上桥”,“人归”指家人与宾客归去,尘上桥者,亦形容自然归去,若尘土之落桥上。或为送行者归去时的脚步,带动了桥上的尘土,寓送行人之多。

“别离惆怅泪,江路湿红蕉”,重点写怨女悲苦。爱人远行,总使人伤感,内心有沉重的失落感。别离的痛苦、惆怅的泪水,使路旁的红蕉都湿了。这种表达方法是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作用用到诗词中,后世王实甫写《西厢记》:“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这种手法。

皇甫松词《梦江南》二阕受到王国维的称赞,“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也”《怨回纥》却是唐诗向词过渡的形式,句式整齐,对仗工切,平仄大体协调,保持着律诗的许多特点。

杨柳枝

李商隐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历来的诗人词客,凡是以《杨柳枝》曲调写的词章,都是切合题意,不离杨柳的。而在咏具体的物的同时,其所寄的情也大都与别离紧紧相联的。但是表现的手法,寄情的程度,遣词的优劣,那就千变万化,各显神通了。李商隐的这一首,是众多的《杨柳枝》中的佼佼者。

此词的主题是愁别与惜别,一、三句写人,二、四句写物,寄情于物。首句“暂凭樽酒送无憀”,暂时借着酒来驱赶心中的痛苦,是什么痛苦,作者没有说,这痛苦却非常之深切。这句注意两个字“暂”与“送”。暂,暂时,时间的限度是短促的;送,排遣,驱除,是一厢情愿的事。无憀,忧伤,愁恨,痛苦,和现代汉语的含义不同。“送无憀”,你能知道它肯不肯走呢?“暂”字已透露了它是永远赖着不肯走的。又何况是“凭樽酒”,借酒消愁愁更愁吆,所以这句不但愁恨没有送走,相反愈加痛苦。

“莫损愁眉与细腰”,不要损坏了带着忧伤的双眉与纤细的腰肢,眉与腰是写人,但也暗切题目:柳眉、柳腰。从眉与腰上可以断定相别者是女性,“莫损”,是那位“送无憀”者对女方的劝慰之辞,希望她不要愁坏了身体。为什么会“损”,作者也没有说明。

“人世死前唯有别”,这句才为前面的“无憀”“莫损”公开了答案——别。是的,人世间除了死去以外只有别离最痛苦了,特别是在古代,交通不便,邮递艰难,一别之后,音信杳然,生死不知,怎能不教家里人牵肠挂肚而“愁损”呢?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就是古人对生离的总结,也是这一句的母本,这句就是从江淹的话脱化而来的,不过更进了一步,把生离和死别放到相同的位置上。何焯在评这句时说:“第三句是惊人语,然已说尽,如古诗‘与君告别离’,包蕴无穷之味。”

“春风争拟惜长条”,这句非常含蓄,婉转。明明是女方依依惜别,不忍别,甚至不肯别,作者却说春风怎么会有爱惜起长条的想法呢?惜,有吝啬,舍不得之意。长条,柳条。古人在分别时,折枝柳条赠行是必不可少的仪式,现在“春风”却舍不得柳条,岂不是不愿意分离么?把不肯分离的责任,轻轻推给了春风,春风既切合柳条,又告诉读者此次离别是在繁花似锦的春天。在这良辰美景的季节里分别,其愁恨之情更加浓重了。另外“春风”又暗寓女方的温情,女方越热情,更增添男方的难舍难分。很普通的一个词,在这首诗中,蕴含了如此丰富的意义,作者的创作技巧的精湛,令人心折。

此词的评价非常高,何焯说它是“惊心动魄,一字千金”,张采田说它是“真千古名篇”,并反驳纪昀说它是“竭情”的论断是太苛刻了。“惊心动魄”还不至于,千古名篇倒是不虚。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杨柳枝》原为乐府《近代曲》名。唐词多缘题所赋,此为《杨柳枝》之二,第一首里有“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句,都是明里咏“杨柳枝”,暗里写离别之时依依不舍的心绪。

起首两句似在客观地状写柳的风貌,在那烟缠雾绕的迷蒙之中,在那落日余晖的夕照之时,千条万条的柳枝总是那样轻柔地拂动着。但这是一种带有主观情绪的描写,自然的人化,使景物有了人的情感,自然景物成为人眼中的景物、情绪中的景物了。烟雾的笼罩这种纯粹的自然景象,变成了“含烟惹雾”;夕照中飘动的柳条,变成了“拂落晖”;“依依”的轻柔之意,变成了依恋的意思。这里的柳枝完全处于一种十分主动的地位,变成了具有情感和意愿的活物。这就更好地突现了此时人物的情绪和心境,成为传达人的情思的代言人,变成“第二人物”。

接下来的两句就更“人物”化了,“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折与不折、全折还是半折,全然是送别之人的一种行为、意志,无有生命的柳枝是不会有知的。但这里却变得具有了感知,为了报答离人没有全部折去的恩意,留一半相送,再留一半迎接远行人的归来。

此二句与前首末二句“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相呼应,意味一致,但又更进一层。前首讲,人生一世,唯有离别最令人伤感,而离别就要折枝,所以春风争相护惜起柳条来了。似在写护柳、惜柳,其实是在写惜人,表达一种美好的祝愿,愿天下人长相聚、不分离。前首讲春风争惜柳条,此首讲为报行人,半相送、半迎归,是柳枝的意愿。都是惜别之意,但此首更为深沉。送别当然是盼望归来,留枝相迎更传达出这样一种美好的祝愿。离送人之间那种缠绵、笃真的情意,写得如此宛转曲折,令人回肠荡气,真正抒尽了人间真情。

此首与前首一样,都是写送别之时的景色和情绪,起句都较一般。而末二句才是词的重心所在,尤其此首更是别开情境,翻出新意,成为诗眼,为人所传诵。

闲中好

郑符

闲中好,尽日松为侣。此趣人不知,轻风度僧语。闲中好

段成式

闲中好,尘务不萦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幼时读《名贤集》,中有“日高山寺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之语,当时只觉此僧之懒堪笑;及长,方悟相对于沽名逐利来说,“闲”,倒是洁雅之举,并无可非。不过,古代士大夫之乐道于“闲”,多是身在名利场中,却故作超脱之想。这里二首《闲中好》的两位作者,便都是官场中人,他们对“闲”的向往,从反面映示了宦海的风险。

段成式《酉阳杂俎·寺塔记》收包括此二作在内的三首《闲中好》,《全唐五代词》亦只收此三作,《全宋词》中则未见有人填此调,由此似可认定,在泱泱词国中,《闲中好》一调,舍此三首,便再无他作了。

据《钦定词谱》,《闲中好》词调,“有平韵仄韵工体,即以首句三字为调名也”。这里所鉴赏的二作,前一首为仄韵式,后一首为平韵式。从《酉阳杂俎》对三首词作的归卷来看,作为作者之一的段成式明确地把三首《闲中好》归入寺院生活一类。这里的两首作品,都写寺院生活,都突出渲染寺院生活中“闲”的一面,都表现了对“闲”的热爱。但二作运用的手法不同,选择的描写角度不同。二作都意在写“闲”,都选择了与“闲”或“忙”紧密相关的时间作为表现“闲”的手段。前一首明确道出“尽日松为侣”,尽日就是整日,通过一天到晚与松为伴的活动,直接表现人物的闲适。后一首则通过“看移三面阴”,间接写出人物一整天的生活——从早到晚,眼见树的阴影,随着太阳的东升、南转、西沉而移动,先后倾洒于西、北、东三面,这样就写出了人物一直在与当窗木为伴的“闲”。句中的“对”字,若解作“面对”,固亦可通,但似以解作“伴”更为恰当,而且有味,主要是有了拟人的意味。几年前,笔者有幸聆听施蜇存先生讲析张继的《枫桥夜泊》,关于“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之“对”字,先生认为当解为“伴”,谓江枫与渔火伴愁眠之人,确为贴切。

动与静的结合,是二作的一个共同特点,而又有所不同。前一首主要表现为动静相映,诗中主人公尽日与松为侣,无所事事,此为静;轻风,僧语以及僧语的凭风而“度”,此为动;在动的映衬下,静的气氛更为形象了。这与“鸟鸣山更幽”的名句相比,虽不及其警策,却似更为含蓄,亦自有一般风味。后一首则表现为以动见静,这里,人物、当窗木、人与木的“坐对”,均为静,而树阴之“移”和人对树阴的“看”,则为动,通过动的延续,表现静的持久。

两首《闲中好》,不但如前所叙,在艺术手法上各有特色,而且趣味也各不同。前一首呈现的是一种闲适、恬静,词中有人,有松,有轻风,有僧语,静寂中寓有淡淡的生活气息;后一首则更多地表现为孤独、幽冷,阒静已到死寂了。

这两首作品,文字理解上没有什么滞碍,除各方面艺术特点之外,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们虽写寺院生活,但能避开禅理,别开生面地描写出特定的“这一种”生活情趣,从而没有钟嵘对玄言诗所批评的那种“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总论》)的缺点。

折杨柳

段成式

枝枝交影锁长门,嫩色曾沾雨露恩。

凤辇不来春欲尽,空留莺语到黄昏。

这首词写宫中女子失宠后的悲苦之情,是对失宠而幽居深宫不幸女子的深切同情,这类题材在唐五代词中比比皆是。

词先由景起始,即景触情。“枝枝交影锁长门”,“枝枝交影”是说杨柳繁茂,以点题。枝枝,表示多,重叠之意。交影,交错纵横,纷乱的影子晃动,投在长门之上。“长门”,即长门宫。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退居长门宫。后人即以之代失宠的后妃宫人。谢枋得云:宫人失宠者,皆出居长门(《唐诗绝句补注》卷四),交待出这位佳人的境况:已不被宠幸。“锁长门”,被关闭在长门宫中,则很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景况。被无形的锁牢牢地锁在深宫中的女子,悲愁无尽,只能独自望着院中的树影空自悲叹。“锁”字用得贴切,不但把无形的春恨形象化了,而且传出宫院中人那种为重重春恨所包围的抑郁窒闷的感受。被关在长门之中,再也没有人去宠爱她,无可奈何地只剩下苦涩的回忆,下句“嫩色曾沾雨露恩”就点明了这一情节。“嫩色”,表面上是说杨柳,实则是说她当时很年轻,也很有姿色,曾经得到皇帝的恩宠。“曾”字表明已经是过去,烟消云散,过去的一切又那么叫人留恋,这里不必多着一字,已够使读者感受到她愁苦难禁的内心活动了。这是一个与外界隔绝、与春天隔绝的死一般静寂的环境,但平静的环境里,跳动着她极不平静的破碎的心。她独自一人在这里咀嚼着寂寞,品味着失去了的幸福,其滋味可想而知。“沾雨露恩”,她认为这是一种恩赐,可现在连这样的一点点赏赐都没有了,只有独守深宫,消磨时光,消尽红颜打发掉剩下的日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决定了她们必定是这样的命运。

“凤辇不来春欲尽”,凤辇,皇帝乘坐的车子,因车的络带、门帘皆绣云凤,故称,这里代指皇帝。皇帝不再来,这里被抛弃,宫中人的盼望、等待化成泡影,留给她的只是失望,青春逝去了,生命耗尽了。“春欲尽”,表明老之将至,将更没有什么好的结果,怎不叫人感伤?以色事人,恩爱难久,终是留下许多怨恨,结局只能是“空留莺语到黄昏”。莺语,莺啼花放,是春天景物的特色,概指春色。黄昏,喻人之暮年。曰“春尽”,曰“黄昏”,隐然见老之将至,白白地有美好的春光,年复一年的陪伴着到死。令人深深地发出叹息。

这首词是借杨柳烘托心曲,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出女主人公的蹉跎青春的伤感,客观上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压迫、摧残妇女的罪行。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这是一幅用工笔描绘的美女梳妆图,虽然被描绘的妇女生活空虚无聊,但人物的刻画精致,构图着色的技巧都有可取。”胡云翼先生对此词的概括介绍是正确的,这只是粗线条的,其如何刻画,如何构图着色还有待于赏析言明。

“小山重叠金明灭”,首句就引来了不少理解上的麻烦与分歧。“小山”是什么?“金明灭”是什么意思?叶嘉莹先生说:“‘小山’依惯例本当指现实中山水之‘山’,然而若从此词全篇写闺情之内容……则此句之‘小山’又实在决不可能指现实中山水之‘山’。……是则‘小山’之指床头之屏山,殆无可疑。”(《光明日报》1987,6,14,4版)而胡国瑞先生在《唐宋词鉴赏辞典》中则认为:“‘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风上的颜色,唐代早已有金碧山水画。‘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故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二说均可通。”

正因为“无可疑”与“可通”,综观全词,使人始终觉得可疑而又不可通。

同类推荐
  •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是应三晋出版社之邀作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综合选集卷”之一种而编写的。本书精选了从汉初至隋初的许多优秀的骈文、赋文作品,旨在引导广大读者学习辞赋骈文语言骈俪的艺术技巧,并批判地继承这一传统的文学表现形式。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梁启超卷

    文选含选主小传、导读(概述)、正卷(哲学;人生卷与艺术;文学卷)三部分。在时间上限各选主49年前的论文。编选思想上着重突出他们的人生美学特色。力求雅俗共赏、学术与市场兼顾。
  •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魏晋南北朝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

    本书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的基础上,力图在现有的研究模式下另辟蹊径。充分借助思想对话与文艺批评之互动关系,深入揭示魏晋南北朝文艺批评的内在生命机制与智慧方法,激活文艺批评与社会人生、时代环境的精神蕴涵,从而启发现代文艺批评与人文精神的建构,为再造当今对话文明提供学术资源。
  • 骗局

    骗局

    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
热门推荐
  • 午门囧事

    午门囧事

    一切的一切,起源于一碗红烧肉。肉的伟大,肉的光荣。(关于一个莫明其妙穿过来的女人拼了命想穿回去却遭遇一众绝色美男算计阻挠的蹂躏与反蹂躏斗智与斗勇的庐山瀑布汗血泪史。)风啊,您使劲地抽!雷呀,您来的更猛烈些吧!孩子们,请脱掉袜子挥动你们的小脚,胡汉三她又回来了……
  • 女人20几岁跟对人,30几岁做对事

    女人20几岁跟对人,30几岁做对事

    本书是一本二三十岁女性的励志书。最适合当代年轻女性阅读的时尚励志读本,语言清新时尚,整合前沿观点。适合职场白领女性阅读,在二三十岁前赢得未来,女性把握青春幸福的必修读本。
  • 倾少的失心小女友

    倾少的失心小女友

    五岁的时候,白以沫躲过父亲的监视、避开恶犬的视线,只为爬到倾慕易卧室的沙发上睡觉。她被逮到,瘪嘴无辜的说道:“我只是想睡在沙发上看慕易哥哥睡觉”。而十七的时候,她却说:“我又不是睡你的床,也不是睡你,至于吗?”告白被拒:“我对你没有男女之情,你误会了”。然而却在某一天,他却含情脉脉的说,我会一直陪着你。一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足以毁掉她的秘密!
  • 唇唇欲动:腹黑总裁爱太凶

    唇唇欲动:腹黑总裁爱太凶

    你是总裁怎么了,你盛世美颜怎么了!姐姐我是犯花痴,但是就不甩你!苏墨想查自己的身世,无意惹上高冷君大少爷,少爷原想报复找回面子。谁知一不小心就看上了这个死女人,人生第一次追妻,简直粗鲁得不要不要的……少爷,一次见面捏脸,两次见面接吻,那第三次是不是该上哪去加深了解啊!苏墨本想教育一下君以烈,大少爷追女孩子不是这样粗暴的,光是霸道会被嫌弃的!君大少爷却自己忽然顿悟,玩起了腹黑!没事,你睡吧,我会陪着你,免得你想不开,不用谢我。
  • 安王妃

    安王妃

    她,生来便被仇人追杀,肩负一个国家的使命,却意外爱上毁她家国,杀她亲人的仇人之子,爱得痴缠,恨得彻底;他,一个孑然一身的亡命之徒,是机缘巧合还是宿命使然,她和他谱写出一曲双生双世的恋歌。八百年前,你若离去,我亦生死相依。八百年后,不管你是何种身份,我亦与你华发与共。
  • 嗜血盛宴

    嗜血盛宴

    一个千年的秘密,一个惊天的谎言,一场嗜血的屠杀盛宴,一段凄惨的而卑微的感情。“今日一夜屠杀不为我只为你一个微笑。”一句诺言千年羁绊,一段爱恨血流成河,站在地狱的门前等你......你笑,我要世人为你歌唱;你哭,我要世人为你悲伤;你死;我要天下人为你陪葬......
  • 恋上尸兄,就这么任性

    恋上尸兄,就这么任性

    16岁的废材少女梦媛,本来期待着和自己的男朋友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却在第一天去学校的路上被司机“丢”在一个诡异的森林里,在森林的尽头,一座巨大的城堡矗立在眼前。原来城堡是一个名为“黎明学院”的私立高中。无奈的少女被强行留在此处。直到后来她才发现,这里并不是人类的世界。神经大条的女主在这里邂逅了妖媚的吸血鬼,另一段感情就这么突如其来的展开……一段爱与冒险的旅程就此展开!
  • 淘宝王

    淘宝王

    星际时代,一座以星球作为范围的大型监狱中,少年犯顾明捡到一块带有神奇功能的怀表,含有大一统皇帝嬴政之传国玉玺碎片,原本穷困潦倒的生活从此发生转变。世间流传,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PS:1本文不带武功修炼系统,非异能文;2本文存稿甚丰,更新稳定,大家放心阅读。3公众部分每天不少于6K字更新(分成两章或者三章),早中晚或者中晚更新。
  • 阡古夏云:爱恨情仇不停留

    阡古夏云:爱恨情仇不停留

    一场根本就没有预料的邂逅,让身中情蛊的夏秋云与古阡影相识,情投意合之下,一个只属于这二人的交易展开了。连夏秋云自己都不知道,爱,就那么诞生了,她不知,她不知,古阡影居然为她做过那么多,她,只想一个人静一静。爱,还是放手?后来,又会发生什么呢?让我们静静的拭目以待。
  • 防治高血压从每天做起

    防治高血压从每天做起

    本书细致讲解了高血压病患者一日生活要点及宜忌,使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预防或减少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希望阅读本书能帮组您深刻理解和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了解其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