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我师父王进喜干起活来是虎虎生风的好手,他要是唱起来那也是个顶个的大嗓门。”小周说。“师傅最爱听的是秦剧,还喜欢吼上几句秦腔哩……”
在西北一带有个习俗,凡是集镇赶庙会还是物质交流大会,就会有县乡的小剧团在集市上最显眼处搭上一个戏台,演上几场折子戏热闹热闹。
那时候,许多集镇还没有通电,待到夕阳西下,戏台下就逐渐坐满了戏迷和爱看热闹的小孩,只等戏台上汽灯点亮、锣鼓紧一阵慢一阵地响起来,将人们吸引到戏中去,忘却人生的烦恼忧愁;随着演员高一声低一声唱腔、哭一声笑一声的戏文,与剧中人嬉笑在一起、悲泪成一堆……
“我师傅最爱跟我说:‘听一场秦腔,三天不吃饭也舒畅!’工作之余,能看场折子戏,是咱师傅最大的享受。所以,每当有小剧团来演戏,我都会想方设法先去给师傅占好位子;逢年过节,我孝敬师傅的大都是一张秦剧戏票。呵呵。”
每当王进喜看了秦剧,晚上的这一觉总是睡得特别香,鼾也打得特别响,能一觉睡到大天亮。早上起来,走在去井场的路上,看看四处没人,他会情不自禁地回味起昨晚的戏文,吼上两句原汁原味的秦腔过过戏瘾;虽不见得有名角风范,但音韵铿锵是掷地有声的。
自从王进喜学上了文化,他不但喜欢听秦腔,还喜欢写上几句诗呢!
那年冬天的一个中午,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漫天皆白,万物一色。一二〇五钻井队的工人们站在钻台上,望着铺天盖地的大雪出神。
王进喜望着雪景,诗兴大发,跟大伙儿说:“来来来,我们来作一首诗吧!”
大家一听就乐了:“作诗?咱都是钻井的大老粗,哪会那细活儿?”
王进喜哈哈大笑:“咱作的就是钻机工人的诗!我先来头一句,听好了,‘北风当电扇’。”
“师傅,那我接着说啊,‘大雪是炒面’。”
王进喜说:“好,小周来了第二句。谁来第三句?”
二全说:“我来第三句:‘天南海北来会战’。”大伙齐叫“好!”
冷了一会儿场,大勇冒出一句:“誓夺头号大油田!”大伙儿齐叫“干!干!干!”
王进喜赞道:“这后面三个‘干’字说得好!咱们开采大油田,就是要实干、猛干、坚决干,一定要把油井打深、打直,打出更多的优质高产井!”
北风当风扇,
大雪是炒面。
天南海北来会战,
誓夺头号大油田。
干!干!干!
苏技术员有心,把这首凝聚着石油钻井工人豪迈气慨的诗句记录了下来,才使之得以流传。
这天,政治部的一个年轻干事找到王进喜,表情严肃、一字一句地对王进喜说:
“今天,我是代表组织来找你谈话的。铁人啊,听说你对秦腔很痴迷啊!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你要站稳阶级立场,不能迷恋秦腔啊!”
王进喜坐在工具箱上,感到面前这位年轻的干事煞有介事的样子很可笑:
“咱共产党员什么时候与秦腔又成了对头啦?”
政治部干事还在装腔作势:“共产党员对秦腔情有独钟就不对,违背了革命的大方向,必须与它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王进喜越听越觉得这副嘴脸令人恶心,越听越觉得这种语言荒诞不经:
“咱自己从小吼到大、吼了几十年的秦腔,不过就是吼得心里乐呵乐呵,怎么就违背了革命的大方向哩?”
政治部干事涨红了脸:“看问题要提到政治的高度!突出政治是压倒一切的大事!”
王进喜也拗上了劲儿:“咋突出,秦腔他还是秦腔!”
政治部干事气得脸变了色,他给王进喜戴了三顶帽子:“王进喜!通过跟你谈话,我已经知道你是什么人了!你一不突出政治,二不清楚前进的方向,三不懂得与上级保持一致。——你是个‘三不’队长!”
王进喜气得大骂:“鳖犊子,放你娘的屁!”
政治部干事气急败坏地走了。
王进喜心里知道,无论别人怎么胡说八道,秦腔带给自己的就是力量和快乐。
油田也发动群众给小队长、大队长、油田领导写大字报、提意见。
有人开始散布流言蜚语,蠢蠢欲动,利用大字报污蔑王进喜不但不讲政治,还一手遮天、独霸为王,整天就知道吼秦腔,目的就是吓唬工人把工人当奴隶,对群众实行管、卡、压。
王进喜冷笑质问:“难道号召工人们多为国家出石油,就是霸道吗?纯粹是歪曲事实!”
后来油田党支部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原来写大字报的人,平时工作懒散,屡次被王进喜批评,因此记恨在心。这张不切实际的的大字报,纯粹出于报复心理。
1966年,是我国“三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工业学大庆运动进入高潮的一年。大庆工委按照“两分法”前进的指导思想,适时地提出了“全国学大庆,大庆怎么办”的严峻课题,确立了“支援四川,发展大庆,再创新水平”的奋斗目标。
在这种形势下,1202、1205两个标杆钻井队“坐”不住了,他们瞄准苏联一个“功勋队”曾创造年钻40861米的高纪录,提出要在1966年实现“年钻五万米,超过功勋队”的口号。这两个队,一个是连年跃进“永不卷刃的尖刀”,一个是铁人王进喜带过的“钢铁钻井队”。两队在1965年双双打上了三万米。经过冬训,思想产生了飞跃,设备经过整修和部分更新,战斗力更强。
会战工委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两个队要“上五万”,王进喜高兴得睡不着觉。虽然他此时已经是钻井党委常委、钻井指挥部副指挥,但他仍像工人一样坚持劳动,抓紧一切时间穿梭来往于两个队之间,和他们一起研究技术措施,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和他们一起想点子、定措施、挖潜力。为了缩短时间、提高效率,他们改接单根为双根,把高压管线接头改为连接,把所有零碎备件、小工具分类上爬犁,易损易坏部件配双套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1966年1月21日,农历正月初一,1202、1205两个钻井队打响了“上五万、超功勋”的战斗。
他们确实不愧是标杆队,第一口井就创出了冬季打井的最高水平:用三天二十几个小时,打出一口优质井。以后,两个队越打越勇,到4月底就打到了二万米。
5月3日,周恩来陪同外宾来大庆视察。当他听说1202、1205两个队要“上五万,超过苏联功勋队”的消息,心里很高兴,对身边的工委副书记宋振明说:“这两个队打上五万米时,国务院要给予鼓励,你要向工人们讲。”说完后,他还亲自到1202队视察。
周恩来登上正在打井的钻台,钻井大队长王进喜亲自手扶刹把,给总理表演起钻、下钻和接钻杆的操作。
王进喜对周总理说:“您上次来,钻机用的是柴油机,现在改成电动机了,快多了。”
周恩来高兴地边看边问:能打多少米?
铁人说,今年保证上五万米。
周恩来高兴地举起双手,连声说了三个“好”。
临离开井队时,周恩来又握着王进喜的手一再嘱咐说:“你们这两个队,今年如果都打上五万米,要告诉我。”
周恩来走后,王进喜向工人们传达了总理的心意和嘱托。
总理的关怀给两个队的工人以巨大的鼓舞。
他们6月份打上了3万米,7月份双双实现了“九开九完”,只用6个月零十天就打井42718米,超过了苏联“功勋队”。到8月18日,两队双双打了上五万米,实现了年初提出的奋斗目标。
当时,“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已经搞得轰轰烈烈了。但在石油系统,运动对生产的冲击还没有很突出地表现出来。
在大庆1202、1205钻井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其他油田也不断有好消息传出:
胜利油田的32104钻井队登上了一次取岩心米的世界取心技术高峰;
四川会战前线打出了产量大、压力高的天然气井。在一口井井喷着火时,32111钻井队全体职工经过30多分钟拼死搏斗,扑灭了大火,保住了这个高产气田。《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社论,号召全国人民向这个钻井队学习。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周恩来对运动可能对生产造成的冲击已经有所感觉,为稳定经济并兑现在大庆许下的诺言,进一步促进大庆石油生产和全国工业生产的发展,他指示石油部组织报捷团进京报捷,并参加国庆17周年观礼。
石油部接到周恩来的指示后,迅速行动。报捷团很快就组织起来了。
报捷团由大庆1202钻井队、1205钻井队、大庆职工家属的代表和四川石油会战的32111钻井队、胜利油田的32104钻井队的代表组成。
王进喜任团长。
9月3日,王进喜带领大庆部分代表来到北京。
27日,国家经委、计委在北京展览馆召开了报捷大会。余秋里、谷牧及国务院二十多个部委的领导及司局级以上干部两千余人参加了大会。
在会上,4个钻井队和大庆家属代表报了捷。王进喜汇报了大庆油田的情况和1202、1205两个队打井上5万米的好成绩。他讲得生动、具体,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当场就有几十张条子,要求他到各部委去做报告。
第二天,王进喜与1202队队长屈清华、1205队队长王作福应邀到北京电视台向北京市民介绍大庆先进事迹及大庆经验。
9月29日下午,周恩来亲切接见了报捷团。参加接见的有陶铸、李富春、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接见时,周恩来和站在前排的人们一一握手,并和大家一起照了相。
周恩来把大庆家属送的南瓜、土豆、玉米看了又看,不断地说:“很好,很好,这么大!”报捷时,王进喜把大庆职工和家属的两份报捷书放在一起送到周恩来手中。
座谈中,当王进喜汇报到1202、1205钻井队的情况时,周恩来问:“打到多少米了?”
王进喜说:“8月份已上5万米。10月2日打到7万米。年内一定要打上10万米!”
周恩来说:“你们一定要超过美国!”
王进喜说:“12月份一定上10万,超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