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034500000008

第8章 弘法扬善·一念一清静(2)

在山东即墨登陆的法显,来到建康(今南京),将带回的经书全部翻译完。这些经书被很快地传播出去,对于佛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之后,法显又开始记录自己西行的历程,他把十几年的经历,全部记载在了《佛国记》里。

《佛国记》又被称为《法显传》、《佛游天竺记》、《历游天竺记传》等。法显的《佛国记》不仅具有佛学价值,在文学、历史、文献、地理、航海、经济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佛国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旅行记。

《佛国记》的完成,为法显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公元420年,东晋元熙二年,八十六岁的法显圆寂于荆州。“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法显的西行取经早于唐朝的玄奘大师230年,是中国佛教历史上第一个到天竺去取经的僧人。他的取经路途,开始于他六十五岁之时,历时13年,经过了30多个国家。

余秋雨曾经这样评价法显:“这位把彪炳史册的壮举放在六十五岁之后的老人,实在是对人类的年龄障碍作了一次最彻底的挑战,也说明一种信仰会产生多大的生命力量。”

1500多年后的1908年,法国人在敦煌石窟的佛教文献中,发现了《佛国记》的抄本。当他们把《佛国记》翻译出来后,曾经发表言论,认为最早发现南美洲的人不是哥伦布,而是法显,法显比哥伦布早1000多年。

求法的行僧法显,勇敢的追梦人,用信念点亮了一段不朽的传奇,用行动告诉我们,梦想不晚。

2.2东土二祖慧可

慧可来到少室山少林寺参拜达摩祖师,请求达摩祖师传授禅理,彼时的慧可,已是颇有威望的高僧。然而,达摩祖师始终面壁,日复一日,不说一字一句,更谈不上传授禅理。

面对这尴尬的境地,求法若渴的慧可,是否能向达摩祖师求得佛学禅理?

(一)佛光初照

公元487年,慧可出生于虎牢(今河南省荥阳县),俗名姬光,号神光。姬光的光,不是微弱的烛光,也不是耀眼的阳光,而是普度众人,柔和的佛光。

姬光的父亲在姬光出生之前,常常担心没有子嗣,整日乞求佛祖,非常虔诚。佛祖回应了姬光父亲的乞求。一天傍晚,暮色四合,天色已渐昏,姬家佛光满室,把天空映得金黄。不久之后,姬光的母亲便怀孕了。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姬光的父亲,给儿子起名“光”字。

年幼的慧可,拥有慧根,十分聪明,对于古学经典,尤其是《诗经》、《周易》非常感兴趣。博闻强识的慧可,喜欢读书,也喜欢游玩,他对于自然的美景有着自己的认识,每当身处自然的美景之中,慧可便会联想到许多人生的问题。

后来,接触到佛家经典之后的慧可,更是有着超然物外的心态,他认为“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

钻进佛学世界里的慧可,产生了出家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开始被慧可的父母所阻挠,但慧可的坚持,终究得到了父母的许可。

慧可寻求的不是简单的佛经道理,不是清规戒律,他所执着的是人生究极的奥义,是对生命智慧的参悟。

遁入空门的慧可,在洛阳龙门的香山寺,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之后又到永穆寺受具足戒。之后,慧可用许多年的时间,游历了各个地方的寺庙,学习大乘小乘佛法的教义。

三十二岁的慧可,在了解了佛教的种种教义,看遍了世间的万象之后,返回香山寺,开始了自己对于生死、生命的参悟。终日打坐参禅,一坐便是八年。这八年,是慧可对于自己过往生命道路的反思,是把自己放入禅学的开始。八年的打坐参禅让慧可的慧根深植,只等待一个契机。

(二)神迹的昭显

慧可的这一次契机,带着神秘的色彩。

一日,慧可和往常一样静坐参禅,神思在寂静中冥想,这时的他看到了一位神人矗立眼前。

神人对慧可说:“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非)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佛法的奥义,就不要再继续在这里打坐参禅了,滞留在这里对你已经没有用了。大道离你并不远,你赶紧往南方去吧。)

慧可感念神人的帮助,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神光”,这是神光第二次照耀慧可,这一次神光的照耀,更像是神迹的昭显。

神人出现的第二天,慧可觉得头疼不止,犹如针锋刺痛。慧可的师父宝静禅师想要为慧可治疗。

这时慧可听到了空中传来的一个声音:“此是脱胎换骨之状,并非寻常的头痛。”慧可连忙阻止了宝静禅师的治疗。宝静禅师非常惊讶,看了看慧可的头骨,发现慧可的头骨上好像有五座山峰耸起,并相争秀。

宝静禅师欣喜地对慧可说:“你头疼正是吉祥之兆,你将要有所证悟了,既然神人指引你往南方去,你择日便去南方吧!”

慧可听从了宝静禅师的指引,开始了赶往南方,在一次讲授佛法中巧遇了达摩祖师,便一路追随到少林寺,渴望拜达摩为师。

(三)少室山上

少室山上,已经许久没有旁人到访,慧可来到时,达摩祖师已经在山上开始面壁。山中的鸟叫兽鸣,是这座山里最大的声音。如果静心听,还可以听到雪花飘落的声音,花朵开放的声音,只是,冬天酝酿了太久春天,花朵酝酿了太久开放。

日复一日,达摩祖师始终面壁,不说一字一句,更谈不上传授禅理。一批又一批的崇拜者来到洞口,希冀成为达摩祖师的弟子,时间和风雪以几近残酷的方式考验着前来拜访的众人,达摩岿然不动,所以一批又一批的人失望地归去。

时间在点点滴滴中逝去,转而一月或是二月,慧可已难以分辨他等待了多久,也不知道他还有等多久,但他明白,自己一定要等下去。

如同《送东阳马生序》里所说的“色愈恭,礼愈敬”,慧可没有放弃,反而更加虔诚,更加耐心。

他想到了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昔时古人为求无上道,尚且能够析骨刺血,以济饥饿;布髪掩泥,利佛行走;投身悬崖,喂饲虎口。古人修行且能经受这般考验,今日的我又算得了什么?岂能因为得不到祖师的垂顾而退缩气馁!)?”

慧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直到有一年的腊月初九晚上。北风飒飒,鹅毛大雪没有预兆,悄然而至人间。慧可站在雪地里,一动未动,与白色的大雪交融为一体,拂晓之时,大雪已将他包裹成了一个雪人,积雪已经过了他的膝盖,刺骨的寒冷让慧可没有了知觉。

达摩祖师终于慢慢地回过头来,看着在雪地里冻得僵硬的慧可,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慧可看到达摩祖师终于对自己回应了,十分激动,不禁流下了眼泪,他对达摩祖师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祖师答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慧可听了达摩祖师的这番话,为了证明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拿起随身带着的刀,砍下了自己的左臂。鲜血从慧可的臂膀之上喷溅而出,染红了原本白皙的雪地,在深冬时节,洒下了朵朵的红梅。慧可仿佛没有感受到痛苦,他笑着望着达摩祖师。

达摩祖师为慧可的决心所感,终于实现了慧可的心愿,传授他禅理。

自此,“慧可”之名便成为他一生的印记。过去的一切都化作过往烟云,不再停留在慧可的心中。慧可在禅宗的世界里,悟出了新的世界。

(四)不羁的僧人

达摩祖师将要启程回到南天竺,于是,他便召来了四位弟子。

众子弟不舍,挥泪挽留。可达摩去意已决,只想在临行前知道各自修习禅法的所得。

道副道:“依我所见,禅是无法用语言文字确切表达的,所以不能拘于文字,但必要时又必须用文字加以说明,所以也离不开文字。”

达摩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皮了。”

尼总持说:“我认为实相就好比阿难见东方妙喜世界,一见更不再见。所以我认为那描述感官事物的文字说教更是虚妄不实的。”

达摩说:“你算是得到我的肉了。”

道育说:“我的见解是无一法可得。因为宇宙万法都是虚幻的,既非语言所能描述,也不是凡心所能感知。宇宙万法尚且如此,更何况能感知到的色相哩!”

达摩说:“你算是得到了我的骨。”

最后轮到慧可,他却静默,不吐一言,恭敬地向达摩行了个礼,便回到原地,默然而立。

达摩望着慧可,师徒二人相视而笑。达摩点点头说:“慧可,你算得到我禅法的精髓了。”

因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是达摩的禅宗的意指。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开创了佛教的禅宗。禅宗讲究“直指人心”,慧可得到达摩祖师的真传后,践行了“直指人心”的思想。

他所弘扬的佛法,不仅仅是经义还是对于人生的态度,对于生死的思考,这是人生的大哲学,也是看穿世事之后的通透,这通透经历了血的洗淋和等待的沉淀,显得真挚而蕴含大智慧。

慧可对于佛法,并不墨守成规,也不拘泥于繁缛的规矩。

据史料记载,公元534年,天平初年,慧可来到东魏新都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北),有时候去酒楼喝酒,有时候去到屠门,有时候会在街上和人聊天,有时候会跟着厮役唱歌。生活自由不羁,放浪形骸。

曾有人问慧可:“师是道人,何故如是(师父,你是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你怎么可以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呢)?”

慧可回答道:“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自己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跟你有什么相干)!”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心安与不安都是虚妄,一切的有为法,都是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慧可圆寂于邺都成安县(今河北省成安县),终年一百零七岁。

慧可的一生,是属于禅宗的一生,他跟佛法的因缘,从一出生就注定。“光”成为了慧可生命诗歌的诗眼,这“光”是慧可的诞生之光,是慧可去少林寺寻找达摩祖师的指引之光,也是慧可断臂的意志之光。

2.3梦中神悟慧思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公元558年,慧思四十四岁,在光城县齐光寺实现了写金字经本并贮以宝函的心愿。完成心愿之后的慧思开始了在光州历时14年的游化,在生活中遵奉戒律的慧思,冬天只穿棉布衣,只有天气极寒的时候,才会铺一些艾叶。

慧思过着清苦的生活,精神却极其清醒和高贵。

经历了一世的风雨和坎坷,他将永远高贵清醒地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一)少年的觉醒

经历过东汉末年三国的割据和两晋的更迭,人们已经习惯了战争的硝烟,鲜血的浓稠。开始的惊恐逐渐被麻木所代替。生死离别、悲欢离合,以一种不容分说的姿态,强势地闯入了人们的生活中。

每一个动乱的年代,都是文化重要的节点,对于佛教来说亦是如此。佛教在魏晋南北朝,从遥远的高山变为举头可见的精神慰藉。在这个战争的年代,佛法是救赎和安慰,弘扬佛法的人,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

慧思降生了。他与世界的初次相逢并没有什么特别,世俗生活开始得平淡如清水,作为世俗世界的标志,慧思有着自己的名字,“李”是他的姓,生活平静如水,连成长都是静默的。

所以,十五岁之前的慧思,与平常的少年没有什么不同,直到十五岁这一年,慧思出家,人生由此转折,他便走上了信仰之路。

缕缕落下的发丝,斩断了他在世俗的牵绊。十五岁的少年慧思,不再姓“李”,慧思出家的原因没有被记载,也许他是因为失去父母,走投无路,剃度为僧;也许他是因为耳濡目染,受到佛学洗礼。

无论哪一种可能,我们都能肯定的是,还未弱冠的慧思,告别了五彩缤纷的童年生活,放弃了锦袍加身的荣耀的可能,放弃了世俗的快乐,转而选择了青灯古佛,佛经戒律,浩荡佛法。

剃度之后的慧思,如同他的法号,智慧、思考。常人难以忍受的清规戒律,对他来说,却是安宁的修行。跟同龄人相比,慧思是寂寞的也是充实的,是寡欲的也是清醒的。

每天读经诵经,是慧思的生活方式。他读得最多的是《法华经》,几年之间,已经读了千遍。崭新的佛经渐渐发黄,风翻开经书,便可依稀看到慧思历经的时光。日复一日地读诵经书静思经文,翻过了慧思二十岁、二十五岁的人生。

(二)佛学的火

独自的修行,让慧思得到了精神的宁静,跟随著名的慧文禅师学习禅法,则让慧思真正体味法华三昧。年轻的禅师慧思对于经文的理解,超越了很多禅师,慧文禅师将自己的毕生所得,传授给了慧思。如同薪火的相传,慧文的生命之火渐渐微弱,慧思的生命之火却渐渐壮盛。这佛学的火,更迭着,燃烧着,温暖着一代又一代的信徒。

慧思的声誉从寺院逐渐传到了远方,三十岁的慧思开始游行各州,弘扬佛法,跟随慧思学习禅法的信徒不断增加,每每听到慧思来到,信徒们都蜂拥而至。

慧思的解说,采集了大小乘经论,相比先前的禅学有所不同。信徒们仰望慧思,如同仰望太阳,慧思则从不认为自己是太阳。

同类推荐
  • 神圣自然

    神圣自然

    本书内容包括:欧洲文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之否定、生态视野中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理念、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生态伦理内涵、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生态意识的影响。
  •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

    《自己的酒盅》内容包括:晨(外一首)、爸爸,不要再那样看我(选一)、我约长城照相(组诗选一)、她有一条漂亮的褶皱裙(外一首)、酒亭(选一)、母亲河(外一首)、路灯下的小诗(组诗)等。
  • 见闻杂记

    见闻杂记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 安民为天

    安民为天

    本书对作出巨大牺牲的百万移民充满了血肉之情。对三峡库区20年来“移民、安民”的艰辛过程也作了客观、理性的描述。书中首次披露了这场伟大的移民运动中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活的人物,读来令人震撼、感动,又发人深思,是一部既有鲜明时代特色,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作品。
  •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

    《一个人的诗歌史(第三部)》是刘春的“诗歌史”系列著作的第三部。沿袭前两部的整体风格,精辟地论述了近二十个著名诗人的作品和生活经历。其中有孟浪、王寅、陈东东等上个世纪80年代一举成名的诗坛高人,有伊沙、蓝蓝、张执浩、杜涯等90年代引人注目的骁将,还有朵渔、江非、余地等新世纪异军突起的“70后”新秀。全书文风鲜活,见解新颖,具有极强的可读性、现场性和资料性。
热门推荐
  • 小小县令大将军

    小小县令大将军

    小小县令两袖清风,清清闲闲过日子。一朝来人纷纷,踏破门槛,勾起曾经多少风云多少痛楚。那个记忆中的绝色,那个面前的简单率性的少年,笑着闹着却心中苦闷无语凝咽。而为何偏偏有人硬要扣进我的心门?
  • 萤之声

    萤之声

    本公主是从水晶国来的,不要看不起人!你敢说我不是亲生的,看我不劈了你!你们以后要服从本公主的命令,不许笑,给本公主站好!谁说我是幻影帝国的,本公主可是大好人一枚!跟我走吧,你有肉吃。不跟我走,我要向你挑战。直到死为止!
  • 落难的王子

    落难的王子

    他从小是在一个警察家长大的,警察一家都对他很好,但他知道,别人家再好都不如自己家好,要不是那场意外,自己也该有一个温暖的家,所以他愤恨那些人,发誓长大以后有能力了会一笔一笔讨回来的,他们欠下的债注定要还!
  • 风起玄黄

    风起玄黄

    由于国家政策缘故,本书不能实体出版,固暂停更新,希望大家谅解。待政策宽松,我一定将本书完结,谢谢大家的支持。
  • 深宫未央,绝美女细作

    深宫未央,绝美女细作

    她是他的贴身侍女,生的绝色,正因为好相貌,皇帝忽略了她的城府,心机,目的。当她替南山王谋权成功,西阳帝才发现,国破山河在,伊人已不在。一向机敏的西阳帝也分不清她的感情亦真亦假
  • 枕上晨钟

    枕上晨钟

    通俗章回小说,小说叙述明代江南镇江府丹徒县人富珩,官至御史,因误用家人刁仁夫妇,被其欺骗愚弄,竟犯下贪赂卖爵。故权奸刘瑾将其遣发陕西兰州卫充军。其婿钟倬然,亦被刁仁所害,颠沛流漓,后因平宁王宸濠之乱有功,官至巡按,为其岳丈平反,全家团圆。
  • 幻想之天殇

    幻想之天殇

    这是一个魔法与武技交织的世界,这是一片人类与魔兽共存的大陆,一个小镇,一个少年,是魔法?还是武技?是共存还是毁灭?前方的路又通向何方?“请问?我能做你们的皇吗?”少年有些腼腆的问道……
  • 葬送你一生的缺点

    葬送你一生的缺点

    本书从人生难以逃避的缺点入手,就如何客观地认识缺点、虚心地改进缺点、有效地控制缺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人生在世,缺点虽然难以逃避,但绝不可放纵,任由缺点由小养大,由少养多,最终变成了心病,白白地葬送自己的人生。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可信的故事、谈心式的口气,对人生中最常见的缺点,以及人们对缺点所采取的态度与措施进行了辩证的论述,使许许多多不易察觉的缺点都能一一裸露在你的面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缺点转化为优点,营造美好的人生!
  • LoveLive

    LoveLive

    「国立音乃木坂学院」是间位於东京都千代田区,颇具历史的学校。得知三年後将废校的高二学生高坂穗乃果,认为要阻止废校就必预设法增加报考学生人数,便与挚友们一起,为了学院而成为校园偶像。(顺序会稍微更改,与动画微微不同)
  • 假如青春不伤感

    假如青春不伤感

    “暖暖,回去以后要好好呆在那儿,别乱跑,等我长大了去找你,继续保护你。”“直到我死去?”“不,直到我死去!”……“我来找你了,你在哪儿?”余炀&古淼―――――――――――――――――“我们会一直这样下去么?”“或许啊。”“那就让这个或许的时间长点吧。”“嗯。”……“林暮,祝你幸福!”林暮&薇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