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3300000032

第32章 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10)

诗好,自注也好,自注末一句引胡寿颐诗题并辨其误,是一九六六年最后写定本所增,以前的文本无之,这一句也增得好。这首诗配的画是我最喜欢的:画中乌云盖天,斜风急雨,风柳飘摇,右下方现屋一角,两个吃惊的小脸从窗内向外窥望,张着嘴正在相问着什么,真是越看越有味。此诗,此注,此画,可谓结合得最典型了。此外如甲之一《新年》,画清朝服装的小男孩,向大人磕头拜年时之“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甲之六《上学》,画“关进书房耐寂寥”;甲之十一《后园》,画“底事今朝小便长”;甲之十二《立夏》,画立夏日用杠秤来秤小孩体重;乙之十二《陆放翁》,画小儿画窗涴壁,其父笑嘻嘻地袖手旁观;丙之九《水牛儿》,画五个小孩挤在桌边看桌上的几只蜗牛,都充分画出了诗中的视觉形象。

原诗有的视觉形象过于微细,不是漫画所能画出的,画家就得苦心斟酌一番。例如甲之二十的苍蝇,甲之二一的驼背白菱角,乙之三的李子,乙之八的钓钩,丙之十二的绿官,丙之二二的夜糖,这些都太小,即使画出来也不过成了动植物标本画之类,没有什么意思;丰子恺配的漫画就不追求这些微物之形似,而着重画了捉苍蝇的儿童,卖菱角和卖夜糖的小贩与想买要买的儿童,等等,总之是突出了人物,着重表现了儿童生活。还有的原诗重在光影与色彩,亦非黑白两色的漫画所能画,例如丙之十九《果饵》云:

荸荠甘蔗一筐盛,梅子樱桃赤间青。

更有杨梅夸紫艳,输它娇美水红菱。

倘若照着诗来画,只有彩色静物写生才画得出,即使那样画出了,仍与“儿童杂事”无关。丰子恺干脆抛开了原诗,另外找了谁的两句诗“樱桃豌豆分儿女,草草春风又一年”来画,与原诗若即若离,这就是苦心经营之一例。至于原诗所咏偏重嗅觉、味觉、听觉、幻觉、语言等方面者,画起来更得苦心找出转化为视觉形象的窍门,兹不一一列举。丙之十六《姑恶鸟》诗云:

姑恶飞鸣绕暮烟,春宵凄寂不成眠。

童心不识欢情薄,听到啼声总可怜。

诗末自注云:

越系水乡,多姑恶鸟,夜中闻啼声甚凄婉。东风恶,欢情薄,见陆放翁钗头凤词。

这也是好诗好注,但所咏的是听觉和听者的感受,而且那啼声本来有着悲哀的典故,儿童虽不知那典故,听起来仍觉悲哀,这实在难画。丰子恺只好撇开儿童,单画“姑恶飞鸣绕暮烟”,画中树下有三个青年媳妇用竹耙在扒取地上的草叶,树间有鸟飞,一个青年媳妇停扒伸直了腰,怅然谛听,另外两个仍弯腰在扒着,眉目间亦似心事沉沉,以寓青年媳妇们听到“姑恶”的啼声时,特别触动心事之意。这可以算是配画者煞费苦心的最典型的例子。这不能说已经完全表达了原诗的情与意,但恐怕再也难以想出更好的画法。反正各种艺术各有所长,亦各有局限,就着诗来配上画,原与独立作画不同,我们只须记住这里的画本来是要配着诗来看的,也不必强求其所不能了。

钟叔河的笺释,用了很大的功夫。他在《笺释后记》里说:“以旧时读书人的眼光看,这些‘笔画代口耳’的牛山体诗实在也无须作注。但这些诗所咏者不外岁时、名物、儿童游戏,一句话叫作民间风俗,又都是清末戊戌前后即距今百年以前的,从民俗学和文化史的意义来说,就成为有价值的资料了,对研究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者也是一样。周作人自己在《儿童诗与补遗》文中说过,这方面的材料很多,未必都能做成诗,‘用散文写下来也好,文化建设的高潮中,民俗学自然也占一个地位,这种资料都是必要的而且有价值的’。故笺释专门注意这个方面,首先从周氏本人一生‘用散文写下来’的数百万言著作中找材料,并旁及其他,地方文献、野记杂书、故老言谈、友朋通信,都在采辑之列。”这些话,我以为都说得好,说得对。我想补充的是,单就理解原诗来说,也颇有非笺释不能明了的。例如,甲之十二《立夏》诗中有“吃过一株健脚笋”之句,自注中解释健脚笋是用淡笋纳柴火中烧熟,去壳食尽一株,云云。可是,什么叫“淡笋”呢?非多产竹笋之地的读者就不能明了。笺释引了《越谚》和周作人自己的日记、文章,才使我们明白了淡笋和毛笋的区别,健脚笋之所以用淡笋的缘故。还有的是单看本诗,似乎也还可懂,看了笺释,才知道原来并未真懂,赖有笺释才真正懂得。例如,甲之十五《夏日食物》诗云:

早市离家二里遥,携篮赶上大云桥。

今朝不吃麻花粥,荷叶包来茯苓糕。

单看此诗,不过是今天上早市,不像往常之吃麻花粥,吃上了茯苓糕而已。笺释云:

〔周作人〕《药味集·卖糖》:“早上别有卖印糕者,糕上有红色吉利语,此外如蔡糖糕、茯苓糕、桂花年糕等亦具备,呼声则仅云卖糕荷,其用处似在供大人们做点心吃。”这里特别说明是供大人们买吃的,故小孩如能不吃麻花粥而得吃糕,其心情当格外觉得满足也。

我们借着这个笺释,才算是真正懂得了原诗那两句刻画儿童心情的深意。

钟氏笺释之可贵,还在于能够补正原诗自注中的疏误。例如,乙之三《赵伯公》诗自注引《太平御览》引《笑林》,笺释则详考各本异同,指出他所引的《笑林》并非转引自《太平御览》,只能是转引自《古小说钩沉》或《雕玉集》。又如,乙之一《老子》诗自注引《神仙传》李母怀胎八十一年而生老子云云,笺释则详引《神仙传》原文,原来是“母怀之七十二年乃生”,可知八十一年之说是周氏误记。又如,丙之二二《夜糖》的笺释,引周作人在《货郎担》一文中说到旧时北京货郎所用的响器:“这有很漂亮的名称,叫作‘惊闺’,还叫作‘唤娇娘’,不过这是一是二,有点不大清楚了。”笺释接着说:“其实这不是一而是二,原是清楚的。”于是引了清人《韵鹤轩杂著》和《齐民野语》,详细解释了两种响器的区别,这是把补正的范围扩及周氏其他著作了。笺释还对丰氏的画时有批评,如乙之四《陶渊明》的笺释,批评丰画“不太理想”,因为画中的“父亲神气虽还慈祥,戏谑的空气却感觉不到”;又如,丙之十八《活无常》的笺释,指出丰氏画的实是死无常,并附鲁迅画的活无常图以为对照。

钟氏的笺释,亦偶有失误。如乙之六《杜子美》诗自注,引杜甫《羌村》诗云:“娇儿不离膝,畏我却复去。”丰画即画此二句,画上题诗的文字同周氏自注所引。这“却复”实是误倒,正确的是倒过来“复却”,杜诗各本皆如此。钟氏笺释亦随周注丰画而误作“却复”,没有纠正。又如,甲之二二《蟋蟀》的笺释,说周氏兄弟二人幼时在百草园中捉蟋蟀为父亲办药引子,两个人中的另一个是周建人,这也是不对的,那另一人实是鲁迅,见《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这些都是小疵,无损于整个笺释之功绩。

笺释者同时是编订者,原有三首诗缺画,笺释者特地辗转求了毕克官氏补画了三幅,使成完璧,即此一事可见编订的苦心。毕画虽与丰画风格不同,但水平也是高的,如乙之七《儿烦恼》,毕氏配画画杜甫诗“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二句之意,就非常生动。加上这一美,可以说是“五美具”了。

(一九九五年三月《串味读书》初版)

难得老人有童心

王得后

读完《儿童杂事诗图笺释》,未待掩卷,心里立即涌上启功元白师的“絮语”:“一生三绝画书诗,万里千年事可知。何待汗青求史笔,自家腕底有铭辞。”原题《齐萍翁画自识云:“人生一技故不易,知者尤难得也。”因广其意题此》。

周作人在文学、思想、民俗学诸方面自是大家,堪称一绝。丰子恺也是大家,他的画也是一绝。而钟叔河的笺释,博闻多识,要言不烦,令人佩服,令人叫绝。然而,这似乎是一本寂寞的书。我之所以想起元白师,尤其在于“知者尤难得”和“自家腕底有铭辞”的感喟与自信。

我们中国人一出世,就生活在“弄璋”“弄瓦”的传统里。直到现在,不知是由于弘扬还是不待弘扬,利用现代医疗技术鉴别胎儿性别,将“女的”做掉的父母、祖父母、医生,竟是那么多,多到儿童两性比例失衡成了一个问题了。

我们中国人一出世,就有幸享受到不尽的祝福,然而,幸呢还是不幸呢,却是在“乖呀乖呀”的鼓励和“别跑”“别动”“别哭”的呵叱下长大。婴年的天真已经难得,何况于少年“不肖”其实也是“不孝”的别称。“望子成龙”可以“为儿孙做马牛”。试问一个“为什么?”骨子里十之八九脱不尽“养儿防老”与“光宗耀祖”的自己的利益,有多少是为儿童本身,为儿童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呢?“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是古人的佳话,请看今日的银幕、荧屏和舞台,幼儿园的歌舞群星,有几分天真?有几分出自内心的活泼?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扭屁股,不过大人的缩影、导演的做作罢了。

这就是《儿童杂事诗图笺释》寂寞的深层文化背景。

虽然,也可以说,《儿童杂事诗图笺释》本来如作者序言中所说,“我这一卷所谓诗,实在乃只是一篇关于儿童的论文的变相,不过现在觉得不想写文章,所以用了七言四句的形式”,也是一个内因。因为名为儿童诗却不是给儿童读的,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不是多多么?他们为什么也不读呢?这就是“知者尤难得也”了。

归根结底,我以为还在“难得老人有童心”。人虽老而不忘儿时情趣,一也。《儿童杂事诗》“甲编儿童生活诗”二十四首,“丙编儿童生活诗补”二十四首,都是作者儿时生活的写照。如《新年》:“新年拜岁换新衣,白袜花鞋样样齐。小辫朝天红线扎,分明一只小荸荠。”如《书房》:“书房小鬼忒顽皮,扫帚拖来当马骑。额角撞墙梅子大,挥鞭依旧笑嘻嘻。”如《蟋蟀》:“啼彻檐头纺绩娘,凉风乍起夜初长。关心蛐蛐阶前叫,明日携笼灌破墙。”大凡生于农村今日有幸身为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人们,读来谁能不勾起一丝甜甜的回忆,并省悟童心出于天真的可珍惜,乃至反思含饴弄孙应以儿孙为本位,关注儿孙心理健康的道理。

中国的父母不以儿女为本位而以自己为本位,又不学儿童心理学常识,不懂儿女心理健康决不亚于生理健康的重要性,是我们民族顶着五千年文明而素质低劣的症结之一。周作人的博学强记,精通文史,素有公论。就是他,“我记忆所及,以文史中涉及小儿诸事为材”的《乙编儿童故事诗》也不过二十四首,其中两首还是外国题材。一部二十四史,不过二十二人,真是从何说起呵!而《晋惠帝》所吟乃“满野蛙声叫咯吱,累他郑重问官私。童心自有天真处,莫道官家便是痴”,又何其“天真”,从天真中透露出一点人性。

作者视《儿童杂事诗》“实在乃只是一篇关于儿童的论文的变相”,从取材看是一目了然的。而蕴含的思想,不仅重要,而且实在也是非有甚深的阅历所不能知,而其中的童心,倘若不冲破传统“礼教”的禁锢,老人是决不能解,而儿童反会容易会心,并粲然一笑,自然,他们也会问:我们的老爸老妈、爷爷奶奶儿时是那样地生活的么?

笺释有两处疏忽。一是《乙之十四·辛稼轩》作者注:“稼轩词云,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看剥莲蓬。”“看”为“卧”之误记。一字之差,童趣有天壤之别,不可不笺正。二是《甲之十三·端午》“更有雄黄烧酒香”句,写端午节饮雄黄酒以避蛇虿,固然是民俗,而且在江南一带分布颇广。但雄黄酒本身有毒,不宜饮用,今天应该作一说明。虽于移风易俗几乎无用,我辈写字人不得不笔及意及也。

这是一部好书。好到窃以为做父母的最好一读。一诗一图决不枯燥。而中华书局不怕寂寞,不甘寂寞,重印这本书,也属出书“功德无量”一类。其功德不在作者、画者、笺释者,他们,早已“何待汗青求史笔,自家腕底有铭辞”了。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中华读书报》)

诗中的土风

张荷

初识《周作人丰子恺儿童杂事诗图笺释》一书,三位作者的名气,着实有些让人望而生畏:周作人,丰子恺,钟叔河。

出乎意料的是,书中的诗是那么的直白。一首《压岁钱》:“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枕头边。大街玩具商量买,先要金鱼三脚蟾。”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邻家的孩子在说顺口溜。知堂先生称这类诗体为“诙谐诗”,是“分明是说话,又道我吟诗”的“打油诗”。通常,打油诗是被作诗特别是作古诗的人看不起的,认为平仄不对,韵脚不和,对仗不工,难登大雅之堂。打油诗就像是俗人俗语,随口道来。书中的画也是那么简练,寥寥数笔,粗线条,不讲透视,不讲用色,像是信手拈来;书中的笺释找不出一丝的说教与生涩隐晦的注解,就像隔壁的长者在和你说古论今。诗、图、笺释通俗得全无一点学者的面孔。然而细细读来,仿佛像是品茶,平和淡泊的茶香之后,有一种齿颊留香、回味无穷之感,而且越品越能体味其中的奥妙和平淡通俗之中的雅致与不凡。

同类推荐
  •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无声的群落:续编(下卷)

    作者都是1964年和1965年从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武汉、成都、长沙、杭州、西安等地下乡的知青,目前散居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和海外,一个共同的夙愿将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们凝聚到一起,共同续写了中国知青史中一段起伏跌宕的开篇。作为上山下乡运动的先行者,“文革”前知青是一个具有特色的群体。他们出生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成长于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最纯正,也*影响力的年代。其中的大多数因家庭出身不好而被剥夺了学习和就业的权利,不得不到农村去“脱胎换骨”。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凡尘清唱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凡尘清唱

    收录了多位名家的山水游记和旅行随笔,他们对遥远的故乡有无限眷恋,他们对壮美河山有无限热爱,他们在晨曦中聆听乌儿的鸣唱,他们在夕阳下眺望凡尘都市……他们一路行走,留下一路芬芳美文,让我们沉浸其中,呼吸一下江南潮湿温润的空气,感受一下北方人的豪爽气魄!
  •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愿得一人白首不相离

    汉诗就像一朵暗自芬芳的兰草,朴实无华却最写尽人生百态。再没有哪个朝代的女人,会如汉时的女子那般敢爱敢恨,刚烈痴情。也再找不到那野性未褪,却温柔多情的汉子。用今朝的笔写汉时的情,迎面而来的,除了浓浓的烟火气息,还有那些让你心动的爱恨情痴。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热门推荐
  • 逆命天王

    逆命天王

    同一世纪,同一个人,三个不同身份,演绎一段精彩人生。阴谋,爱情,仇怨,宿命?掌在我手,何由天!惊鸿一斩,为红颜,剑指苍穹还有谁?张小雨:我欲逆天改命。兰古辉夜:作为一名有修养的贵族,打人这种事,我一般不亲自动手。雨辉夜:作为一名天王巨星,其实我也有崇拜的偶像,并一直在跟随着她的脚步。
  • 生死炼心

    生死炼心

    九死归来,每十万年,转生一次。但每一次都是自己吗?无数时间布下的网,一个无敌的心念。心之所致至,天地为惊。但自己九生九死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吗?那个冥冥中的主宰又是谁?
  • 龙门一跃

    龙门一跃

    相传在天地初辟,大道初衍,万灵懵懂之时,曾有过一个只属于人族的辉煌时代。那是一个奇特而又令人向往的繁荣时代,充满创造的气息。据传,后世的一切都是那个时代的强者给创造出来的,功法、战诀,甚至包括各大种族。而如今,曾经辉煌无比的时代却也被时间给埋藏在了历史的最深处,没有人知道这是为何,也没有知道曾经这个时代领袖一般的人物是生是死。在这些都还是谜底之时,一个名为"龙跃"的大陆也在因一少年而渐渐发生着变化...(小说每月一号更新)
  • 爱情音乐盒

    爱情音乐盒

    爱恋如歌,收拢成长中的真情点滴,感动千百万读者的爱情故事。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最真的感情。爱情和亲情,是每一个生命避都避不开的两座大山,不经意间,两山常会向我们撞来。仰望或俯视,都会有感动。虽然山总不变,可攀上去风光无限,跌下来终生遗憾。
  • 明朝谁来过

    明朝谁来过

    一个学生意外卷进几百年前的元末明初历史大战,故事的主人公能否在这乱世之中存活下来?
  • 微雨红尘

    微雨红尘

    复杂艰险的职场生涯,错综复杂的四角恋情,难以启齿的嫉妒纠缠,扑朔迷离的婚外情感……当跨出大学校门,生活旋开了现实残酷的黑洞。爱情在亲人的断然否决中支离破碎,昔日的情人分手后诡异出现,美满的婚姻需要用尽心机去争斗,家庭的完整只有在隐忍中得以保全……爱一个人要爱到什么程度?幸福是否真能靠自己的双手紧紧地握住?生离死别的忧伤悲恋,挑战现实世俗的童话故事。四个同班毕业的女大学生用不同的决择,走出了怎样的真情人生……
  • 曾经的曾经,我爱你

    曾经的曾经,我爱你

    三位仙女,出于好奇投胎人间,却带有仙女的记忆和天赋;三个普通男孩,却在同龄人玩耍的时候努力练习,成为亚洲第一偶像天团;三对情侣,平凡的时间,平凡的地点,平凡的邂逅,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坎坎坷坷,是否能互相信任?分分合合,是否还能在一起?
  • 凶痕

    凶痕

    本书为本格刑侦推理小说,以第一视角带读者走入案发现场,重现数起命案的侦破过程……本书追求严谨缜密的推理过程,重视人性塑造,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弘扬正能量。
  • 天赐粉墨人生

    天赐粉墨人生

    平行世界,一个悲苦少年,得到了来自地球的馈赠。为了养活自己和小小未婚妻,只得走上一条闪亮的道路。《风姿物语》《悟空传》《福尔摩斯探案集》《牡丹亭》《傲慢与偏见》他成了文豪;《春江花月夜》《阳关三叠》《童年》《东风破》《加州旅馆》《命运》他成了音乐家;《三国演义》《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肖申克的救赎》他成了著名编剧。然而,等他功成名就,众人却遍寻不到他的身影。山中小亭,他挥毫泼墨,潇洒写意:富贵人生有时尽,名利官场道有无。金井坐等梧桐落,闲庭漫看火云舒。
  • 我在高山上等你

    我在高山上等你

    吴悔出生在一个没有父母的家庭里,从小靠她爷爷奶奶养大,上学时竟然发现同班好朋友的妈妈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段神秘的身世就此揭开,吴悔的命运会如何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