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021500000039

第39章 有关译论

郁达夫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同时,还写有不少有关翻译理论和评介翻译作品的文章。如他在与别人合作创办《大众文艺》刊物时说:“中国的文艺界里,虽然有些形似裁判官与个人的执政者的天才者产生了,但平庸的我辈,总以为我国的文艺,还赶不上东西各先进国的文艺远甚;所以介绍翻译,当然也是我们这月刊里的一件重要工作。”(《大众文艺释名》)可见郁达夫是从发展我国新文艺的这一高度出发而提倡翻译的,认为翻译外国文学作品,介绍外人的论调主张,是为了给我国新文学提供有益的养分,培育新文学之花,催进新文学创作。回顾我国“五四”新文学运动,也正是借助于大量的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才得以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的。

郁达夫在1934年改订重编自己的译文集时还说:“外国作品终究只是我们的参考,而不是我们的祖产,将这译文改订重编之后,我却在希望国人的更进一步的努力。”(《〈达夫所译短篇集〉自序》)他痛恶那种把翻译作为沽名钓誉的一种工具的恶劣倾向,为此他曾指出:“有几个人将外国书坊的书目录来誊写几张,译来对去的瞎说一场,便算博学了。有几个人,跟了外国的新人物,跑来跑去的跑几次,把他们几个外国的粗浅的演说,糊糊涂涂的翻译翻译,便算新思想家了。”(《夕阳楼日记》)郁达夫认为这种误、乱的翻译,不仅使一般的无辜青年男女遭受欺骗,也影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在对待翻译和创作之间的关系上,郁达夫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翻译是比创作还要难的工作,并说:“创作的推敲,是有穷尽的,至多至多,原稿经过两三次的改窜,也就可以说是最后的决定稿了。但对于译稿,则虽经过十次二十次的改窜,也还不能说是最后的定稿。”(《谈翻译及其他》)因为他觉得创作是作家自己的东西,作家对自己的作品体会得直接而深刻,所以改动起来更能够得心应手;但译作是翻译别人的东西,更需要仔细推敲,所以总要更困难一些。可以说,这是郁达夫对翻译和创作的切身体验。

在翻译标准上,郁达夫很赞成当时在译界影响很大的严复的“信达雅”标准。如他在《语及翻译》一文中说:“我国翻译的标准,也就是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当然是严几道先生提出的信达雅的三个条件。”并认为“能做到信达雅三步功夫的,就是上品”。严复所提出的这个翻译标准,是他从隋唐人翻译佛经中所归纳出的经验,而且又在他自己的翻译中“躬行实践过了”的。因此,郁达夫赞同严复的“信达雅”的文学翻译标准,并认为“在现代,也一样还可以通用……而且也还应该固守”(《语及翻译》)。

这“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按通常的理解,就是要求在文学翻译中,译文达到忠实准确、通顺流畅、文字典雅,也就是当今翻译界所说的“等值翻译”。对“信达雅”这三个翻译标准,郁达夫特别强调“信”和“达”,他认为,翻译是把外国的思想、文化传递给本国读者,因此“信”与“达”是最基本的。即如同他在《〈几个伟大的作家〉译者序引》中所说:“近来看见讨论翻译的文字很多,大抵是在诸杂志及周刊上发表的,但我的对于翻译的见解,却仍旧是非常陈腐。我总以为能做到信达雅三步功夫的,就是上品。其次若翻译创作以外的理论批评及其他的东西,则必信必达方有意义,否则就失去翻译的本旨了。至于雅之一事,则今非昔比,白话文并非骈偶文,稍差一点也不要紧。”可见,郁达夫对严氏的信达雅标准是完全赞同的,并认为“雅”在不同时代应有不同的理解,体现出了他“顺时应变”的开阔思维。

同时,郁达夫又不拘囿于当时译界通行的严氏标准,他认为“信达雅”是翻译的外部条件,而仅有外部条件是不够的,于是他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又提出了“学、思、得”三字作为翻译者的内部条件,并以此作为对“信达雅”的一些补充。

那么,“学、思、得”具体又指的是什么呢?

对于“学”,郁达夫认为:“是当然的事情”,“我们不学,当然不知,无知当然不能翻译。不过学有浅深,知有博狭。读过一两本文法读本,便自以为知者,想来翻译外国的高深的学说和美妙的诗文,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结果必至于害人害己,闹出大笑话来。我所谓‘学’者,是对于一种著作的深湛的研究,并不单指懂外国文的程度而言”(《读了珰生的译诗而论及于翻译》)。郁达夫以研究贝朗为例,说研究贝朗之前,应研究一下他当时生活的社会情况,至少应把他的重要作品查阅一番,而且不能忽略他的日记、书简以及同时代人作的关于他的记录。做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才可以“就事断事,以诗论诗,或评他的作风,或述他的行动,或简直来翻译他的只字片句,方能配得上说是贝朗的介绍翻译”(《读了珰生的译诗而论及于翻译》)。

关于“思”,郁达夫阐释道:“翻译一点东西,虽无效达摩的必要,去用九年面壁之苦心而寻思物理,但我想我们既欲把一个异国人的思想丽句,传给同胞,我们的职务,终不是翻翻字典可以了局。原著者既费了几年的汗血,付与他的思想以一个形式,我们想传他的思想的人,至少也得从头至尾,设身处地的陪他思索一番,才能对得起作者。若看得字眼容易,拿起笔来就胡翻乱译,则不唯没有眼力的同胞,要受你的欺骗,便是原著者的死灰,也要受你的侮辱的呀!”他还举了施耐庵写《水浒传》的一个生动例子,说施耐庵“写到武松打虎一段,即便闭上房门,脱下衣裤,练了好几天的打虎姿势,这虽是创造者的真实可佩的地方,但我说翻译者,亦不可不有这一种精神”(《读了珰生的译诗而论及于翻译》)。

关于“得”,郁达夫认为“是最要紧的一个条件,我们于动手翻译之先,至少先要完全了解原作者的精神,而原作者的精神的了解,不是单因通外国文字可以办得到的。英国人也许不能了解贝朗,俄国人也许不能了解托尔斯泰。翻译者的异邦人,要想了解空间时间远隔的原作者的精神,真真是谈非容易,然而我们的希望,却非达到这目的不可”(《读了珰生的译诗而论及于翻译》)。这里郁氏指出了“得”的艰难性,认为理解外国作家作品的精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来自于时间的久远、空间的相隔以及语言文化上的差异,等等。但正因为了解的困难,所以这也成为了译者的一个目标。

由此可见,郁氏所谓的“学、思、得”三者是紧密联系的,“学”和“思”是“得”的前提,而“得”是“学”和“思”的结果和目的。郁氏所提出的这三个字的标准,可以说是切合翻译实际的,它不但对当时的译界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就是在今天看来,对我们也不无借鉴价值。郁达夫作为一个有着浓郁浪漫气质的作家,他的“翻译论”呈现出了对于艺术的重视和唯美的追求。

同类推荐
  • 随风起舞

    随风起舞

    本丛书共收入《哲学深处的漫步》、《敲打岁月》、《生而自由》、《行走的声音》、《随风起舞》、《寂静中飞舞》、《狗吃羊》、《真水无香》、《我是第几者》、《走马看黄花》等共十本杂文随笔。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加上近几十年考古发现、古籍整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所以使个人独立撰写中国文学通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学史方面无论是学术性的著作还是教材,凡影响较大的都采用集体著述的方式。
  • 用文字摆平好汉

    用文字摆平好汉

    耿立的文字质感多层面,可以慷慨悲歌,可以诗意旖旎,可以故事曲折回环,可以幽默解颐。《用文字摆平好汉》使我们感到的是:梁山不远,水浒很近。那些人物是宋朝的,也是当代的,水浒气,如阴魂恶鬼缠绕着这个民族。那些戾气可以借尸还魂,人们啊,要警惕。
  •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最经典中国民间故事

    本书选取了比较有代表性的,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中国民间故事,涵盖面较广,有一些是神仙鬼怪的,有一些是有关传说人物或历史真实人物的,还有一些是关于自然人文的。这些民间故事植根于民间,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自己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与你相遇在素锦华年(宋词四公子的词与情)

    宋朝是个文治辉煌的朝代,诗人词客风流蕴藉,笔下生花;翩翩少年花前侧帽,柳边系马。而那些美丽的宋词,就如同活色生香的女子,在歌扇轻摇间回眸一笑,就使大宋王朝满堂花醉。
热门推荐
  • 石命门

    石命门

    看似祥和的部落,实则波谲云诡。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要命的究竟是恶魔,还是人心。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异界之暗黑魔神

    异界之暗黑魔神

    张明,,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学生,原本事业和爱情都很顺的他,在他爷爷突然死亡的而后三天,原本有着很好工作的他被突然辞退,自己的女朋友也被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抢了去。落魄走在街上的张明看到自己的女朋友正好他最好的朋友卿卿我我的,由于一时冲动,他竟当街杀死了他的那个朋友,而后,为了躲避警察着追查,他躲到了他爷爷的老房子里,没曾想到,他竟在他的爷爷的这座老房子里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故事纯属虚构。)
  • 赶尸惊魂之地狱门

    赶尸惊魂之地狱门

    一份几大家族间的共同协定,一段骇人听闻的诡异传说,一脉不为人知的赶尸秘术,这一刻所有的未知与恐慌全都指向了那扇门。门开了,世界就黑了!
  •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

    德鲁克的管理智慧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被管理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他是当今世界引领时代的卓越思考者。本书收集德鲁克著作中的精华思想,并对其所言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同时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世界及中国的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论证德鲁克思想在中国企业界的应用,帮助读者学有所用,也实现德鲁克思想的本土化。
  • 爱,别轻易说放手

    爱,别轻易说放手

    韩锐,出狱后成为了一所学校的小保安,安稳的过着日子,然而这只是开始,命运将他和两位女人牵扯到了一起。
  • 雨若

    雨若

    蒙蒙细雨,清露残花,再美的花儿都敌不过风吹雨打。情窦初开,一见钟情,不顾一切才会让记忆铭记于心。望子成龙,金榜题名,小小的差别让前途注定不平。我爱你可以放下所有,你爱我却要离我远去。青春的岁月本来欢声笑语,谁曾想被其他心事填满。多少年后再一次相遇,你有你的天堂,我完成了你的期望。
  • 烽火红山

    烽火红山

    “塞外山川秘境藏宝图”,引起日本最高军事头子的高度重视,继而暴露出一个千年秘密,笼罩红山几千年的迷雾,如何层层剥开?历史烙印如何清晰呈现,烽烟激荡战鼓响,火星燃起千金诺。红土柔情色魔度,山清水秀铁血护。燕赵儿女刀枪舞,长鸣警钟敌谋破,啸语岂容外敌侵,诛杀日寇中华吼,抒写一幕幕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壮丽凯歌。
  • 闺蜜说

    闺蜜说

    偌斯帝贵族学院,是所有人向往的学校。在这里发生了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这同时也开始了一段不能开始的爱情……
  • 语剑心

    语剑心

    我本凡人向往平凡生活。不料一场穿越,让我欢喜又忧愁。修真之途漫漫,谁能容逍遥。我一剑指天,不问三千大道谁能敌我。只求能护她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