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商品运输的重要性
商品运输是联结生产和消费、联结城市和乡村的枢纽,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商品运输不能直接创造物质产品,但它却能创造产品的空间效用。生产领域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通过运输才能进入流通领域,也只有经过运输才能进入消费,社会再生产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如果商品不能及时地由产地运往销地,那么市场供应不但不能保证,而且社会再生产也难以实现。所以,商品运输是促进社会再生产和保证市场供应的必要条件,也是商品流通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商品运输管理,做到合理地组织商品运输,可以缩短商品在途时间和运输里程;可以有效地使用各种工具,节省运输力达到减少运输费用的作用,并能降低运输途中商品数量和质量的耗损,最终实现流通费用降低的要求,并有利于降低商品价格,为人民生活的改善创造条件。
1.商品运输的主要方式
(1)直达、直线运输的运输方式。直达运输是指把商品从产地直接运达到要货单位的运输,中间不需要经过各级批发企业的仓库的运输;直线运输是指减少商品流通环节,采取最短运距的运输。直达、直线运输是合理组织商品运输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可以减少商品的周转环节,消除商品的迂回、对流等不合理运输,从而减少商品的损耗,节省运输费用。品种简单、数量很大的商品或需要尽可能缩短周转时间的商品,应尽可能采取直达运输。
(2)集装箱运输方式。这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使用特制的金属大型箱,将商品有条理地装码在大箱中运输。它能保证运输安全、减少差错;由于与外界环境隔离,对维护商品质量十分有利;还可以节约包装材料和费用;并有利于直达、直线运输的开展。在推广应用集装箱运输过程中,要解决集装箱的回程运输问题;同时还必须解决装卸作业的机械化;在车站、码头、仓库应装配有各种起重设备、堆码场所和运送集装箱的运输工具等配套设备。
(3)商品联运方式。联运是指托运单位只需办理一次托运手续,即可由运输部门通过两种以上的运输工具,将商品由产地运往销地,商品运输的全过程和全部事务都由运输部门负责。开展联运有利于缩短商品待运时间,减少商品运输环节,加速商品流转。联运有水陆联运、江河联运、江海联运等。
2.商品运输的主要工具
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业中使用的工具有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管道等,还有民间使用的帆船、畜力车、手推车等。火车的运输速度较快,运载量大,比较安全,受季节、气候条件的影响小,并有较高的连续性和准确性,适应大宗商品的远程运输;轮船运输的运载量大,运费较低,适应大宗商品的远洋运输;汽车比较灵活、迅速,便于在仓库、码头、车站等直接装卸货物,并能深入农村和山区,但汽车的运载量较小,费用相对较高;飞机的运输速度最快,但运载量少,费用高,只适合贵重的商品或者有紧急任务的运输;管道运输是专门运送液体、气体商品(如石油、天然气等)的现代化运输工具。
在商品运输中,要认真考虑合理使用运输工具,还要考虑如何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达到保证商品质量、降低运输费用的目的。
二、商品运输的要求
(一)商品运输的原则
商业部门的商品运输工作,要遵循“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原则,力求用最少的时间,及时发运;按时到达;选择最短的运输路线,减少不必要的运输环节;切实保证人身、商品、设备的安全,防止各种差错事故和商品质量的变化;正确无误地完成商品运输任务;节约人力、物力、财力,降低运输费用,做到加速商品流通,降低商品流通费用,提高货运质量,多快好省地完成商品运输任务。这是商品合理运输的要求。
1.及时
及时就是要求按照客户需要的时间把商品运往消费地,不失时机地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缩短流通时间的手段是改善交通、实现运输现代化。但对于商业部门来说,关键是在于货物的衔接工作,及时发运商品。同时做好商业部门之间的委托中转工作,及时把商品转运出去。
2.准确
准确就是要防止商品发生差错事故,保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把商品准确无误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商业经营的特点是商品品种繁多,规格不一。一件商品从工厂交到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不少环节,稍有疏忽,就容易发生差错。发运商品不仅要件数准确,规格也不能出错。因此,准确无误地发运和接运商品,降低差错事故率,是商业运输工作需要认真注意的一个方面。
3.安全
安全就是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果商品因运输或装卸不当而失去使用价值,那就成为无用之物。商品在运输中的安全,一是要注意运输、装卸过程中的震动和冲击等外力的作用,防止商品的破损;二是要防止商品因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变化等自然原因所引起的商品减量和商品变质。尤其对石油、化学危险品、鲜活、易腐商品、易碎流质等商品,加强安全运输十分重要。
4.经济
经济就是以最经济的方法调运商品,降低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成本的主要方法是节约运输费用。节约运输费用的主要途径则是开展合理运输,即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方式,尽可能地减少运输环节,缩短运输里程,力求花最少的费用,把商品运到消费地。此外,还应提高商业部门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的利用率,加强对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的保养,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特殊商品运输的要求
组织一般商品运输时,应根据商品的性质、数量和市场需求的缓急与运程的远近,结合各种运输工具的特点进行选择。对于有些具有特殊性质的商品,还需采取特殊的运输条件和必要的防护措施,确保商品的数量和质量不受损失,达到安全运输的要求。
1.易碎易损流汁商品的运输
易碎易损商品包括玻璃制品、陶瓷制品、灯泡、电视机、收录机、照相机和精密仪器等。在包装上的明显处要有“请勿倒置”、“小心轻放”等标志,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要干燥清洁,避免商品受潮。流汁商品包括墨水、生发油、酒类、饮料等。在运输中也应防止撞击,在冬季运输液体商品还会由于温度低引起浑浊、沉淀,甚至还会结冰,所以要采取保温措施。
2.冻结易腐商品的运输
畜、禽肉、鱼、蛋制品等冻结食品的运输,要选择符合商品性质、保温性能的冷藏车、船运输;装车、船时,为防止扩大热源,商品要紧密堆码,不留空隙;商品与车、船顶板至少留30厘米的空隙,以减少顶部传热;运单上要注明商品允许运到的期限和途中需要的加冰站。
3.活鲜易腐商品的运输
鲜菜、鲜果、鲜蛋等非冻结易腐蚀的食品运输,要根据所运商品的品种及特点,采取防护措施,抑制其后熟;放热量大、后熟期快的商品不能同一般商品混装;要根据果、菜商品的特性和运输季节进行适当包装,鲜蛋的外包装一定要坚实,包装内要垫好垫衬物;装运时要轻拿轻放,按层次堆放整齐、稳固,包装内留有一定空隙;使用棚车运输时,夏季要通风散热,冬季要防冻。
4.危险商品的运输
危险商品主要包括某些化工原料、石油产品、农药、油漆、涂料、爆炸品以及化学试剂等,它们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易腐,有放射性等特点。运输这类商品时应根据它们的性质、运输季节、运程的远近等不同,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在装卸时严格遵守危险品装卸的规定,必须轻拿轻放,装稳捆牢,慢速行车,严防包装破损,特别要注意防火、防热,不能靠近电源,不能与明火接触。
5.鲜活商品的运输
这些商品一般不适宜远途运输,必要时在运输中必须遵循保持其正常生命活动这一要求。应尽量使用家畜车,其次是棚车;运距较短,能确保安全;装运前应对车厢、船舱进行严格的卫生检查。夏季运输要注意防暑降温、备足饮水,冬季运输要注意防寒保温。
第三节商品养护
一、商品养护的概念及意义
(一)商品养护概述
1.商品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的条件下,保持其质量的稳定性
商品在储运过程中,由于商品的成分、结构、性质的差异,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各种变化,使商品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受到损失。商品越容易发生质变,它对储运条件的要求就越严格,它的空间流通就越狭窄,它的销售市场就越带有地方性。因此,易发生变质的商品,对它的流动时间限制就越大,就越需要商品养护。
商品养护是指商品在储存过程中所进行的保养和维护。从广义上说,商品从离开生产领域而未进入消费领域之前的这段时间的保养与维护工作,都称为商品养护。
2.商品在储运期间发生的质量变化
商品储运期间,通常发生的质量变化有霉变、虫蛀、鼠咬、锈蚀、老化、溶化、干裂、褪色、挥发、呼吸、后熟和自溶等。其中,霉变、虫蛀、鼠咬、锈蚀、老化、呼吸、后熟是商品储存中最容易发生的质量变化。
(1)霉变
商品霉变是由于霉菌在商品上生长繁殖而导致的商品变质现象。霉菌是一种低等植物,无叶绿素,菌体为丝状,主要靠孢子进行无性繁殖。空气中还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霉菌孢子,商品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它们落在商品表面,一旦外界温度、湿度适合其生长时,商品上又有它们需要的营养物质,就会生长菌丝。菌丝有营养菌丝和全生菌丝两种。菌丝集合体的形成部分就是商品出现“长毛”或有霉味的变质现象。
霉菌大约有三万多种,对商品危害较大的有毛霉、根霉、曲霉和毒菌。霉菌在生长和繁殖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分、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水分是霉菌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其吸收其他营养物质的载体,水分约占霉菌体重的75﹪~85﹪。碳源即含碳的物质,如糖类、有机酸、纤维素、醇类和脂类等,它是构成霉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霉菌能量的主要来源。氮源指的是含氮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铵盐、硝酸等,它是构成霉菌细胞和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也是合成霉菌原生质和细胞结构的原件。无机盐是霉菌所需的灰分营养,即为霉菌提供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硫、磷、钾、镁、钙、铁等元素。而具有上述营养物质的商品种类很多,如粮食加工制品、水果、蔬菜及干制品、茶叶、酒类、皮革制品、纺织品、鞋帽、卷烟等,所以这些商品很容易发生霉变。
商品霉变的实质是霉菌在商品上吸取营养物质与排泄物。商品霉变不但会导致商品发脆或强度下降等变质现象,还会产生霉斑、霉味及毒素。
(2)虫蛀、鼠咬
仓库害虫和鼠类对于商品的储存具有很大危害性,不仅是某些商品损耗的直接原因,而且还能污染商品,甚至传播病菌。
对商品危害较大的仓虫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和螨类。它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恶劣环境下仍能生存,繁殖性强,繁殖期长,对温度、光线、化学药剂等外界环境的刺激有一定的趋向性,因而对商品造成极大的伤害。
(3)锈蚀
金属商品与外界环境(主要是空气)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反应所引起的破坏现象,主要有化学锈蚀和电化学锈蚀。
化学锈蚀是在干燥的环境中或无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金属商品遇到空气中的氧而引起氧化反应。其结果是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氧化膜,使金属表面变暗。化学锈蚀约占腐蚀总量的10%~20%。
电化学锈蚀是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制品表面通过表面吸附毛细管凝聚,特别是结露作用而形成水膜,水膜溶解表面的水溶性粘附物或沉淀物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等可溶性气体形成一种具有导电性的电解液,金属制品接触这种电解液后引起化学反应,金属以离子形式不断进入电解液而被溶解。结果是使金属制品表面出现凹陷、斑点等现象,然后使破坏掉的金属转变成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而附于金属表面,最后成片地往下脱落。这是金属商品腐蚀的主要形式。
(4)老化
老化是某些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商品,如橡胶制品、塑料制品及纤维制品等,受日光、热和空气中氧等环境因素作用而失去原有优良性能,以致最后丧失其使用价值的化学变化。上述商品的老化变质,主要是高分子化合物在光、热等因素作用下,引起大分子链断裂、高聚物分子量下降;或者引起分子链相互连接,形成网状或体型结构。前者为降解反应,使高分子材料变软、发粘、机械强度降低;后者为交联反应,使高分子材料变硬、发脆、失去弹性。
(5)呼吸
呼吸是指生物体中的能源物质(主要是糖类)在氧化还原酶的作用下,逐步降解为简单物质和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有有氧呼吸和缺氧呼吸两种。这是生物有机体最普遍的生理现象,也是鲜活商品最基本的生理活动。
鲜活商品的呼吸强度与其种类、品种、成熟度、不同器官和组织等生物学特性有关,如蔬菜的呼吸强度以叶菜最高,果菜次之,块根菜和块茎菜最低。果实的呼吸强度以浆果最大,仁果次之,核果再次之,柑橘类较小。影响鲜活食品的呼吸强度也随之加强,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因霉的活性受到抑制,呼吸强度急剧下降。鲜活食品进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35℃,因此,降低环境温度是储存鲜活食品的重要措施。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和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也会明显抑制呼吸作用。目前采用的气调储存法就是利用改变空气成分,达到抑制鲜活食品的呼吸强度的一种较适宜的储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