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商品经营决策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一)商品经营决策的内容
商品经营决策的内容有很多,一般说来主要包括商品经营目标决策、商品经营计划决策、商品经营方式决策、商品经营具体业务决策等。
1.商品经营目标决策
所谓商品经营目标决策,就是要针对商业企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时期,选择出一个具体的经营目标的活动。当然,经济效益是最基本的商品经营目标,这也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始终都要追求的,还有就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短期内要求实现的经营目标,如市场占有率、服务质量提高等,这些都是达到最终经济效益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商业企业的商品经营目标决策就是要根据特殊的企业发展阶段,以及企业的各项经营成果指标,对企业未来经营过程所要达到的一个结果,在众多经营目标中进行选择的过程。
2.商品经营计划决策
商业经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其中要经历商品的采购、储运、销售等环节,所以不同的商品经营计划就必然在这些环节的设计上有所不同。所以,商品的经营计划决策就是要在众多的商品经营计划中,选择一个能够有效进行商品采购、安全保证商品储运、快速实现商品销售的计划过程。这个决策过程可以说是商品经营决策的中心环节,因为其本身决策的好坏涉及到商品经营过程中的众多方面,将直接影响商品经营过程运行的顺利与否,以及商品经营的成败。
3.商品经营方式决策
商品经营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经营方式,既有单一经营又有混合经营,既有专业经营又有综合经营,既有自营也有联合经营。所以,商品经营方式的决策就是要针对商品流通的复杂性和广大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以及商业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情况,来对多种经营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伴随着商品经营活动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繁荣,商品经营方式的种类也会越来也多,但是无论是哪种商品经营方式,商品经营方式决策在做出时都要时刻考虑企业的内部情况和外部条件,只有这样选择的经营方式才能够真正为商业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4.商品经营具体业务决策
商品经营具体业务决策就是对商品的采购、商品的储运、商品的养护、商品的销售、商品的售后服务等各项具体业务进行决策。如商品采购的种类的决策、商品储运所选择的交通工具和储存方式的决策、商品所采用的促销方式等活动的决策。
(二)商品经营决策的程序
由于决策是一个过程,所以科学的商品经营决策离不开一个合理的程序,只有严格按照商品经营决策的程序进行商品经营决策工作,才能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也才能保证商品经营的顺利进行。
第一步,要确定所应该进行决策的对象。这是决策进行时对问题的提出,只有明确了需要决策的问题,才能够有的放矢的选择决策的目标。
第二步,就是要明确决策的目标。这是进行商品经营决策的方向性问题,只有明确了决策目标,才能够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第三步,收集各种相关信息,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目标确定以后,如何实现决策目标就要调查、研究、收集各种相关资料和信息,编制备选方案。因为一个决策目标可能会有多个实施方案去达到,然而各个备选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不同的,决策任务就是要从这些被选方案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方案。
第四步,就是要根据各个备选方案,对其经济效益的大小做出一个分析和评价,从而决策出一个最佳的方案,然后加以实施。这是商品经营决策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然任何一项经济方案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这就需要在进行商品经营决策时能够首先考虑决策的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
第五步,就是要对决策的结果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运行结果。如果决策后的经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遇到很大困难和阻力,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决策目标,就要及时地反馈给决策者,重新进行市场调查和预测,重新拟订新的备选方案来进行新的决策。
(三)商品经营决策的方法
商品经营决策的方法既有依靠决策者的经营智慧和实践经验做出决策的方法,也有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计算模型和工具,通过计算机、各种数学模型等进行决策的方法。在商品经营决策的过程中,哪一种决策方法都不是截然分开、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来共同做出科学、合理的商品经营决策的。
1.经验决策法
所谓经验决策法,就是根据决策者自身的经验和素质,通过主观判断来对各种商品经营决策方案选择最佳的一种决策方法。要根据主观经验和主观判断做出决策,一般对于决策者的个人素质、理论水平、商品经验等要求较为严格。在进行商品经营决策时,采用该方法的一般做法就是召集一些具有一定专长的专家,他们一般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然后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研究经济形势和市场信息,从而进行决策。这种方法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集思广益,信息量较多,但是也会有些专家在会上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公开发表个人意见,而屈服于权威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往往就导致上述方法在进行决策时其正确性很难得到保证。
2.专家意见法(德尔菲法)
专家意见法又称德尔菲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赫尔默和达尔奇于1964年创造的。该方法是选择一定数量的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调查,反复多次,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综合整理,从而得出决策结果。这个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经验决策法的一些缺点,因为是采用调查的手段,专家之间并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这样可以使那些不愿公开发表意见的专家也有可能在单独的调查中阐述自身的想法。最后再由调查员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后,由经营者做出决策。
3.损益计量法
损益计量法就是在各种备选方案进行选择之前,首先计算各种方案所可能产生的损益值,然后根据商业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来选择一个与现阶段企业发展合适的方案。这种方法相对于上述两种方法来说少了一些主观性,更多的是以客观数据来进行说明的,所以决策的可靠性就更具有说服力。但是,计算各种方案的损益值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有些方案很难用数学计量的方法得出一个结果,这是这个方法的一个缺陷。
4.风险型决策法
风险型决策属于在非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其所做出的分析决策是根据几种不同自然状态下可能发生的概率进行决策的方法。由于在决策中要引用概率的概念(概率是数学概念,它说明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值越大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表明客观自然状态的不确定性,因而依据不同概率所拟订的多个备选方案中,无论选择哪一个方案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所以叫做风险型决策法。在运用这种方法时,决策者必有一个决策目标,还要计算出不同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损益值,虽然决策者对于未来出现哪种自然状态不是很确定,但是可以根据其出现的概率大致估计出来,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决策。其具体方法有决策表分析法和决策树分析法两种。
其实在商品经营决策过程中,还有很多的经营决策方法,在决策时并不是只采用一种而是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经营决策都应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采用科学的手段选择出最佳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