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部门商品目录。部门商品目录是指由本行业主管部门编制的,为该部门从中央到基层企业共同采用的商品目录。
(3)企业商品目录。企业商品目录是指由本企业自行编制的,通常仅适用于本企业的商品目录。
部门或企业商品目录的编制,必须符合国家商品目录的分类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本企业的业务需要,进行适当的细分和补充。各类商品目录应相对稳定,以使各类指标具有可比性,这样才有利于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但商品目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予以及时修订,才能发挥它在商品流通中的作用。
(三)国内外主要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
1.商品分类国家标准
我国在1987年发布和实施了商品分类国家标准GB7635—87《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该分类编码体系是国民经济统一核算和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是按照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的基本属性分类,并适当兼顾部门管理的需要,把我国生产的所有工农业产品划分为99个大类(其中有12大类留空,供增补用)、1000多个中类、7000多个小类,总计36万多种。该商品分类体系采用8位数字编码,为4层次(大类——品类——品种——细目)代码结构,每层次均以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各层次代码一般从“01”开始,按顺序排列,最多编至“99”,并留有适当数码,以备增加或调整类目使用。
(1)目的和适用范围
①目的。为提高我国经济管理水平,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实现国家经济信息的自动化管理,特制定本标准。
②适用范围。本标准是国民经济统一核算的重要基础标准,供计划、统计、会计等业务工作使用。本标准是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标准,是全国各经济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换的共同语言。
(2)分类原则
本标准的分类对象是我国生产的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对于进口的商品(物资),除少数原材料外,均不包括在本标准范围之内。以科学分类为主,按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的基本同性分类,适当兼顾部门管理的需要。分类首先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适当照顾当前管理水平。为统一全国工农业产品的分类,兼顾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要求,本标准与相关标准兼容。
(3)编码方法
本标准为层次代码结构,共分4层(不包括门类),每层均以两位阿拉伯数字表示。为便于检索,设置了门类,用英文字母表示门类的顺序。
①各层的代码从“01”开始,按顺序排列,最多编至“99”。但第三层代码的编写另有特殊规定(第三层设有“开列区”,其类目用“01”~“09”表示。在不设开列类目时,主分类区第三层类目的代码从“10”开始编写。开列区类目在代码前均标有“口”号)。
②各层中数字为“99”的代码均表示收容类目。同一层内分成若干区间时,每个区间的收容类目一般用末位数字为“9”的代码。
③第一、二、三层的类目不再细分时,在它们的代码后面补“0”直至第八位。
④各层均留有适当空码,以备增加或调整类目用。
(4)具体编码范围
(5)代码结构举例
代码结构的顺序为:大类——中类(品类)——小类(品种)——细目。
代码结构举例。01011005春小麦:01(第一层次,大类——农业产品)、01(第二层次,品类——粮食作物产品)、10(第三层次,品种——小麦)、05(第四层次,细目——春小麦)。
2.协调制度商品分类目录
(1)H.S简介
18世纪,商品学课程在国外首次开设,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20世纪,商品学由德国传入我国,1902年,我国商业教育中把商品学作为一门必修课,使我国商品学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的商品归类以《商品分类和编码协调制度》(简称《协调制度》)为体系,以海关进出口税则为执法依据。依据《协调制度》的相关规定,对每一种进出口货物进行商品归类,以确定该种商品的唯一性商品编码,这种商品编码简称为H.S。由于《协调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编码制度,故H.S就成了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通用的身份证明。进出口货物的商品归类按照此规定执行。从总体结构上讲,《协调制度》将国际贸易涉及的各种商品按照生产部类、自然属性和不同功能、用途等分类。它综合了国际上多种商品分类目录的长处,成为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一种“标准语言”,从而方便了国际贸易,避免了各工作环节的重新分类和重新编号。
此外,《协调制度》目录作为一个国际公约的附件,在国际上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各国还可通过对《协调制度》目录提出修正意见,争取本国的经济利益,统一疑难商品的归类。
(2)协调制度商品分类目录
协调制度商品分类目录将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2类(目前已经确定有2l类)、97章、1241节、5000多个6位数字编码的商品。
(3)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
海关合作理事会于1950年制定了《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简称CCCN,也叫布鲁塞尔关税目录),主要用于海关税则的商品分类,约有150个国家和地区采用,其中多数国家用做对外贸易商品分类目录。
《海关合作理事会商品分类目录》按照商品的原料、性质、程度和用途等,把所有国际贸易商品划分为21类、99章、1097项税目,每项税目又分成若干项目和子项。该分类体系采用4位数字编码,即每项税目编一个4位数字代码,前2位数字表示税目所属的章号,后2位数字表示税目在本章内排列的顺序号。
(4)国际危险货物分类
在商品法规、商标法规、运输法规中,也需要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保证法规的顺利执行。为了对海上运输货物进行国际管理,国际海事组织(IMO)——海上安全委员会于1965年制定了《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IMDG)。世界各国运输的危险货物及其包装都必须执行这个国际统一的管理规则,我国于1985年参照本规则制定和实施了《海运出口危险货物包装检验管理办法》。
在《国际海上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根据危险货物的性质和危险程度,把危险货物划分为9类,共计2500种。每种危险货物都列出了品名、联合国编号、化学分子式、类别、爆炸极限、闪点、特性、标志、包装、储运要求等。
本章小结
对商品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最终编制出各种简便、实用的商品目录,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是商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一定的目的,选择恰当的标志,将任何一个商品集合总体逐级进行划分的过程叫商品分类。商品分类的基本方法有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两种;与之相应的分类体系分别是线分类体系和面分类体系。两种分类方法各有长短,实际中常结合使用。分类标志是编制商品分类体系和商品目录的重要依据和基准。商品的自然属性或社会经济属性都可用做分类标志。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有商品用途、商品加工方法、原材料、化学成分等。
商品分类标志的选择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商品条形码,也是一种商品代表符号,但不能将其简单地归类于商品代码,它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及其对应的数字代码组成的商品标识,是用光电扫描阅读器识读并实现数据计算机处理的特殊代码。条码技术现已普遍推广,大大加快了商品流通的速度。目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条码分EAN和UPC两大系统。我国是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成员国,使用EAN条码。
商品目录,是以特定方式系统记载相关商品集合总体类目、品种等方面信息的文件资料。从其内容结构分析,商品目录一般是商品名称、商品代码、商品分类体系三方面信息的有机结合;从其表现形式分析,商品目录是以表格、文字、数码等全面记录和反映相关商品集合总体综合信息的文件。按适用范围,商品目录有国际商品目录、国家商品目录、行业(部门)商品目录、企业商品目录;按业务性质,商品常见目录有外贸商品目录、海关统计商品目录、内贸商品目录和企业商品目录等。
习题
一、简答题
1.什么是商品分类?商品分类有何意义?
2.选择商品分类标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常用商品分类标志有哪些?
4.何谓线分类法?何为线分类体系?
二、练习题
1.到某商场考察商品分类的情况,编制简明商品分类目录一份。
2.了解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代码都有哪些?
三、案例分析题
某中型商场三楼有四个柜组,分别是:电讯器材柜组、文教用品柜组、现代办公用品柜组和小家电柜组。
该商场四个柜组,各自经营的商品都有与柜组名称不符的地方,实际上是与柜组分工情况不相符,这给店内管理和顾客选购商品都带来了不便。
分析提示:商场柜组的设立与经营上的分工,应以商品科学分类为前提。应将各柜组经营商品品种进行调整。有必要的话可增设柜组,也可更改现有柜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