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字伯荪,别号光汉子,山阴(今绍兴)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出生于商人家庭。早年喜天文、算术。十二岁时,因不甘受父亲封建礼教的管束,负气跑到钱塘(今杭州)当和尚,后被找回读书。1901年起在绍兴府学堂教书,两年后被提为学校副监督。1903年他以参观日本大阪博览会名义东渡,到东京游览,参观东京博物馆。期间,积极参加浙江留日学生营救章太炎先生活动,并结识了陶成章、龚味荪等革命志士。回国后,反清思想更趋强烈,他积极联络江浙一带会党,并在家乡创办热诚蒙学,提倡军训,还在绍兴城内开办特别书店,传播新译书报、革命书籍。同年考中秀才。
1905年在上海经蔡元培、陶成章介绍参加光复会,并与陶成章等创办绍兴大通学堂,并被推为监督。暗中训练会党骨干,进行革命活动。同年冬,得到绍兴富商许仲卿的资助和时任湖南巡抚俞廉三的推荐,再次东渡赴日学习巡警。1906年回国捐资为道员后,分发安庆,深得巡抚恩铭信任屡受提升,先任武备学校副办,继任警察处会办,次年任巡警学堂监督。期间利用职务广事交友,结识志士,积极开展秘密工作,一边鼓励学员、宣传革命,一边争取新军,积聚力量。并与秋瑾约定7月19日于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后因被清政府察觉,不得不于7月6日借安徽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之机,仓促起义,开枪射击巡抚恩铭,随即率领学生占领军械所,与前来包围的清军激战四小时后被俘,并于次日凌晨在安庆惨遭杀害,时年仅二十五岁。
相关链接“徐锡麟故居”在绍兴市西北7.5公里的东浦镇孙家漤。坐北朝南,清代建筑。共三进,依此为台门、大厅、楼房。进门西侧有“桐映书屋”题额,原为徐锡麟读书处。第三进楼上西间为徐锡麟卧室。徐锡麟在此生活了二十多年。
“热诚小学”原名热诚学堂。因徐锡麟撰联“有热心人可与共学,具诚意者得入斯堂”而名。在绍兴市西北7.5公里的东浦镇。1904:年初由徐锡麟创办。提倡军训,实行男女同校。1907年徐锡麟安庆起义失败,学校一度受损。1915年教学楼毁于大火,后用徐锡麟抚恤金重建。坐西朝东。校内辟有徐锡麟史迹陈列室。
“徐会办率革命党起事”为寻求救国真理,1906年,徐锡麟以道官身份赴安徽试用。1907年初,创浙江旅皖公学,为校长,及省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常日穿戎装,亲自督课,深为师生敬重。不久,陈伯平、马宗汉到安庆巡警学堂任职,徐锡麟常与他们驰马郊游,暗中察看地势。
1907年7月6日晨,徐锡麟早起,与伯平、宗汉在操场召学生训话。他说:“我此次来安庆,专为救国,非为功名富贵。诸位也总不要忘救国二字。行止坐卧咸不可忘;如忘救国二字,便不成人格。”九时正,典礼开始,恩铭等至礼堂,开册点名,官兵两班,站队阶下,徐锡麟率教习等立于阶前。当由兵生行礼时,徐锡麟即向前云:“回大帅,今日有革命党起事!”恩铭惊愕:
“徐会办从何得此信?”言毕,伯平上前掷炸弹于台上,却未爆。徐锡麟说:
“帅忽忧,这个革命党职道终将大帅拿到。”恩铭问:“何人?”徐锡麟即俯首从靴筒内拔出两手枪,握左右手,向恩铭施放日:“职道也!”连发七枪。恩铭倒地,伯平又补放一枪,由尾闾间上穿心际。恩铭被左右护卫背入轿内,两足尚拖于轿外,狼狈抬回家中,当日死亡。徐锡麟率学生奔军械所。此时,巡警营大批官兵包围军械所。徐锡麟派人出城联系新军,城门已关,无法传达。于是与清兵激战四小时,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当晚,就义于抚署东门外。刑后,还被剖膛挖心。徐锡麟碧血丹心,彪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