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9200000052

第52章 “再说”之“再”

——评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

■沈卫星

中央电视台最近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的确是一部巨献之作。它题材重大,主题厚重,规模宏大,我看后既振奋不已,也感慨良多。虽然这种振奋和感慨由多方面缘由汇聚而成,但有两点非常突出:第一,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大台,它把记录中国改革建设的伟大实践,始终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而20年前的长江和20年后的长江,正是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真实缩影,这样的前后对比拍摄,可以清晰地凸现中国发展的主脉;第二,它同样也真切记录了中国的电视和中国电视人可喜的成长史,从20年前的《话说长江》到20年后今天的《再说长江》,不仅记录了中国电视制作手段飞速进步的历程,更真实丈量了中国电视人从思想性到艺术性再到技术手段等诸多方面大跨度前进的“步幅”。因此,今天之“再说”,要比起当年之“话说”来,无疑会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意义,即在“再说”中,蕴含着丰富的“再”的含义,具体而言,就是通过对长江流域的再记录本身,寄寓了新一代电视人对活力长江的“再发现”,对人文长江的“再丰富”,对影像长江的“再创造”,从而完成对中国改革开放这一重大主题的“再认识”和“再思考”。当然,这次“再说”,对新一代的创作者来说,不仅意味着比“话说”需要更多的超越、弥补和创新,而且也一定饱含有大量艰苦的、繁杂的、富于挑战性的,甚至无数令人灰心和沮丧的工作,但我想,它更有再奉献后的欢乐和满足。

一、活力长江的“再发现”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河,在20多年前的1983年,因中央电视台拍摄成大型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而曾给一代人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时候,全景式的长江水系以及它流域的人民、大地和城市,几乎家喻户晓,更由于一曲《长江之歌》,使这部长纪录片的帧帧画面,久久地萦绕在观众的心头。

纪录片是收藏时间的艺术。这次的《再说长江》,将整整20年间长江巨变的影像尽收囊中。当然,长江首先是作为地理上的区域概念而存在,而纪录片《再说长江》,却在它的区域概念之上,更多地赋予时间以意义。对于有些区域来说,不变或者极其微弱的变化,至少说明时间仿佛在那里是停滞的,而发展变化的区域,一定会显示出时间是急速向前流逝的。长江的这20年,就是巨大变化的20年,就是奔腾向前不可逆转的20年,《再说长江》既是对20年来长江的历史性变迁进行的一次珍贵回放,也是对未来长江作出的前瞻性的预示。它让观众看到的长江,是一条充满了时代活力的大江,是一条“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巨龙,它是一条生生不息的长江,也是生生不息的中国。

20年,对于长江,可能只是一个瞬间,而对于中国,却是一个巨变,那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期。纵观全片,我们不难体会,长江源头的每一次滴水成流,都象征着中华民族前进力量的蓄积;长江急流的每一个回环漩涡,都暗示了改革历程中有多少暗礁险滩;长江两岸的每一处变化,都承载着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想……长江,有太多值得用心发现、用心记录的地方。艺术家与普通人不同,普通人可以没有历史感,而艺术家不能没有。他们必然地要感受到中国历史前进的力量和方向,并把这种力量和方向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不可忘却的历史责任。

因此,我更愿意把《再说长江》看作是大时代催生的一次大记录行动,也是大时代赋予电视艺术家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没有中国的巨变,没有人民的巨变,也就不可能有20年后今天的《再说长江》。江还是那条江,水还是那股水,然而,是伟大的时代,激活了长江,成就了长江,赋予了长江以更重要的意义,也给电视工作者提供了一种要再说、要细说它的创作冲动。我们需要对长江进行再发现,再认识,而这其实也是需要对中国巨变的再发现,再认识。如果我们今天木然地对待身处的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迁,没有很好地将这种变迁抓住和把握,很可能就是我们电视工作者不应有的疏忽,所以今天将长江的变化呈现于荧屏,应该也是创作上的一种成功。难能可贵的是,实施这次记录行动和制作播出的是中央电视台,它以把镜头对准伟大时代为己任,以大投入、高标准、精制作作为艺术生产标杆,在常常是市场标准和艺术标准发生冲突时,立足国家台的职守,将这部具有世界性的题材,拍得那么沉稳、那么大气,拍出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而且视角那么广阔,手段那么丰富,视觉享受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说《再说长江》是一部堪与国家台地位相称的大制作。

《再说长江》也再一次用真实的镜头说明,中国最大的梦想是在长江实现的。虽然20年是弹指一挥间的工夫,中国却创造了世界的奇迹。在第13集《水火山城》、第14集《三峡存证》、第20集《江湖武汉》、第25集《灯火石头城》、第30集《时速上海》和第31集《浦东新高度》等众多片集中,观众都可以真切地看到,中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现代化,融入世界的发展潮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比20年前更为辉煌的伟业的。

电视文化有两大社会功能,一是积累社会活动成果,二是传播社会活动成果。这两者在《再说长江》中都有充分的体现。记录本身就是帮助中国在20年间积累其伟大的实践成果,而播出本身更是很好地传播了这种实践成果。我相信,《再说长江》的播出,一定会使更多的人们更加热情地投身到改革开放事业的建设中去。

二、人文长江的“再丰富”

观看《再说长江》,我们明显感到,“经济”的长江已然比“话说”时有了更为充分的展现。正如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所说:“从1984年到今天,中国确实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年前拍《话说长江》的时候,从经济这个角度来展示中国长江流域的发展,还没有自觉地涉及。中央电视台1984年才成立经济部,中央电视台的第一个经济节目是1985年的1月1号诞生的,所以说在《话说长江》这样的大型系列片当中,经济方面内容不会太多。20年后再拍摄长江的时候,不仅仅是要表现长江自然、人文、历史、文化,更要关注经济的发展,因为在20年当中长江流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有典型性的一个地域,仅仅是一个探源,仅仅是展示一下历史风光、自然风光是不够的。”不说别的,仅长江流域就有很多重大的建设工程,特别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每个工程都惊天动地,可歌可泣。

然而,长江,毕竟是一条孕育了伟大民族的大江,是一条蕴含着丰厚历史人文资源的大江,它不仅映照出今天经济的发展,同样,它那万里波涛里也交响着人文精神的变迁史。从长江波澜壮阔的壮丽景象中,我们可能会更多留心多姿多采的人文景观,更加刻意记住在强烈震撼的视听冲击力中凸现的充满人文魅力的长江形象。

随便抽取几集,如第7集《青铜岁月》、第8集《古蜀沉浮》、第9集《水润锦官城》、第21集《道化武当》、第28集《曲水姑苏》、第29集《发现古镇》,我们便从大量的人文、历史故事中,从众多的文化遗存中,感受到这部纪录片非常珍贵的浓厚人文色彩和浓重历史气息。它们在今天的演绎中,尤其在全球范围内保护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声浪中,更显出其非同寻常的意蕴。

然而在无数的画面里更令我们备受感动的,是用影像记录的数百位生活在长江边的人们,他们生动的面孔,他们感人的笑容,他们真实的故事,他们内心的独白。我们从中读出的,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20个奋斗的春秋,20年争取的沧桑。在第15集《告别家园》、第16集《他乡故乡》中,移民队伍中的冉应福形象总让人挥之不去。这个日日行驶在三峡江面的普通船长,为什么在即将告别家园时那样义无反顾?为什么在就要弃舵荷锄时那样豁达开朗?原来,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何等深厚的国家意识,用他自撰的一副对联的横批说,就是:“反正爱国”。另外,作为纪录片,它在开掘历史的纵深感方面也非常充分,如在记录三峡移民的时候,以真实的史料表明大多数人的祖先早在300年前竟也是从别的地方移来“填川”的。

在《话说长江》中,20多年前拍摄的历史资料真实展现了当时的情况,而20年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再说长江》中,我们看到创作者通过寻找、重访多位20年前在《话说长江》中出现的人物,让他们真实地再现于今天的屏幕,用来比较他们随长江流域的变化而变化,随国家经济的发展而发生的生活的变化,这样,20年就被浓缩在了人物的形象里,使纪录片充满着人物真实而丰富的命运感。

三、影像长江的“再创造”

这次重拍长江,我以为是完全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节奏和欣赏需求的变化。因为文化信息的积累正由日新月异的激增方式取代日积月累的渐进方式,文化内容的淘汰与更新越来越频繁。因此《话说长江》经历了20年历史性的巨变以后,一定要由新的言说加以更新。

而另一个重拍的理由是,随着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历来认为社会需求推动技术发明的命题正在被改写,也就是说,是技术决定人的需要,而不完全是需要决定技术。《再说长江》的拍摄,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影像技术在20年间的革命性发展,极大地刺激了电视人的重拍需求。同样,也正由于这是一次高清数字电视技术的摄制和播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观众的观赏欲望,而其中想必有很大一部分观众原来未曾有过这方面的观赏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也是一次影像长江的“再创造”。

请看,科技进步给这次纪录行动提供了多么丰富而先进的制作手段,它为拍摄和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使过去不敢想象的东西得以实现,从而使20年间的长江画卷变得更为清晰,更加迷人。在拍摄中,它第一次使用高原型黑鹰直升机在海拔5 800米的长江源头进行航空拍摄,并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下生生不息的大江之源和76条巨大现代冰川的壮丽影像;第一次飞越万里长江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航摄;第一次运用真实再现和动画合成演绎长江文明的源流;也第一次运用高清动画和卫星遥感全景展现长江生命之网的脉络;第一次使用中央电视台自有的“直11”机对长江全流域的干流和支流进行大规模的航空拍摄;第一次使用A109机型用于对长江入海口、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崇明岛进行航空拍摄,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下长江口缓缓向大海延伸的最新陆地的壮观影像……众多的第一次,极大地丰富了这部纪录大片的再创造手段,使人们再一次通过电视影像,看到尽情流淌了亿万年、默默养育了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母亲河更为真实、更可感知、更易理解的容颜。

第1集《大江造像》,观众的印象极为深刻,长江的源头姜根迪如冰川海拔5 800米,是世界大江大河中海拔最高的源头。壮观的探源之旅,摄制组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下长江源头的最新影像,尤其那圣洁的第一滴水,拍得那么晶莹剔透,令人难忘。如果没有高清摄像机,是断然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再说长江》摄制组,正是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行走在万里长江之上,飞越长江沿岸12个省市,用高清摄像机记录下55000分钟时代长江的最新影像,才再一次创造出今天这个焕然一新的影像长江。

作为最大众化的媒体,电视越来越深入地参与人的生存,由电视等大众传媒构成的影像将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事实证明,现代人的很多认知和情感并不是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到的,而是在电视等媒体中形成的。我想,《再说长江》有如此精美的画面,如此精妙的故事,如此精良的制作,如此精彩的呈示,一定会让广大观众更加热爱长江,关注长江,感恩长江。

当然,对“再说”者而言,过去20年的长江,是一段历史,而作为历史的叙述者,往往是非亲历历史的叙述者。这种不在场,恰恰为书写历史、记录历史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丰厚的思维和表达空间。然而,“再说”者却还是一种在场者的叙述,这样,在记录和表现的时候是否还有某种客观的局限或者自我设限呢?应当说这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作品的主题、事件、人物、情感的记录,还是作品风格、选材、手段、视点等的确立,是否还没有充分放开,或有更为明确的旨归。我想,这些问题在作品的总体框架内或某一集中都能找到,尤其在后面的大部分中纯记录的迹象更为明显,而作为记录者看不见的理念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没有完全进入更为“虚”一点的高度和宏阔,由长江升腾到认知上的高度。

同类推荐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爱弥儿

    爱弥儿

    陶红亮编著的《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是世界教育经典书系之一,《爱弥儿--教育实施者的反思之道(白金版)》讲述了:《爱弥儿》是西方世界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之后最系统、最完整的教育理论名著。此书对后世的教育学说以及幼儿们的教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许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它的脉络和根系。例如,曾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的一场关于幼儿教育革命的、近年来在国内较为盛行的“蒙台梭利教育法”亦发端于这本《爱弥儿》。
  •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

    本书总结了传统的国际新闻报道体裁在网络中的运用,重点阐述了Web2.0时代博客、微博客、播客和维客在国际新闻传播中所作的贡献,网络中这些新的传播手段带来了国际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报道领域的拓展以及报道速度上的革命。从人的角度出发,《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指出了目前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所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国外网络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人性化经验,以资借鉴。由于国际新闻报道一直面临解释的困境,所以追求沟通与理解成为其基本的追求,《中国网络国际新闻报道研究》提出,无论是对现存问题进行批判还是对美好未来进行规划,都应该坚持一种入学的立场。
  •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农与工肆之人”教育思想与《墨子》选读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胡适说:社会与文明

    《社会与文明》精选胡适先生的著作或者演讲整理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说社会,下篇说文明。全书选编的篇目既能够很好地体现胡适思想,又照顾到了大范围受众的阅读习惯。同时,加入大量图片,对于《社会与文明》内容上的无形扩展,以及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作用。
热门推荐
  • 英雄联盟之最强人生

    英雄联盟之最强人生

    一个传奇,一段人生,一次偶然,一世无悔。
  • 造化游

    造化游

    少年郎初承功法,天资直追家族先祖。可一跃化龙的同时,静宅的一部古札却是将少年郎引入未知的轮回。恐惧、迷茫、各种情绪交织相错。将线索指向了阴森祖墓。人性万千,到底是与人世大浪随波逐流,还是守得此生心中一方净土?物欲纵流,色乱迷眼。少年人可否解开心中困惑,换得一个大自在?我欲乘风,与造化同游·········
  • 宠物小精灵之红瞳

    宠物小精灵之红瞳

    “可可多拉,你丫的不会说话就别瞎嚷嚷。”“妙蛙种子,你个背个种子的青蛙,不给我想想小火龙能取暖,杰尼龟能洗澡,我为什么要选你”“......”红瞳少年喋喋不休得吵吵。在这个奇异的世界,红瞳少年玩世不恭的外表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沉。
  • 厉狐当道

    厉狐当道

    一只千年修炼未成人身的白狐在一次偶然之下进入都市,生活十年得到奇遇重生十年之前,且看胡粟如何潇洒混迹都市之中
  • 美少女的虚拟游戏:异旅

    美少女的虚拟游戏:异旅

    因百分之百的拟真度而成为热门话题的虚拟游戏,但其背后却似乎隐藏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对金钱极端敏感的职业玩家邵翔,与好友一起进入「异旅」的世界,却被NPC陷害,而有了与游戏世界传说中的圣王一模一样的面孔,是巧合,还是有别的阴谋……作者:蓝辰水月
  • 青梅竹马:腹黑老公宠上瘾

    青梅竹马:腹黑老公宠上瘾

    他是她的哥哥,从小一起长大,十岁时,她壁咚他,说:“你如果不喜欢我,哼,我喜欢你就好了!”十六岁,他把她抵在墙脚,轻声说道:“我当然喜欢你咯!”简介无能,请入坑~
  • 覆清

    覆清

    西元1893年;干支纪年:癸巳年;年号纪年:清光绪19年一年后,甲午战争爆发。七年后,八国联军侵华。十一年后,日俄战争开始。李汉关只想抱着自己的女神、守护着自己的家人安生过日子。无奈土匪、贪官、日本人、俄国人、拳民、革命党轮番骚扰……时势造英雄。时势同样造就枭雄!
  • 重生之少女倾城

    重生之少女倾城

    董欢,21世纪的新新作家,一朝重生在胆小懦弱受尽欺凌的严家二小姐严倾城身上。一朝风华毕露,曼妙的身姿映在每一个人的脑海,挥之不去,呼之不出,让无数人为之神伤。无论是视她如无物的前未婚夫,也就是素有“花中浪子”之称的军界尹家二少尹东成,还是为了朋友妻不可戏而只能躲在背后舔伤口凌霄,亦或是作为下属始终不敢越雷霆一步的王志文。女神是高不可攀的,那么揽她在怀里的那人又是谁?
  • 微诗凉薄放肆青春

    微诗凉薄放肆青春

    他与她注定无缘或者说是一切天注定,他与她性来不对头
  • 广陵曲

    广陵曲

    江南季家有子,独占天下三元,一手乾坤盘笑看分和。白云山上有小僧,六根不净,却一世修得九世佛。墨家有无赖,可御剑三千里,剑道称魁。有女子画圣,一杆不律可叫鬼神退散。北方有龙,长眠而不醒。东方有帝,疯魔醉看世人。广陵有少年,一步便可成仙,却偏要叫这世界不得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