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6000000012

第12章 行为规范的《弟子规》

那是在清代顺治年间的1647年,山西新绛的一个山村里,李家一个名叫李毓秀的孩子出生了。李毓秀从小并没有展示出多么过人的天资,人生经历也很普通,但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情温和豁达。

李毓秀年轻时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20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开始致力于研究学说。在研究了不久之后,他慢慢对《大学》和《中庸》产生了不小的兴趣,决定仔细钻研。

后来,李毓秀想把自己所知的心得和学术上的成果惠及各方,就创办了敦复斋讲学。当时的人也有讥讽他的,但是李毓秀毫不在意。在他看来,自己并不是什么所谓学术大家,也不是要博取美名,办学堂只是自己的想法罢了。

李毓秀平和的心态和毫不矫揉造作的讲学风格吸引了很多人,再加上他对儒家的学说钻研得深,又有准备科考的学术底子,因此也能出口成章,语言风格平易近人。渐渐地,来听他的课的人越来越多,路过李毓秀家或学堂门口的人,都会看见地上有密密麻麻的脚印。

想讲学就不能没有教材。李毓秀同样认为《大学》这种典籍不适合理解,尤其是不适合小孩子理解。如果只会背诵其中的句子而不解其意,就和不会没什么两样了。

在这个想法的推动下,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李毓秀写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的修改订正,改名为《弟子规》。

也许连李毓秀自己也没想到,自己和朋友的一个举手之劳,一个为了成全讲学而编出的教材,居然成了传世的教化之书。

《弟子规》吸引人的地方也是李毓秀本人的性格魅力所在。李毓秀是个乐观豁达的人,基本上对于什么事都想得开。在他的意识里,考不上功名就回家呗;想讲学的话,那就开个学堂好了;没有教材,自己写一本不就好了。这种随性又亲切的处事风格也被李毓秀带进了《弟子规》里。

《弟子规》除了宣扬儒家传统美德之外,还引用了大量典故和民间故事举例,没有以往典籍相对普通百姓的生硬和晦涩,因此十分受欢迎,流传得很快。

比如,《弟子规》里面讲勤学苦练的重要性时,就有一句“有余力则学文”,这讲的就是董遇善于利用时间,刻苦求学的故事。

根据三国时代记载魏国历史的史书《魏略,董遇传》的记载:三国时期的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他自幼生活贫苦,性格木讷,却十分喜爱学习,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会抓紧时间看书,他哥哥耻笑他多次,但董遇丝毫不受影响。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后来,他的学问已经大到可以为《老子》作训注了。董遇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工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

由于董遇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久之后,有人来向董遇求学,但董遇却不教。他对那个人说:“你先去把书读上百遍再说吧。读上那么多次之后,书中的道理就不言而喻了。”

来求学的人面露难色抱怨说:“可是我没有时间读那么多次书啊。”

董遇反问他说:“你利用‘三余’的时间不就行了吗?”

那个人又问“三余”指的是什么,董遇回答说:“三余指的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

那人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求学之道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弟子规》里面也强调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认为古今以来孩子大都贪玩,最重要的是要能在父母的合理监督下认真求学不松懈。因为世上本没有天生的圣人,而是一点一滴的坚持和改变造就了人们的生命轨迹。

《弟子规》引述了我国古代妇女学古籍《列女传》中记载的孟母断杼教子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李毓秀强调母亲教子的重要意义。

《弟子规》中的一句“冬则温夏则凊”,指的是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古籍《二十四孝》中的首位孝子黄香的事迹。

黄香家住云梦县城北,他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家里非常贫寒,他对母亲十分怀念。安葬母亲后,黄香在母亲坟前盖了个草庐。黄香白天帮父亲劳作,夜晚在墓庐里一边守墓,一边挑灯夜读,这一守就是3年。

不仅如此,黄香对父亲格外孝敬。夏日炎炎,他为父亲摇扇驱蚊解暑,直到父亲入睡,方才回墓庐学习;严寒冬日,黄香总是先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捂热后,再请父亲入睡,唯恐父亲受凉。

《弟子规》中提到的《二十四孝》事迹不止这一个,“亲所好力为具”讲的是春秋时期郯国国君郯子以鹿乳奉亲的事情。

郯子是春秋时期人,十分孝顺。当时,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在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郯子的装扮,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从此,郯子的贤名不胫而走。人们慕名而来,纷纷拜郯子为师,学知识,学做人。有的人为了求学的方便,干脆就在这里住了下来。就连孔子也曾经来此住过一段时间,接受郯子的教诲。

人越聚越多,郯子的家乡由乡村变成了城镇,又由城镇变成了邦国,就称作郯国。当地的人们都一致推举郯子做了郯国的第一任国君。

《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讲的则是晋代人王祥为了继母而卧冰求鲤的典故。

晋代的王祥在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父亲又娶了继母,继母朱氏不喜欢王祥,经常在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久而久之,连父亲也不喜欢他了。虽然失去了父母的宠爱,但是王祥仍然很孝敬自己的父母。

有一年冬天,继母病了,想吃新鲜的鲤鱼。当时天寒地冻,河面都结冰了,一般渔民都已经不出去捕鱼了。王祥为了捉到活鱼,竟然脱掉衣服卧在冰上,希望能用体温化开河面的冰以后再捕鱼。

这时,冰忽然自行融解裂开一条缝,从里面跃出两条鲤鱼,王祥于是拿回去供母。王祥的孝行感动了继母,以后继母对他也就格外关心起来了。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融洽和谐起来。

《弟子规》中说的“亲有过,谏使更,恰吾色,柔吾声”,指的也是《二十四孝》中的内容,是“芦衣顺母”这个典故。

周代时候有个孝子叫闵损,字子骞。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后母很厌恶闵损,冬天的时候,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做了棉絮做的衣裳,给闵损穿的衣裳却是只装着芦花的。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闵子骞推车子出外。可是因为衣裳单薄,身体寒冷,一个不小心,不觉失掉了车上驾马引轴的皮带子。他的父亲起初以为儿子太粗心很生气,就手拿鞭子拍打他。鞭子把衣服抽破了,露出全是不保暖的芦花,父亲才知道闵子骞是穿着芦花的衣服。

回家后,父亲再摸摸另外两个孩子的衣服,却是暖和的棉花。闵子骞的父亲十分惊讶,终于明白是妻子虐待了闵子骞,一气之下,就要赶走后母。

这时,闵子骞跪下来哀求父亲,说:“母亲在家,只有孩儿一人受冻,如果母亲走了,家里就有三个孩子要受寒。”

这两句话感动了父亲,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道反省改过,而变成了慈母。

七十二贤人之一的闵子骞的孝行是发自天性的,不管父母对他是疼爱或是憎恶,他始终都是用心尽孝的,安顿了一家人的心,让一家人世间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

所以孔子在教学时,还特别称赞闵子骞说:“你真是难能可贵的孝子啊!”

《弟子规》全文1080个字,本是童蒙养正宝典,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弟子规》的总叙中有7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6项属于德育修养,后1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

《弟子规》汇集了我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首先教育孝顺父母、恭敬兄长,继而教育把对父兄的孝敬扩大到社会,“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通篇讲的是爱心。

学好《弟子规》,对于“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经常广泛运用,逐步孕育出重德、崇德、立德、尚德、明德、修德、厚德品行。

《弟子规》对后世影响颇大,可以使后人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

同类推荐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宁夏灯谜:1973—2012

    宁夏灯谜:1973—2012

    灯谜发展到现在,从内容、形式到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传统文化获得了新的生命。各地的灯谜创作、灯谜猜射和各种形式的灯谜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发展和创新。
  •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诗性的飞翔与心灵的冒险

    本书系国内实力派青年文学评论家张宗刚博士的评论自选集。书中所收文字及所评对象,显示了作者诸体兼擅的能力和评论多面手的风采。全书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高屋建瓴,激浊扬清,既具美文路数,亦富思辨色彩,整体上堪称剑与歌的合鸣。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员工团队精神教育读本

    员工团队精神教育读本

    职工素质教育是指对企业职工从事职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培训,因此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现代企业所必需的学习型、知识型和技能型的员工,因此非常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美少女杀手:天医传奇

    美少女杀手:天医传奇

    我课桌的抽屉永远塞满了各式各样的卡片和信笺。我记得第一次将这些「好东西」跟我旁边的女同学分享的时候,她居然哭了。事后我才知道,原来有一封告白信是她爱慕的男生写的。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有个特殊的封号││少女杀手。因为我的无心之过让这些少女伤心……
  • 九曲墓念

    九曲墓念

    我是谁,又为何来到这里。以念成仙,还是一念成仙?嗜血的成仙之路,若是没了上天的眷顾,又如何走下去?
  • 乱世殇璃茉

    乱世殇璃茉

    在几万年前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今天我们将回到过去鉴证那奇迹般的战火时代。
  • 情不自禁:总裁很霸道

    情不自禁:总裁很霸道

    某女恨恨的盯着在自己面前的俊脸。“喂,警察局吗?”“同志您好,这里是警察局,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警察小刘说道。“我要报警。”“请您提供具体的事情经过。”“我要告某人非法剥夺我的行动自由,非法触摸我的身体,摧残我的灵魂!”“这个情节确实很严重,那某人是谁?”小刘严肃起来。“我丈夫。”小刘顿时蹭蹭的火气上升了。“小姐,这是警察局!不是你们夫妻俩打情骂俏的地方,你丈夫是合法触摸你的身体,你整个人都是他的了,哪来灵魂什么事啊,还有,大晚上你不睡觉还想四处蹦跶捞点东西是不?亲,晚上睡觉安分点。”啪!小刘不客气的挂了电话。某女哭桑着脸
  • 戒指的记忆(印度卷)

    戒指的记忆(印度卷)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戒指的记忆·印度卷》中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故事,生动细腻的插图,为中国孩子展示一个多样、奇妙、精彩、和谐的世界。在甜美的睡梦中,你可曾听见“东方的呼唤”?在太阳升起的土地上,在霞光最先照亮的神秘国度,晨风是否有着不一样的味道,鲜花是否更加艳丽而浓香馥郁?把这些美丽的故事介绍给中国小读者,是编者李鸣编写《世界经典民间故事文库:戒指的记忆·印度卷》的初衷。
  • 女配大人:加油奋斗吧

    女配大人:加油奋斗吧

    还在感慨那些言情小说、穿越小说,女主一人独占各类男主、男配的绝佳命运么?还在感慨剧中除了女主一人,其他各类女配的炮灰命运吗?还在感慨各类可怜女配遇到伪白莲真黑莲的女主,而走上不归路吗?那么,来吧!这里有各类世界任你挑选,清新校园、古色古言、西方传奇、末世丧尸、未来机甲等等等…还能在有穿越女、重生女、空间女等等等的世界与之一决高低。还在等什么?女配大人,加油奋斗吧!
  • 重生之金牌主持人

    重生之金牌主持人

    上一世与家族闹崩,中考之后考上高职学主持播音,本来毕业那年凭借甜美的嗓音被电台看中,前途无量,却被继母迫害,废了嗓子,最后在生活所迫之下自杀。。。重来一世,且看她如何带着自己的金色嗓音斗继母,整继妹,颠覆整个主持介。。。。(等等,亲妈,青梅竹马,腹黑忠犬男是怎么回事→_→)这个嘛,1对1,感兴趣的快快入坑\^O^/
  • 逆出一片天

    逆出一片天

    这是一本带点恶搞,带点热血,努力奋斗的正能量小说。这是一个关于宅男逆袭的故事。屌丝大学生秦晓峰,意外碰到一个自称神仙的老头,爆笑传奇路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