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8700000025

第25章 孝悌为本,和睦自处(1)

《论语》有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指对父母回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和朋友之间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孝悌不是教条,是培养人性光辉的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哪一样都少不了“孝悌”。

在治家过程中,孝悌有具体的体现。一个家庭里的人如果能够以孝悌为本,就能够和睦自处。孝悌为仁爱的根源,而和睦又是从仁爱而起,因此,治家应以孝悌为本,做到和睦相处。

百善孝为先

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注重孝道。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心中常抱着仁心、孝心,那么,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都不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皇帝治理天下,一般都要标榜孝道,以孝义作为社会基本纲常。

作为躬行实践的儒者,曾国藩把孝道看得很重。在曾国藩的家庭伦理思想中,以孝为核心,表现为把“孝道”作为立家之本,认为孝悌廉耻胜于功名,表现出与其他家庭伦理的不同。

曾国藩非常重视并终身实践“孝”,而且将传统意义上的孝的观念予以扬弃,形成了既承接传统又体现时代特色的“孝思”。为此,在忠与孝的关系上,曾国藩提出了先孝后忠的思想,这体现了他在家庭伦理方面对传统道德的改造。

曾国藩对孝的最初印象与其父亲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因为其父曾麟书就是一个至孝之人。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对曾麟书要求尤为苛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诃斥”。而曾麟书对父亲总是“起敬起孝,屏气负墙”。曾玉屏晚年中风致瘫,卧床不起。曾麟书几年如一日,从早到晚服侍父亲。曾玉屏一夜要小解六七次之多,曾麟书常常在暗夜里聆听父亲的动静,适时将便器送上。寒冬时节,曾玉屏需要解大便时,曾麟书即以身躯为父亲遮挡风寒,亲手替父亲洗净弄脏了的衣裤。那时,曾麟书本人已经是一位花甲老人了。

以曾国藩为首,无论内外长幼,都为曾麟书的精神所感动,争着为老人做事,使老人快乐。曾国藩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他以孝为先的家教思想至今仍然给后辈不少启迪。

曾国藩的一生都在强调“忠、孝”二字,并且身体力行。他不但为朝廷尽忠,而且时刻惦念父母的衣食住行。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带银三百两,鹿胶二斤半,阿胶二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子之孝。”

曾国藩托人千里迢迢地将这些营养品带回湖南老家孝敬父母,其对老父母关切体贴之心不言而喻。那个时候,曾国藩还没有真正发达,只不过是个翰林院编修,一个穷京官而已,像鹿胶、阿胶、高丽参等补品非常昂贵,要弄到这些东西并非易事。由此也充分体现了他为人子的一片孝心。

长期在外的曾国藩认准了阿胶是孝敬父母的最佳礼品,后来家书中还数十次出现他为父母寄赠阿胶和日常用品的字句。他曾在家书中写道:“送母亲大人耳帽一件,膏药一千张,服药各种,阿胶二斤,朝珠二挂,笔五支,针底六十个……母亲大人昨日生日,寓中早面五席,晚饭三席,母亲牙痛之疾,可好否?近来家信未曾提及,望下次示知。”身居万里之外,还时刻惦记父母的生日、病痛和穿戴等,可见其孝心可加。

咸丰二年底(1852年),曾国藩的母亲逝世了。他一接到这个消息,便立即脱下官服,披麻戴孝,“抛弃行李,仅携一仆,匍匐间行”以求尽快回家。

到了家中,当日曾国藩便“在腰里新屋痛哭吾母”,并于第二天“至白杨坪老屋敬谒吾祖星冈公坟墓”。

正当曾国藩“拟另觅葬地,稍尽孝思”之时,传来谕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不负委任。”接到谕旨后,曾国藩想母亲的灵柩尚未安葬,于是当时便“草疏恳请终制,并具呈张亮基代奏,力陈不能出山之义”,同时写折辞谢皇帝的命令,请求在籍为母守制尽孝三年。

后来,在郭嵩焘搬来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的情况下,曾国藩才应命出山。出山之前,曾国藩摆酒设宴再次祭奠亡母之灵,他难尽孝道,泪流满面哭求母亲原谅,并禀明自己要为国尽忠,只好选择“墨绖出山”之路。

曾国藩不仅对生身父母尽孝,对乳母同样孝敬有加,很令人钦佩。在其乳母逝世后,曾国藩写了一副挽联:“一饭尚铭恩,况曾保抱提携,只少怀胎十月;千金难报德,即论人情物理,也当泣血三年。”

此联运用韩信“一饭千金”的典故作铺垫,表达了自己不忘乳母的喂养之恩,同时寄托了对乳母的怀念和哀思之情。

“孝”是最基本的社会准则。可以说,只有先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做人应该恪守孝道,学会孝敬父母,对父母、长辈表达爱心、孝心和关心。

孝大于忠

虽然曾国藩继承儒家思想,然而,他的孝道观与传统孝道观还是略有不同。自古以来,当忠孝不能两全时都主张选择忠,而放下孝。曾国藩则主张孝大于忠。

如他反对墨从戎,即在守孝期间参与军事生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咸丰元年,当他在京城听说江忠源墨从戎时,他振振有词,力加阻止。

大学士赛尚阿至广西围歼太平军之前,在左景桥上书,提及江忠源善带兵,请调他至军前效力。曾国藩闻此事欲行阻止,然而赛尚阿已经走了。

皇上接受了赛尚阿的提议,便立刻颁下谕旨。当时江忠源正在家中守制,接到谕旨后便与其弟江忠浚招募了五百乡勇,奔赴到广西,在副都统乌兰泰帐下。

曾国藩听说此事后,立即写信给正在粤中为大军筹粮饷的朋友严正基,说:“岷樵(江忠源)读礼山中,谊为乡里御寇,然墨从戎,则非所宜。弟比有书,告其不必远出。君子爱人以德,似应如此。阁下以为然焉否也?”

信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动员友人去劝阻江忠源。随后,他还直接给江忠源写信说:“粤西盗贼方炽,足下所居,逼迫烽火,团练防守,未可以已。或有企慕谋勇,招之从军,则苫块之余,不宜轻往。期关大节,计之宜豫。”这封信虽然没有说江忠源墨从戎的不是,但其意仍然指责江忠源违背礼制。

不久,他又写信给江忠源说:“吾子在忧戚之中,宜托疾以辞,庶上不违君命,下不废丧礼……顷闻吾弟被命即行,虽军旅墨衰,自古所有。然国朝惟以施之武弁,而语文员则皆听其尽制,无夺情之召。”

在信中,曾国藩还为江忠源出主意,说:“所可幸者,闻尚在乌公幕府,未尝署一官,领一职,犹为无害于义。将来功成之后,凡有保奏议叙,一概辞去,且预将此意禀明乌公转达赛公,再三恳告;如不保叙,则仍效力行间,终始其事;如不允从,则托疾归去。”

在曾国藩看来,最好不要墨从戎,去了也只能效力而不当官,只有这样,才叫忠孝两全。他说:“若略得奖叙,则似为利而出,大节一亏,终身不得为完人矣。”因而,曾国藩发出了警告说:“君子大节,当为世所取法,未可苟焉也。”

到咸丰二年十月(1852年),曾国藩自己归家守制,还写信给友人刘蓉,说起江忠源的失误:“岷樵去年墨从戎,国藩曾以书责之,谓其大节已亏。”然而,说过这话没多久,曾国藩就碰上了尴尬局面。

当时曾国藩正在为母亲守孝,可是太平军猖獗,朝廷发出谕旨,命曾国藩出来办团练。这个时候,曾国藩也不得不面对忠孝无法两全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曾国藩采取了一个特殊的办法:出来为朝廷做事,但不受官职。咸丰四年八月十九日(1854年),湘军会师之后,曾国藩向咸丰帝上了一个恭谢天恩折,说自己丁忧在籍,墨从戎,“常负疚于神明”,不敢“仰邀议叙,仍荷温纶宠锡,惭悚交增”,“嗣后湖南一军或者克复城池,再立功绩,无论何项褒荣,何项议叙,微臣概不接受”。

在曾国藩上谢恩折后仅四天,湘军就登上了武昌城。此时,杨霈的军队尚在汉阳以北,但他抢先向朝廷报捷。

咸丰帝看了杨霈的奏报,批道:“曾国藩等攻剿武汉情形尚未奏到。塔齐布陆路官兵,此时谅已与曾国藩水陆合为一军,着俟杨霈抵省后,商榷挑选精兵,水陆进剿。朕日盼捷音之至也。”待湘军攻占武昌12天后,咸丰帝才看到曾国藩的《官军水陆大捷,武昌、汉阳两城同日克复折》,兴奋至极,立即嘉奖攻克武昌、汉阳有功人员,其中“曾国藩着赏给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并加恩赏戴花翎”。

但是,曾国藩接到署湖北巡抚的任命后,立即于九月十三日上折,陈述了署湖北巡抚“于公事毫无所益”、“于私心万难自安”的理由,说自己将率后帮水师即日启行,转瞬出鄂入皖,“鄂垣善后事宜,既不能一为兼顾”,因此恳请另“简派贤员接任湖北巡抚,以重疆寄”。

在同一天,曾国藩给诸弟的信中说:“兄意母丧未除,断不敢受官职。若一经受职,则二年来之苦心孤诣,似全为博取高官美职,何以对吾母地下?何以对宗族乡党?方寸之地,何以自安?”

对于忠孝难以两全,他不由地感慨道:“兄以在籍之官,募勇造船,成此一番事业。其名震一时,自不待言。人之好名,谁不如我?我有美名,则人必有受不美之名与虽美而远不能及之名者。相形之际,盖难为情。”

曾国藩想到,一旦成名,将得罪于名教,受讥于乡党,见嫉于友僚,因而深痛“功名之地,自古难居”。由此可见,在曾国藩的思想中,始终都是以孝为大的。

奉先思孝,兄弟和睦

《礼记》上说:“凡为人之子,冬温而夏清,昏定晨省。”就是说,凡是做儿子的,在冬天时应设法让父母暖和,在夏天时应让父母清凉,晚上应为父母整理床铺,早上应向父母问安。这就是儿子对父母的孝心,也是儿子对父母所需要行的礼。

《尚书》有云:“奉先思孝。”作为人子首先要尽孝,想父母之所想,急父母之所急。如果想都没有想到,那又怎么谈得上做到呢?所以心中无论装有多少事、多大的事,总要有一块是留给父母的,这就是做子女的本分。

曾国藩常年在外地做官,不在父母身边,但他始终心系父母。他说:“父母上要奉养老人,下要荫护儿孙,在外要为亲族邻里做模范。父母是千金之躯,一定要珍重。我作为儿子,做了侍郎,侍候我的人已有好几个,可是父母还要为家务如此辛劳,做儿子的实在于心不忍。今后万望二老总持大纲,而细微琐事都交给四弟去办。”

仅仅心中有父母还不够,还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为父母分担的越多,父母越高兴,你自己也会因此感到高兴。

至于“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长幼有序,尊老爱幼。《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孝是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和关心爱护,体现晚辈对长辈的思虑挂怀,想其所想,急其所急。

曾国藩是个大孝子,当年在京师,频频寄书告知自己的学业、任职与身体健康等情况并问候父母,勿使其挂念自己。这叫做“出必告”。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奉命为江西考官,行至安徽太湖,忽“闻母丧,急急回乡”,时有“古今第一孝子之誉”。

另外,曾国藩与其妻子对于父母、祖父母至孝,凡父母、祖父母之一言一行无不谨守不违,而且还用文字记录下来,然后拿给兄弟姐妹们看,也给孩子们看,作为教导的话语。

身为人子,能做到如此,能考虑得这么多,已经是非常难得了。曾国藩一来自己真心尽孝,二来教育子弟也要尽孝,并以身作则。曾国藩常谓“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此种见识,诚非普通人所能及。

除了“奉先思孝”之外,治家还要“兄弟和睦”,曾国藩主张爱之以德。有道是:“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当然,兄弟之间难免会有闹矛盾的时候,此时,曾国藩主张从认识自己的错误开始,主动反省自己。

咸丰七年(1857年),为了一点小事,曾国藩在家里与弟弟发生了争执。这件事情对曾国藩触动很大,以至过了很久他还感到深深的悔憾。即使身在外地,远隔千里,每当想起此事,曾国藩就郁郁寡欢,心里十分难受。

后来,曾国藩以此事为例,教育儿子曾纪泽:一是自己以前在这方面做得不好,希望纪泽引以为戒;二是自己有对不起弟弟的地方,你做儿子的应该代替父亲去弥补;三是你做晚辈的在叔祖父和各位叔父面前应多尽一些敬爱之心。

做兄弟的,就应该存休戚一体的想法。如果兄弟之间能够存休戚一体、利害相关的想法,就会变得默契起来,从而消除彼此间的分歧,那么,大家的关系就会更密切,相互之间越处越尊重。

总而言之,治家应奉先思孝,兄弟应和睦相处,家庭才能兴旺。曾国藩说:“孝和友爱是家庭的祥瑞。”只要孝悌友爱,家庭就能够获得吉庆,而不孝悌友爱就会招来灾祸。

恪尽兄长之责

曾国藩上有一姐,下有三妹四弟,因最小的妹妹早夭,实际兄弟姐妹8人。在兄弟5人中,曾国藩居长。对于几个弟弟的生活,曾国藩自有一份责任。曾国藩认为,担起兄长之责就是在尽孝道,因此,他恪尽兄长之责,常常对他们进行教育。

同类推荐
  • 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

    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

    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经理人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中外企业概莫能外。在许多情况下,能够成功交流和沟通的经理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扩展其人际关系。因为人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听他说话,所以这样的经理人会在人气上占据绝对优势。一个人的才干要被人认识,要被人了解,如果不借助口才,那结果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工作要交谈,政治要辩论,学术需争鸣,合同需谈判,而这些无一不需要口才。因此,经理人一定要掌握良好的交际方法,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人际交往中的成功者。经理人有没有水平,很重要的一点表现在说话上。
  •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

    《给思维一对翅膀》精心选取了 100个精彩的智慧故事,内容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谓滴水藏海,小中见大,这些小故事同样折射出人类智慧的灵光。浓厚的文学气息、寓意深远的人生哲理、精美典雅的插图,有助 于开启青少年朋友们的心灵和智慧大门,为读者朋友 营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的阅读氛围。
  •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

    让学生知错就改的故事

    知错就改是现代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高尚的人格要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基本要求。本书精选了古今中外知错就改的美德故事。通过阅读本书,能更好地帮助青少年养成知错就改的好习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
  • 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

    我不是教你诈:聪明女人36计

    《三十六计》,这部应用最广的胜战宝典,不仅适用于以男人为主导的金戈铁马的军事战争、斗智斗谋的商海决战,还适用于文雅柔弱的小女人所处的没有硝烟的社会战争中。一个不知道自我提升的女人很难获得幸福,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女人很难立足于社会,一个不明白男人心的女人很难赢得爱情和婚姻,一个不会斗智铺谋的女人很难决胜于职场。本书专门针对女性对兵法《三十六计》进行了新的诠释,以女性特有的视角来一一解读其中谋略,旨在为追求幸福、渴望成功的女性献上绝妙锦囊。
  • 做独立睿智的优雅女人

    做独立睿智的优雅女人

    本书以女人的视角,将工作、生活和社会中的智慧娓娓道来。结合生动实用的例子,让你学会做女人必备的说话办事技巧,做一个优雅、美丽、自如的幸福女人。无论是初出茅庐的女生或自认为已经成熟的女性都值得一读。对于成熟女性,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射出我们习以为常的错误的影子,有了女人标准和提升自己的动力。对于初出茅庐的小女生实在是一本进入社会的必修课!人的年龄终将老去,容颜终会憔悴。只有独立、睿智、气质、修养、优雅是女人永远美丽的外衣。本书将带你入门“”。做女人,宁可做潇洒的女神,也不要做摆设的花瓶!
热门推荐
  • 暗夜:死亡之神

    暗夜:死亡之神

    知道什么是心计什么是猜忌不知道什么是友情什么是团结战火纷飞有罪与无罪邪恶与正义我只知道你与我同在
  • 易卷玺尘

    易卷玺尘

    你如我心里的杀手,鲜红满身,杀我个措手不及,却不对你憎恨。你宛若天涯海角那一抹残霞,稀少而不失美好,悠然射进我心。你在我心里走来走去,那么我要怎样走进你心里。我笑了,我就是个普通人。这么久我只有一句话。我喜欢你,你呢。
  • 丹凤街

    丹凤街

    张恨水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一生写小说100多部,其作品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80年代来,他的作品经久不衰。几年来他的很多作品被搬上屏幕,再度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魅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众多的读者和观众中有相当的地位。
  •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走过就不会忘记:时代专集诗情精选

    泉涌自心底的咏叹,缠绵悱恻,千回百转,结成了花蕾,饱含了天上的霜露,今天终于绽放了:时代专集情诗精选《走过就不会忘记》含白话诗与今人创作之古体诗词,合二百余首,由三十名当代国内与旅居海外的诗人执笔。多数诗人正当风华正茂之年。他们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有感而发,发自至诚。他们的语言优美凝重,联想新颖,意象繁复,情感真实而饱满,迥别于无病呻吟之流、草莽呓语之作、低级顽劣之辈。当此现代诗创作陷入“写诗的比看诗的多”的窘状之时,这一本清新诗册恰如雪中梅花,笑傲枝头!
  • 都市魔法之旅

    都市魔法之旅

    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个魔法城市。这个城市里,居然都是魔法师。魔法师还可以建立魔法公会做各种各样的任务,好像很有意思。宁夜本来只是个等待开学的学生而已,意外卷入了魔法师的事件中,于是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魔法师。这种时候宁夜就有些苦恼了,究竟是安心当个魔法师还是去上学呢?作为一个魔法师跑去上学的话,万一跟谁起了矛盾,那不是欺负别人么,这让觉得自己很善良的宁夜实在于心不忍啊。
  • 时空终结者:鹿晗冰夏

    时空终结者:鹿晗冰夏

    鹿晴在很小的时候被人捡回家,抚养起来,在她20岁的时候,却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事,扑朔迷离的身份,预测未来的异能,用眼神杀人千百,丝毫不在话下,纳尼,有一天她竟然被人绑走,这算什么??拿鹿家当软饭?退出娱乐圈,老子不干了。消停了没多久,又蹦出来了个鹿子央的天大阴谋,后来才知道,原来她鹿晴,也只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惹怒了终结者,后果是什么,告诉你们,就是万劫不复!
  • TFBOYS初心不忘

    TFBOYS初心不忘

    三个女孩与三小只在不经意间偶遇认识,但在不断地磨难中有情人终成眷属啦~希望读者们多多支持,蟹蟹哈~
  • 异武天王

    异武天王

    古武异能,孰弱孰强?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虎啸风生,龙腾云起;红粉妖娆,花间逍遥!看平凡少年偶得土系能力,如何一步步走上世间强者之路?赏艳品香,寻幽探花,屌丝岂是池中物?四海纵横,天地叱咤,一遇风云变化龙!
  • 神路迢迢

    神路迢迢

    我的第一个男性朋友,是个神。名为苏落,算得上神界的第一帅哥。他冷峻如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拂袖就可以毁灭一个部族。我上的第一个男人,是我的仙人老师。名为抒墨,是仙界难得一见像女子性格的男子。他的身体,让我终身难忘。在我为人时,我就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赵婉。后来名动三界,处处留情。问世间有多少男子,让我失神?只能说一路走来,我记住了许多名字。我处事的座右铭:身在云端,自当精彩!
  • 进化病毒

    进化病毒

    不存在的‘禁忌’,神秘组织的“末日计划”,没有过去的少年,能力开发,活体改造,ATM2000,造神计划,A病毒与R·A病毒……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个新时代展开,这是超能力的新世界……