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44800000020

第20章 针灸分证论治

一、呃 逆

呃逆是以气逆上冲胸膈,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为主症的疾患。临床上有偶然发作者,大都轻微,可不治自愈;若持续不断,则须通过治疗始能渐平。临床上的嗳气、干呕同属胃气上逆所致,但症状各有不同,当加以区别。《景岳全书》说:“哕者,呃逆也……干呕者,无物之吐即呕也……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

本证常见于胃肠神经官能症,某些胃肠、腹膜、纵隔、食道的疾病,亦可见此症状。

(一)病因病机

引起本病的原因,根据胃腑的功能及其经络联系(手太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厥阴经等和胃相联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不节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寒气蕴蓄于胃;若过食辛热或温涩之剂,燥热内盛,阳明腑实,气不顺行;暴饮暴食则中焦阻滞不通,皆可导致胃失和降,气逆而止。

2.情志不和,恼怒抑郁,气机不利,肝气逆乘肺胃,致胃气上逆。

3.正气亏虚,重病久病之后,耗伤中气,或损及胃阴,均可使胃失和降;若病深及肾,肾气失于摄纳,引动冲气上逆。

总之呃逆的病因不外饮食不节、情志不和和正气亏虚。呃逆的病机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因手太阴肺经之脉,还循胃口,上膈,属肺,肺胃之气又同主降,膈居肺胃之间,当致病因素乘袭肺胃之时,每使膈间之气不畅,在胃气上逆时,往往断续冲击喉间,而引呃逆之证。

(二)辨证

辨证要点:主要掌握虚、实,分清寒、热:①虚证:呃声低沉无力,气下得续;②实证:呃声有力,兼见胃肠实证;③寒证:呃声沉缓(虽有力但呃声不扬);④热证:呃呃洪亮。

1.胃中寒冷: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呃声沉缓,得热则减,得寒愈甚。

舌苔脉象:舌苔白润,脉迟缓。

典型兼症:胃脘不舒,饮食减少,口不渴。

(2)症候分析:寒邪中阻,胃失通降,上冲喉间,故连声呃道。因寒性收敛,故呃声沉缓,其声不扬。寒气遇热则易于流通,遇寒则益增其势,故遇热则减,得寒则甚。胃脘不舒,纳食减,口不渴,纳食少,舌苔白润,脉象缓迟,均属胃中有寒之象。

2.胃火上逆: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呃声洪亮有力。

舌苔脉象:舌苔黄,脉滑数。

典型兼症:面赤,口臭,烦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2)症候分析:胃肠蕴热,蕴久化火,火性炎上,胃气上逆动膈,故呃声洪亮有力,面赤。胃热伤津,则口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肠间燥结,则便秘。苔黄、脉滑数,为胃热内盛之征。

3.肝胃气滞: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呃逆连声,胸胁胀闷。

舌苔薄白:苔薄,脉弦有力。

典型兼症:抑郁恼怒即发,情志转舒则稍缓,时有恶心,饮食不下,头目昏眩。

(2)症候分析: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气机失调,胃气失降,上逆作呃。胁为肝经之分野,肝气循经犯胃,故有胸胁胀闷不舒。肝恶抑郁而喜条达,故病情随情志变化而有增减。如时有恶心,饮食不下,头目昏眩,则属胃气失和、清阳不升所致。脉弦有力为肝旺气盛之征。

4.脾胃虚弱: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呃声低沉无力,气短不得续。

舌苔脉象:舌淡苔白,脉沉弱无力。

典型兼症:面色苍白,食少倦怠,手足不温。

(2)症候分析:脾胃阳虚,生化乏源,升降失调,胃中虚气上逆,则呃声低弱,气短,气不得续,饮食少思。脾阳不足则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困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无力,乃阳气不足之征。

5.胃阴不足: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呃声急促而不连续。

舌苔脉象: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

典型兼症:口干舌燥,烦躁不安。

(2)症候分析:由于热病耗伤,肝火所犯,皆可损及胃阴,胃失濡润,难以和降,故而呃逆,虚火内扰,则呃声急促,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细数,属津液亏乏,胃阴不足所致。

(三)治 疗

1.治则:和胃降逆。

2.治法:以胃之募穴和足阳明经穴为主。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证针灸并施。

3.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

4.方意:中脘是胃的募穴,足三里是胃的合穴,两穴募、合相配,专司胃腑,泻之能导气降逆,补之能益气温中。内关是手厥阴经络穴,与足厥阴经合于胸膈,有理气解郁、和中降逆之功。膈俞位于膈部,可利膈镇逆以止呃。诸穴相配和胃降逆以止呃,为治疗呃逆之主方。

5.随证选穴:胃寒者配上脘、列缺;胃热者配陷谷;肝胃气滞者配膻中、期中、太冲;阴虚者配三阴交、照海;脾胃虚弱者配脾俞、胃俞、气海;病久及肾者配气海、关元。

二、噎 膈

噎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指饮食梗阻胸膈,停滞不下,或食入即吐。噎证虽可单独发生,而又每为膈之前驱,故临床以噎膈并称。

本证与现代医学中之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道神经官能症及食道炎等病相似,可参考本证辨证治疗。

(一)病因病机

本证多由情志不畅,气机郁结,甚或气滞血瘀,或嗜酒辛辣,积热消阴。气结则津液不得输布,凝聚成疾;积热则耗血伤液,气血痰阻于食道,因成噎膈。水饮纳肉渐趋减少,气血生化之源匮乏,以致液涸津枯,进而元气不支,终至上下拒隔,成为危候。

(二)辨证

1.痰气交阻: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饮食梗噎不顺(病在初期)。

舌苔脉象:舌苔薄腻,脉弦细而滑。

典型兼症:郁怒则病情加重,情志舒畅则病情减缓。

(2)症候分析:痰浊与气相互搏结,气机不利,阻塞不利,阻塞食道,气结则上而不下,故饮食梗噎不顺。肝气本已郁而不达,故精神抑郁时病情加重,舒畅时病情减轻,说明虽有气结不舒,而又郁结不甚。苔薄腻为痰,脉弦而滑为气郁痰阻。

2.津亏血瘀: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吞咽梗塞,胸骨疼痛,继则食入膈拒,甚至水饮难下。

舌苔脉象:舌红少津,或带青紫,脉细涩。

典型兼症:口燥咽干,形体消瘦,大便秘结,状如羊屎。

(2)症候分析:胃津亏耗,食道失于濡润,故吞咽梗塞作痛。若瘀血内结,阻于食道,则食入膈拒,水饮难下。病久阴血更伤,津不上承则口燥咽干,肠失润泽则大便干结。长期饮食不入,化源告竭,必形体瘦消。舌红少津为热结津亏,舌质青紫为瘀血已成;脉象细涩为血亏瘀结之征。

3.阴竭阳微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谷饮不入。

舌苔脉象:舌淡苔白,脉沉微。

典型兼症:面色苍白,神倦,气短,形寒肢冷,面浮足肿,酸胀,便溏如酱。

(2)症候分析:谷饮不下,气血化源匮乏,以致液涸津枯,进而阴损而致阳气无以化津之象。形寒肢冷,脉沉微为阳衰之征。病情至此,已成危侯。

(三)治 疗

1.治则:开郁散结,理气化痰,益阴润燥。

2.治法:取任脉、足阳明经穴为主,前俞及手厥阴经穴为辅。针刺补法,并可加灸。

3.处方:天突,膻中,上脘,内关,足三里。

4.方意:气会膻中配天突穴可疏理胸中气机,以散结利咽。内关为手厥阴经路穴,与三焦经相联络,可宽胸理气,与上脘相配,可利贲门而降痰浊。足三里可补中气益气血,以扶正祛邪。

5.随证选穴:痰气交阻者配丰隆、太冲;津亏血瘀者配膈俞、照海;阴竭阳微者配神阙、气海、关元;便秘者配支沟、照海。

三、胃 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疼痛在上腹心窝处及其邻近部位,故古代又有心痛之称,但与《内经》中所论述的“真心痛”有显著区别。

胃痛的病位在胃,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又通过经脉和其他脏腑相联系。所以受纳失宜或其他脏器病变均可导致胃气阻滞,不通则痛。

胃痛常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有器质性改变的疾病,及虽无器质性改变而疼痛较剧的胃痛或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治疗。

(一)病因病机

1.感受寒邪或饮食生冷: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司呼吸而主表。寒邪束表,可经肺犯中;胃主受纳,若过食生冷,胃阳被遏,寒积胃中。寒主收到,胃气阻滞,不通则痛。

2.饮食停滞: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腑气不降,胃满气滞,不通则痛。

3.肝气犯胃: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若忧思恼怒,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而病胃痛。气滞日久不解,可导致气滞血瘀性胃痛。

4.脾胃虚弱:饥饱无度,或劳倦失宜,损伤脾胃,中焦虚寒,胃络失于温煦;胃阴不足,胃络失于濡养,均可致胃脘隐痛。

总之,胃痛的病位虽在胃,但与肝、脾两脏有密切关系。其病因虽多,病机均系“不通则痛”。病邪犯胃、肝气犯胃,均可使气机不利,气机阻滞而作痛,其性属实,痛势多较剧;脾胃阳虚,胃络失于煦,胃阴不足,胃络失于濡养,均致脉络拘急而作痛,其性属虚,痛势较缓,气滞可致血瘀,郁久可化火,均可致胃痛。久痛胃络受伤,则见呕血、便血等证。

(二)辨证与治疗

主要辨其为虚证、实证。①虚证:痛势绵绵,喜热喜按、饥饿时疼,痛而无形,病程较长,病史较久,多兼有脾气脾阳虚或胃阴不足的症状。脉沉缓或沉细,舌质淡或舌红,苔薄白。②实证:痛势较剧,不喜按,饱则疼重,痛而有形,排气(嗳气或矢气)或排便后痛减,兼有气滞、食积、胃寒等兼证,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脉弦紧有力,舌苔白或腻。

1.实 证

(1)寒邪犯胃: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胃疼暴作,温熨胃部可使痛减。

舌苔脉象:苔白,脉弦紧。

典型兼症:遇寒疼重,得热痛减;口不渴或喜热饮。

2)证候分析:寒邪犯胃,或食生冷,寒积于中,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致生疼痛。遇寒痛重,得热痛缓,胃痛得温熨可减,均为寒邪致痛的辨证要点,因为寒主凝涩,主收引,受寒则阳气被遏,故痛;得热则缓其凝涩、收引之势,阳气暂得舒展,故可使痛势稍缓。口不渴为寒邪不伤津灼液,喜热饮是缓其寒象。苔白、脉紧属寒,脉弦主痛,胃痛暴作时可见弦紧脉。

(2)饮食停滞: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胃脘胀满而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吐后痛缓。

舌苔脉象:苔厚腻,脉弦滑。

典型兼症:有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病史;大便泄泻或不爽,排便排气酸臭如败卵。

2)证候分析:食积停于中脘,气机不畅故胃脘胀满,拒按厌食,得食愈甚,吐后痛缓。浊气上逆则嗳腐吞酸,恶心呕吐。升降失常,传导失司,则大便异常。舌苔厚腻,脉象弦滑为食滞内停之候。

(3)肝气犯胃: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胃脘胀痛,攻窜两胁,得嗳气或矢气舒;遇郁怒复发或加重。

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脉弦。

典型兼证:胸闷食少,呕吐酸水,大便不爽。

2)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胃气失降而气滞,故而胃脘胀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故疼痛攻窜两胁,气机郁滞,故得嗳气或矢气后气机暂利而症缓;郁怒气机再结而病情复发或较前加重。气机不利,胃失和降,故胸闷食少,大便不爽;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则呕吐,肝郁化热则曲直作酸。脉弦主肝病,主痛,故见弦脉。

(4)治疗:

治则:温中散寒,消食导滞,疏肝和胃。

治法:取胃之募穴和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寒证加灸。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

方意:中脘是胃之募穴,邻近胃腑;足三里是胃之合穴,又是足阳明经穴,根据腑有病取之募,腑有病取之合的治疗原则,中脘配以与足三里,募穴与下合穴相配,局部与循经选端取穴相配,是治疗胃腑病证的主方。内关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与三焦经相联,又是阴维脉之交会穴,功能宽胸理气,善治胸胃疼痛。本方调胃与理气相结合,胃病者每可收效。

随证选穴:寒邪犯胃者配梁丘、合谷;饮食停滞者加下脘、建里、里内庭;肝气犯胃者配太冲、阳陵泉;瘀血者则痛有定处配膈俞。

2.虚 证

(1)脾胃虚寒: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胃痛隐隐,喜温喜按,遇冷疼作或加重;空腹痛重,得食痛减,食后腹胀。

舌苔脉象:舌质淡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典型兼证: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薄或初硬后溏;食欲不振或食则易饱。

2)证候分析: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温养,且运化迟缓,水饮停胃,故胃痛隐隐,食饮不振,又食则易饱;虚者喜按,寒者喜温,故痛而喜暖喜按,遇冷则疼痛加重,空腹亦痛重。脾虚失运,精微乏源,故倦怠乏力,神疲懒言,大便溏薄。中焦阳虚,四肢为脾所主,故畏寒肢冷。舌质胖嫩,边有齿痕,脉沉细而迟为脾阳不振之征。

(2)胃阴不足: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胃痛隐作而有烧灼感。

舌苔脉象:舌红少苔,舌质多有裂纹,脉细数。

典型兼症:口苦而干,渴不多饮。

2)证候分析:肝郁化火,消灼胃阴;或久病不愈损及胃阴,胃络失于濡养,故胃痛隐作,并伴有烧灼感。肝胆之热上扰,故口苦而干。渴不多饮,脉细数,舌红而有裂纹均为阴虚之征。

(3)治疗:

治则:健脾益胃,阳虚者温中散寒,阴虚者益胃养阴。

治法:取俞募穴及足太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补法。

处方:脾俞,中脘,章门,足三里,三阴交。

方意:本主用脾胃的俞募穴配足三里、三阴交,灸之可温中散寒,补脾和胃。针用补法可补脾益胃,濡养胃络,故适用于胃痛虚证。

四、呕 吐

呕吐是临床常见的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因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呕吐”。呕吐多由于感受外邪、食滞、痰饮、肝气、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胃气上逆所致。

呕吐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如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火、幽门痉挛或梗阻、肝胆疾患等。

(一)病因病机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主降,以下行为顺,若胃失和降,反逆于上,水谷随气逆而出,则病呕吐。《圣济总录·呕吐》篇说:“呕吐者,胃气上而不下也。”引起胃气逆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外邪: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肺主表,故外邪风寒暑湿,以及秽浊之气,可由表直接犯胃,以致胃失和降,水谷上逆,发为呕吐。

2.饮食所伤:胃主受纳,若纳食无度,或误食腐败食物,停滞中焦,食积不化,胃气被困,失其和降,发为呕吐。

3.痰饮内扰:胃主受纳,恣食生冷肥甘,损及脾胃,痰饮内生,停积中焦,痰饮上逆,发为呕吐。

4.肝气犯胃: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夹胃而上行。若情志失调,肝气怫郁,横逆犯胃,胃气不降,发为呕吐。

5.脾胃虚弱:素体中阳不足,或久病、年迈,脾运无力,水谷不化,阻于中焦;或胃阴不足,失于濡养,不得润降,均可引起呕吐。

总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以及劳倦过度,引起胃气不降,谷随气逆,均可发生呕吐。呕吐一证在临床上有虚实之分,实者因邪气所干,虚者由于胃虚不降,其中又有阳虚、阴虚之别。

(二)辨证

呕吐一证,当详辨虚实。实证多由外邪侵袭、饮食所伤、肝气犯胃所致,发病急,病程短。虚证多由脾胃虚弱所致,发病较慢,病程较长。

1.感受外邪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突然呕吐,伴寒热表征。

舌苔脉象:舌苔白腻,脉濡。

典型兼症: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胸脘满闷。

(2)证候分析:外受风寒之邪,或夏日暑湿秽浊之气,扰动胃腑,浊气上逆,故突然呕吐。邪束肌表,营卫失和,故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表征。湿阻中焦,气机不利,故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苔腻,均为湿象。

2.饮食依据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呕吐酸腐,嗳气厌食。

舌苔脉象:舌苔厚腻,脉象滑实。

典型兼症:脘腹胀满,大便臭秽而溏。

(2)证候分析:食滞阻塞中焦,浊气上逆则发为呕吐酸腐。食停中脘,气机不利,故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反快。舌苔厚腻,脉象滑实均为食滞内停之征。

3.肝气犯胃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呕吐吞酸,嗳气频繁。

舌苔脉象:舌边微红,脉弦。

典型兼症:胸胁胀满,烦闷不舒。

(2)证候分析:肝气怫郁,横逆犯胃,胃气失于顺降,上逆则呕吐,酸为肝之味,且嗳气频频。足厥阴肝经布于胸胁,若胸胁胀满,为肝郁不疏,气失调达之象;烦闷不舒,则为郁久化火所致;舌边红,脉弥为肝郁气滞之象。

4.痰饮停蓄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呕吐清水痰涎。

舌苔脉象:舌苔白润或白腻,脉滑。

典型兼症:脘闷不食,头晕目眩,心悸。

(2)证候分析:脾失健运,痰饮内停,胃气不降,故呕吐清水痰涎。痰饮停于中焦,故致脘闷不食。水饮内停,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水气凌心则心悸。苔白腻而润,脉滑均为痰饮内停之象。

5.脾胃虚弱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饮食稍有不慎即呕吐,时作时止。

舌苔脉象:舌质淡,脉象濡弱。

典型兼症:倦怠无务,不欲饮食,四肢不温,腹满便溏。

(2)证候分析:中阳不振,脾胃虚弱,难于腐熟水谷,故食入稍有不慎即发生呕吐,时作时止,不欲饮食。脾虚失运,谷不化精,故倦怠乏力,腹满便溏。脾阳虚不能温养四末,故四肢不温。舌淡苔薄白,脉濡弱,为脾虚之象。

6.胃阴不足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干呕,时作时止。

舌苔脉象:舌红津少,脉多细数。

典型兼症:口燥咽干,似饥而不欲食。

(2)证候分析:津液不足,胃失濡养,气失和降,故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津液不得上承,因而口燥咽干,舌红津少。脉细数,为津液耗伤、虚中有热之象。

(三)治 疗

1.治则:和胃降逆。

2.治法:取胃之募穴和下合穴为主。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3.处方:中脘,内关,足三里。

4.方意:中脘是胃之募穴,位于胃脘部;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又属特经远端取穴,二穴募、合相配,具有疏理气机、和胃降逆的作用,内关是手厥阴疏包经的络穴,和三焦经相联系,具有理气降逆的作用,是治疗呕吐之效穴。

5.随证选穴:感受风寒者配合谷、外关;感受风热者配大椎、曲池、金津、玉液;饮食所伤者配下脘、里内庭;痰饮停蓄者配丰隆、膻中、公孙;肝气犯胃者配上脘、太冲、阳陵泉;脾胃虚弱者配脾俞、胃俞、章门、公孙;胃阴不足者配三阴、内庭。

五、泄 泻

泄泻又称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如糜,或呈浆水样而言。本病主要由于湿邪内盛和胃肠功能障碍所引起,病变部位在胃肠和脾。

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肠炎、肠结核、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等病均可参照本节论治。

(一)病因病机

本证可概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分述如下:

1.急性泄泻

(1)感受外邪: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若寒邪或暑热邪气由表客于胃肠,以致运化、受盛和传导功能失常,水谷相混,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2)饮食所伤:胃为六腑之长,主受纳腐熟水谷,若饮食过量,或过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容于胃肠,以致气机不和,胃肠运化和传导功能失常,清浊不分而成泄泻。

2.慢性泄泻:

(1)脾胃虚弱:足太阴之脉属于脾络于胃,足太阳之别,入络肠胃。若脾胃虚弱,腐熟运化功能障碍,水谷不化,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不分,并走肠间,而成泄泻。

(2)肝郁乘脾: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并走肠间,而成泄泻。

(3)肾阳不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脾胃、腐熟水谷,水谷不化,则水湿积滞泛溢肠间,而成泄泻。

总之,泄泻的病位在肠,而与脾胃以及肝肾有密切关系。而湿盛是导致本证的重要原因,外因或为寒湿或为湿热,客于胃肠,传导失常而成泄泻。内因多因脾虚失运,水湿积滞,泛溢肠间所致。此所谓“无湿不成泻”是也。

(二)辨证

外邪与饮食所伤致病者多属实证,起病急,病程短,伴有便前腹痛,泻后痛减的特点。其中大便清稀者属寒;大便黄褐而臭,便下急迫,肛门灼热者属热;粪便臭如败卵者为食滞。脏脏功能失调所致的泄泻,病程较长,起病较缓,多兼见两脏证候,多属虚证。

泄泻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泻泄包括寒湿泄、湿热泄、伤食泄;慢性泄泻包括脾胃虚弱、肝郁乘脾、肾阳不足。

1.寒湿泄: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粪质清稀,水谷相杂,肠鸣腹痛。

舌苔脉象:舌苔白腻,脉濡缓。

典型兼症:脘闷纳呆,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身寒喜温。

(2)证候分析:外感寒湿,或过食生冷,邪客胃肠,受纳、运化和传导功能失常,故大便清稀,身寒喜温、脘闷纳呆。胃肠气机被寒湿阻遏,则腹痛肠鸣。寒伤胃肠之阳,故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白腻,脉濡缓为寒湿侵袭之征。

2.湿热泄: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

舌苔脉象:舌苔黄腻,脉濡数。

典型兼症: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2)证候分析:湿热结于肠中,传导失常,热重则泻下急迫,湿热互结,则泻而不爽。湿热下注,故肛门灼热,粪色黄褐而臭,小便短黄。烦热口渴,舌苔黄腻,脉濡数,均为湿热内盛之征。

3.伤食泄: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泻下粪便臭如败卵而黏,便前腹痛,泻后痛减。

舌苔脉象:舌苔厚腻,脉滑。

典型兼症:脘痞纳呆,嗳腐吞酸。

(2)证候分析:饮食不节,宿食阻滞胃肠,传导失常,气机阻遏故腹痛。宿食不化,食积薰腐、浊气上逆,故嗳腐吞酸,下注则泻下腐臭如败卵,泻后浊气下泄,故腹痛减轻。舌苔厚腻、脉滑是为宿食内停之象。

4.脾胃虚弱: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大便溏薄,饮食不慎即泻。

舌苔脉象:舌淡苔白,脉无力。

典型兼症:神疲肢软,面色萎黄,不思饮食。

(2)证候分析: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溏泻。脾虚失运,则饮食少思,稍有饮食不慎则泄泻。久泄脾气倍伤,气血生化无源,故面黄肢倦。舌淡,脉来无力乃脾胃虚弱之征。

5.肝郁乘脾: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泄泻常与精神抑郁有关,泄而不爽。

舌苔脉象:舌淡红,脉弦。

典型兼症:胸胁胀闷,腹痛连胁,嗳气少食。

(2)证候分析:怒气伤肝,肝气横逆犯脾,失其健运,故腹痛泄泻。肝经布两胁,肝失疏泄,故胸闷胁胀。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是肝旺脾虚之象。

6.肾阳不足:

(1)诊断依据:

主症特点:五更泄泻。

舌苔脉象:舌淡苔白,脉沉细。

典型兼症:腹部隐隐作痛,形寒肢冷,腰膝软。

(2)证候分析:肾阳衰微,火不生土,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届时腹痛泄泻。形寒肢冷,腰膝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气不足之征。

(三)治疗

1.急性泄泻的治疗:

治则:驱除邪气,调整胃肠。

治法: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泻法,寒证加灸,热证点刺出血。

处方:中脘,天枢,合谷,上巨虚,阴陵泉。

方意:中脘为胃之募穴,天枢为大肠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之处,下合穴通于腑气,故三穴可调节胃肠运化与传导功能。合谷是大肠经原穴,又与手太阴经相表里,故既可通调胃肠气机,又可驱除邪气。脾与胃相表里,故用脾经合穴阴陵泉健脾利湿,通利小便,取“治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意。

随证选穴:寒湿者如隔盐灸神阙;湿热者加商阳、内庭点刺出血;伤食者加下脘、建里、里内庭。

2.慢性泄泻的治疗:

治则:健脾和胃,温补肾阳,疏肝解郁。

治法:取足阳明经穴及背俞穴为主,针用补法,并可加灸。

处方:中脘、天枢、足三里。脾虚配脾俞、胃俞、章门;肝郁配肝俞、太冲;肾虚配肾俞、命门、太溪。

方意:方取中脘、天枢、足三里调整胃肠机能,以止泻。脾俞与章门,胃俞与中脘俞募相配,可加强健脾益气的作用;肝俞与太冲乃俞原相配,可疏肝解郁;肾俞与太溪乃俞原相配,更助以命门,可温肾壮阳,以奏温养脾肾,运化水谷之功,属治本之法。

同类推荐
  • 积极补钙自有良方

    积极补钙自有良方

    本书以钙与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详细介绍了人生不同年龄阶段钙的代谢平衡、生理功能、吸收利用、膳食补充以及科学补钙、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知识与方法。本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科学实用,适合社会大众阅读参考。
  • 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中老年健康生活百科(现代生活知识百科)

    中老年人生活问题的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福利、文明等各方面问题。仅仅认识到中老年人口的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倡导科学先进、愉快健康的老年生活,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质与量的完美结合,让中老年人体会到生命的喜悦、生活的幸福;才能更好地安排中老年人自身的生活,使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有情趣、更加合理,使老年生活再次成为中老年人人生的黄金期,真正做到老有所为,安享晚年。
  • 明明白白降血脂

    明明白白降血脂

    本书从血脂的来源讲起,阐释了高血脂对全身的危害,讲解了药物治疗法、饮食治疗法、运动治疗法在防治高脂血症方面的作用。居家调养部分讲解了如何从一年四季的衣食住行入手,调控高血脂;防治并发症部分讲解了如何防止、延缓及治疗高血压、高血糖、冠心病等高血脂并发症或伴发病。本书特点是用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医学知识,并配有多幅插图,内容深入浅出,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保健知识,可供高脂血症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 怯病完全手册

    怯病完全手册

    本书根据人们的常见怯病心理编写而成。内容包括“病由心生,为自己筑造心灵健康盾牌”、“健康一生,穿越病急乱投医的沼泽地”等。
热门推荐
  • EXO之逗比女配逆袭咯

    EXO之逗比女配逆袭咯

    有一天,有个女孩边看小说边吐槽。然后就恶有恶报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小说世界。
  • 鬼医毒妾

    鬼医毒妾

    她是双目失明的慕家嫡女,庶妹抢婚,她惨遭下毒,当她再次醒来,她成了她……满城哗然,自此,慕家大小姐便被道为不知廉耻,无视礼规的恶女!恶女?呵!她可是国家兵王组织里最强大毒医强兵,医术超群,睚眦必报,腹黑无常,人称罗刹鬼医!渣男前未婚夫被野兽咬断了腿,寻遍天下名医无果?她举手:“我来!”在整个皇城的质疑中,她妙手回春,然而,在他双腿完好之际,她扛着大刀到他府上:“你说,我是只砍你那条刚完好的腿,还是将你两条腿都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吟天下

    神吟天下

    这是一个吟游诗人主宰一切的世界,神吟诗人,掌控天地之力,凌驾于魔法师之上,被誉为距离神明最近的一类人。三流歌手李伟,携带前世无数歌谣穿越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开始了新的生活……弹弹琴,唱唱歌,李伟收获的,可不仅仅是掌声……
  • 梦之行

    梦之行

    一个普通的平凡少女,因为意外得到一本魔法之书。神秘的魔法精灵,暗地里的魔王,一个努力学习魔法的少女。宁静的小镇不再宁静了!加油啊,魔法少女莉雅,快点跑起来吧!再不跑起来的话,就会死掉的啊!
  • 乾坤血龙

    乾坤血龙

    他不是人生,更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他有奇异的经脉,有与人不一样的血液,那么他是从哪里来,有是如何一步一步走上世界的巅峰?
  • 萌萌王妃冷王爷

    萌萌王妃冷王爷

    韩诗璇是一个杀手,兼职神医,在一次执行秘密任务盗取一枚玉簪子的时候,竟然穿越了!!神马,穿越这奇葩事竟然发生在她身上。傻子废材,冷落,受欺负,她会一一讨回来。结果,不小心招惹了腹黑霸道小心眼的轩王爷,走到哪都遇到他。。。“丫头,不准去祸害人,到处惹桃花。”韩诗璇面对他的恐吓,左耳进右耳出,现在到好,惹了一堆桃花,啊,快跑,美男追来了。。。
  • 与君同行

    与君同行

    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此生不灭,此情不减,君不弃,我不离
  • 风云四起:鬼魅杀手大小姐

    风云四起:鬼魅杀手大小姐

    夜色悄然降临,悄无声息的笼罩住了这座城市,有一种说不清的恐惧感,仿佛要把这座城市吞没。
  • 破道为仙

    破道为仙

    仙,据说有破轮回,寿不尽之命,故成为无数人终生追寻的目标。但自古以来,求仙者无数,成仙者却未曾听闻。以至于令得世人质疑——仙,到底存不存在?人道茫茫,仙道渺渺。世人皆言仙者长寿无尽,潇洒天地之间。然万载岁月,孤寂惆怅,万物流转,唯有苍天与之恒在。悠悠白云,习习清风。山巅之上,素衣飘动,华发散舞,俯视足下群山,清澈的眼眸中不由露出一丝黯然。随后,一声声包含沧桑的沉吟响彻天地。“人生如梦,俱尝欢愁。破轮回,梦将醒。回首无尽岁月,不及往昔一时。”
  • 周恩来与抗战戏剧

    周恩来与抗战戏剧

    本书收集了作者在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音乐评论和民俗等方面的研究、评价的文章34篇,具体内容包括:“民间锣鼓乐释文”、“重庆音乐创作现状初探”、“游艺民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