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创业家,也就是说,同时接二连三创立公司的创业者,是成功把创业跟办公室行政实际分离的证明。只成立一家公司的创业者等于经营者模式,常常让创业者疲累不堪,甚至无法负荷;而同时拥有很多公司的创业者,却可以经由指挥分掌职务,分散经营的压力。先前提到的强生,就是这样一个多重创业者。
除了E化办公室以外,他还大约建立合创了二十多家公司。他如何办到?他专心于创业设计,从中设立目标、任务与控制运作过程。这样一来,他的聪明才智与时间都投在最擅长的事物上。同时他也清楚,进行创业设计时,必须注意不能产生太多复杂的事情。复杂会提升犯错的概率,使得主管必须经常做决策,而从他最拿手、最有兴趣的领域中分心。维京集团总裁布兰森同样是多重创业者,但我们感觉不到他力不从心。
他永远足智多谋、兴致高昂,通常从事花大钱的大手笔休闲活动。他是万能的天才吗?他有金手指,做什么、摸什么,就能点石成金吗?我们不应该太早下判断。读过他的自传,尤其是早年的遭遇,对他的想象就完全不同了:他事业刚开始时处境艰难,很长一段时间没赚钱。他在关税上耍花样,被逮捕,在牢里关了一夜,还被罚了一大笔钱。但他成功的关键在于继续坚持自己的创意,再用这种持续力完善他的创意。他没有让自己困在什么都自己来、什么都要会的小小独立世界里。事业这个名词听起来是摇滚乐,而不是记账、算账与单调。
身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尤努斯(Muhammad Yunus),在社会工作方面是名连续创业家。乡村银行(Grameen Bank,亦称穷人银行)小额贷款只是他建立的众多事业中的一小部分。他的事业有太阳能公司、几乎像电信局那么庞大的电话公司,以及意欲平衡乡下国民饮食习惯、与达能(Danone)优格合作生产酸奶的公司,另外有一个投资基金公司。身为经济学教授的尤努斯相信,利用资本主义工具,我们可以更有效、更充分利用经济体制。
虽然他要经营这么多公司,有做不完的计划与任务,但和他相处过的人,都认为他轻松、可爱、全神贯注,而非工作狂。创业者在成功做出创业设计期间,可以自我训练,而且第二个公司比第一个更容易组构,这也是经验研究在连续创业家身上发现的重点。
第一次创业时,创业者抓到事情怎么进行的重点,或者换别的说法:创立一家公司其实很简单。当你掌握重点,就可以建立很多公司。强生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更快、钱花得更少。就像学习拼图一样,拼得越多,就越快越好,组建一个公司也是一样。第一次发生的错误以及昂贵的试验,通常第二次或第三次便不会再发生。原则是,用创造力发展出经济又聪明的解决方法,在商业市场上能为创业者自己与客户带来优势与财富。
创业这件事的核心,在于发展合适的理念,创业者必须铭记在心。它是极度错综复杂,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和智慧,所要求的能力也不是经由理论便能得到。市场上的新人,质量必须优于竞争者两倍以上,但价钱只能是别人的一半,根据强生的说法,这是第四准则。他所提供的E化办公室系统为客户节省90%的支出,这是第十准则。
这样一套程序,要求将一个想法彻底深思熟虑。从这一条路──不是高科技──也可以将创业推上成功的正轨。因此,我们应该将书中提到的创业形式,当做深具潜力的方法。根据我的经验,这些方式甚至比高科技技术创业有更高的成功率,也在公共所需(或损失)的物资上,明显少很多。结果越是清楚,麻烦越少,事前所需的思考工作就越重要:在创意成熟到成为计划之前,大多需要吸收大量的信息;思考如何降低复杂机制的可能性,需要极高的智慧与创造力。
成功的创业者常常酝酿一个创意好几年,或者投入极大的精神心力与时间。将成功的因素构建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统计数字来看,创业失败比比皆是。不论你想相信哪种统计方式,失败数据都在30%~80%之间。
因此,对创业者来说,在现有市场条件下获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拥有资金与行政能力,在今天已经不再足够。没有竞争优势的人,面对市场上已存在的竞争者,很难站稳脚步。这些竞争公司早有一定客户,知道这一行的市场与产品特性,有经验、有囤货,而且比新公司更能预知风险。
简单说,在所有重要的行业中,已存在的竞争者都占优势,而新创公司都居劣势。我们需要有某些特别的东西,才能在市场上生存。因此我们可以宣称自己创意概念中的独特革新元素,是立足市场的重要因素。对一般人来说,这是新事业唯一的决定性胜利。
创业成功从“头”开始
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概念,是一项莫大的挑战。不论这个概念是经过千呼万唤,还是轻松想出来的。很多路程是用大脑完成的,而不是用脚。“有时候,一个创业计划诞生之前,我们需要花十年工夫以及处理五万件信息”,卡内基美隆大学的西蒙教授(Herbert Alexander Simon)如是说。西蒙的经验之谈不应该吓倒你,而是要让你知道,一个经过思考的计划不是不足为道的、草率的,而是经由商学理论转换后,才得到的血肉之身。
这个过程是一个成熟的阶段。反复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思考另一种选择与风险,直到产生稳健的、平衡的,可以承担市场冲击的计划。有句话常在很多书上被提到,似乎具备现代精神:“今天,动作快的人就赢了”。但是,动作快的意思也代表很快就破产。等待一个概念成熟,不表示浪费时间。
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行业中,时间的确是中心要素,但是并非所有行业在创业时都是如此。即使是“发现缓慢”也是好的、持续性的成果,例如“慢食”文化。尽可能事前就准备好如何应对日后会发生的典型事件,例如模仿抄袭。并不是我们真的能预言市场行为,而是因为即兴发挥与计划是很好的互补。
很多时候,精密的计划是神来之笔的先决条件。这一点,书中已经提过,好的创业设计最好将个人生活目标也包含在内,让计划与个人或者创业者合为一体。这里讲的不是一般说到“创意”一词会联想到的灵光乍现,刚好完全相反,指的是经过长时间仔细琢磨出来的计划。
就我的认知而言,我所说的“创意”特性上比较接近“专利”这个意义。我问过创业成功的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前提是他们有非常优秀的创业计划),得到的答案总是让我的学生很惊讶。随着事业发展,他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算起来真的不多。有一些以科学为基础的统计研究,也承认有些成功的创业者并不需要密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只是常常被忽视、不正面讨论或者不符合我们的想象。
创业设计就好像专利,自己本身就是价值。坎普拉德宜家家具的创业主旨,或者阿尔布莱希特兄弟的阿尔迪超市模式,就是这种成就。这里提出的专利观念,看重的不是被保护这一层面,而是整个思考过程,思考得出的结果是全新的,蕴藏某种既定的价值。也许有一天,我们可以想出办法,让目前保护工程师或自然科学家的成熟概念的专利权,也可以保护现在所谈的思考过程。
成功的创业从“头”开始。将创业的创意思考得越透彻、推展得越广,越能臻至艺术品般的完美,也就越容易实行。以建筑物为例,也许可以解释得更清楚。那些在他们的时代居领导地位的建筑师,总是能建构完成适地、适时与使用恰当建材的建筑,而且常常是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而一切都是从寻找一个理想的建筑开始。还没开始动工前,建筑物就已经以蓝图的形式,存在于建筑师脑海中。设计蓝图的人将不同的区块摆来弄去,好像拼图一样,衡量、筛选,如果情况不好,再重新开始,自己弄懂缺失的区块,直到它跟其他部分完全契合。
当然,就我们的经验,很多问题建造时才会出现。但是,建筑师若尚未完成建筑构想,还没有一个技术上可行的计划以前,就要开始构筑,后果将不堪设想。卓越的建筑物表达某种完美。建筑师不完全归属于技师,而且被视为是艺术家,不是没有道理。还要补充的是,建筑师与监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职务,建筑师绝对无法自己建造一座建筑。
请不要误解这个解释,这并不是在赞扬历史上公认的天才建筑师,主要是想说明什么是发展、推演一个构想,直到构想成熟到成为可以实现的计划。现代创业者不需要是战略天才,不需要是天才科学家或者长袖善舞的公关天才。只要是够好的小小创意,就能发挥作用。尤其在经济这个领域,不是所有的创意都被想过、实践过。经济领域反而是一个很缺乏创意的领域(我身为一个经济学家,所以有资格这么说)。在这个领域,从我们日常使用的产品到交通、环保、健康问题等比较大的课题,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善。
美国宪法中的“追求幸福”(pursuit of happiness),要求的比会计、提高利润与品牌打造还要更多。我们被灌输,人比市场重要。20世纪70年代有个很有名的书名:《小即是美》(Small is beautiful),不过副标却更好:《关心人的经济)(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这种经济体制,人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并非像现今常被讨论的拒绝经济。它是另一种经济,一种改善才是王道、多一点精致、多一点用心的经济。我们要选择的不只是另一种体制,而是选择在意义上发展更高阶、更精致化、更文雅的制度。
从山顶洞人一路发展到今日的高级饮食文化,我们的味觉神经越来越敏锐,而生活上的需求,比起那个时候,也已经朝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而且要求更高。我们知道,好的厨师不仅需要煮饭的知识,想象力是重要的,实验精神是重要的,知道现在流行什么是重要的,如何反应新的问题(例如,糖果屋乐园之梦已经变成苗条健美之梦)是重要的。这还不是全部,成功的重要条件还有做事时乐趣无穷与乐于分享的态度。有可能这种经济体制是由创业者来推动的,把经济上合算的、社会化的而且有艺术性的想象力带进体制,并且巧妙运用于现代的高效之法。
我们人就是品牌:美丽、独特,而且天生无法被模仿。我们不需要使用现代经济体制中杰出的方法来凸显这份天生自然。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的发起人拉斯金(John Ruskin)与莫里斯(William Morris),清楚看到工业革命产品大量复制的结果——人将被移到事件中心之外,因此倡议恢复传统手工艺,认为要把科技与经济的成就,发挥在质量更好、更优秀的产品上。
我们不是在追寻天堂或是乌托邦,我们追求的,其实简单得多:损害我们荷包与健康的劣质产品能够少一些,或者能尽量减少寿命短暂的产品。霍福(Thomas Hoof)——“工厂”(Manufactum)[ 工厂(Manufactum GmbH & Co. KG),为德国大型生活用品零售商,足迹遍及奥地利、瑞士及英国。产品以传统工法及材料制造,“外形”与“功能”并重。有人称之为德国的“无印良品”。
]的创办人,正在为更好的质量奋斗。今天,“好”的敌人不再是“更好”,而是“比较不好的”、“比较便宜的”与“一般的”。几乎没有一种优良商品,不被便宜许多的竞争者或仿品所害。
“一件物品必须完成它的目标,也就是说,它能够发挥的实际功效,是耐用、便宜且美观”,现代建筑大师格罗佩斯 (Walter Gropius)在包浩斯(Bauhaus)设置于德绍(Dessau)时期所说的名言,直至今日依然可以领导我们的方向:由简单组合而成的奢华,也就是说,降低复杂性的奢华。从讨论建筑形式与功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学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