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59400000012

第12章 形象与真实之辩——历史现实地看待非洲(2)

三、战争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动力因素

战争不仅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必然伴随的现象,战争还是民族国家建构的动力因素。美国学者伯克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战争与欧洲国家体制的形成》中,通过对8世纪的日耳曼部落结构到17世纪时如何发展成一种统治、支配全世界的国家体制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文明斗争冲突模式的核心命题:诸多伟大文明之间的相互冲突导致了西方国家体制的兴起,催生了以现代国家+资本主义二元属性为本质特征的欧洲现代文明。

伯克在该书中提出的文明斗争冲突理论认为,在欧洲各个国家的兴起和变迁转型当中,战争行为,尤其是诸文明之间所爆发的战争,具有重要的、独特的和多重的作用。这一现象在整个中世纪和民族国家兴起的时代表现得十分清晰。伯克认为,利用文明斗争冲突模式的确可以对从8世纪到17世纪期间在欧洲发展起来的现代国家体制的起源作出诠释。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是一台驱动西方现代国家体制兴起的发动机。另外还有社会内部的冲突和战争也是现代国家体制兴起的原因之一。文明的冲突与国家间各种斗争相互结合,决定着国家建设的程度和成功与否。各种文明之间常常绵延数百年之久的冲突斗争,才是铸就西方国家体制的大熔炉。

战争在国家转型中的重大支配作用极为明显。在欧洲国家体制兴起的过程中,战争一直是一个持续不变的动力源,以至于我们完全可以将克劳塞维茨的名言颠倒一下:政治似乎是战争的某种表现形式。暴力是如此的泛滥,使我们足以把战争视为现代西方国家体制起源中的一个基本的组织化的要素。欧洲、古罗马、伊斯兰、维金、拜占庭、各种斯蒂匹武士、奥斯曼、美洲土著、欧亚大陆以及蒙古诸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斗争,导致了欧洲国家的建成和国家的变迁转型。由肆意蹂躏罗马帝国的日耳曼诸部落所建成的各种政治结构形成了后来欧洲现代国家体制的结构。伯克通过对日耳曼部落社会从非中央集权的网状结构系统向中央集权化的加洛林王朝体制扩展过程的考察,解释了早期欧洲文明的起源。因为部落社会的权力分布是网络状,而现在民族国家的权力分布应该是集中制。

在伯克之前,美国社会学家梯利1975年在其关于现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经典解释中就认为,正是由于发动更大规模战争的需要,法国、西班牙、瑞典这类国家才激发出对征收税赋行政能力及官僚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梯利在他的名著《大结构、大趋势、大比较》中论证了战争在欧洲各国建国过程中的显著作用。伯克的研究为梯利—吉登斯的战争事务与国家建设有着密切关系的原理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就美国本身的发展历史来说,战争和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国家构建最重要的源泉,大规模的国家构建都是随着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冷战结束而来的。如此看来,非洲国家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各种类型的战争也就更不足为奇。

因此,战争本身就是西方民族国家建构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民族国家建构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欧洲近现代战乱不止,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策源地的主要原因之一。欧洲民族国家的演进历史总体上是一个从分裂重新走向融合的过程,是一部战争史。同理,部分非洲国家之所以会给国际社会国家建设失败的形象,出现分裂、动乱,战争不断,军阀混战,正是因为这些国家正处在民族国家的建设过程中,而不是已经建构好的民族国家。在民族国家建设中出现分裂、军阀混战、部族冲突,似乎是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必然的副产品,欧美民族国家也是从分裂、战乱、冲突中诞生出来的。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混乱的王朝战争,恰恰是近代民族国家孕育诞生的前夜。美国不也经历过南北战争,在领土扩张过程中不也存在白人大量屠杀土著印第安人的事实吗?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媒体片面报道非洲的战乱和冲突,诋毁非洲国家民族建构过程中出现的战乱和内部冲突分裂等,是用一种成型民族国家的眼光来挑剔非洲国家,而忘记自己的国家也是通过这样的过程走来的。如果彼此换位,西方国家处于民族国家建构的过程中,而非洲国家是成熟的并趋向融合的民族国家,那么西方国家在非洲媒体上的形象是不是也是战乱频仍,冲突不断的形象呢?西方媒体把非洲在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苦难归咎于非洲黑人的愚昧、低劣、野蛮,显然违背历史发展的真实。照照历史的镜子,它们会发现自己的国家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欧美民族国家建构的历史也表明,发展现代经济,无疑是在国际竞争中获胜的重要筹码,但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只有在一个特定的政治与经济单位内才可能逐步实现,这就使建立民族国家成为欧洲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而这也正是非洲经济发展缓慢,现代化程度低的根本原因,一旦非洲国家完成民族国家建构,非洲必然会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的轨道,从而根本改变非洲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因此,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媒体聚焦于非洲的战乱和冲突,不过是百步笑五十步。西方民族国家建设走了一百步,已基本成熟定型,而非洲民族国家建设才走了五十步,还在为实现统一民族国家认同,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而努力。另外,已完成民族国家建构的西方国家出于其民族主义利己的本性,并不乐于看见其余的民族顺利地完成同样的任务,尤其对于它们曾经的殖民地非洲,所以在非洲国家建构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它们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利益来决定是支持或反对其他民族完成民族国家建构和由谁来完成的。西方媒体对此避而不谈,甚至成为西方国家干预非洲民族国家建构进程的工具,而不是历史地、现实地看待非洲国家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努力。

第二节 民族冲突是西方国家种下的恶果

民族(部族)矛盾往往是导致战乱的重要原因之一。非洲的部族数量之多可谓世界之冠,至少在2000个以上。这些部族的语言、文化、宗教和生活方式各不相同,部族矛盾错综复杂。部族有很强的“领地”观念,部族矛盾常常演化为暴力冲突。政府在制定、实施各项政策时,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化部族矛盾,甚至引发部族战争。持续多年的索马里战乱和刚果(金)的武装冲突就是典型的部族冲突。中非小国布隆迪内战(1993~2005年)持续12年,部族矛盾是主要原因。

由于语言风俗、文化宗教、道德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两个以上的民族共处必然导致一些矛盾。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现代国家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民族一体化。世界近代史表明,在多民族国家,民族一体化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以近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欧洲为例,民族一体化经历了近百年的过程。西方媒体在报道非洲政治新闻时总是强调非洲目前存在的民族问题,然而,民族矛盾与民族冲突是国际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更为重要的是,非洲频繁发生的民族冲突与西方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

非洲民族或部族之间的冲突是殖民主义“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的遗产。西方在殖民时期对非洲实行分而治之和间接统治策略对非洲民族和国家认同建构造成尤为恶劣的影响。“间接统治”是欧洲殖民统治在非洲的典型制度,它是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对殖民地进行统治。在那些建立了不同民族之间上下级隶属关系的殖民地,间接统治破坏了原有制度中的平衡性,从而加剧了不同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

正如尼日利亚报纸《这一天》编委会主任戈德温·阿戈布洛克指出,西方媒体只热衷于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非洲,而无视造成非洲现状的历史根源。事实上,非洲目前的冲突和灾难与殖民历史有着很大联系。例如在卢旺达,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图西族在先后得到德国殖民政府和比利时当局的支持后,对胡图族农民的压迫变本加厉。在这种情况下,殖民统治日益加剧的民族矛盾在独立后的适当时候开始激化。1994年卢旺达发生骇人听闻的种族大屠杀,西方媒体把它描述成部落之间的仇杀,以致未能引起国际社会重视,阻止这次悲剧的发生。而造成胡图族和图西族冲突最重要一点就是历史上西方殖民者强行划分这里的族群,在卢旺达“以夷制夷”,用占少数的图西族统治占多数的胡图族,让原本和睦的胡图族和图西族反目成仇。

殖民统治建立后,为巩固殖民统治并及早防范可能兴起的非洲民族主义,西方殖民势力力求对非洲各地的政治单位进行确定。西方殖民政府为了便于间接统治,强行建立或划分了部落,从而强化了人民对部落的归属感。如北尼日利亚,由于英国的间接统治既保留了土著首领的权力,又保留了土著社会的制度,这实际上也就保留了土著居民对部落的依附和忠诚。尽管这些部落(族)曾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结为一个行政实体,但各部落的土著居民与他们的首领对民族与国家的概念都从未有过明确的认识。基督教传教士也成为殖民政府在培养“部落精神”方面的助手。据北京大学李安山考证:英国殖民部曾利用基督教传教士对殖民地进行所谓“部落精神”的培养。英国殖民政府力图利用非洲当地族体上的差异来达到政治目的——阻止泛非主义的传播,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即是通过传教士来“培养”殖民统治所需要的“部落精神”。所有被传承下来的对部落的忠诚,都成为建立对国家忠诚的障碍。权力的分散,意味着独立来临之际,还没有人知道什么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所以,在战后非殖民化进程迅速发展之际,间接统治的消极影响便充分暴露出来。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通过间接统治所保留下来的传统社会及其制度,此时严重地束缚了现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使这些殖民地在独立之初便埋下了社会长期分裂动荡的种子,从而极大地影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建构。换言之,殖民统治的经历使非洲人民强化了对部落或部族的认同感,而没有培养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西方在非洲强加的多党制导致民族(部族)问题成为非洲冲突的另一主要根源。在非洲政坛,许多政党都有部族背景。事实表明,以部族为依托的多党制,因社会结构中存在不稳定因素,很容易导致暴力冲突。非洲发生的冲突,大多有部族矛盾的背景。这些部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和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未能聚合成为统一的民族。由于都有特定的利益,随着对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需求的增大,必然会产生矛盾,甚至演化成暴力冲突。就非洲许多存在民族冲突的国家来说,尽管经过国际调停可以开始和平进程,但如果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部族)关系问题,实现民族一体化,社会的长治久安还是不能实现。

而正当非洲国家致力于民族国家建构时,西方鼓吹的世界主义和全球意识一定程度上为非洲国家部族主义的生存提供了舆论土壤。自上世纪60年代非殖民化运动以来,发达国家为继续保持长期殖民主义统治所形成的世界经济分工格局,维持对这些国家的控制和剥削,不得不采取一些新的方式和手段。其中之一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竭力以世界主义或全球意识来取代国家和民族的主权意识。这对正处于民族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的非洲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利条件。在后殖民主义阶段,发达国家想要继续维护殖民主义利益的最大障碍之一便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权。跨国公司的意识形态不是自由放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而是全球主义,即全球意识。在后殖民主义阶段,发达国家为继续维护其旧的殖民主义利益,更加注意意识形态的力量和作用,并不断在此领域发起舆论攻势。其目的就在于使那些获得了独立的前殖民地仍像过去那样,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听其摆布。因为就后殖民主义时代而言,“没有殖民地的殖民主义”是其最本质的特征。

同类推荐
  •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行走的新闻:走进宁波教育管理名家

    本书是对宁波市20位教育管理名家进行采访,挖掘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故事、治学理念,记录宁波教育的发展,推广一批教育管理名家的办学思想。此前“行走的新闻”已连续出版多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并在宁波教育界引发关注。此次的走近宁波教育管理名家是服务型教育理念的一次生动诠释,通过采访挖掘宁波教育特色。也是宁波首次对优秀教育工作者办学、治学故事进行集中梳理,对宁波教育的科学发展有特殊的意义。
  •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罗以澄自选集:新闻求索录

    新闻传播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门类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新闻学的研究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传播学的引起关注和广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历史。由于新闻传播学者们的努力,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已经由被某些业界人士妄自菲薄的“无学”,变成了“显学”。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中,从无到有,由附属在中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二级学科,变成了独立门户的一级学科。
  • 学与教的变革

    学与教的变革

    本书是《当代课程与教学新视界》丛书之一,内容涉及作者多年来结合先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探索的主题,主要有脑科学指导下的教学原理,珠心算实验的理论与实践,小班化教学,成功智力理论的应用,教育叙事的方法崛起。
  • 宋代家庭研究

    宋代家庭研究

    由三个专题组成:上篇讨论家庭类型与家庭人际关系问题,提出并论证了“宋型家庭”的概念,分析了理学兴起家庭人际关系的特点,特别是妇女的家庭地位。中篇从户等制度入手考察了各个阶层的家庭经济状况,主要是有田产的主户、靠租地租牛而耕的佃家客户,以及城镇中的坊郭工商户。其中重点研究了佃家客户的经济生活,并指出租牛而耕是宋代租佃关系扩大的重要标志,宋代耕牛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介入租佃关系,成了束缚佃农客户的又一条绳索。下篇具体研究了家产继承的几种方式,包括有亲生儿子的家庭、需要女儿传宗接代的家庭继承方式,以及立嗣和遗嘱继承方式,指出这些不同的方式都是为了保证家庭门户的付承而设计的。
  •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大学生GE阅读(第3辑)

    本书是大学“大学生GE阅读”第3辑,书中具体收录了《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人性新说:不要忘记我们是人》、《论苏轼的文学创作与禅宗之关系》、《“自由立兹”的周德伟》、《短语评点51则:中国古典诗词的另类品题》等文章。
热门推荐
  • 炽舞剑

    炽舞剑

    手握炽舞,醉在晨曦。炽舞晨曦他是一个大盗,也是一个大侠,同样还是一个风流人士。酒过肠,醉千夜。一个武林敬重的家族。一段情意绵绵的爱恋。一把雄霸江湖的宝剑。林夕团长另开新书希望大家支持。近期主要还是《星神奇缘记》也请关注。
  • 鬼夫缠身:无常大人,别撩我

    鬼夫缠身:无常大人,别撩我

    一个阑尾炎,竟然要了我的命,是天要亡我……还是眼前这个帅哥勾错了魂?”嘿嘿……不好意思……第一次……没经验……”我才不信……除非……你亲我一下!等等,要你亲我,不是要你睡我!给我滚下床!“恭喜你捕捉到一只爱爬床的鬼夫,请问你喜欢在上面,还是喜欢在下面。”“我喜欢在中间……”“嗯,看来我还没有让你满足,得加把劲了。”
  • 赤龙道

    赤龙道

    一个赤龙转世的少年,一个只继承了赤龙部分力量的废物,为了不被嘲笑,为了打败欺压人族的魔界之人,毅然走上了增强自己实力的道路
  • 洪荒战神域

    洪荒战神域

    有一块远古的大陆名唤战神域。何为战?战天,战地,战命运!没有实力你什么都不是!唯有手持战斧,涌满腔热血,与天比高才对的起自己!不为别的,只为一个问心无愧!我为战神,谁敢一战!
  •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

    《爱你生命的每一天》是“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散文丛书”之一,这套丛书共收入了8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的8部散文集,包括李国文的《历史的真相》、陈忠实的《俯仰关中》、刘心武的《人情似纸》、宗璞的《二十四番花信》、迟子建的《我对黑暗的柔情》、周大新的《我们会遇到什么》、熊召政的《醉里挑灯看剑》和刘玉民的《爱你生命的每一天》。这套丛书是国内第一次将多位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散文以丛书的形式集中呈现,反映了他们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和独特风格。
  • 战芒岁月

    战芒岁月

    君临天下,一指破苍穹。修仙的世界,若要守护,便是永久,永久。实力为尊,傲视群雄。以一己之力掀起天人之战,自当仰天长笑,从此,世间无魔,再无仙!
  • 逆武成魔

    逆武成魔

    崛起于死亡之后,行走于斗气与力量之间。得星辰古剑传承,韦林就此踏上修行之路,一个百族林立、浩瀚广阔的斗气修行世界,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有人,称他为魔;也有人,赞他为神。神也好,魔也罢!韦林乾坤,无人敢挡,掌劈四方英才,剑杀八方大能。所谓的天之骄女、仙子妖魅,面对他的出现,是飞蛾扑火?还是不屑一顾?一切,尽在逆武成魔。伊始,重生于一个惊天大阴谋中,强者环视那又如何仅凭手中九尺巨剑,天地之间便可以任我逍遥。可谁知道在韦林心中却有一个没有任何知道的一个惊天目标;纵然历经性酸悲苦也要穿越万界回到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地方。
  • 慵懒的神

    慵懒的神

    慵懒是无聊!萧瑟是孤寂!神就是血腥死神!萧瑟又孤寂的慵懒的神等你来看!我写的是感情不是剧情,我写的是寂寞,不是小说!(心情好就多写几章,本作品是慢热文,不喜勿入!)【慵懒的神小说群:138318764】(如果有错别字,请发评论说明,谢谢)(如果觉得好看,等待更新,谢谢)(收藏、点击、推荐、书评,都来的猛一些吧)
  • 红尘练心

    红尘练心

    小桥流水、仙山云海、徽派古城,甚至一个牌坊,一盏油灯,一个招牌,一个石碑,古味充斥着神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你看得见的,或者看不见的。
  • 尘汐如梦

    尘汐如梦

    她不过是一屡依附在别人身上的游魂,却在那一世得到了很多的爱。不甘为别人的棋子的人,唯一的选择便是成为下棋的人。为了保护心爱的人,她愿意为他们强大起来。颜枫的深情总是浓浓满满:“只要是你想要的,我,都会帮你。”司徒宸低垂着眼帘:“我愿被你囚禁一生,来赎清对你的伤害。”无音有着全世界最清澈的眼神:“你是我倾尽一生,想要寻找的人。”莫梓轩绝美而高贵的容颜透着冰冷:“任何人都无法抵抗皇权的诱惑,竟只有你,是不一样的。”英气十足的西城弈:“我希望成为站在你身边的男人,而不是躲在你身后的男人。”隐在黑暗中的影:“我不强求在你心里有我的位置,我只想陪在你身边保护你,和你心爱的人。”娇纵率性的宁逸:“只要能呆在你身边,那些骄傲自尊,我都可以舍弃,唯独你,我绝不会再放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